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太师
作者:tx程志 | 分类:历史 | 字数:105.2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三七章让他们得不偿失
“噼里啪啦……”
“哗啦……”
“咚……”
“嘭嘭……”
杨天保在房间里发着脾气,把能砸的东西都杂了,财务大总管陈应粗略估计,在刚刚过后的半个时辰里,杨天保至少毁掉了上千贯的财物。
陈应长长叹了口气,却不敢上前阻拦。
看着杨天保那一副仿佛要吃人的神情,谁去劝谁就倒霉。特鲁偏偏不信邪,上前去劝杨天保。
在特鲁看来,杨天保虽然精壮,不过以他的身板,绝对可以轻易制服杨天保,然而他却不知道,杨天保会古昂拳,这种比泰拳要凶狠十倍的拳法,在杨天保不要命的攻击下,仅仅三个回合,特鲁就从房间里飞出去,砸塌了薛瑶和罗晓玉辛苦堆起来的雪人。
看着杨天保这个样子,薛瑶非常担心,她自己不敢上前,就去恳求薛仁贵,结果薛仁贵出来的时候也顶着一对熊猫眼。
这下,众人都没有脾气了。
他们都在疑惑杨天保到底发生了什么?
事情要从邸抄说起,在杨天保这个级别的总管,邸抄会送给他一份,让他了解中枢大事和动向,及时迎合中枢的姿态。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大吵大闹,唐朝关于东突厥战后安置问题,最终由李世民拍板决定,采纳了中书令文彦博的意见,文彦博认为在灭掉东突厥汗国后,对于突厥降人诚心接纳,给予优厚待遇,而这些突厥人当初都是不满于颉利可汗的残暴统治的,因此,得到善待的他们对于唐朝必将感恩戴德,绝不会反叛。
他主张应该保全突厥部落组织,顺应突厥风俗习俗,沿用突厥原有的管理模式管理突厥人。他认为应将突厥人安置在唐朝北方的边境地区,尤其是河套地区,可以让这些突厥人成为唐朝北方的屏障。而为了防止叛乱,则可以将部分突厥贵族安置在长安,充当侍卫,即可以笼络他们,也可以充当人质。
事实上,这个主张在大唐朝廷并没有什么市场,拥有最大派系的“同化派”。这一派的主张得到大多数大臣的支持,他们认为,突厥归降唐朝,只是迫于无奈,绝非诚心诚意,迟早还要反叛,对唐朝构成威胁。只有将他们同化为汉人,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因此,他们主张彻底拆分突厥部落,将其个体分散安置在内地各州县,包括河南、江南和西南等地,并采用内地的管理方式来管理他们,强制改变其风俗习惯,命令他们放弃牧业,改为务农,从而“化胡为汉”,逐步变成与汉人无异。
只是一派的领导人物有两个,既陈叔达和萧时文,由于两个都是武德朝宰相,让李世民不得不怀疑他们的用心,更何况,萧时文也好,陈叔达也罢,他们都是江南大族,而这个安置意见,无疑对于陈氏和萧氏是最无有力的。
数十万突厥降人一旦充斥江南,无疑将会大大增加江南的实力,这是李世民不愿意看到的。
当然,还有第三派声音,这就是“胡汉隔离派”。这一派的人数较少,但有多位重量级人物,包括秘书监魏征,中书侍郎颜师古等。
他们认为,突厥人极不可靠,让其成为唐朝北方屏障的想法是荒谬的。而突厥人又与汉人差异太大,想要同化难度太大。因此,无论是把突厥人安置在边境,还是分散于内地,都会带来无穷后患。
魏征直截了当的称突厥人为人面兽心,说他们只会在弱小时服从唐朝,一旦强大了,必然反叛,绝不会顾及恩德和道义。
因此,对于突厥的正确安置方式是令其回归故地,但是要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管理他们。首先是要分而治之,将他们分为很多互不统属的小部落,各部落首领都由唐朝任命,而各部之间要划定边界,禁止相互吞并。
唐朝则设立都护,对他们进行统一监管。这样一来,突厥居住在离唐朝腹地遥远的地方,内部又统一不起来,就不会对唐朝构成威胁。
温彦博对于魏征等人的理论大力批判,举出例证说,东汉光武帝曾把南匈奴安置在北方边境之内,整个东汉时期,南匈奴都是东汉北方屏障,从未反叛。
魏征立即反驳称,西晋大批胡人进入北方内地居住,西晋大臣郭钦和江统曾经谏言晋武帝将他们驱逐到塞外,却不被采纳,结果仅仅十余年后,胡人叛军就攻陷了洛阳。
李世民虽然认为三种意见都有一定道理,但是提出这种意见的人,除了房玄龄和温彦博这些秦王府老臣,像魏征和萧时文、陈叔达他是表面上相信,心里其实是不相信的。
最终李世民竟然采纳了温彦博的意见,把突厥安置在了东至幽州,西至灵州的北部边境地区。普通突厥部落民都进入唐朝境内居住,而突厥贵族大多都安置在了首都长安,很多人成为唐朝皇宫侍卫。
李世民或许没有先知先觉,但是杨天保却有啊,他知道李世民打败东突厥,灭亡东突厥汗国确实是不容易,然而东突厥一直都是口服心不服,当然,有些人或许提出什么左卫大将军执失思力,契苾、阿史那思摩之类降人,对于大唐效忠。
这其实就是屁话,这三个人与其他突厥人根本就没有可比性,李世民可以把自己的亲妹子或者女儿嫁给他们,他们在突厥人眼中已经是叛徒,没有回头路了。就像李……陵,娶妻了匈奴王女为妻,就算赦免他,李陵也没有办法回头,他已经有了孩子、妻子和自己家庭。
杨天保却知道大唐的边境安宁仅仅持续十数年,直接高宗时期已经开始爆发出来,那些被李唐朝安置在灵州、丰州、胜州、贺州、代、朔、幽州等州的突厥人,很快就开始北逃,并且在漠北重新建立突厥汗国,史称后突厥汗国。
几乎和汉朝的匈奴人一样,突厥人也分裂成两部,一部分逃到漠北建立后突厥汗国,一部分依靠边境积攒实力,充当安禄山、史思明的急先锋。
在后世,官方记录的数字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死难三千五百万人(?老程不相信)但是,安史之乱却让唐朝三分之一的人口消失,一百多年积攒的财富化为乌有,最重要的是,大唐急转急下。
杨天保疯狂的发泄,可是还是慢慢冷静了下来,作为一个下州总管,杨天保根本改变不了什么,他不是李世民的儿子,也不是他爹,左右不了李世民的意志。
他最大的想法是,尽可能把这场危机消弭于无形。
冷静过后,杨天保整理衣衫,前往中院凌敬居住的院落,拜访凌敬,然而凌敬已经陷入宿醉,恐怕一时半会醒不了。
杨天保正准备离开中庭小院的时候,突然发现桌案上放着一本打开的《史记》,杨天保拾起来一看,只见打开的页面上正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於有而废於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杨天保看到这里,心中瞬间恍然大悟。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将突厥安置在长城沿线,其中最大的还是利益。
刘邦在白登山被冒顿单于包围,生死一线,陈平献计,向冒顿单于的阏氏(冒顿妻)行贿,才得脱险。
如果没有阏氏强行插手,劝退冒顿,那么汉朝有可能就会分崩离析,甚至匈奴都有可能引兵南下,牧马中原。
只是,偏偏一个爱财的阏氏破坏了这个大好局面。
杨天保也不相信陈叔达、萧时文、魏征和颜师古能看到的问题,他温彦博看不到?
房玄龄看不到?
杜淹看不到?
杨天保知道,他们不是看不到,而是因为他们的脑子被金灿灿和白花花的财物给迷住了心窍。就像匈奴的阏氏,明明与社稷有利,天下有益,他们假装看不到。
能成为宰相的人,都是万中无一的人精,有的人或者是真不明白,有的人是揣着明白假装不明白,或者李世民也明白,他只是相信自己,认为突厥人就算假装投降,朕可以打败你们一次,也可以打败你们两次,三次,无数次。
内心强大到有些飘的李世民,就像狮子一样,根本不会在乎豺狼的计谋。
杨天保慢慢冷静了下来,他回到卧室,他将一枚窗花,挂在窗户上。
不多时,十数名杨氏影卫出现在杨天保的卧室之中,为首的正是慕容云。
杨天保望着慕容云道:“太原温彦博发了一笔横财?”
慕容云摇摇头道:“门下不知情,门下只负责保护三郎!”
“太原温氏!”杨天保想了想道:“我要让他们得不偿失……“
PS:今天是掌门无想无情的生日,掌门威武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