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西州制霸
作者:不爱太阳的向日葵 | 分类:历史 | 字数:207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三百零四章 谈判要点
当然朝廷是高兴了,得到七亿五千万钱,只要皇帝别把这些钱全拿走,朝廷还是可以干很多事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招募士卒,扩大军队。
合约第二条,就是要朝廷交出挑起事端的两个人,中常侍张让和乌孙人浑都靡。关于这个条件,负责谈判的杨彪和皇甫嵩当然是一百个愿意了。浑都靡是乌孙人,和朝廷没有一分钱关系,把这个人出卖给刘范,朝廷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损失,反而有利于尽快和刘范达成一致。
而张让是阉竖,属于宦官集团,而且还是宦官集团最大的头目,是属于士人官僚集团最大的敌人。杨彪和皇甫嵩自然是对张让恨之入骨,恨不得尽早将他铲除。现在正好刘范点名要杀张让,他们自然就想顺水推舟,借刀杀人,同意了刘范的条件,然后就可以利用刘范的手轻轻松松地除掉朝廷内部的一大祸害。只要除掉了张让,十常侍势必要群龙无首,至少除了蹇硕和赵忠之外的另八个中常侍以后就不敢再和官僚士人们对抗了。
但张让是祸害不假,关键是他还是皇帝身边最得宠的宠臣。如果杨彪和皇甫嵩贸然单方面同意了这个条件,万一皇帝不答应,张让依然没死的话,他们俩必定会受到张让的打击。所以,杨彪和皇甫嵩先通报了朝廷,让朝廷赶紧商议一下,要不要把张让推进刘范的火坑里。杨彪还故意让何进禁止张让参与这次会议,让张让不在皇帝身边,皇帝就比较倾向于牺牲张让。
谁知道张让值此时刻已经成了惊弓之鸟,他当然知道身为主谋的他不会在这次交锋中能够置身事外,所以对于谈判的信息他十分的警觉。尽管何进阻止了他,但他仍然趁何进一个空档,又钻到了汉灵帝刘宏的身边。现在,只有刘宏能够保住他的性命。
有了张让在身边不停地求饶,刘宏心就立即软了,不同意将张让出卖给刘范。何进、曹嵩和所有的重臣都同意把张让卖出去,于是不停地劝说刘宏,刘宏也渐渐觉得张让在挑起事端之中有过。张让多聪明的人啊,他知道此刻的他不脱层皮,不光是刘范,还有何进等大臣是不会让他全身而退的。于是,张让灵机一动,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
张让知道,在谈判桌上刘范已经损失了七亿五千万钱了,如果用钱赔偿的话,也许刘范会大发慈悲。张让对整个朝廷表示,他愿意把自己私藏的五亿钱拿出来,赔偿给西凉,用来赎买自己的性命。听到张让这个建议,朝廷沉默了一会儿,还是一致决定派杨彪去询问一下刘诞的意见。
刘诞听到张让这个提议吃了一惊,随后认真地想了想,最后觉得张让以后很难再对刘范造成损害,杀了他除了泄愤之外,也并没有什么好处。但是要是能从他身上再勒索来一笔钱的话,也就能弥补之前损失的赎金。
于是刘诞同意了张让的建议,但要求张让提供七亿五千万钱作为赎金。这次朝廷包括汉灵帝在内,都没有再掺合进去。因为只要张让服软,汉灵帝刘宏的宦官势力不会减少太多,而何进等大臣也可以借机极大的削弱张让的实力,另外,整个朝廷仍然能得到一笔赎金,一箭双雕。
没有了朝廷的支持,直接面对刘诞的张让自然是势单力薄,没有过多的和刘诞纠缠,很快就同意了刘诞的要求。于是刘诞就与朝廷商量,直接让张让支付赎金给朝廷即可,西凉在这次交锋中总算是没有损伤没有获利,朝廷却空手套来了白狼,最惨的事张让,损失了他积攒大半辈子的积蓄。但毕竟保住了性命,张让还是很感恩的。只要他还在皇帝身边,钱还是可以赚回来的。
于是,第二条在普天同庆、皆大欢喜中达成了一致。接下来是第三条,西凉要求和处在朝廷统治下的州郡继续保持通商。谈到这个问题时,已经是夜幕时分了。杨彪和皇甫嵩都是年过五十的老人,到了晚上精力不足。而反观刘诞还是即将成年的年轻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精力旺盛。杨彪和皇甫嵩明白此消彼长的道理,担忧刘诞会趁着他们这两个老人在晚上昏昏欲睡的时候,提出一些苛刻的要求,于是便暂停了谈判,明天才开始谈判。
第二天,谈判继续进行。第三条是谈判的要点,对于朝廷和西凉都是十分重要的。以杨彪和皇甫嵩的明智,也不敢轻易在这个问题上置喙。这个问题又被提交给了朝廷,让整个朝廷决断。很快,朝廷经过简短的交流之后,仍然是同意了西凉的要求。因为这几年朝廷统治的地区经济破坏,税收也因此下降,如果不和经济兴盛的西凉继续保持通商的话,朝廷统治的州郡势必会经济衰颓。对于朝廷,这不啻于是雪上加霜。但朝廷也知道西凉依赖于商业,所以故意提出来要西凉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个代价就是赔钱十亿钱加上献出战马十万匹。
经过刘诞的谈判,代价下降到了赔款五亿钱,献战马两万匹。朝廷对于这个条件还是比较认可的。本来朝廷认为,只要从刘范手里勒索来一万匹那都是一场极大的胜利了。因为有刘范的例子在,朝廷越来越意识到骑兵对于军事力量快速增长的作用。
而且从南匈奴、鲜卑和乌桓等部落购买战马越来越难,因为以前主要在朝廷和北方游牧民族之间倒腾战马的三个大商人,甄尧、苏双和张士平都归入刘范麾下,主要在贸易利润更高的丝绸之路上活跃。没有了他们,朝廷就失去了购买战马的主要通道,战马的价格也上涨了不少。
最后是第四条,西凉要求朝廷准许甚至是鼓励天下流民进入西凉地界。关于这一条,朝廷内部之中分歧十分大。以刘宏为首的一帮人,包括十常侍、何进、曹嵩在内,都主张同意西凉的这个简直是不可理喻的要求。
他们甚至是巴不得流民去跑去西凉。因为他们认为,现在流民散布在全天下八个州,数量高达五六百万人,简直是拥有五千多万人口的东汉的十分之一。虽然黄巾起义刚刚被镇压下去,但各地仍有众多的黄巾余孽,如盘踞在太行山上的黑山军,活跃在兖州和豫州一带的眭固、白绕、刘辟、龚都等人,还有青州黄巾军,另外扬州和徐州爆发了其他的农民起义。
对于农民起义,朝廷是越来越力不从心,只能勉强保持住现状。如果放任流民问题而不顾,流民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入黄巾军,或者是自己拉起一支队伍直接起义。假如这五六百万人一起起来反抗朝廷的话,朝廷只有灭亡的份。
而对于安置流民,朝廷又没有那个实力。朝廷本来不缺储粮,但是这些粮食都是汉室两百年来的积蓄,属于汉室而非朝廷。为了保持汉室的威势,汉灵帝坚决不同意把粮食分发给流民。所以,流民问题已经成为了朝廷的心腹大患。如不早日解决,迟早流民会起义,其他的势力也会苏醒。
而且,根据朝廷重臣们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如果刘范果真要承接流民,那正好可以削弱黑山军等已有的农民起义军。因为黑山军和黄巾军的前身就是流民,只要刘范拉拢流民,黑山军和黄巾军势必会有很多士兵叛逃,以求进入刘范治下。毕竟,谁也不想一辈子就当个贼寇,始终在社会上没个名分。这样一来,农民起义军对朝廷的威胁便大大的削弱,用来对付黑山军和黄巾军的官军就可以撤回京畿,增强朝廷的军事力量。
故而刘范提出来西凉可以承接这些恐怖的流民,对于朝廷来说,这就是刚想睡觉,有人给送给枕头啊!所以刘宏、何进等人都同意把流民这个定时炸弹扔给西凉。西凉在他们眼里,就是个接盘侠,背锅侠。殊不知,流民正是西凉求之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