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人物之君王篇
作者:傲双 | 分类:历史 | 字数:65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赵武灵王篇(54)
最是无情君王家
赵主父荡平中山,建立大功,举国欢庆。毕竟,赵国和中山国从赵襄子时代开始,到赵主父这个时代,几代人,上百年的争斗,终于画上了句号。
赵主父为了攻灭中山,从继位开始,就做了很多功课。及至,中原诸侯混战,出其不意,攻伐中山。
从第一次兵伐中山,到彻底亡了中山国,打了十二年。这里有个问题,赵国打了中山国十二年,才亡其社稷。中山国很强吗?
中山国能够在燕、赵、齐三个万乘之国夹缝中生存,这也说明了他的强悍。但,赵主父攻灭中山国,用了十二年的时间。并非是赵国,武力不行,不能一战灭了它。而是,赵主父作战的策略:兼并、蚕食。
要亡其国,就不能让它死灰复燃。再加上,要考虑外在因素。
战国时代,要灭一国,那是要倍加小心。不仅要考虑你和灭国之间的关系,还要考虑到诸侯会有什么态度。中山国的存在,关系到齐、燕两国的利益。
再说了,前车之鉴,要虚心学习。齐宣王亡燕,被诸侯揍,不仅丢了燕地,还在济西输给了诸侯。楚怀王灭了越国,也迎来了自己的悲剧人生,被诸侯揍,导致大国梦、强国梦破碎。后来的齐国,攻灭宋国,也被诸侯联合打,差点亡了江山社稷。
因此,战国时期,发动灭国战,想要灭掉千乘之国,就要考虑很多因素。
中山国和赵国之间的恩怨,在赵主父时代,画上了句号。然,赵主父还没来得及为灭国之战高兴,北方代郡传来一个消息:代相赵固病故。
代郡有赵固镇守,赵主父不担心。赵固病故,北疆代郡又该不稳。邯郸、晋阳、代郡,被称为赵国三都。
北疆代郡是赵国北方最大、最完善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它不仅是赵国北上击胡,应对燕国,还是连接云中、雁门、九原的纽带。所以,代郡的安危很重要。
赵主父将迁移中山王尚及其部族的任务交给了心腹大臣,便赶往代郡。
赵固跟随赵主父一生,功劳赫赫。这位老人走了,赵主父怎么也要去送他最后一程。
赵固走了,还给赵主父丢下了一个难题。谁能够这镇守代郡,护佑他打下的江山。这个问题,还没解决。新的问题,又来了。楚怀王的使者来到代郡,要求赵主父看在人道主义的份上,送老楚王归国。
老楚王不是被囚禁在咸阳的章台宫?他是如何离开咸阳,跑到赵国边境,向赵国求救?
话说,齐、韩、魏三国诸侯,兵伐函谷关。秦国调派一切可战的军力,在函谷关应敌。秦国的注意力在齐、韩、魏三国诸侯的身上,也就没有注意年迈的楚怀王。
楚怀王抓住这个机会,从咸阳的章台宫跑了出来。武关回不去,函谷关又在打仗。因此,楚怀王选择向东跑,跑到了赵国的境内。
离开虎狼之国的楚怀王,看到了希望。然,他的希望很快就破灭。楚怀王的使者去了邯郸,赵惠文王,拒绝接纳。楚使没有办法,只好去代郡求赵主父。
那么,赵惠文王为何不接纳楚怀王?
因为他年少,不能做主?还是说赵国朝政复杂,他不能乱做主?
他做决定,没有把赵主父放在眼中。不做决定,就会被人看到能力不足。至于有的人说,赵惠文王没有做决定是因为担心和秦国交恶,这个观点是站不住脚。
赵主父准备伐秦,还担心和秦国交恶。所以,赵惠文王不接纳楚怀王,更多考虑的是赵国的政局和自身的因素,与秦国没有任何关系。
太史公在史书中留下了耐人寻味的一句话:楚王至赵,赵王少不接纳,赵主父在代。
其中原因,每个人都自己的看法。
总之,因为楚怀王这件事,赵主父看到了小儿子稚嫩的一面。
赵主父想:如果是大儿子遇到这样的事情,他会怎么做?
有比较,就会有伤害。所以,前任太子章和赵惠文王在赵主父心中都发生了潜在的变化。至少,这一刻,赵主父还是很中意大儿子。
楚使来代,求见赵主父。
那么,赵主父会如何。
答案:接纳。
赵主父孤胆入秦,也是为了谋划秦国。赵主父助老楚王归国,伐秦,多了一个帮手不说,还能插手楚国内政,何乐而不为。楚、赵两国再一次达成同盟,合纵诸侯,亡秦雪耻。
然,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
赵主父很快收到第二个消息,楚怀王被抓回秦国。
原来,楚怀王见赵惠文王不接纳,赵主父在代,秦国追兵赶来,往魏国跑。结果,秦军追上,楚怀王再次被抓回咸阳,因为看不到归国的希望,郁郁而终。
楚怀王被抓,赵主父插手楚国内政,联楚伐秦等计划也被打乱。
也许,这就是天意。
赵主父亡中山国后,要处理的问题很多。
第一件事,赵固病故,赵主父身边的重臣,渐渐老去,也不知道,还有多少老将,重臣,与孤伐秦,逐鹿中原。谁来替镇守塞北四郡。
第二件事,通过楚怀王的事情,赵主父看到了赵惠文王能力不足。
赵主父找了代郡几个可靠的大臣,问了一句话:章儿和何儿,谁更能捍卫赵氏江山。
这是赵主父的家事,众人都不想干预。但,从这句话中,体现出了赵主父对赵惠文王能力的质疑。
在座的人,最关心一个问题:赵主父是否会废了赵惠文王,重新立废太子章。
赵主父说了一句话,打乱了这些人的猜忌。
“何儿是孤,所立。孤若废之,改立章儿,赵国将会大乱。”
赵主父知道更立储君,会导致国家大乱。那么,他为何会说章儿和何儿,谁更能捍卫赵氏江山?
随后,赵主父说了壮年退位,拥立何儿的原因。
1、解决赵氏内斗的宿命,卫赵氏江山。
2、避天祸。
3、担心自己死后被诸侯插手内政。
其中有大胆的人问:赵主父为何废掉前任太子章。
“夫人之死,很多证据指向了章儿。孤,虽不相信夫人之死,是章儿所为。但,孤对他起了疑心。”
赵主父说了一句,更深层的原因:
“章儿为王,何儿和胜儿不能自保。何儿为王,也不会为难章儿和胜儿。孤,这样做,也是为了避免他们手足相残、同室操戈。”
很多朝臣都相信是公子章为了巩固地位,才暗中派人刺杀了孟姚。赵主父却能抵住压力,保全公子章,这份父子情深,也令人惊叹。
赵主父真是一个令人无法琢磨透彻之人。
一人问道:废长立幼,是祸乱的根源。公子章无罪被废,赵主父岂不担心赵国会乱。
赵主父充满自信地答道:“孤在,国,不会乱。”
众人:...
赵主父:楚王入赵,王儿拒不接纳。王儿,性情懦弱,孤担心死后。王儿,守不住赵国江山,被诸侯所欺。
一人:王上,拒绝楚王入境,是担心会坏了我们攻伐中山。王上也认为,赵主父不想和秦国交恶。
对于拒绝让楚怀王入赵,赵主父也没责怪王儿,只是觉得王儿,性情懦弱,守不住赵国的江山。赵主父想到了问题,也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让贤能的大臣,辅佐王儿。假以时日,王儿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君王。
大臣可以辅佐,章儿为何不能辅佐。正所谓,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
章儿的能力,若辅佐赵惠文王。两兄弟,相辅相成,定能成就一番伟业。
有人看出了赵主父的想法,献策说:赵主父可以让军、政分开。
赵主父示意那人,继续往下说。
那人答:王上,负责主持政务。征伐之事,交给公子章。王上和公子章,一文一武,赵国岂能不昌盛。公子章比王上,年长十岁。公子章辅佐王上,诸侯岂敢欺我。
随后有一个人,提出了案例:秦惠文王和樗里疾,一文一武,引领秦国走向强盛。
有人支持,就会有人反对。
理由:
1、若王上和公子章能够齐心协力尚可,若不能就会给赵国带来大祸。(埋下祸端)
2、会让两子,心生间隙。
赵主父也想到了这一点,但,难不住他,说了一句:孤在中间调停,赵国不会乱。章儿和何儿,也不会兵戎相见,手足相残。
反对者又说了一句:权利是不能分享。
“章儿负责军事,何儿负责国政。孤,从中调停。让他们相互相持。”赵主父也相信,小儿子也会理解他的心意。但,赵主父忽略了一个问题:他在,两子则安。他不在,两子又会如何?
也许,赵主父认为自己正在壮年、身体健硕,再活二十年没问题。
也许,赵主父是过于自信。
也许,在赵主父心中,这几年,拓地数千里。小儿子管理晋阳、邯郸、上党,大儿子管理代、云中、雁门,这也合乎情理。
这样,也算是对大儿子的弥补。
众人见赵主父心意已定,无论如何是不能让他更改想法。还好赵主父之举,是为了更好的管理赵国诺达的疆土,而不是将赵国一分为二。
解决了,镇守北疆的问题,赵主父心情也畅快了不少。但,赵惠文王才是赵国之主,封大儿子这件事,还是要让他点头才行。
赵主父启程返回邯郸。
朝会时,赵主父为大儿子请功:封代安君,负责料理代郡及掌管北疆。
赵惠文王心中岂不明白,太子章在塞北四郡,比他这个王上还要有威望。赵主父话语一出,他也不好驳回。再者,塞北四郡皆是赵主父和太子章打下的,他也不能不封。
赵惠文王也明白自己这个王位,本来也是公子章。再说了,赵国多增加了四郡,疆土辽阔。公子章战功赫赫,又有赵主父支持,封他一个君,也是顺理成章之事。令赵惠文王没想到赵主父只是分封公子章为代安君,而不是侯。想必,赵主父也是在照顾他的情绪。
赵主父担心自己的大儿子,管理不好塞北,又派了一个大臣辅佐:田不礼。
赵主父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道:“孤,先封章儿为代安君,又封田不礼为代相。孤,没想到王儿没有半点反对。孤,还担心章儿和何儿,相处不和睦。如此看来,孤,多心了。孤,怎会怀疑章儿和何儿兄弟情分。”
然,赵主父的疑虑,被这表面现象给蒙蔽了。因为赵主父分封大儿子之举,两子的争斗,越演越烈。
此时,赵国分为三派。
一派支持赵惠文王,如公子成、李兑等人。一派支持代安君,如田不礼等人。还有一派支持赵主父,如跟他打天下的人。看似平和的朝局,实则充满了杀机。
当然,最为难的莫过于三朝元老肥义。他夹在赵主父、赵惠文王、代安君,父子三人之间。他不想辜负任何一人。毕竟,这三人,肥义都是有感情。
在赵主父心中是为了更好管理赵国的疆域;在赵惠文王等人看来,赵主父是为了将赵国一分为二;在代安君等人眼中,离最高的位置,又进了一步。
总之,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最是无情君王家,在赵国正在上演。那么,一世英名的赵主父,又会如何应对呢?所有君王都要面对的问题:权利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