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情缘
作者:沐子新生 | 分类: | 字数:46.7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8章 可怜天下父母心
两人上车后,杨劲松问曹国良,“村里情况怎么样?”
曹国良摇摇头,叹息一声说,“不好,一共有六户人家被烧。”
杨劲松惊呼道,“这么多?”
曹国良介绍说,“我们到卫生院了镇里的消防才赶到,不过他们总算去了,要不然更严重。”
杨劲松问道,“知道怎么引起的吗?”
曹国良说,“那户人家儿子在东海没回来过年,老两口在家,老太太眼睛不好,在家烧火蒸团子的时候,不小心把灶边上的干草引着了,老头一看火太大,拉着老太太就往外跑。家里堆放柴火的房间就在厨房边上,村里人赶到的时候,柴火房烧起来了,这不是要命吗。”
杨劲松心想,柴火房和厨房挨着的情况在农村并不少见,图的就是方便,忽视了安全。幸运的是除了救火的两人受伤,没有其他人伤亡。至于说损失,被烧的人家恐怕也只能协商解决了,如果最先起火那家经济宽裕还好说,否则其他人家只能自认倒霉。
熟悉南方农村的都知道,很多村庄都是户户相连,邻近人家中间那堵墙都是共用的,各家房子的外观造型基本都一样,远远看去就像城里的联排别墅,这要是着起火来可不就是一烧一大片吗。
到年根底下了,遇上这样的事怎能不闹心。
回到家,母亲看到杨劲松一脸疲惫的样子,关心的问道,“你怎么了?看你脸色怎么不对?”
杨劲松微微笑了笑,“没事,可能是累的,歇会就好。”他不想让父母担心,输血的事没说出来。
边上的父亲说,“快过年了出这么档子事,年都过不好了。”
杨劲松看着父亲问,“村里没给安排一下住宿吗?”
父亲说,“小五他爸不是在给安排的吗,在村部腾了两间房,小学的教室也腾出来了,可这大冷天睡地上也不是个事啊。”
杨劲松说,“我听曹国良说,最先起火的那家他儿子在东海工作呢,可以把人接走啊。”
杨劲松父亲则说,“接走?那小子一听说是他家先引起的,连电话都不接了。再说了,其他被烧的人家也不会让他接走的,真要是接走了,损失找谁去啊?”
杨劲松说,“怎么着也得让人过完春节再商量吧?”
父亲说,“小五他爸也在安抚呢,据说那几家人情绪都挺激动,不好商量。”
杨劲松说,“这也可以理解,搁谁都不会好受,大过节的弄得无家可归。不过,也不能光指望人家一家赔偿吧?可以向镇里申请一点困难补助啊。”
父亲说,“拉倒吧,还补助呢,上面不问村里要就不错了。我们村上那个刘老头今年七十多了,孤家寡人一个,身体也不好,你给他看过病,小五他爸给他申请困难补助,两年了都不批,说是镇里没钱。”
正在吃饭的时候,小五打来电话,“你回家了?”
杨劲松说,“是,刚回来一会,正在吃饭。”
小五说,“我还在村委会呢,到现在还没吃饭。”
杨劲松“嗯?”一声,“你在帮你爸呢?”
小五说,“是啊,老头正发愁不知道咋办呢,那几家聚在一起吵吵嚷嚷的,头都大了。”
杨劲松问道,“没跟镇里报告吗?”
小五不屑的说,“报告了,付翔来的,打了几句官腔,让村里做好安抚工作,让受灾群众先过好年,等节后上班再商量,然后就走了,我TM真想揍他。”
杨劲松说,“你先消消气,要不你跟你爸过来吃饭?”
小五说,“我妈做好了,晚点回去吃吧。”
杨劲松说,“我吃完饭过来看看。”
放下电话,父亲问他,“小五还在村部?”
杨劲松“嗯”一声,“还在忙,饭还没吃呢,我一会去看看。”
母亲皱了皱眉,担忧的说,“你去干嘛去啊?看你脸色苍白的。”
杨劲松安慰道,“没事,妈,吃点东西就好了。要不,妈,给我泡杯红糖水吧。”
母亲虽然不明白杨劲松怎么回事,但心疼儿子,转身去厨房给儿子泡红糖水去了。
父亲说,“你要去的话,把鱼给他拿去,本来你二叔想给他送去的,乌泱乌泱来了一帮人,忙完了小五又脱不开身了。”
杨劲松说,“行,我给他带去吧,小五这两天够他忙的,明天还要去值班。”
母亲端了一杯红糖水从厨房出来,“他不是要去景区派出所了吗,镇里的事还管?”
父亲看着母亲说,“他毕竟是警察,就是去了景区派出所也得值班,人家休息他正忙。”
杨劲松突然说,“喔,对了,爸妈,过完节我也去景区上班了。”
母亲“嗯?”一声,“景区去做什么?兽医站搬景区去啦?”
杨劲松笑道,“不是,我离开兽医站了,景区成立一个急救中心,让我过去呢。”
父亲说,“这会让你去当正儿八经的医生了?”
杨劲松“嗯”的一声答应道,“让我去负责呢。”
第28章 可怜天下父母心
母亲又是“嗯?”的一声,“让你当主任?这是什么级别?”她知道儿子现在是股级,尽管闹不明白股级算啥,但好歹是个公务员。
杨劲松解释说,“副科级。”
母亲眉头拧了拧,“副科级又是什么干部?”
父亲嘿嘿一笑,说,“就好比是个副镇长呗。”
母亲一乐,“哟,臭小子,可以啊,老实交代,你还有什么事瞒着老妈?”
杨劲松笑着说,“妈,我哪有瞒着你啊,这不是前两天刚定,今天回来又碰上那事,还没顾上说吗。”
母亲笑呵呵的说,“行,老妈原谅你了。可这景区好是好,离家可就远了。”
杨劲松不以为然的说,“没事,要是回来让小五送我就行。”
母亲说,“那你也不能总麻烦小五啊,他也有他的事要忙的。”
杨劲松说,“他让我节后去学开车呢。”
母亲赞同道,“这倒也行,要不学会了,咱们干脆去买个车得了。不过那样的话,你娶媳妇的钱就没了。”
杨劲松淡然道,“没事,有我呢,再说了,要是问我要彩礼我就休了她。”
母亲轻轻的打了一下杨劲松的脑袋,“你这混小子说啥胡话呢。”
坐在边上的父亲说,“我看还是别急着买车,到景区上班了,又找了女朋友了,我看买套房子是真的,家里这点钱交个首付,还得去贷款。”
杨劲松劝慰道,“爸妈,我说你们俩别操我的心,也别想着给我攒钱,你们该吃吃该喝喝,把身体养好了就是最好的,我的事我自己想办法解决。”
母亲嗔怪道,“你想什么办法,就你那点死工资能解决啥。”
杨劲松说,“放心吧,我有钱。”心想,自己股票账户上还趴着不少钱呢,得好好盘算盘算,现在拿出来买套房子付个首付,余下的再买辆车应该也够,至于娶媳妇那只能再想办法了,不行再做做理财,不能总放着贬值了。
母亲听了却不放心了,“你哪来钱?我告诉你啊,老杨家祖祖辈辈可都是本本分分的,你可别去学那些不三不四的镇干部。家里虽说不是很富裕,但我和你爸平时也没啥开销,多少攒了点钱。大事是要花钱,但可以一步步来,先紧着要紧的事办,再怎么紧张也不准动歪脑子,听到没有?”
杨劲松笑着说,“妈,瞧你说的,你儿子是那样的人吗?我要是真想收人家好处,我都不用贪污,光给人看病就能收不少钱,可我这几年一分钱都没有收过。我只是想让你们不要操心,我到景区上班了工资也高了,我会好好安排的。”
母亲严肃的说,“那也不准你太省了,要注意身体。”
杨劲松说,“放心,我不会亏待自己的。”
母亲狐疑的看着杨劲松,“你这臭小子,是不是还有事瞒着你老妈?”
杨劲松说,“没有啊,对了,妈,我不是跟你说过,我股票账户上有些钱吗。”
母亲突然想起来了,“是啊,这么多年你没提起,我还以为你又赔了呢,我可听说这股市就是个坑,你不说,我们都不敢问你。”
杨劲松笑了笑,“没亏,还赚了不少,只是这几年一直没空做股票,放在哪儿呢。”
母亲点了点头,“那还行,可别想着什么歪门邪道碰运气。”
可怜天下父母心,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大多数父母都是替子女操心却很少为自己考虑,似乎这辈子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孩子来的。从孩子出生开始就是操不完的心,上学了操心孩子成绩好不好,上班了操心孩子工作累不累苦不苦,到了该结婚成家的年龄了又开始张罗攒钱替他买房子办婚礼,等有了孙子孙女了想着怎么帮着带。
可结果又是如何呢?恐怕个中心酸只有做父母的心里知道,有不少子女把父母的操劳视作天经地义,不但不感恩,等父母老了还嫌弃。在崇尚物质享受,一切朝钱看的现代社会,“白眼狼”是层出不穷,住父母买的房,花父母给的钱,在外面出手阔绰大方,却从来不舍得给父母花钱。
对于父母的担忧,杨劲松心里自然清楚,父母是憨厚老实的农民,和大多数父母一样,望子成龙。自己是个独子,父母几乎把全部的爱都放在了自己的身上。
杨劲松也感到很庆幸,虽然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但杨家的家风很好,连母亲的娘家陈家也算是个大家族,家训很严。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父母对他没有娇生惯养,该有的要求一点也不含糊。杨劲松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放学回家自己做饭,下地打猪草,到了初中以后一到假期就和大人一起下地干活。
亲身经历了自然就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用心良苦,所以他大学的时候赚的那笔钱他一直放着没动。身边很多同龄人甚至有些比他小的不少都买了车,他还骑着刚毕业的时候买的那辆二八自行车,身上的衣服不要说国际大牌了,连国内的小牌都算不上。
他体谅父母,所以不想花父母的钱。他到镇上工作后,看到小五买房,曾经也想买一套,把父母接到身边,可父母不愿意,说还年轻,舍不得老家的地。其实杨劲松清楚,父母不仅仅是舍不得土地,更主要的是,杨家一大家子人大多生活在一起,开开心心的,互相还有个照应,真要是到了镇上,在楼里一待,自己上班去了,老两口在家大眼瞪小眼的,待着也不自在。自己学医的,知道不管什么样的条件,人活着,心情很重要,所以他没勉强父母,自己也就龟缩在兽医站那间小阁楼里。
吃完饭,杨劲松从鱼缸里捞出八条大鱼,整整装了两大兜子,提着去了村委会。
小五正好在门口打电话,见到杨劲松过来,用手指了指身后亮着灯的村委会办公室。
杨劲松走进去的时候,看到小五的父亲正在里面抽着烟,他礼貌的叫了一声,“严叔。”
严叔朝他笑了笑,“劲松来了,你先坐,小五在外面打电话呢。”
杨劲松看到严叔的笑并不是开心的笑,也知道他是为着火的事发愁,把鱼放在墙边,关心的问道,“严叔还没吃饭吧?”
严叔说,“没呢,这不刚忙完吗,一会回去吃。”
杨劲松继续问道,“村委会其他人没来,就您一个人在忙?”
严叔说,“他们也是刚走,我让他们回家吃饭去了。”
刚说几句,小五打完电话从外面走进来,一脸不高兴的样子。
杨劲松感觉气氛有点不对,问道,“怎么了?”
小五没好气的说,“你问他啊。”
杨劲松明白了,原来父子俩闹别扭了。
严叔“唉”的一声叹了口气,说,“我这不是也是想着明天就大年三十了吗,要不给他们弄点钱,人家怎么过节啊?”
小五说,“你是村支书,我能理解你的心情,可你不能每次都这样自掏腰包吧?你说说,你这几年给这给那的出去多少了,可有几个人感恩的。现在好了,养成习惯了,这些人等着你给钱呢。如果这些人真的生活困难也就算了,可他们都有儿有女的在城里,吃香的喝辣的,却伸手问别人要钱,他们倒是真好意思啊?”
严叔看了一眼杨劲松,又抽了一口烟,苦笑一下说,“你也看到了啊,他们不是都给子女打电话了吗,除了一家,孩子给了钱,还说明天过来接走,其他人家呢,不是这困难就是那困难的。”
小五说,“我不管,反正这次你不能出,给他们安排在这里就不错了,还每家两千,真惯他们毛病了。”
杨劲松知道了怎么回事,看着严叔,“严叔,我明白了,这事我也同意小五的意见,不是我们没有同情心,而是这些人确实做得有点过了,这风气都给他们搞坏了。出于人道主义,过年了要备点年货,最多每家五百,从村里账上出,算是补助,多了不行,更不能自掏腰包。你是村支书,管这么大一摊子,下面八个自然村,谁家都会有难处的时候,都像他们这几家这样,恐怕镇财政都养不活他们。”
严叔讪笑道,“现在村里账上就没钱,镇里都欠我们几个半年的工资了。”
杨劲松一愣,“这方庄镇怎么都到这地步了?”
严叔苦笑着摇摇头,接下来说的事,让杨劲松万万没有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