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骄阳
作者:沈处默 | 分类:历史 | 字数:107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23章 斐林之役(1)
陈国使者赶到晋国都城时,楚郑联军象征性的对陈国发动了一次进攻。给陈国造成恐慌之后,他们便掉头而去。
如士会所料,他们还去了宋国。对付宋国,他们把对陈国那一套如法炮制。宋国还未来得及派出使者向晋国求救,便接到晋国传来的消息——请他们发兵前往郑国斐林与晋、陈两军会合,准备攻打郑国。
得到晋国的确信,宋国抵抗楚郑联军的态度异常坚决。他们声称,宋国是晋国的忠实盟友,决不背叛。
联军备感讶异,不知宋国态度为何转变如此之快?他们刚到城门前,宋国国君便请求给时间允许他们考虑清楚再答复。他们攻城时,对方姿态更卑微,怎么转眼间竟如此坚定?
后来一想,可能是因为,之前晋国联合郑、卫、陈攻打宋国,晋国主将收下宋国礼物,放过宋国一马,所以宋国感铭在心。此时感念旧情,所以决定坚定追随晋国。
就在楚郑联军还摸不着头脑时,宋国派去攻打郑国的军队已经从侧翼绕过楚郑联军,赶往郑国斐林。守城士兵并不知情,还在苦苦支撑,抵抗到底。
楚郑联军在宋国附近呆了好几日。掐指一算,陈国的使者应该已经回来了。宋国应该已经派出使者向晋国求救,照理应该也有回应了。可是,为何这两国附近都没有看到晋国军队的身影,难道晋国不管这两个盟国死活了?
如果晋国真的不管,那他们就真的把这两国拿下,逼他们和楚国结盟。此行就是赚到了,算是超额完成任务。
楚郑联军正打算改变计划,准备攻城时,突然收到消息——晋国大军已经抵达郑国斐林。同时,陈、宋两国的军队也在路上,不日即将到达。
郑穆公闻言大惊。与楚国结盟后的第一次出兵,他之所以亲自出征就是想向楚国表明,郑国与楚结盟的诚意。正在庆幸此次出兵效果颇好,岂料晋国竟突袭郑国。
斐林距离郑国都城新城仅三十里。大兵已经调集在外,城内兵力空虚,郑穆公心急如焚。
司马潘尪担任楚军主将,接到消息后,他迅速做出反应。命军士赶往郢都向楚王说明原委,请楚王务必派出大军前去支援郑国。
同时,他带领楚郑联军掉头赶赴斐林。
晋国军队率先抵达会师地点。恰逢天气不佳,不利于作战,臾骈命人在城外扎营,一面派人前去刺探郑国军情。
郑国执政大臣子家已经收到消息,晋军已经到达城外。他马上派人去往楚国请求援兵,一边吩咐守城士兵密切关注晋军动向。
天不助晋,晋国大军抵达斐林之后的几天,天天大雨如注。无奈,大军只得撤出距离城外更远的地方,才能找到大片干燥空旷之地驻扎。
待陈、宋两国抵达时,天已放晴,无奈先机已失。
援兵未至,郑国集合城内所有军士奋力抵抗。为了弥补兵力的不足,他们甚至释放死囚充数,并对他们许诺:如果他们能活着回来,即可无罪释放;如果能够杀敌,按人头积功,将来可凭此入伍封官。死囚多是犯下重罪,十恶不赦的恶人。本已死路一条,如今说要给条生路,哪个不以死相拼?
凭借这群亡命之徒,硬是杀退了晋军好几拨人马。晋军士兵完全被压制,根本无法靠前,更别说攻城。
见此情形,随后赶到的陈、宋两国顿时吓破了胆。他们躲在晋军后面,瑟缩怯懦。
眼见情势不利,晋军只能鸣金收兵,隔日再战。
前几日雨大,主将臾骈忙着连夜勘查地形,指挥大军腾挪地方。事事亲力亲为,惟恐考虑不周。由于雨大风急,气温骤降,加上连日疲惫,又兼水土不服,臾骈腹泻不止,竟至卧床不起。
就在此时,楚郑联军赶来了。很快,楚王从郢都派来驰援的救兵也到了。对阵双方的军队算是全部到齐,人数差不多,算是势均力敌。
主将不能亲自出营指挥,只得派人暂代。指派的代理主将解扬与众军士磨合不够,导致晋军军心涣散。晋国主将病倒,陈宋联军早已慌作一团。听闻楚郑大军一来,更是七上八下,无心战斗。如此一来,晋军更是独木难支。
最后,主将解扬被俘。晋军只得率领大军护送主将,慌忙撤回绛城。
郑穆公见旗开得胜,想要继续追杀晋军,楚国司马潘尪出来阻止。潘尪给出的理由是——哀兵必胜。晋军突围时虽有折损,但实力尚存,并未伤及元气。只因要护送主将回国,不得已早早撤退。如果将其逼急,作困兽之斗,恐怕受伤的还是己方。
郑穆公无奈,只得听从楚国司马之言,为保胜利果实,不再追击晋军。晋军这才毫无后顾之忧的安全撤回。
“斐林之役”是楚庄王北上争霸的首秀。第一次亮相,便以俘获对方一员大将宣告胜利,朝野上下为之振奋不已。作为战胜国的盟友,郑国也是与有荣焉。他们庆幸站队及时准确,压对了大小。未来,它们要更紧密的依靠楚国。有了楚国的庇护,郑国暂时摆脱了左右摇摆的困境。专注发展生产,百姓安居乐业。
这场战事,对晋国而言,却是晴天霹雳。
晋军失利,大将被俘的消息传到绛城,朝野震动。
由于军中缺医少药,再加一路舟车劳顿,臾骈病情加重。待大军班师回到绛城时,他已陷入昏迷,高烧不止。
赵盾本有一肚子的疑惑和不满想要宣泄,当他看到臾骈时,整个人忽然像泄了气的皮球,直接瘫软下去,再发不出任何声音。
一个月前跟自己谈笑风生,说是保证会完成任务,笑呵呵的臾骈,表情痛苦的躺在床榻。他双目紧闭,面色腊黄,瘦削憔悴。
战败已是即成事实,多说无益。清点了兵力,折损不多,元气未伤。当下最重要的是——臾骈要尽快好起来。
这次失利是晋秦“河曲之役”后晋国的再次战败。七年来,晋国很少与楚国这样的大国直接对战。往往是召开盟会联合诸侯各国,向某个不听话或者不讲道义的小国宣战。大多是大兵压境,对方就乖乖认输。兵不血刃,晋国就顺理成章的成为赢家。雄纠纠,气昂昂的返国,以胜利者自居。
久违的开局不利,伴随着损兵折将,主将病倒,仓皇撤退。所有战败的狼狈不堪一应俱全,在这次战役中演绎得淋漓尽致。失利给人的观感竟如此触目惊心,仿佛要借此严正的提醒晋国——从今天起,他们要学会面对失败。过去可能没有过的,将来可能会频繁上演。
赵盾召集“六卿”开会,讨论此次战败的原因。
臾骈不能出席,并不影响会议的质量。在此之前,军中各级将士已将此次战役的全部细节汇报给郤缺,事无巨细,详尽周全。郤缺都记录在案,不敢遗漏。
总的来说,从战略上来讲,围攻郑国没有错。战术上来讲,臾骈也没有明显过失。天气不佳,退守城外,保持距离,以策安全。己方进可攻,退可守,有一定的回旋余地。
可是,陈宋两国如此不堪一击,实在令人意外。转念一想,也不能怪他们。晋国是主力,他们是协同。久攻不下,他们必定慌乱。郑国守军的顽强实在出乎意料。他们还引入死囚,也是始料未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