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优秀青年
作者:天煌贵胄 | 分类:历史 | 字数:121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九十章 自寻死路
没有丝毫的意外,伊逍和白庚顺利的通过了会试,又顺利的通过了三月份的殿试,并且被授为翰林编修,从此成为大明帝国官僚阶级的一员。
也就是说,伊逍和白庚这师兄弟两个从一开始就是从正七品的官员,比杨少峰这个当老师的还高了足足四级!
杨少峰倒是无所谓,反正已经习惯了——无论自己怎么折腾,立了多大的功劳,这官职始终就是个待诏翰林,根本看不见升职加薪的希望。
真正让杨少峰比较感兴趣的,是朝鲜准世子李祹直接跨过了轮椅,直接躺在了担架上:
朝鲜以矿山、关税为抵押,向大明借贷一千万贯宝钞的无息贷款,用于朝鲜的学堂及河道桥梁等工程,分期五十年还款,每年还二十万两白银;
大明在户部下面组建一个对外贸易司,负责向朝鲜提供合格的水泥等物资;
由礼部牵头,组织一批掌握了拼音的大儒前往朝鲜去教授拼音和儒家经典;
由五军都督府牵头,负责向朝鲜派遣一个百户所,替朝鲜培训军队的纪律及作战能力;
另外,大明向朝鲜租借济州岛九十九年,以其为大明东海舰队的军事基地,同时负担起朝鲜的海洋防务,军费由朝鲜承担;
鸿胪寺将在朝鲜设立使馆,派遣使节,开放朝鲜与大明的民间商业往来,如果发生商业纠纷,无论朝鲜商人还是大明商人,都由大明驻朝鲜使馆全权处理,以大明律为准;
反正二十一条是什么样,这份大明-朝鲜友好互助条约就是怎么样的,只不过其中许多东西都改头换面了一番,变得好看了一些而已。
更重要的是,朝鲜很容易的就接受了这一切——朝鲜原本就是大明的藩属,这些条款跟原来的区别并不大……
除了《大明-朝鲜友好互助条约》的达成之外,另外一件让杨少峰感兴趣的事,则是足利义持那个傻缺不知道是抽疯了还是被刑部员外郎吕渊给忽悠傻了,又或者是被他听到了什么风声,居然派了萨三州刺史岛津滕存忠来大明进表谢罪。
“日本蕞尔小邦,自臣祖父以来受朝廷命,沾被恩德不敢背忘,比因倭寇旁午遮遏,海道朝贡之使不能上达,臣自知有负大恩,而境内之人肆为鼠窃者,皆无赖逋逃之徒,实非臣之所知。既尽为天兵所擒,皇上天地之量,父母之恩,曲赦其罪,悉皆遣还,臣之感戴莫尽名言,伏望贷臣之罪,自今许其朝贡如初,不胜虔恳之至。”
跪的很整齐,舔的很用心,以至于朝堂之上许多大佬都开始替倭国说话。
可惜的,这些大佬们前脚还在劝朱老四“准其所请”,结果后脚就被倭国狠狠抽了一耳光。
永乐十六年五月癸丑,金山卫上奏,有倭舡百艘,贼七千余人攻城劫掠……
源义持在四月末的时候上表谢罪并请恢复朝贡,五月初的时候就有倭寇跑去金山卫攻城劫掠,从时间上来判断,大概就是源义持前脚派出了使者,后脚这些倭寇就跟着出发了。
这就乐呵的很了。
跟没有倭患的螨清不同,倭患这个概念几乎是从朱重八时期开始,一直贯穿到朱由检挂在老歪脖子树上的那天,虽然中间消停过一段时间,但是也没消停几年。
当然,人家螨清没有倭患并不是因为海防有多牛逼,吓得倭奴不敢来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建奴沿海迁界,生生把一个海岸线最长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内陆国家。
所谓沿海迁界,简单来说就是螨清划定一个濒海范围,从濒海三十里左右,到濒海四十里、五十里、乃至到二三百里不等,设立界碑,乃至修建界墙,强制处在这个范围内的沿海居民迁移,有敢不迁移的,杀无赦,有敢越界的,也杀无赦。
总之,让距离海边三十里到二三百里不等的整个沿海地区都成为一个无人区,如果螨清统治者觉得迁海的距离太近,还会下令迁的更远一点。
还有,沿海迁界绝不是像《糠稀王朝》里面演的那样儿,姚启圣这个老瘪犊子在海边演上一出戏,老百姓就跪在他的身后同意迁移,清军还他娘的用轿子抬着老大娘。
那是扯王八犊子的,是一些贱人搞出来美化某些王八犊子的。
“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民死过半,枕藉道涂。即一二能至内地者,俱无儋石之粮,饿殍已在目前……”
也就是迁的时候,沿海居民就死了超过一半,剩下百分之二十不到的人,就算能够到内地,离饿死也不远了。
迁的同时,就是烧。“稍后,军骑驰射,火箭焚其庐室,民皇皇鸟兽散,火累月不熄。而水军之战舰数千艘亦同时焚,曰:‘无资寇用。’”
不仅烧房子,杀人民,就连树木青草也不放过“当播迁之后,大起民夫,以将官统之出界,毁屋撤墙,民有压死者。至是一望荒芜矣。
又下砍树之令,致多年轮囷豫章、数千株成林果树、无数合抱松柏荡然以尽。……三月间,令巡界兵割青,使寸草不留于地上。”
屈大均《广东新语》说广东省的情况,“东起大虎门,西迄防城,地方三千余里,以为大界。民有阑出咫尺者执而诛戮。而民之以误出墙外死者又不知几何万矣。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
阮旻锡《海上见闻录》中说“上自辽东,下至广东,皆迁徙,筑短墙,立界碑,拨兵戍守,出界者死,百姓失业流离死亡者以亿万计”。
大明不行,从朱重八开始直到朱由检,大明的这些个铁憨憨们就没想过要搞什么迁界禁海,反而都是磨刀霍霍硬刚到底。
某地常遭日本倭寇侵扰,朱元璋下旨: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告诉百姓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
更加操蛋的是,也不知道大明朝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头铁的不光是皇帝,朝堂上面也一大堆头铁的。
如今倭奴前脚上表谢罪,大家还在替他们说好话,后脚这些倭奴就往大家的脸上抽了一巴掌……
干他!
五军都督府的大头子张辅最先表态:来几艘宝船再来点儿兵,回头我把源义持那傻缺的脑袋给您拎过来。
一开始就反对让倭奴重新朝贡的户部尚书夏原吉大喜过望之下更是叫嚣:既然要干,就往大了干!宁要倭国不长草,也绝不留一根苗!石见银山是大明的!国库终于有救啦!
兵部尚书方斌表示:兵部啥都准备好了,就等老大发话了。
工部尚书吴中表示:倭国有多少劳工?现在大明处处都缺这玩意……
礼部尚书吕震表示:倭奴不敬上国,其心可诛!当焚其祖庙,毁其贡献,绝其苗裔!
刑部尚书宋礼表示:不用审了,倭奴直接给吴中就行了,这样儿比较省事儿。
吏部尚书蹇义表示:干掉倭奴之后要不要迁移百姓过去?正好咱大明的官员挺多的,不愁没人手管理,弄个布政使司出来,也能多安排几个人。
……
给手里烤着的羊腿撒上孜然,闻着渐渐散发出来的香气,朱瞻基强忍着现在就咬一口的冲动,将口水给咽回去之后才开口说道:“倭国的事儿,你咋看?”
杨少峰将手里的羊腿翻了个面,淡定无比的说道:“用眼看。从军府到六部,源义持那傻缺把大明文武上下都给得罪了,尤其是前脚上表谢罪,后脚倭奴就来找事儿,你不觉得这是在打脸?”
朱瞻基疑神疑鬼的瞧着杨少峰道:“真不是你安排的?”
“什么我安排的?”杨少峰顿时愣住了,反问道:“我安排什么了?”
“那七千倭寇啊,不是你安排的?”
“神经病,”杨少峰嘲讽道:“我安排的?我安排的了吗?你也不想想倭国离咱们多远,还我安排的。”
朱瞻基嗯了一声道:“说的也是。只不过,之前就属你最积极的要打倭奴,前段时间源义持上表谢罪之后你就没动静了,接着就出现了七千倭奴犯边的事情,也不能怪我会怀疑。”
杨少峰瞪了朱瞻基一眼,说道:“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最积极打倭国的不是我,而是夏老抠。真要照你这么说的话,你更应该怀疑这些人是不是夏老抠安排的,而不是我。”
朱瞻基道:“说的也是。算了,源义持自寻死路,这个谁都怪不了,也谁都救不了他。”
杨少峰哼了一声,扭头对吴明道:“帮个忙,让锦衣卫的兄弟把石见银山的消息传出去,给朝堂上的大佬们添把火。”
“慢着!”朱瞻基叫住吴明,又对杨少峰道:“你干什么?这种消息是随便传的?真要是传出去,倭国可就真剩不下什么了!”
杨少峰瞧着手里的羊腿已经烤得差不多了,便用刀子割了一块下来,笑着道:“没有银山,这些大佬们喊一段时间就会把这事儿给忘了。有了银山,咱们这工地上就再也不缺劳工了。
至于倭国?我管他去死?要不是怕降维打击,我还想把建州那些野人给抓来当劳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