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召唤
作者:黑白隐士 | 分类:历史 | 字数:458.9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一千九百四十章:郡县制
韩毅看着眼前的地图,伸出自己的手指不断摸索着,指间摩擦着地图,发出沙沙声,韩毅那古井无波澜的嘴角,情不自禁的往上洋溢着,韩毅诡异一笑,随即背手而立,大步向着书房外走去。
正午的阳光照射在韩毅的面颊上,韩毅感受着阳光的温度,伸手摊开,阳光落在韩毅的手中,韩毅双目露出一丝惊酣的光芒。
随着南方战事大定,韩毅大笔一挥,派遣诸多官员南下,但南方过于散乱,各地百姓还存有原先国民意识,这样无语会影响韩毅的统治。
韩毅掐着胡须,沉吟良久,半晌道:“高力士!“
“在!”一直在书房外候着的高力士出现在门口,并未向前在进一步。
韩毅今日心情大好,难得露出一丝笑容,随即道:“传孤王令,传郭嘉、韩信、王猛、李斯、韩非子、荀彧、太子等人来见孤王!“
“诺!”高力士应了一声,当即下去吩咐了,乘着这段时间,韩毅上下扫了一眼地图,便是开始准备事宜。
半柱香的时间过去。
几人陆陆续续的赶来,韩毅笑呵呵的看向三人道:“南方的捷报过几日便会送来!对于南方的治理各位有何看法!”
王猛沉吟一番,抚摸着胡须,一双显得混浊却万分睿智的眼睛仔细的打量了韩毅,多年的君臣共事,让王猛一眼就知晓韩毅有他自己的想法,当即开始浑水摸鱼道:“前楚所采用的政策依旧是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将城池分派给有功之臣和王族子弟,让他们治理百姓,百姓一年的赋税,大半要落入他们手中,这极大的压榨了百姓!”
“这样做的结果,各位也都看到了,周王八百年,而天下乱,群雄并起,所以孤不打算沿用宗法和分封制”韩毅抚摸着胡须,扫了一眼众人,只见众人面色不一。
王猛眼观鼻鼻关心,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闭口不言,李斯双目迸发出一丝精锐的光芒,他感觉自己的一个想法即将实现。
韩非子面色忧虑,毕竟韩毅这样做是不信任王族子弟,这让他感觉有些危险,以及对未来有些担忧。
而荀彧抚摸着胡须,他极其重视民生,对于韩毅以民为点的做法十分赞同,只是一直在思考,用何种办法来代替分封和宗法。
郭嘉是个聪明人,他知晓韩毅的用意,却是没有多说,他的计策大多都是阴阳之道,不善政策,他来这的主要目的,就是支持韩毅。
相对而言,韩晨却是在考量韩毅的话,甚至于觉得韩毅说的在理,也开始为日后谋划和考量。
“大王打算以何种方法替代分封和宗法!这可是触及麾下的将士以及宗族利益的大事,搞不好会引起波澜啊!”韩信面色凝重,毕竟他的身份特殊,既代表了劳苦功高的有功之臣,又代表了韩氏宗族的王族子弟,韩毅这一席话,让韩信背后冷汗直冒。
韩毅没想到第一个跳出来的竟然的韩信,这员力战白起的绝世统帅,此时已然没有了前几个月的风光,面色虚弱,显然是在那场战役中的伤势还未彻底痊愈,双目有些担忧。
“这点孤自然知晓!也做好了相应的对策!”韩毅好言安抚了韩信,随即拿出一张地图道:“孤此次打算以南方为试点!推出郡县制!”
李斯一听,当即开了精神,后面的众人却是一阵狐疑,而韩非子面色却是有些凝重,蠢蠢欲动的李斯终归是按耐不住了,当即掏出手中的羊皮道:“大王请看!”
韩毅眯着一双眼,自己不过是挑了个头,这李斯似乎是准备许久了,伸手接过李斯送来的羊皮地图,韩毅面色一愣,这个李斯似乎早有准备,竟然已经将郡县制的地图都绘制好了。
韩毅看罢,举得大差不差,对着众人道:”诸位且先瞧瞧吧!”
众人一看,面色皆是一惊,韩信面色黑白不定,突然间他意识到,这或许是大势所趋。
韩毅理了理自己的发丝,指着地图道:“南方大局未定,太子!”
“在“
“这几日送往太子的南方民事你可看过!”韩毅似乎是在检查韩晨的作业,掐着自己的胡须,正色询问道。
“看过!”韩晨仔细的回想了一下,继续道:“大多都是百姓于民间,怀念旧国,甚至有些人意图光复家国!对此,各地的官员苦不堪言,甚至有官员惨遭杀害,虽然处死了聚众闹事者,但民怨依旧沸腾!”
“各位也听到了!如今是烈火烹油,如若分封的是一些有德有才之人,去治理百姓,倒还好,可如若是一些纨绔子弟,压榨百姓的废物,到时候百姓揭竿而起,且不说劳民伤财,但也得不偿失!”韩毅重重叹息一口气道。
众人相互对视一眼,韩信和韩非子两人相看,韩信已然能够从韩非子的眼中,看到他被韩毅的想法所折服。
“大王!这郡县又如何治理百姓?“王猛和韩毅两人像是唱双簧,韩毅这边唱,王猛在下面捧。
“先将南方的原先楚地划分为黔中郡、长沙郡、南郡、三郡之地,山国之地化为桂林郡、象郡、苍梧郡、三郡之地,至于原先的中南半岛,直接化为中南郡,孙越和吴国之地,化为会稽郡和南海郡,共计九郡,每郡设置县城,以为来治理百姓”韩毅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茶水,随即道:“同时郡守乃是一郡之长,处理地方政务,往下在设立县令,以此治理百姓,非万人之地,不可设县,各地的郡守和县令,统一由中央任免!”
“这……!”众人面面相觑,韩信仔细揣摩了一番,随即道:“大王!眼下南方大定,叛逆到处都是,又如何镇压治理呢?”
“郡守之下,设立郡尉掌兵一万,维护各地治安,避免出现叛乱,另外在设立监御史,负责督察各地将官,胆敢有徇私枉法,草菅人命者,可直接上达中央!”韩毅还未开口,一旁的李斯已经提韩毅将这个问题给解开了,韩毅赞许的看了一眼李斯。
韩信被说的有些哑口无言,却是不好再说什么,韩毅却是摆摆手,继续道:“对于有功之臣,封赏依旧,这是立国之本,孤不会亏待有功之人!至于宗族子弟,无半分功劳者,自然自能靠祖先余荫庇佑!”
“善!”众人一听,却也是松了口气,起码还有没有抹掉他们的功劳,这就解决了许多阻力,至于那些一穷二白,想坐吃山空的人,也怨不得别人,这就导致很多韩氏子弟,要么从军,要么从官,在加上韩毅的低策制度,这些人从低层开始磨练,倒也能筛选出几个中流砥柱来。
“李斯这件事情交给你!将章程拟订好,三日之后孤要看到完整的治论!”韩毅将地图扔给李斯,这件事情算是排版定论了。
“臣必万死不辞!”李斯当即双手抱拳接下。
最终战报传入长安,整个长安欢天喜地,郡县制的推行也就往前一大步。
韩毅也开始选拔郡守和郡尉,这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南郡。
哪里的百姓反抗最是强烈,韩毅对他们也不客气,直接将端木赐派遣了过去。
端木赐乃是何人啊,子贡啊,孔子的得意门生,韩毅将端木赐派过去,就是为了宣传儒家学派,以礼教服这些百姓,并鼓舞通婚。
同时从太子府邸中,调遣陆秀夫、鲁宗道、张僧繇三人协助端木赐,以此来稳住中南郡的局面。
为了稳定中南郡的局势,韩毅特意让周盘龙做了郡尉,兵力特批三万,一备不患。
为扩大两地交流,韩毅抽调各地刑徒五万人,沿途凿山开道,加大两地的交流和联系。
一番布置,韩毅也开始着手各地的郡县将官。
黔中郡以王守仁为郡尉,钟会为郡尉。
一来王守仁文武双全和钟会相辅相成,二来黔中郡是最靠近秦国的郡县,保不齐会成为下一次的战场,所以需要一个能力强的人来坐阵,王守仁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都足矣担当此重任。
长沙郡郡守孙叔敖,郡尉秦琼,毕竟南方多河渠,孙叔敖又擅长治水,他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最为关键的是,韩毅需要给那些降臣看到生的希望,在着有秦琼和监御史这两个枷锁在,这孙叔敖也翻不了天。
南郡郡守张齐贤,郡尉张敌万。
桂林郡徐光启,郡尉李晟。
象郡冯异,总揽郡尉之职位。
当这道调令下达,众人神色皆是一愣,他们怎么也没想到,韩毅竟然直接将军政大权都交给了冯异,可见韩毅对他的信任,而明眼人也发觉了,冯异已然成为了韩毅的心腹爱将。
苍梧郡萧何,郡尉倪良!
会稽郡韩琦,郡尉杨业
南海郡鲍叔牙,郡尉张辽
看着手中的竹简,韩毅一双眼睛来回打转,只感觉心血翻涌,最终叹息一口长气,将手中的竹简合上。
“老高!”韩毅随手拿着剑鞘挠了挠自己的后背,对着外面的高力士呼喊一声。
高力士一阵错愕,小心脏砰砰直跳,不知道韩毅是不是叫的自己,最终硬着头皮向前走去,对着韩毅拱手道:“大王有何吩咐!”
“将这倒密令送给太子!”韩毅拿起手中的令夹,递给高力士。
“臣遵旨!”高力士当即伸手接过,快步向着太子府走去。
随着大战的结束,整个太子府都是车水马龙,水泄不通,围坐在这里的才子百家每日都蹲在这里,只为了能见太子一面,入其麾下就职,要知道这可是太子,那就是日后的君王他要是当了大王,那这些人可就是从龙之臣。
当然这其中不乏有包学之士,但眼下三月开春,天气不是那么友善,窦漪房命人在府门外修了一座阁楼茶馆,为他们遮风挡雨,时不时送些吃食,免得落了口食,恶了名声。
高力士来到韩晨府中,将东西交付给韩晨,随即道:“殿下仔细看看”
韩晨听出来高力士的善意,正欲答谢,高力士却是连连摆手道:“大王今日心情不错,不若将小殿下送入宫中”
韩晨点了点头,对着窦漪房点头示意,让她带着韩凰过去即可。
“嗯!那就我带他过去了!”窦漪房应允了下来,在燕侠和毕再遇两人的保护下,向着王宫走去。
韩晨看着手中的密信,神色显得凝重,打开迷信看了一眼,看了一眼正在书房内奋笔疾书的萧何。
一旁的陈平瞩目着韩晨的目光,在看看萧何,乐呵呵的提笔书写手中的竹简,并不多言。
一旁的房玄龄面色不解道:“殿下,怎么了!”
“你们看看吧!“韩晨将密信交给众人,一个个面露狐疑之色,开始上前查看,一旁的解缙看了,嘴中带着一股子酸味道:“萧何萧大人!恭喜恭喜啊!恭喜你高升啊!”
萧何一脸狐疑的接过解缙递来的密信,粗略的扫了一眼,这才看到自己的名字也在其中,这让萧何错愕了不少,萧何并没有高升的喜悦,反而有着一股子的忧患,来到韩晨面前,面露难堪道:“殿下这……!”
“你放心大胆的去做!其余的交给我和行了!”韩晨拍了拍萧何的肩膀,他已经猜到韩毅的用意,不过是想给萧何历练历练,为他日后的晋升铺路,而萧何哪里出来的,太子府的府官啊。
当然有人或许不服,但韩毅可以直接拿萧何制定盐税的事情拿来堵住他们的嘴。
郡县制的问世,本以为会起波澜,许多族内贪图享乐的子弟,分别去韩信和韩非子的府邸拜见,但两人直接闭门谢客,甚至有的人鼓舞韩毅的两个兄弟,但大多都是识相之人,没有人愿意做这个出头鸟,最终这件事情只能不了了之,那些想要出人头地的旁氏子弟,为了给那些主脉的人一些颜色瞧瞧,纷纷投入行伍,一时间郡县制推行一往无前,无人阻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