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网
作者: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 分类:历史 | 字数:46.1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世网及其作者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上了年纪的时候,自称“一生总的过得不错,比大多数人
好。”可是他8岁时母亲死于肺结核,两年后父亲身患癌症,不久去世,幼年时期的道
路特别坎坷。1874年元月25日他诞生于巴黎,双亲都是英国人。父亲是英国驻巴黎大使
馆的律师,深通世故,喜欢旅游,酷爱读书。他们住在爱丽舍宫田园堡附近,周围的许
多博物馆使孩子从小就与艺术结下不解之缘。父亲去世后,毛姆寄养在肯特郡惠斯伯尔
村当牧师的伯父家里。尽管毛姆后来承认在《世网》中对伯父的描绘“不那么公正”,
但这位牧师确实是自私自利的,对侄子冷漠无情。少年毛姆进坎特伯雷皇家公学求学,
这时他的腼腆、羞怯几乎是病态的。由于他严重的口吃,遭到老师、同学的欺侮。毛姆
在小说中将这一缺陷改为菲利普的跛足。在阿诺德-贝内特的《无稽之谈》一书的前言
中,毛姆联系自己,谈到了贝内特的苦衷,断言“若非口吃迫使贝内特内向,他就永远
也不会成为一名作家。”
毛姆认为一生最幸福的时候是18岁。这一年他前往德国海德堡大学旁听哲学、数学
等课程,开始写作,并到德国其他地方、意大利和瑞士进行短期旅游,从此对旅游产生
了强烈的爱好。
回国后,毛姆一心想当作家,因遭伯父反对,只好学会计。不久,他进圣托马斯医
学院念书。病房的工作,以及在兰贝思区当助产士,使他有机会接触贫民窟的生活,于
1897年写出第一部反映这种生活的小说《兰贝思的莉莎》。无疑,医学院的生活对毛姆
的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5年后,他取得医生资格,但因小说《兰贝思的丽莎》受到好
评,导致他弃医从文,动身赴西班牙,从事职业创作。往后的10年,毛姆手头一直很拮
据。1907年以前,他写作的年均收入仅100英镑。1903年毛姆在巴黎住了两年,与英国
画家凯利合住一套公寓,这一经历为《世网》提供了大量素材。
出于对对话感兴趣,毛姆很早就转入剧本创作了。1907年他写出《弗雷德里克夫人》
剧本,首次获得巨大成功。一年内,毛姆已有4个剧本在繁华的伦敦戏剧区上演。他变
得富裕、闻名了。1911年他在伦敦西区买了别墅。然而,少年时代不幸的回忆不断地萦
绕着他,于是他毅然放弃剧本创作,花两年时间写出自传体小说《世网》。接着,第一
次世界大战爆发,他先在比利时救护队工作,后又在瑞士当情报员。他将这段经历写进
小说《阿申登》(1928)。1917年他被派往俄国,试图说服俄国继续对德作战。同年,
他与西里亚结婚,生有一女,取名丽莎。10年后他与妻子离婚。
第一次世界大战临近结束时,他的肺结核又发作了。他住进苏格兰疗养院,两年中
博览群书,写出小说《月亮和六便士》(1919),后来不断地作全球性的旅游,尤其是
远东旅游。20年代,他写了《圈》《坚贞的妻子》《养家活口的人》等著名剧本。1921
年,他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叶之颤抖》,故事多半以远东为背景。这时期是他创作生涯
的黄金时代,有小说《彩色的面纱》(1925)、《寻欢作乐》(1930)、游记《中国见
闻录》(1922)、《费尔南多先生》(1925)以及文艺创作回顾《总结》(1938)等。
1928年他暂停旅游,在法国里维埃拉购买了一幢别墅,一面写作,一面结交邻近的
大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搅乱了他平静的生活。他1940年逃离法国,赴美执行
亲善使命,大部分时间住在南卡罗莱纳出版商的种植园里,写了小说《刀锋》(1944)。
1946年他回法国,又继续旅行。73岁(即从事创作50周年)时,他完成最后一部小说
《卡塔琳娜》(1948)。75岁起,他基本上停止职业创作,但仍在写评论。他毕生的创
作包括120个短篇故事、26个剧本、20部小说,还有大量的游记、创作选集、论文集及
《作家笔记》等。他的著作在全世界销售8000万册,收入超过500万美元。
毛姆晚年声誉卓著,退居法国别墅,著名的前英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就是他的同龄
邻居。他阅读,玩桥牌,旅游。1965年12月16日,他溘然长逝,终年91岁。
1915年《世网》刚问世,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塞就在《新共和》杂志上发表题为
《如一个现实主义者所看到的》的评论,称它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我们看到
的是一块编织着生活的苦与乐的地毯。”德莱塞早就看出了这部小说的真正价值。评论
家格伦威-韦斯科特预见“没有一个20世纪的小说家能像毛姆那样在21世纪赢得那么多
的读者。”
《世网》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描述痛苦与不幸的磨难如何使主人公日臻成熟。阿诺
德-贝内特的《泥水匠》、塞缪尔-勃特勒的《众生之路》、查尔斯-狄更斯的《大卫-
科波菲尔》、戴-赫-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等皆属此类小说。
《世网》表现了两个突出的主题,一是幻想与对人生的束缚:一是人生无常。
然而它却编织成一幅瑰丽的图案。小说的前半部着重于“真与美”的主题,后半部则着
重于“善”的主题。主人公菲利普不断地摆脱谎言、空想的羁绊;要求上帝治好残疾的
祷告毫无结果;牧师教导他以虚伪的虔诚;在伦敦未能实现的宏愿;巴黎的生活及自己
艺术才能的彻底幻灭;与威尔金森小姐,尤其是与米尔德里德的感情纠葛显示出理想与
现实的天渊之别等等,都是幻想与对人生的束缚。“机会是盲目的,人生无常”,
这又是小说表现的另一主题,那块波斯地毯则是这一主题的主要象征。然而,像波斯地
毯一样,人生也编织成一幅图案,而且常常是幅漂亮的图案。菲利普最后完成医学学业,
准备与萨利结婚,正是完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图案。
郑朝宗
于厦门大学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