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记
作者: | 分类:历史 | 字数:203.2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零七零章 入坑
面对沈器远的殷勤示好,尼堪虽然并没有因此就更加信任沈器远,但也不会随随便便就拒绝沈器远的好意。
至于沈器远报给他的情报么,在敬谨贝勒尼堪看来,杨振亲自率军巡视安东城并检阅安东城附近明军,当然是有可能的。
毕竟安东城新筑成功,而且这两年金海镇在鸭江口一带不断移民垦荒,妄图通过移民垦荒蚕食鸭江口两岸的土地,如今杨振率军巡视一番,也完全在情理之中。
但是,要说杨振已经尽起金海镇大军,到安东城誓师北伐,这位自以为是大清国内知明派的敬谨贝勒尼堪,则是并不相信的。
以区区一个边镇之力北伐一国,而且是几十年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大清国,你杨振以为自己是谁啊?
所以,当尼堪得到沈器远遣人送来的情报后,他的第一反应,只把它当成了没见过世面的和宁国文物官员一贯喜欢大惊小怪应付上官的惯常伎俩,而后一笑置之。
事实上,他麾下螨洲八旗兵马不过四五千人,对他来说,当前最重要的事务,就是钉在汉阳城这边,威慑和督促和宁国小朝廷按照盛京城的旨意,征集和收缴和宁国南方的余粮以供大清八旗支用。
就算杨振那边多少有点异动,那也该当是郑亲王济尔哈朗去应对才是,哪有自己从和宁国汉阳城出兵的道理?
因此,对于沈器远主动的示警或者说殷勤示好,尼堪心里不仅不怎么领情,而且还颇嫌他有些小题大做。
于是,除了回信叫他将杨振北上的情报通报给九连城方向的镇国公费扬武之外,就只是命令他密切关注鸭江口明军动向,再探再报,不要擅自出兵。
当然了,沈器远的“示警”也并非全然无用,至少他这么做了以后,尼堪倒是打消了几分先前对他的怀疑。
就这样,虽然敬谨贝勒尼堪得到沈器远的主动示警,但是很快就将之放到了一边,并未真当回事儿。
直到四月十六日的夜里,济尔哈朗在凤凰城时命旗下朝人梅勒章京辛达理派出的信使,终于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南汉山城。
辛达理的信使,给尼堪带来了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的手书。
济尔哈朗在书信中,不仅概述了杨振水路并进攻击九连城的情形,并且要求尼堪指挥沈器远及其和宁国兵马从后方包围攻击杨振兵马,配合济尔哈朗及九连城大清兵破除杨振攻势,最终将其围歼于鸭江之畔。
也是直到这个时候,尼堪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程度,才终于坐不住了。
尼堪曾在九连城撑起驻扎过,他很清楚九连城的位置,很清楚九连城一旦失去之后必定应发的连锁反应,也很清楚九连城落入金海镇之手对清虏的兴京大后方意味着什么。
特别是对尼堪来说,九连城一旦落入金海镇之手,杨振就能进一步北上,从而彻底切断大清国本土与和宁国的陆路通道。
而一旦杨振切断了这个陆路通道,不仅自己可能会失陷在和宁国,从此陷入孤军被围的局面当中,而且大清国也将会失去和宁国这个重要的物资补给来源地。
这几年来,伴随着金海镇的快速崛起,盛京方面已经很久没有派出兵马突入南朝境内作战,掠夺南朝的人口和物资了。
再加上沿边宣大方向与山右商人的贸易和商路几近断绝,盛京方面所需要的大批粮食、铁器、药物,也包括硝磺等火药原料及火药成品,其外部来源几近枯竭。
若非上次大清国皇上亲征朝鲜,令其剃发易服,命其以八道之地供奉八旗,将其变更为彻底臣服的藩属和宁国,从而获取了源源不断大量物资补给的话,大清国的处境只会更加艰难。
可是现如今,杨振又来了,而且一来就打九连城这个联结大清与和宁国的枢纽之地,一旦拿下,接下来就很有可能断了大清国的一根臂膀。
尼堪多次被黄台吉称赞有大局观,到了这时,哪还能够坐得住啊!
大明崇祯十五年四月十八日,也即伪清崇德七年四月十八日,一大清早,清虏汉阳办事大臣敬谨贝勒尼堪亲率三千顶盔披甲的马甲兵,渡汉江,沿官道,往西北疾驰,匆匆忙忙向平壌方向赶去。
而与此同时,远在鸭江以东群山环抱下的凤凰城内,再一次陷入了一片争论甚至是吵闹之中。
就在昨天夜里,受济尔哈朗之托留守凤凰城的巴布泰和多积礼二人,收见到了九连城被围前不久济尔哈朗派出的噶布什贤超哈信使。
济尔哈朗派出的噶布什贤超哈信使虽然不知道他们离城后巩阿岱出击的结果,但是他们很清楚安东城兵马已经北上,九连城即将被围的实情。
他们同时也向巴布泰和多积礼转呈了郑亲王济尔哈朗的手书。
在写给巴布泰和多积礼的信里,济尔哈朗说了自己对南朝兵马北上九连城意图围点打援的判断,并对凤凰城留守诸将提出了两个要求。
其一,是叫巴布泰再派得力干员或亲往盖州睿亲王处请兵,请睿亲王务必向金海镇后方发起攻击,搞乱杨振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