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开天辟地之崛起

作者:畅享心声 | 分类: | 字数:52.1万

第97章 铜墙铁壁的中州

书名:开天辟地之崛起 作者:畅享心声 字数:2199 更新时间:2025-02-25 02:51:33

为什么要修缮呢,没办法,金兵都光顾好几次了,破坏的有些严重,不修缮影响心情!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那就是除了金银珠宝、古玩玉器等被金兵抢走以外,很多家具、摆设之类的倒是保留了下来。

住进汴京以后,萧炎开始规划行政管理制度。

他将中州重新做了规划,分为三府、六十六县、八百八十八村镇。

有了行政区域,接下来就是外派封疆大吏。

这个头疼的事情,萧炎直接将公孙先生拉了过来。

至于他头不头疼,那就是公孙策的事情了,能者多劳嘛。

行政管理定了,接下来就是立法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天门的规划,就是依法立国。

萧炎可不想,最后搞出一批土皇帝出来。

既然公孙先生在,那立法的事情也交给他了。

萧大甩手掌柜,只提出了几个要求。

第一,天子犯法与民同罪。

第二,贪赃枉法、贪污受贿一律严惩。

第三,不以百姓为主的官员,一律严惩。

立法有了,那还需要有监督和执行的部门。

于是,八大部委正式出炉。

分别是;执法部、农业部、财政部、工业部、教育部、医疗事业部、军部以及监察审计部。

执法部;负责中州大地治安管理,案件调查,户籍统计,进出境管理等相关事务。

原本执法堂的燕赤侠如今负责乙方战区,于是最合适的人选就成了南侠展昭。

财政部;负责中州境内各项税收,土地管理,划拨款项等事宜。

马灵儿这个小财迷只进不出,最适合这个职位。

工业部;负责工业发展、建设、创新,最适合的人就是铁十三。

教育部;除了公孙策以外,无人能出其右。

医疗事业部;王小虎直接被提了上来。

农业部;不会农业也可以,但是要会合理的发展规划,最后憨厚耿直的二爷彻地鼠韩彰走马上任。

军部;分对内对外两部分,其中内对负责中州防御安全,白玉堂做部长。

对外,管辖三大战区所有将士,这个职务尤为重要,最后由午马出任。

以午马的辈分,也能够服众。

监察审计部:监管所有部门的部门,需要一个刚正不阿、还要心细如发的人来负责。

经过详细的考量,最后任命了翻江鼠蒋平出任。

这一次,萧炎大胆的启用年轻人,着实让人震惊!

当任命下达后,没有人有任何意义,天门就像一个精密的发条一样迅速运转了起来。

八大部委一把手齐聚汴京,萧炎也专门为其划分了各自的行政区域。

四梁八柱有了,内卷也开始了。

为啥,抢人呗!

每一个部委都要在中州各地设置分支,当然需要大量的人手。

一场内卷就在天门内部展开,各位大佬当真是手段齐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单说山西雁徐良,南侠的执法部要他,白玉堂的军部不放人,四爷蒋平跟他谈亲情。

山西雁第一次感觉到这么温暖,原来自己在众人心中还是很有地位的嘛。

最终,徐良出任了执法堂中州总捕头一职。

执法堂户籍管理,交由了玉面专诸白芸苼。

张龙赵虎、王朝马汉四人,又干起来老本行,配合徐良的工作。

双侠丁兆兰丁兆辉,则被抢到了军部。

赵德柱被燕赤侠选中,做了镇南军团的先锋官。

花和尚鲁智深,当然不会离开林冲,就随军做了一名大将。

总之,人才不够。

我们单说下执法堂,徐良和白芸笙入职后,就开始积极的配合展昭,在三府六十六县设立了执法堂。

一口狗头铡,就摆放在开封府的门前,震慑宵小!

户籍管理,这对于大宋子民是一个新鲜的事物。

为了此事,展昭带着徐良和白芸笙两大左膀右臂,还专门请教了萧炎。

三天后,中州开始了第一次人口普查。

执法堂人手不够,三大军区统帅大手一挥,分别借调给执法堂各五万人手。

十五万人同步进行,短短二十多天的时间,就将中州常驻居民进行了汇总。

每一位常驻百姓,都满心欢喜的领取到了常驻居民证明。

通过此证明,可确定常驻民的身份,拥有土地等信息。

外来人口,又被户籍管理处做了细分。

短期一个月的游历证件、探亲访友的半年居住证件、两地通商的商业证件等等。

执法堂联合军部对边境进行了管控,想要进出中州只能通过四大要塞。

就连河道,都有军方重兵把守,不能随意进出。

总之,外地人想要在中州境内活动,就要守法,守中州律法。

一旦有人犯案或不听从律法管理,将进入执法堂黑榜。

黑榜上的人员,将被化影图形境内通缉,还将被终身不得入境。

执法部成立后,成效立竿见影,犯罪率直线下降。

好嘛,走大街上都有人查你证件,小偷小摸的也就绝了这个心思。

那些各地派来的奸细、探子,为了不暴露自己,也只能选择潜伏,断绝了上线的联系。

至于那些残留的山匪流寇,这一下更是无处可逃。

只要被执法堂发现,保证就是人头落地。

天门的大动作,让身处中州的百姓安全感十足,满满的幸福感。

天门八大部委的成立,也带动了一波就业高潮。

基层还是需要大量人手的,更进一步的稳定了中州的局势。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十月金秋。

经过小半年的治理,中州已经进入了平稳的阶段。

百姓安居乐业,各大部委及分支正常运转。

而广阔的田地里,更是一眼望不到边,金色耀眼的麦浪。

秋收,开始了!

无数人脸上挂着掩饰不住的微笑,充斥着幸福的喜悦。

怎么说呢,有点像耗子过冬存粮食。

百姓有了梁,对生活的向往更加充满了期待,干活的劲头十足。

仅仅五个多月,中州大地上已经基本见不到乞讨的流民。

因为他们,已经光荣的成为了中州的一名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有地种,有粮吃!

就在这一天,一支足有五百人的队伍,硬闯中州南方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