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人物之君王篇
作者:傲双 | 分类:历史 | 字数:65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赵武灵王篇(55)
是非功过任人说
赵主父封大儿子为代安君,以田不礼为代相,辅佐大儿子管理代郡。赵主父这一举动,打破了赵国朝局平稳,一场阴谋正在酝酿。赵国邯郸,正在上演一场最是无情君王家。
可惜的是身为当事人的赵主父,没有半点察觉赵国的异象。也许是赵主父对自己的能力太过自信。也正是这份自信,让赵主父酿成了沙丘宫变,两子相残,遭受诛心之刑,自己也饿死沙丘的悲剧。
一代雄主,就此落下了帷幕,淡出了历史舞台。
那么,沙丘宫变是怎样的呢?
现在,通过残留的史料,走进那段历史。
话说,赵主父封了大儿子之后,接下来,又做了一件事:给自己选择风水宝地。
赵主父虽是壮年,但,陵墓还是要早点修建。君王,生前的荣誉,死后也要享受。赵主父的功业赫赫,自然也不例外。赵主父心情好,也为自己选了一个地方:沙丘。
此地,因为地势平衍,土壤概系沙质,到处堆积成丘,故名沙丘。
数百年前,纣王在这里酒池肉林,寻欢作乐,更让沙丘,名声大噪。但,此地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困龙之地。
无论是殷商的亡国之君帝辛(纣王),还是战国时代的赵武灵王,甚至是灭六国、一统天下的秦始皇,都命丧沙丘。
话题,扯远了。
赵主父出游沙丘,并考察陵墓的选址。赵主父出行,长子代安君,赵惠文王等人,也跟着一块出行。原本是父子三人快快乐乐地出去玩,结果,发生了悲剧:沙丘宫变。
对于沙丘宫变,记载上说:赵主父、赵惠文王、代安君一行人,抵达沙丘。
赵主父和代安君住在一个宫殿,赵惠文王住在另外一个宫殿。代安君传假话,让赵惠文王赴宴,趁机干掉赵惠文王,要挟赵主父,自立为王。然,三朝元老肥义察觉有异,替赵惠文王赴宴,却被杀害!
代安君见事情败露,一不做二不休,起兵攻打赵惠文王。赵惠文王在信期等人的支持下,抵抗乱军。随后,李兑、公子成,起四邑之众,前来平叛。
结局:代安君被诛杀,田不礼等人逃亡,赵主父饿死沙丘。
这就是沙丘宫变的起始。
对于,这场宫变,若粗看史料,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但,仔细看上几遍,你就会觉得有很大的问题。我就简单说说沙丘宫变个人见解。
首先,代安君反叛的时机不对。
公子章跟随赵主父,击三胡、拓胡疆、修筑数千里长城、荡平中山,战功赫赫。
公子章也因为军功,被赵主父封为代安君,负责代郡及北疆之事。此时的代安君,深得赵主父的宠爱和信任。如果代安君想要夺权,怎会选择如此愚蠢的时机。
要知道,代安君的根基在代郡及北疆,怎会愚蠢地选择在沙丘动手,还是在邯郸的势力范围,起兵反叛?
退一步说,代安君真的选择在沙丘反叛,赵主父会在赵惠文王死后,扶持代安君为王?
答案,显而易见。
其次,赵主父真的想要扶持代安君,制衡赵惠文王,以达到重新收回王权,分裂赵国?
这个观点,也很难成立。
赵主父为了一个承诺:无王实,安敢称王乎。
一个不称王自贬为君的男人,一个在壮年选择退位的男人,难道在晚年的时候,糊涂了,就想当王?如果赵主父真的想要成为一国领袖,为何会选择壮年退位,让赵惠文王继位?
赵主父为何会壮年退位、为何会罢黜太子章、扶持赵惠文王,又为何封废太子章为代安君,在《赵武灵王英雄传》已经提过,这里就不多说?可以很肯定地说,赵主父之举,绝对不是为了分裂赵国。
第三,肥义之死,也是一个谜底。
代安君以赵主父的名义,邀请赵惠文王前来酒宴,肥义替王而去,代安君杀死三朝重臣肥义。赵主父和代安君住在一宫,代安君杀死肥义,起兵攻伐赵惠王之时,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赵主父,又再做了什么?
难不成在睡大觉?这不符合情理。
再说,代安君谋反,必定是蓄谋已久。却发生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赵惠文王不但抵住了叛军的攻势,李兑、公子成反而还率四邑之兵前来平乱。
谋反,刚刚开始,就被平叛。这似乎也说不过去。
第四,公子成、李兑是平叛的功臣,还是祸国的乱臣。
从这场沙丘宫变来看,得益的人:不是赵惠文王,而是公子成、李兑。
赵主父饿死沙丘、代安君被诛、肥义死,田不礼等人逃亡。公子成、李兑成为人生赢家。因为‘平叛’有功,公子成被封为相邦,胁迫赵惠文王,把持朝政。
两年之后,李兑接替公子成的位置,成为一代权臣,出卖了赵国很多利益。公子成、李兑当权的时候,赵国很多有才能的人,尤其是具有将才、帅才之人,被迫逃亡。
有乐毅、剧辛、庞爰、楼缓、赵奢(马服君,因为李兑等人死后,才回到赵国)。
公子成、李兑看似功臣,难道不是祸国的乱臣。有意思地说李兑被赵惠文王封为奉阳君(阳奉阴违)。
第五,如果沙丘宫变,赵惠文王代表正义,为何导致赵国诸多人才流失。
乐毅的个性,在战国史中多有描述。这是卿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君。乐毅离赵赴魏去燕,得到燕昭王赤诚相待。乐毅为了报答燕昭王,率领五国之师伐强齐,以报燕国之仇。
燕昭王死,燕惠王忌惮乐毅。乐毅直接辞官,离燕去赵。难道从乐毅等人的身上,也不能看出点沙丘宫变的潜藏的意思。
第六,赵主父被围沙丘,这三个月,又发生了什么?
赵主父被围三个月,没有人救,这也是一个疑问。难道真的是赵主父罪有应得?
答案:当然不是。
赵主父真的想要从沙丘行宫出来,还是很容易。但,他出来后,又要面临一个问题:和自己儿子开战。
沙丘宫变,牵扯到很多人。一动而牵全身,将会引发更大的内乱。再加上,这时诸侯也觊觎赵国,楼烦和中山,联合复叛。稍有不慎,就会让赵国疆土四分五裂。
赵主父用尽一生,才让赵国走向强盛之邦。
那么,他会为了自己的私心,让取得的功业,毁于一旦。为了赵国的天下,为了自己的功业,最好的选择是赵主父死。然,遭受诛心之刑的赵主父,本就生无可恋。
对于这场沙丘宫变,充满了很多疑惑。也许,未来会有更多的证据。但,这场沙丘宫变的实质,其实就是为了夺权。只不过,盖世英雄赵武灵王,被权臣算计,落败而已。因为沙丘宫变,也让赵主父成为战国时代,最令人痛惜的君王。
遥想赵主父何其雄哉,却饿死沙丘。赵氏的英明,历经四代而亡。
李兑、公子成等反叛之人,为了坐稳自己的位置,抹黑赵主父、代安君父子,也是有可能的。
总之,沙丘宫变是赵国巨大的损失。
无论赵惠文王如何努力,如何选贤任能,都不能回到赵主父巅峰时代。沙丘宫变,也导致赵国很多的将帅之才或死、或流亡。赵主父也承担起一生的骂名:分裂、祸乱赵国。
倘若赵国没有沙丘宫变,历史又会怎样?可惜,历史没有假设。
那么,赵主父在遭受两子相残,最后在沙丘三个月的时光会想到什么?
曾几何时,赵主父想过自己会如何死去。但他,绝对没有想到会是在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时间、这样的地点、这样的宫殿,以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
曾几何时,他追许齐恒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功绩。也叹息,齐恒公一代霸主,晚年兵变,落得饿死的命运。他努力打破命运,壮年退位。谁曾知,他也会走齐恒公走过的路。
纵观他的一生,是何其不幸,又是何其幸运。
他的一生,何其悲凉。
赵主父出生在邯郸,赵肃侯忙于南征北战。年少时,母后离他而去。十五岁,君父也走了,五国诸侯来犯。
赵主父继位,赵国羸弱,诸侯攻伐。稍有不慎,国之将亡于他之手。索性,神灵护佑,他能够破五国之谋。
十六岁,信宫朝会,主动与魏和解,巩固三晋之盟。
十七岁,秦国效仿魏、齐称王,令他热血澎湃。此生,若如此,不负男儿之躯。
十八岁,主张南下争霸诸侯,参与合纵与连横。对内,推行新政,与民休养生息;对外,先有五国相王,后有区鼠会盟,迎娶韩女。第一个女人进入了他的生命之中。
十九岁,诸侯相争,他喜得一子。他对着月色起誓,不仅要守护好千里江山,还要打下一片万里山河。
二十岁,他深知逐鹿中原,并不能让赵国富国强兵,也不是赵国强盛之路。但他也没有找到一条强国兴邦之路。人生充满迷茫。
二十二岁,秦国自以为天下无敌,借道韩、魏伐齐,落得大败。为了抑制秦国东出的势头,他主动与诸侯合纵,兵发函谷。然,诸侯离心离德,伐秦无果。
二十三岁,秦国东出,攻伐韩国。他不顾众臣之意,为了对韩女一个承诺,出兵助韩。修鱼一战,三晋男儿被秦斩首8.2万;观泽之战,又败于齐国。
属于三晋男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二十四岁,韩、魏向秦求和。他宁可下达《罪己诏》,摘掉王冠,自贬为君,令天下人讥笑。同年,秦国用武力取赵中都、西阳。秦破蔺城、离石。
纵观他二十四岁以前,背负了太多的屈辱。然,上天怜惜他,二十五岁之时,燕国陷入内乱,他以乐池为将,迎公子职归国,插手燕国内政。
插手燕国,击退齐人,令他同时交好秦、燕。赵国四战之地,也逐渐被他打破。也许,上天觉得他的人生不够苦,在助燕击齐大胜之时,他一生最重要的女人,却离他而去。
索性,上天还疼爱他。大陵之游,一段长袖折腰,他遇见了梦中女子。因为这个女子的出现,他的一生开始好转。因为这个女子,他三年不出宫,被人非议。
这三年,他悟出了一个强国兴邦之道,那就是更改南下争霸中原的主张,北伐胡疆,继承简襄之烈。他不顾世俗礼仪,推胡服以教育臣民,以骑射强国。
胡服骑射,移风易俗,让他身败名裂。很多人都说他是祸乱之君,为祸赵国。为了赵国能够走上强盛之路,他忍受了一切。
因为他明白一个道理,唯有用行动,才能证明胡服骑射,利国利民。中原诸侯不敢做第一人,他就成为推行胡服骑射,击北胡开疆第一人。
借助胡服骑射,他大力整顿赵国的国力,锤炼了一支数万人的铁骑,打破了中原以车战时代,属于中原的铁骑时代,逐渐来临。赵国经过大力整顿,焕然一新,一跃千里。
为了见证铁骑时代的到来,他亲自领兵北伐中山。索性上天不负他,胡服骑射之后,属于赵国,属于他的时代开始来临。
数伐中山,而不落败;
西渡大河,收回被秦占领的河西北地;
为了锤炼铁骑,夺取战马,北上击败林胡;
为了插手秦国内政,给芈八子选择了第三条路,扶持秦质子公子稷回国为王;
击三胡、定北疆、拓云中、雁门、九原三郡,更令他声名大噪。
废太子、扶持公子何、壮年退位,自称主父,天下人看不懂他;
孤胆入秦,议政天下,制定云中、雁门伐秦之策,孤胆雄心,扬名诸侯;
修筑数千里内、外长城,降服楼烦,彻底荡平中山,又令他再添功业。
谁曾知,天有不测风云。尚未再建功勋,沙丘宫变,两子相残,命丧沙丘。
这二十几年来,他内修德政,外对诸侯。结好韩、魏,应对诸侯,稳定南疆;助燕击齐,稳定北疆;插手秦政,扶持公子稷为王,秦、赵交好,不起兵戈,稳定西疆。
稳定诸侯,摆脱四战之地的困境,他才能推行胡服骑射,收河西、破林胡、击三胡、降楼烦、亡中山、拓三郡、筑长城、定北疆,将孱弱的赵国走向强盛。
他时常说人生如朝露,不争天,不留名,空活百岁又有何意。他的一生,无愧天地,无愧自己。他未曾辜负国家,不曾辜负臣民。唯独辜负的是韩女和孟姚,还有自己。
山河依旧,良人已逝。
孟姚的死、子嗣相残,早已经打击了他的万丈雄心。正所谓,哀莫大于心死。对他而言,死不过是解脱,葬礼是最后的形式。若他的死,能够换来赵国太平。他活着又有什么意义。
至于后人会如何看他。说他壮年退位实乃糊涂,说他优柔寡断,才导致子嗣相残,被困沙丘,葬送一世英名。
他一生坦坦荡荡,无愧于心,无愧天地,何必在乎身后之名。纵使前途漫漫,他独自一人行,绝不后头。
最后留下一句话:楼台高阁今犹在,天下再无赵主父。
沧海桑田英雄尽,是非功过人说。
《赵武灵王篇》总算更完了,写的文字比较多。
那么,从赵武灵王的一生,让我们学到了什么呢?
小结:
1、胆魄与年龄无关。(五国图赵)
2、要实现大目标,首先要制定很多个小目标。(强国)
3、要继承先驱精神。(胡服骑射)
4、要成为披荆斩浪的第一人,就要做好与天下人为敌的准备。
5、有了目标,就坚定地去追逐,不要被外来事物所干预(诸侯混战,赵武灵王做的那些事)
6、担当生前事,何惧身后名。
7、沧海桑田英雄尽,是非功过任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