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骄阳
作者:沈处默 | 分类:历史 | 字数:107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22章 发兵陈宋(4)
“说不上来。”灵公摇摇头。要他公开承认这一点,好像种说不上来的怪异。可是人人欢呼,他的确不高兴。“总之,大家都高兴,寡人便觉得没意思。大家不怎么乐意,寡人便觉得十分有趣。”
“真是病态十足!”士会心里大骂。未免打草惊蛇,嘴上却是另一套说辞,“臣有个建议,不知君主可愿意听?”
“士将军请讲。”灵公身旁的侍从们,包括屠岸贾在内,为开发新游戏搜肠索肚,如今已是黔驴技穷。没想到老成持重的士将军还会为此提建议,大家都很好奇,竖起耳朵在听。灵公也不例外,迫切想知道究竟。
“大家高兴,君主不喜欢。曲高和寡之事,君主却十分热衷。在下建议啊——”士会故意停了一下,卖了个关子。“下次玩游戏换个方式。君主身边这些侍从,比如他——”
他指指屠岸贾,“他不擅长射箭,君主偏要让他拿着弓箭。君主不喜欢看苹果被射中,挑他正合适。君主站在他面前,头上顶个苹果,让他射苹果。十有八九,他射不中苹果。这样就有意思了,对吧?”
灵公说,射中苹果他不喜欢,射不中才有意思时,士会心里偷偷骂道:“刽子手!射不中苹果就会射中人。你的意思不就是我刚才说的,要见到人死才高兴。还装?”。现在好了,士会给的建议是——把灵公当成靶子。这样够出人意表了,灵公应该高兴了吧?
“啊?”士会说完,灵公吓得脸色煞白,连连摆手。“不可,不可,万万不可。”
“刚才君主不是说,大家不乐意的才有趣?”士会用灵公说的话反将他一军,“君主头上顶只苹果,让一个完全不会射箭的人射苹果。这个事情一说出来,所有的人都会不乐意,个个都会反对。这不恰好是君主乐意的吗?”
“这……”士会的辩驳,逻辑严密,无懈可击。灵公实在找不到话反驳,急着满脸通红。过了好一会,他才大声说道:“万一他射不准,把箭射到寡人身上,寡人岂不是没命了?”
“那君主有没有想过,如果对方的箭射不准,那些被当成靶子的侍卫也会中箭,也会没命。他们也是血肉之躯啊。”士会终于说出他一直想说出口的话。
“可是,可是……”灵公被士会一番逻辑严谨的诡辩绕进去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士会沉默半晌,转头环顾灵公身边的侍从。这些平时颐指气使,跟着灵公四处撒野的人,都低头不语。不是眼睛转到其它地方去,就是低着头看着地面,就是不敢看士会。
士会将目光又调转到灵公身上。只见他支支吾吾,半天发不出一个字。他低着头,手指无意识的扯扯衣角,一会又摸摸耳朵。
士会还是不作声。他倒要看看,少年沉得住气,还是他沉得住气。现在就是比耐性的时候,谁先出声,谁就输了。
尴尬降临的第一秒开始,秒秒是煎熬。尤其令你尴尬的人还立在你的对面不肯离开,让你进也不是,退也不行。你被困在原地反复蒸煮,锅内沸腾不已,却没有任何遮盖。温度越升越高,像是要被融化。
姜还是老的辣。做了坏事的人终归心虚,一被点破,便像漏气的皮球般,很快就瘪下来。
“寡人知错了。”灵公被士会灼热的眼神包围,有种被正午太阳直射的酷热难耐。认错就像三伏天的窗户,打开之后,透进一丝凉风,浑身舒爽。
“不知君主以为自己错在何处?”灵公先开口,士会也松了口气。暗暗庆幸,还好,还有得救,否则真是病入膏肓了。
“如果箭射得不准,就会把对面的人射死。这样一来……”灵公东拼西凑的,算是把意思表达出来了。
“一开始,君主只是贪图好玩,并无恶意。可是,这件事情的后果太过严重,不能当游戏玩耍。就算是神箭手,也有射偏的时候。一旦射偏,就会要了对面人的命。对面的人恰恰是他们的兄弟朋友,怎么忍心?君主想考验他们的箭术,可以让他们去校场往稻草人身上射。否则,伤了自己人,还伤了晋国民众对君主的赤胆忠心。”士会说道。
看到灵公点头,士会趁热打铁继续道:“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假若天下皆如此,则能补过者鲜矣。君主如能做到有始有终,改正错误,则社稷稳固,国家昌盛,百姓也有倚靠。”
“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君主有了纰漏,群臣有责任尽力匡正劝谏。‘君能补过,衮不废矣’,如果君主能够听取意见,将错误改正,可保不失君位,天下稳固。”士会语重心长,情真意切。
“士将军所说,寡人记住了。”灵公被士会的气势压制,再加上实在说不过对方,挑不出他的毛病,只得承认自己的错误。“以后再也不敢了。”
“果真如此,乃是晋国大幸。请君主好自为之。”说完,士会就要告辞。
想到还有正事要禀报,士会便拿出与灵公商讨。这些事情,灵公向来兴趣不大。胡乱应付几下,让士会自行决断。
走出宫室,士会受到很大震动。通过与灵公的对答,得出这位少年的真实性情,令他惊骇万分。
到目前为止,灵公的荒唐举止还未闹出人命。可是,深埋在这颗皮囊下的一颗心,嗜好竟如此病态,完全违备人伦,着实令人震撼。
刚才,士会用了小小技巧,把灵公绕进去,让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可是,单凭短短几句前贤遗训,至理名言,便能将这颗偏执残忍的心乖乖收服吗?
士会不敢深想。他只能安慰自己,好歹君主亲口承认了错误,态度也很好,说是不再犯。再者,这是一名少年,年纪还小,长大之后慢慢管教,应该会好起来的……
古谚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观察一个人三岁时候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窥到他成为青少年时的心理个性的雏形。从七岁孩子的身上,则能看出他将来的成就和潜能。
灵公十二三岁就用弹弓射人取乐,现在十五六岁,已经以开发升级杀人游戏为乐,他的个性显然已经定型。虽然他的年龄还未及我们平常所称的成年。科学实验和经验都表明,成年之前,性格习惯早已成形。指望一个心性个性已经定型的人,因为一两句话就改弦易辙,显然太过天真。
遥远的时代,还未诞生心理学。没有科学手段介入,具备反社会人格的个体,很难主动重回正途。
古谚所说,一定是前人归纳总结而得。通常,这些俗语折射的道理,放之四海大概率都对。士会睿智如此,不会不清楚这个道理。只是因为这个人是君主,他们不得不心存希望。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理,心存侥幸,寄望他会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