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情缘
作者:沐子新生 | 分类: | 字数:46.7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64章 三农是个大文章
杨劲松的二婶过来帮忙,和杨劲松的母亲两人做了一桌子菜,除了猪肉和熟食白切羊肉、豆腐等少数几样菜,是杨劲松的父亲到附近集市买的,其他都是自家的,鸡鸭鱼蔬菜,那可是正宗的绿色食品。
杨劲松招呼大家入座,让赵斌坐上座,赵斌哪肯,虽然自己是县委书记,但今天是忙里偷闲,出来走走,顺便了解一下基层情况,属于私人活动,更为重要的事,杨劲松和赵晓慧的关系,杨劲松的父母也是自己的长辈。
杨劲松的父亲执拗不过赵斌,在众人的劝说下,坐在了上座。
赵斌挨着杨劲松父亲左手坐,同时拉着小五的父亲坐在他右手。坐下后,突然又说,“劲松,把阿姨和二婶也叫过来一起吃。”
杨劲松的父亲说,“不管她们,他们还要炒菜呢。”
二叔微笑着说,“我们这儿农村有个习惯,家里来客人了,吃饭的时候家里的女同志是不上桌的。”
赵斌“啊?”的一声,“我是听说那是旧时代的习惯,现在还这样?”
杨劲松父亲说,“这也算是一个传统了。”
何劲武趁着还没开始,悄悄跟杨劲松说,拍段视频发给大小姐。
杨劲松嘿嘿一笑,拍了一段发了过去。
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显得有些拘谨,不要说杨劲松的父亲,二叔和小五的父亲三个农村汉子说话谨慎,就连李祥贵和彭燕华也是小心翼翼的。
杨劲松的父亲和二叔喝酒都不行,两人很少喝白酒,今天因为来了贵客,破天荒的主动倒了一杯白酒。不过也就一杯,第二杯都还没喝,两人脸就红的跟关公似的。
赵斌笑呵呵的说,“叔,您和二叔就不要喝了,今天我们都随意,来玩的,不是来喝酒的。”
二叔看着杨劲松,微笑着说,“小松这几年在外面倒是练出来了,你就陪领导们喝几杯吧。”
杨劲松说,“我看让严叔代劳吧。”看着小五的父亲,接着说,“严叔,您能喝,在这里您也是主人。”
严叔笑了笑,没推辞,“行,我陪书记和领导们喝几杯。”
酒过三巡,赵斌突然问身边的严叔,“严书记,我们村是不是出去打工的人挺多?”
严叔如实说,“村里年轻劳动力出去的不少,您也看到了,除了老人和孩子,青壮年不多。”
二叔补充说,“不完全是出去打工的,有不少是考学考出去的,还有的就是到县城和镇里去做点小生意,在城里买了房安了家。”
赵斌追问道,“去大城市的不多吗?”
严叔说,“有,不多,我们这里相对经济条件好一些,真正出去打工做体力活的少,有些是大家一起出去承包工程。”
赵斌说,“那就是有人当小老板或者叫包工头,然后招一批乡亲一起去做?”
严叔说,“是是是,村里有三四个人早年去了东海,接了一些工程,回来找年轻人过去一起做。”
赵斌接着问道,“那农忙季节他们也回不来吧?”
严叔说,“回不来。”
赵斌说,“那不是没人种地了吗?”
严叔说,“是啊,有些人愿意出钱请人种,也有的转租给别人,极少数的干脆直接就荒废了。”
赵斌惊讶道,“荒废?南方可是粮食主产区,鱼米之乡,寸土寸金,荒废了不是很浪费吗?”
二叔看着严叔,“也就两三户吧?”
严叔点点头,“三户,这三户有点难搞,自己不种,又不愿意出钱,也不让别人种。”
二叔说,“不是说荒废两年以上的,集体有权收回吗?”
赵斌严肃道,“荒废基本农田是违法的,很多农户可能都不知道,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让他们明白荒废农田的危害。多做做工作,引导他们进行土地流转,同时,在农业税和农业补助方面做些文章,土地荒废第二年不再享受农业补助。”
严叔说,“现在的问题是,大家都知道种地不赚钱,没多少人愿意接手。农忙季节外地有些人来,愿意帮着收割播种,但仅此而已,忙完他们拿钱走人,平时的灌溉维护还是需要人。”
赵斌问道,“我听劲松说您想过要搞新农村建设,除了住房集中,整治环境,经济发展方面有哪些想法?”
严叔苦笑一下,说,“我们当时请人弄的方案不仅仅是住房统一规划建设,更主要的是想建立新型合作社。”
赵斌感到很惊讶,新型农业合作社目前可是刚刚开始有人提出理论,真正实践的不多,问道,“具体准备怎么做?”
严叔说,“我们设想采取三种不同的形式,一是组建独资或者合资的农业企业,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二是培育家庭农场或者叫种养殖大户,三是建立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
赵斌赞许道,“这是很好的想法啊,怎么没有付诸实施呢?”
杨劲松的父亲插话说,“老严可是动了心思的,当时小五还联系了省市农业专家来专门待了几天,可认真了。村民也都兴致很高,后来报到县里没下文,老百姓一下子就泄气了。”
第64章 三农是个大文章
赵斌问道,“知道是哪个部门卡的吗?”
小五说,“主要是农业局和发改委。”
赵斌追问,“有解释什么原因吗?”
小五说,“主要还是对新型合作社不了解,担心又回到以前的生产队模式。”
赵斌摇摇头,“那是对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没有做深入的研究。”心里想,一个村支书尚且都有这种眼界和格局,而我们的主管部门却因为不懂就把方案束之高阁,自己没有创新精神,还不让下面探索实践,这是严重的官僚主义。
杨劲松说,“当时弄方案的时候,有几个去外地做工程的老板都表示愿意回来,带领大家一起做,可是县里不表态,下面也不敢贸然行事。”
赵斌喃喃道,“我们一些政府官员思想不够解放,很难接受新鲜事物。”
杨劲松说,“别的地方我不清楚,但方庄镇,有山有水有人才,各村都有各村的特色,因地制宜规划好,还是大有可为的。”
赵斌点点头,然后看向李祥贵,“李镇长,其他村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李祥贵如实说,“有,前两年我们有个江州农大的毕业生回来也提出过类似的想法,找到我,我跟他说,只要他愿意回来,我帮他争取扶持政策,并且可能的话,让他担任村主任,但镇里主要领导听了汇报后,直接就否了。”
赵斌接着问,“这个小伙子现在在哪儿?”
李祥贵说,“后来寒了心,去了江州农科院。”
赵斌沉声道,“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是个大文章,只有三农问题解决好了,农业发展起来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基础才能稳固。”
“我们很多领导干部一谈到经济发展,眼光就盯着城市,重点放在工业,重工轻农的现象十分严重。”
杨劲松说,“不仅仅是决策者的思路,实际上我们很多经济政策,尤其是金融政策,对三农都没有足够的支持,使得农业企业也好,合作社也罢,发展过程中会有很多现实的困难和问题。”
赵斌一愣,看着杨劲松,心想,这家伙不只是懂医术,对经济方面也挺有研究嘛,故意考验他,“比如?”
杨劲松说,“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条件设置相对过高、融资程序、手续繁琐,但种养大户,新型合作社或者农业企业等经济主体抵押资产和其他信用条件不足,银行不愿贷款或为其融资。即使获得了贷款,但是获得的贷款额度往往也不足以满足其预期需要的规模。”
赵斌用赞许的目光看着杨劲松,点点头,“金融机构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原因还是信息不对称,当然,我们的商业银行属于国有银行,市场化程度不高。”
杨劲松说,“也是官僚机构,天然的对农村、农民存在偏见,认为农村的房子、土地不值钱,担心农民的偿付能力。只做锦上添花的事,谁会雪中送炭。”
赵斌看着李祥贵说,“李镇长,交给你一个任务,好好研究一下严书记他们的方案,看看真正实施起来会遇到哪些问题,其中哪些是需要政府支持的?哪些是需要运用外部资源解决的?现行政策哪些需要调整?在此基础上,看看其他村有没有愿意试行的?找两到三个村进行试点。”
“改革发展重要的一点是要创新,创新思维创新模式,其中思维是前提,所谓思路决定出路。”
“我提几点意见,一是,不管什么方案,一定要立足于现实,因地制宜,有很强的操作性,方案可以不完善,但不能不切实际。二是,可以争取政策支持,但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凡事等靠要就啥也做不成。三是,要力争全面协调发展,也就是说,农业生产发展的同时,注重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居住、生活服务、医疗、养老和教育等等,逐步改善农村的生活和生态环境。最后就是,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科技,要提高科技含量,培养新型的有文化的职业化农民。我相信,通过我们农村的发展,很多人都会愿意回归到农业生产中来,哪怕收入比起外面低一点,家门口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谁愿意背井离乡?”
李祥贵表态道,“书记,我一定抓紧落实。”
严叔说,“李镇长,试点把我们村算一个。”
李祥贵说,“这是肯定的,严书记的想法很有远见,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一定会取得理想的结果。”
赵斌看着严叔,说,“严书记,你回头把你们的方案给我一份看看。”
严叔很高兴,搁置几年了现在终于有了希望,立即说,“我下午就给您送过来。”
在融洽的气氛中,午餐持续了两个小时才结束。
虽然酒没喝多少,菜可是没少吃,赵斌站起来的时候,看着站在不远处的杨劲松的母亲,说,“阿姨,您做的菜实在是太好吃了,差不多都被我们吃光了。”
杨劲松的母亲微笑道,“就是一些家常菜,做的也简单,喜欢就好,我还怕你们吃不习惯呢。”
赵斌说,“挺好,真的挺好。”
何劲武说,“比饭店的菜好吃多了。”
何友财半开玩笑的说,“大嫂,我们在景区马上要开一个农家乐,我们聘请您去做指导得了。”
杨劲松母亲笑道,“我这炒菜水平还是算了吧,别把你们的客人都气跑了。”
何友财说,“不会不会,相反,生意肯定很火。”
杨劲松说,“需要原生态蔬菜什么的倒是可以给你供应。”
严叔说,“我们村是准备想建一个有机蔬菜种植基地。”
赵斌说,“现在外面的水产养殖和蔬菜种植,使用违禁的饲料和化肥农药,食品安全隐患很多,这里的吃了放心。”
彭燕华说,“不要说水产品了,就是家畜也都是使用违禁饲料,缩短养殖时间,养殖户自己都不吃。哪像这里,我刚看到她们的鸡都是吃蔬菜。”
赵斌问杨劲松,“现在家里还养猪吗?”
杨劲松摇摇头,“现在统一不让养了,以前我们杨家不光养猪,还养羊养牛养狗,现在只有鸡鸭鹅还在养。”
彭燕华说,“以前农村的孩子放学回家就出去割青草,回来喂家畜,现在哪还有啊。”
杨劲松说,“统一养殖有利有弊。”
赵斌赞同道,“是,统一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散养的患病风险,同时整治环境,但只是把猪统一起来,其他还是散养,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何劲武插话说,“如果都统一起来养殖,农村搞得跟城里一样,就缺了乡土气息。”
赵斌笑道,“鸡飞狗跳,蛙鸣蝉噪,是农村的一部自然交响曲,缺少了,也就不叫农村了。”
下午,赵斌没再钓鱼,叫上杨劲松,两人在田间地头转了一圈,看看江南农村粮食和蔬菜种植情况,遇到正在地里干活的两位老农,还分别和他们进行了交谈。
直到下午快五点了,一行人才告辞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