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时代之舱

作者:科学文创郑军 | 分类:科幻 | 字数:118.3万

第四章:坚船利炮(二)

书名:时代之舱 作者:科学文创郑军 字数:2556 更新时间:2024-11-25 23:27:04

(二)

铁坟之战胜利后,科学近卫军在南方大教区建成立足点。罗斯托夫派“凯末尔”号和“明治号”轮番钉在那里,舰炮能覆盖岸上两千米距离,如有护教军出现就发炮轰击。

在这片安全区内,第三师建起小型基地,常驻五百名士兵,配备十挺速射枪,足够让护教陆军不敢妄动。另有几百名工人撬挖铁坟,装运回岛。利用模范城淘汰的老设备,加上弟岛输送煤炭,良心岛的工业规模飞速扩大。

不过,罗斯托夫单凭自己的力量也无法扩大战果,只能不断派人从滩头阵地出发,四处招募对岸的贫苦旧人。愿意投奔新世界的旧人拖家带口,趁夜间偷偷集中到阵地上。一旦科学海军换防,回来的船就带着这些人前往良心岛。

就这样,数以千计的旧人进入启蒙区。儿童送入学校,青壮年编入劳动队,参加外围劳动。他们对科学共和国的忠诚度比兄岛新人高得多,纷纷抢着干最苦最累的活,以求新生。

从南方大教区得到的情报显示,帕尔哈蒂为对抗科学近卫军,已经征发二十万劳工在红石城修筑城墙。盖娅城为了鼓励她与魔媒火拼,答应取用当地铁坟任其自便,不设上限。哈里图克便征发上万名铁匠日夜打造兵器,目前的装备水平已经不亚于中央禁军。

不过按照巴布鲁的估计,当地全年金属加工能力只有五千吨左右,不过是进步城新冶金厂一旬的产量。

同时,盖娅城还免除南方大教区上缴税收的义务。直到魔情解除为止,帕尔哈蒂可以把全部收入用于备战。作完这个顺水人情后,护教军还从全球各地调动一万匹战马,送入南方大教区装备军队,算是实际支援。根据两年多来与科学近卫军作战的经验,骑兵突击是最有力的手段。

在近卫军登陆场外,班巴塔安排重兵,将附近一万平方公里土地设为禁区,迁走里面所有居民。然后,五万护教陆军组成第一线,将这片禁区团团包围,另有十万陆军依托山势,在第二线作预备队,其他军队则去东面布防,帕尔哈蒂集团反复讨论,认为南方只是牵制战,近卫军进攻重点还是在丝敖附近。

由于旧人不断在夜间逃入登陆场,帕尔哈蒂一怒之下,完全迁走登陆点三百公里半径内所有旧人,将他们赶到干旱的西北部贫困地区。为了反抗迁移,一些旧人武力抗争,加上沿途饿死、病死,亡者数以万计。执行任务的护教军官兵更是借机抢掠,夺走旧人们仅有的随身财物。

然而,所有这些应对措施都建立在对魔媒一无所知的前提之下,没有一名情报人员敢进入附魔区。帕尔哈蒂虽然自己就是大教士,还是偷偷请来她认为怀有异能的民间奇人,坐在密室里为她拾算,哪里会有敌人,哪天会发生袭击等等,重大决策都依赖原始的占卜。

在铁坟之战中目睹“会长的孩子们”奋勇杀敌,苏吉拉纳留下深刻印像。他开始重新审视由吴昌文拟定,朴运成领导的那些运动有无合理之处。抽出时间,新会长请来吴昌文,双方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话题中心就是那些“会长的孩子”。

想当年,大会专家预计到科学武器的威力。几个文盲抬出一挺速射枪,就能干掉一大片久经训练的护教军。如果有个把野心家掌握科学武器,雇一批民夫当兵,很有可能形成割据势力,威胁比护教军还要大。

为了预防这种威胁,大会对近卫军的资格十分严谨。要反复教育和训练,直到认定工人或者学生的思想觉悟达到一定水平,才敢把枪发给他们。正是朴运成亲自打破这个传统,让其他专家忧心忡忡,担心这些只懂喊口号,没接受系统教育的孩子将来会出问题。

先修后信,还是先信后修?又是那个老问题。

“孩子们已经向国旗宣了誓,就请你们一视同仁,我替他们谢谢你。”谈到这里,吴昌文涕泪横流。他不担心自己的命运,却放心不下自己招进来的这些学生。他觉得自己该对这些人的前途负责。

考虑再三,苏吉拉纳决定通过成人教育部将两者结合起来。小田,阿米塔娜和陈慧珍反复讨论后,修改了成人教育法案。共和国境内任何超过十六岁的人,一旦报名参加培训,就成为近卫军战士,同时要将“终生接受科学教育”作为义务。这样,他们可以通过社会动员,让大批民众先热爱科学,再用知识慢慢教育这些人,巩固科学态度。

这么一调整,最大变化出现在良心岛。旧人对于推翻真理教统治的要求最为迫切,看到南方大教区的旧人受到迫害,他们也想早点解放同胞。新法案一颁布,当地产生了大量报名者。罗斯托夫可以把数以千计的青年旧人直接转化为战士,随时出征。

与此同时,朴运成的新学制也宣告终结,班级授课被取消。为了减少抑制年轻人的求学热情,金子淇在两种学制间作了妥协,行为教师每人暂带二十名学生,以后每年减少两名,直到恢复为十名左右。

然而金子淇屈指一算,现在光行为教师就超过五百人。即使每人只带二十名学生,就有一万个孩子正在学校学习!她想起小田老师那个折纸实验。难道在有生之年,真能看到全球人民都在学习科学?

处理这些问题的同时,苏吉拉纳还抽时间拜访穆安达。这位独立科学家正带着儿女和侄子侄女们埋头苦干,制造一台直径1.1米的巨型天文望远镜。这件长达十米的金属巨物位于兄岛上一处荒凉的山顶,为了安装它,穆安达还专门建设一座天文台。

制造三吨玻璃就需要消耗一吨碱,只有化工业发展后,玻璃制造业才能迅速扩大。现在,大会已经能制造高质量的光学玻璃,用于各种仪器。不过新科学不重视基础科研,对只能遥远星空的天文望远镜根本没有拨款。

好在实验科学主持恩桑泽力挺穆安达。他不能动用公款干这个事,就在本部门里发动募捐。实验学以探索物质现象为己任,在这里工作的人兴趣点最接近“自然派科学”。分部上下几百人一起出钱,更有人在穆安达指导下义务劳动,修建起千年来世界第一座科学天文台。

苏吉拉纳上门时,穆安达刚刚休息,儿子恩古瓦比带领几个孩子打磨望远镜底座。它能够旋转,让镜头对准某片夜空。望远镜筒看上去比最大口径的火炮还要大几倍。现在举国备战,天文观测不会排入日程,穆安达理解这一点。允许他公开打造这台巨型望远镜,已经心满意足了。

“不好意思,纯粹为了探索发现。”穆安达被叫到苏吉拉纳面前。他揉着惺忪的眼睛,谦逊地笑道:“这算是无用之用吧。”

“我佩服你们的执着。”苏吉拉纳询问了望远镜的基本性能和操作方式,然后掏出五百元实验币。“这是我们夫妻的捐款。”

恩古瓦比今年十八岁,还没等父亲表态,便从望远镜底座上跳下来,高兴地接过钱,向苏吉拉纳点头致意。“谢谢会长,购买镜片材料,我们还欠工厂钱呢。”

“我相信旧科学很有用。等把邪教徒赶出东大洋,再请你们更多地贡献自己的智慧。”苏吉拉纳郑重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