官场情缘
作者:沐子新生 | 分类: | 字数:46.7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7章 着火了
小五送完孩子没在自己父母那里多待就来到杨劲松家,把车停好后,从备箱箱把东西全拿了下来。
杨劲松母亲看这么多东西,看上去还都是高档货,问道,“小五,你这是干啥?”
小五嘿嘿一笑,故意逗她,“婶,这不是过年了吗,送你和叔的。”
杨劲松母亲说,“你发财啦?弄这么多东西,拿回去给你爸妈去,这孩子。”
杨劲松笑了笑,说,“妈,拿回家吧,这可是我的。”
杨劲松母亲更不信了,看着儿子,“你的?你哪来的?你那单位我还不知道吗,工资都不够你花的,你想收礼也没人送吧?”
杨劲松讪笑一下说,“真是我的,光明正大来的,你放心吧。”
杨劲松和小五往屋里拿,杨劲松母亲也提了两样东西跟在后面,边进去边问小五,“小五,咋回事?你跟我说说。”
小五放下东西后,直起身神神秘秘的靠近杨劲松母亲的耳边轻轻说,“你儿媳妇孝敬您的。”说完哈哈大笑。
杨劲松母亲一脸不信的看着小五,“你说啥?劲松有女朋友了?”
小五夸张的说,“是,还是个非常非常漂亮的女朋友。”
杨劲松母亲严肃的说,“大过节的你拿婶开心的吧?”
小五笑道,“您不是总要他赶快找女朋友吗?这有了女朋友了,您咋就不信了呢?”
杨劲松母亲这会心里其实挺高兴的,她就是想确认一下是不是真的,看着杨劲松,“儿子,你老实说,是不是真的?”
杨劲松云淡风轻的说,“八字还没一撇呢。”
杨劲松母亲在儿子肩上怼了一拳,“你个臭小子,这么大的事连你老妈都瞒着,八字还没一撇,八字没一撇人家送你这么多好东西啊!”脸上却是甜滋滋的笑容。
她能不开心吗,操心操了这么多年,小五比他大一岁,如今儿子都这么大了,甚至有些年纪跟他同龄,小孩都上学了,他还是单身一个。原本想着自己的儿子优秀,不愁找不到,可这一年一年过得很快,虽说现在二十八,可南方都习惯虚两岁,这过了年就三十了,眼瞅着身边的好女孩一个个都结了婚,再不找,那不都是剩下的了吗。这做父母的是真难,你还不能多说,多说了他不爱听还算了,平时干脆就不回来,不打电话叫他,他都乐得自己清净。
现在终于听到了好消息,心里也可以稍稍松口气了,不管怎么说,总是有个盼头了,要不然大过节的亲戚朋友问起来,劲松有对象了吗,她这个当妈的要多尴尬有多尴尬。
刚把东西放到一楼的卧室出来,杨劲松的父亲和二叔回来了,看到老伴美滋滋的样子,杨劲松的父亲问道,“什么事这么高兴?”
杨劲松母亲笑了笑说,“你儿子有女朋友啦,要不是小五告诉我,他还瞒着我呢。”
杨劲松的二叔憨憨的笑了笑说,“怎么没带回来呢?”
杨劲松说,“还没怎么着呢!过段时间再说。”
杨劲松的父亲说,“你不会是蒙我们的吧?”
小五笑着插话道,“叔,您看东西都送来这么多了还能有假,我证明,因为我见过。”
杨劲松的父亲说,“那就好,吃饭,吃了饭还要去弄鱼呢。”
杨劲松招呼二叔,“就在这一起吃吧。”
二叔说,“不用,家里已经做好了。”
杨劲松说,“那你等会。”
转身进里屋拿了两盒营养品,递给二叔,“三大爷最近身体好吧?”
二叔说,“嗯,最近一直挺好,上次你给他配的药吃了以后,倒是一直正常了。”
杨劲松说,“高血压治不了根,但也没什么好怕,平时吃东西睡眠注意点就行。”
二叔拿着东西回家吃饭。
这边杨劲松和小五陪着父亲喝了点小酒,简单吃了口饭后,三个人跟着二叔一起去了鱼塘。
两个鱼塘都挺大,二叔家捕鱼是一个鱼塘撒网捕鱼,一个鱼塘把里面的水抽干,把下面的污泥捞上来,然后捕完鱼再放水,等到三月份再往里面放鱼苗。两个鱼塘轮流交叉进行。捞上来的污泥撒到农田里,当做肥料。
三爷爷正坐在鱼塘边的小草屋里吃着孙子送来的饭,现在鱼塘正在抽水,鱼会跳出水面,虽说这里总体来说村民比较朴实,但是总也免不了有人会顺手牵羊,所以还是要有人看着点。
杨劲松和三爷爷打了个招呼后,问二叔,“二叔,这么多鱼还得送镇上一些吧?”
二叔说,“那三家早就说好了,一会他们来拿,不用送过去。”
杨劲松“嗯”一声,说,“那也挺好,要不然这么多鱼送过去也不好弄。”
水还要抽一会才能捞鱼,二叔的儿子杨劲林,也就是杨劲松的堂弟从小草屋里拿出两把椅子,给了杨劲松和小五。
小五看着杨劲松说,“这还是我们钓鱼用的座椅呢”
杨劲松说,“是。”
杨劲松周末回来,天气好的时候,闲着无聊,会到鱼塘来钓钓鱼,顺便帮二叔干点活,有时小五也会一起过来,所以从家里拿了两把椅子放在这里。
第27章 着火了
两人刚坐下,小五一抬头,说了一句,“不好。”
杨劲松潜意识的随口问了一句,“怎么了?”
小五说,“那边着火了。”
杨劲松也看向前方,心里“咯噔”一下,“糟糕。”
杨劲松的父亲和二叔正蹲在地上整理渔网,两人也听到了小五说着火了,二叔问,“哪儿呢?”
这时,杨劲松和小五已经站了起来,杨劲松说,“北塍村。”
二叔往北塍村方向看去,嘴里也说了一声,“糟糕,还那么大。”
杨劲松说,“二叔,你跟我爸在这里,我们去一下。”
杨劲松和小五,杨劲林三个人撒腿就往北塍村跑。
南方农村的老房子基本都是连在一起的,只有少数人家是独立的。
北塍村呈南北走向,东面是条大河,西面就是农田。整个村庄就坐落在沿河的狭长地带上,户挨户,冬天本就干燥,这一着起火来,蔓延就会很快。
看着离鱼塘很近,实际上也有小两公里路。田埂路窄,跑起来不方便,还要绕,好在冬天麦田里的土是干的,麦苗刚刚露出尖尖角,三个人也顾不了那么多了,踩着麦地穿行,用了不到十分钟,赶到了火灾现场。
农村发生火灾可没有城里那样有消防车,有什么高压水枪可以灭火,都是用脸盆水桶提水灭火,可想而知,遇上大火扑灭起来会多慢。
临近过年,外出打工的人基本上都回来了,救火的人不少,但原始的灭火方式,赶不上火势蔓延的速度。小五刚看到着火那会,才一户人家,这么一会功夫,已有三户人家起火,着火的房子都是二层高的楼房。
虽说人多力量大,但这救火现场,组织不好反而容易引起混乱。原本一户人家着火的时候,村民们都围着这一户人家救火,都到河边取水,上下台阶就显得很混乱。现在三户人家着火,大家心里更慌乱,离着火人家近的几户村民看火势蔓延很快,都纷纷往自己家里跑,拿出梯子,提水爬到房顶浇水,以免大火蔓延过来烧到自家的房子。
杨劲松拉住一位村民问,“报警了没有。”
村民说,“已经报了。”
杨劲松看着小五说,“小五,现场太乱,这样反而危险,你去指挥一下,提水的人不要来回跑,大家排队接力。”
现场声音嘈杂,住户的哭声,救火村民的呼喊声交织在一起,一片混乱。
小五大声喊,“村民们,这样太乱,大家排成队,接力取水。”
村民们听到后都很自觉,听从小五的指挥排好了队,取水动作快了起来。
杨劲松和杨劲林小五都投入到救火行列中去,但首先着火的那家已经被大火吞没,靠手工的方式已经无济于事。
杨劲松说,“放弃这户,救两边的房子吧。”
村民们看到这么大的火就算扑灭了,房子里的东西恐怕也成灰烬了,于是听从杨劲松和小五的指挥,分成了两组,到临近的房子救火,以控制火势不让其再往两边蔓延。
可就在这时,悲剧发生了。首先着火的那家发生房顶坍塌,房顶坍下去的时候,原本屋内燃烧着的大火,“轰”的一下升起一团火球,直冲天空。
更麻烦的是,正面的一堵墙也随之倒坍,倚靠在墙上有梯子失去支撑,倒了下去,正在梯子上的的两人猝不及防,站在最上面的那位村民一头摔进了二楼的地板上,站在梯子半中央的村民从梯子上滚落下来,后脑勺撞在了墙上,摔得头破血流。
小五见状没有犹豫,首先冲过去,扶正梯子,爬上去,跳到二楼地板上,幸运的是靠近墙体这边因为浇水很多没有大火,但不幸的是,当小五想拉起那位村民的时候才发现,从房顶倒下来的水泥横梁上有根手指粗的钢筋弯曲裸露在外面,刚好刺进了村民的右侧胸口。
小五小心的抱起村民,钢筋从村民身体中拔出,顿时血流如注,没一会,村民因失血、疼痛、恐惧,晕了过去。
而此时,杨劲松和杨劲林已经将另一位摔倒的村民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杨劲松正为那位村民包扎,听到小五喊,“劲松,这人重伤昏迷了,下不去。”
杨劲松边跑过去边大声喊,“快,谁家有粗绳子,赶紧去拿来。”
人群中有个青年说,“杨劲松,我去给你拿。”
杨劲松回头一看,这才注意到,是他小学同学曹国良,“快,去拿来。”说着上了梯子。
没有纱布,杨劲松已经顾不了那么多,脱下自己的外套,捂在村民的伤口处,“小五,你帮摁着,摁紧了。”
接着解下自己的皮带,在村民胸前伤口部位绕了一圈系好。
没一会,曹国良拿来一大把粗绳爬上梯子交给杨劲松。
杨劲松吩咐道,“国良,你下去,找两个人在楼下接着。”
曹国良说“好。”
杨劲松将受伤村民捆绑起来,然后和小五一起,将村民小心翼翼的放下去。
到了安全地带,杨劲松问曹国良,“你车在吗?”
曹国良知道要送医院,立即说,“我去开过来。”
小五留下组织继续救火,杨劲松则和曹国良一起把受伤村民紧急送往医院。
路上,曹国良说,“送县医院吧?”
杨劲松果断的说,“去镇卫生院,去县城五十多公里,太危险了。”
说完,杨劲松给镇卫生院的彭燕华打电话,那头的彭燕华听了杨劲松简单的介绍后,二话没说,马上报告院领导,并亲自准备手术室。
曹国良车开得很快,不到十五分钟就到了镇卫生院,但让杨劲松没想到的是,镇卫生院急诊室只有一名实习医生,而且听其口气,明显有点信心不足。杨劲松不禁暗叹,看来又得自己动手了。
春节放假,卫生院只留下少数值班的医生和护士,彭燕华对杨劲松说,“你主刀,我当你助手吧。”
杨劲松没说什么,把伤员推进手术室,吩咐道,“伤者需要输血,赶紧验血。”
实习医生很听话的抽血拿去化验,彭燕华给杨劲松拿来手术服。
杨劲松说,“需要打一针破伤风疫苗。”
打完疫苗,杨劲松把伤者上衣剪开,伤者胸口露出一个血洞,还在流血。
彭燕华亲自给伤员打麻醉针,并给伤者输液。
杨劲松等不了麻醉药起作用,清理一下伤口后开始缝合。
又过了十分钟后,实习医生跑过来,焦急的说,“AB型血,血库里没有。”
杨劲松微微摇了摇头,“抽我的吧,彭主任,你来缝合伤口。”
彭燕华讶然道,“这人真是命大,刚好碰到杨大夫也是AB型。”
缝合伤口并不难,彭燕华完全可以做到。
杨劲松躺在边上的病床上,实习医生问他,“抽多少?”
杨劲松果断的说,“四百。”
彭燕华听到了,说,“不行,太多了。”
杨劲松坚持道,“没事,赶紧吧。”
实习医生规矩的按照杨劲松的要求抽取了四百毫升。杨劲松的体质没问题,一次输四百毫升血影响也不大。
做完手术出来,天快黑了,手术室门口除了曹国良,伤者的家属也赶了过来。
伤者家属是位五十多岁的中年妇女,看到杨劲松出来,拉着杨劲松的胳膊,“你是杨家杨伯林的儿子?”
杨劲松说,“是。”
中年妇女说,“谢谢,谢谢你救了我儿子。”
杨劲松淡然道,“进去看看吧,没事了,里面有医生,听医生的意见给他补充营养。”
中年妇女连连点头,“好的好的,谢谢!”
杨劲松看着曹国良说,“我们回去吧。”
回去路上,曹国良跟杨劲松说了一下火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