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
作者:水鬼游魂 | 分类:历史 | 字数:303.7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75章 总有刁民想造反
对做官的执念,即便三叔公这位七老八十的老头子了,也还是如同梦想少年憧憬明天般的热诚。急忙站起来,询问:“我那孙儿可又立下大功?”
“不是李逵,而是李云。我大宋天兵在鄜延路大胜,马兵统制李云作战勇猛,战功卓著,但念其年幼,不以迁高位,我以为要是运作的好,可以将这份功劳分给您老一份。”皇帝赵煦笑呵呵地解释道。
对他来说,只要给三叔公一点希望。这老头子就能安稳地在京城傻等着孙子来京城接收朝廷的封赏。
可是当三叔公一听到是李云立功了,顿时炸了。
“李云根本就不是我家的孙子!”三叔公气恼的如同一只暴躁的大公鸡,划拉着老寒腿在院子里来回运气:“那是李利德的孙子,根本就是不是咱百丈村后辈。”
说起老李家的族谱,皇帝也得晕菜。
三叔公之所以听到李云立功,甚至因为李云立功,李利德这老家伙还可能获得封赏,立刻暴跳如雷的原因就是,李云的爷爷李利德可是他对头。至少两人一直争来争去,要不是这几年,李利德发现自己实在争不过三叔公这帖老膏药,认怂了。
这位肯定是三叔公这辈子最大的敌人。说是此生宿敌也不为过。
想起万一要是李利德因为孙子的功绩,而获得诰书,成了诰命官员,这让一直以来觉得手拿把攥就能后的官身的三叔公情何以堪?关键是,按照法度,他是平民身份,虽贵为李氏族长,但是要是见官员的时候,他这个族长还是一点用都没有。
反而,要是有一个诰命官气运加身,他以后见到多大的官员,只要抱拳就可以敷衍过去了。
可如今这份眼瞅着要进自己怀里的荣耀,却被李利德要夺走,这对三叔公来说,无疑是天大的沉重打击。
甚至有种气运被夺舍的冤屈在里头。
虽说没有差遣,只有荣誉的诰命官。这对三叔公在李氏一族中的地位肯定是个巨大的挑战,气恼了一阵之后,老头回过味来了,自言自语道:“老六家的孙子立功了,没道理我家的人杰不立功,李云这孩子虽说还行,但和我家人杰相比,差远了。”
这心思刚出来,就立刻将三叔公李利广给吸引住了,他在族里排行老三,是活着的利字辈年纪最大的长者。
真要是让李利德造反夺了他的族长之位,岂不是他这辈子都回不去了?
不行,绝对不能让李利德这老小子得意。
不过,在此之前,三叔公得问清楚,总不至于李逵比李云强那么多,连什么功劳都没有捞着吧?想到这里,他盯着韩德勤,双眼如电般犀利,当对方眼神开始飘散的时候,他立刻抓紧时机追问:“韩管事,我家孙儿不会啥功劳都没捞着吧?真要是这样,我老头子很怀疑朝廷对有功将士的打压。何其不公也!老头子,豁出命去,也要告御状,将其丑陋暴行,公诸于世。”
韩德勤冒充黄佣身边的管事已经有些日子了,对于三叔公的脾气也是非常了解。
这位真不能用寻常老头子来解释,真要惹怒了他,破坏力不见得比李逵大,动静也不会小。
再说了,告御状?
这好办啊!
皇帝就在您老面前,你倒是告啊!
韩德勤开口之前,小心翼翼的看向了赵煦,皇帝不点头,他也不敢断言。
赵煦倒是觉得没有必要隐瞒,颔首道:“老韩,老前辈又不是什么外人,不用遮遮掩掩的小家子气。”
韩德勤这才松了一口气,他是武将,在外头议论文官的事很不理智。尤其,这里面不仅仅是李逵的问题,还有苏辙的问题。李逵不过是个低级文官,他堂堂殿前大将军,说了也就说了。但是苏辙是副相,还是第一副相,他可不敢胡乱评价。
边境的奏报,是苏辙亲自写,吕惠卿认同签字,通过正儿八经的八百里快马送来的京城。奏报里只是谈到了李逵作为监军的作用,还有发明新武器的功劳。其他一概不说,就会让人不免猜测,会不会是苏辙故意让李逵藏拙?
万一,韩德勤说的兴起,把里里外外的情况都宣扬了出去。岂不是不明智?
拆穿一个副相的想法,后果将非常严重。
真要是惹怒了苏辙,在朝堂上苏辙是对变法派无计可施,主要是人单势孤,可是他要是看不顺眼自己,欺负他还是很容易的事。武将从来在朝堂上都斗不过文官,韩德勤虽然不怕自己被苏辙撸掉。苏辙还没有这等权威。但是韩家可不是他一个人,一大帮子在军中做官呢?
苏辙的门生子弟,都是进士文官,搞一个都要费老劲了。但是苏辙要对他韩家的小辈,随便一句话的事,就能让韩家的子弟在外处处碰壁。
韩德勤谨慎斟酌了思路,开口道:“老前辈,不是说人杰没有立功,而是人杰是文官,他去和武将争夺战功非常不明智,万一有心者故意夸大他的功劳,然后将他从文官中剔除去了武将之中……岂不是因小失大?这科举肯定是白考了,所以在奏报和捷报中,并没有赘述人杰的功绩。但是我以为,会有密报将人杰的功绩彻底告知陛下。有道是简在帝心,日后自然有犒赏落他头上,不能急于一时。”
这话说的在理,就连赵煦都是认同的点头不已:“是啊,老前辈。人杰要是武将,他升迁还是事吗?当然,人杰也不是什么功劳都没有,他是军中监军,又发明了新武器,对大败西夏军也有不小的功劳。”
“这个……”三叔公心里犹豫起来,他也无法判断,到底是武将加官进爵好呢?
还是继续做个文官按部就班的好?
但眼下的局面对他很不利,要是三叔公没有获得诰命官,而李利德却因为李云获得了诰命官,这对于三叔公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
他要是这档口回老家,召开族会的时候,很可能那帮不开眼的家伙会支持李利德多些,甚至让他的族长大位都岌岌可危。
想到这里,三叔公不得不另辟蹊径,琢磨个两全的办法:“那么你们觉得有什么办法不给李云封赏?”
“这恐怕不成吧!朝廷都有规矩,苛刻有功之臣,会让朝臣们寒心的啊!”韩德勤没来由的脸色紧张起来,他不得不再次正面审视三叔公的存在。
太狠了,连自己人都坑。
赵煦在旁暗暗窃喜,三叔公这样的人在京城住不惯。他对于繁华毫无追求,京城的教坊,勾栏确实奢华曼妙,但他已经是个没有多少想法的老头子了。这种年轻人喜欢去的地方,反而对他来说,凶险万分。
至于说美食酒楼,吃穿用度,这些都不符合老年人的喜好。
三叔公如今最大的乐趣就是沂州李氏族人的族长,在京城得个诰命官身,然后回老家耀武扬威风光几年。要是族长之位不保,他老人家宁愿四海为家,也不会回去。
可要是李利德获得诰命官的身份,极大概率会挑战他的族长宝座。这些年,李利德在李利广面前,可经常都是灰头土脸的倒霉相。别人不知道,三叔公还不清楚吗?李利德也不是什么心胸开阔的人,心眼也不大,要是‘报仇’无望,他会选择认怂?
一旦让李利德这老家伙勾起了报仇的心思,三叔公觉得即便在老家的族长之位还在他手中,也索然无味。因为那时候,他就要时不时的经受住李利德的挑衅。万一,让李利德得逞了,他甚至还会很丢脸的失去族长之位。倒不如在京城凑合着住些日子,至少,没有族长到场,换族长李利德也做不成。
赵煦并不希望三叔公回去,他跟着三叔公学了不少损招,对付李清臣、章惇这些文臣,游刃有余。这样一个宝藏老头,他怎么可能舍得放走?再说了,赵煦从小就没有了父亲,和母亲因为嗣皇子的关系,也不得不刻意疏远。
跟向太后根本就不亲。
即便是亲皇祖奶,对他管教太严,也让他不怎么喜欢。
三叔公的出现,让他有了对长辈所有的寄托。当然,三叔也是有本事的人,至少从他的出身,能够做到如今的地步,已经不是才智过人能够解释的了。赵煦不希望三叔公离京,他甚至想要将三叔公留在京城。
但是他怕自己暴露了身份之后,俩人的关系再也回不到之前的样子,一直对老头保密。
只不过,这次赵煦觉得他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将三叔公留在京城了,他低眉顺眼道:“老前辈,你也知道,朝廷虽然还没有确切的消息,但离开了京城,您老想要第一时间就知道朝堂的消息就难了。再说了,老前辈的对头很可能受到朝廷的封赏……”
“也不是什么对头。”三叔公摆摆手道。
家丑不可外扬。再说李利德真不能算是三叔公的对头,他们是亲戚,只不过李利德之前一直被三叔公压在他的屁股底下,动弹不得而已。说白了,这是家里头老兄弟之间为了面子的闹腾,算不上敌对关系:“老头子和李云的祖父也是兄弟,这么说吧,老头子原先在族里说一不二,是族长。”
说到这里,三叔公傲然的挺起胸膛,表示自己很有威严的样子。
继续道:“可老头子没有官身,万一要是李利德,也就是李云的爷爷有了官身,族里头议事的时候,到底是听我的,还是听他的。往后的日子就难了!”
赵煦秒懂,这和争夺皇位是一样一样的,如果他不是皇帝,或者从皇帝的宝座上被赶下来了,会多凄惨,他都不敢想象。
赵煦当即保证:“老前辈且在京城住着,小子帮你打探消息。万一……”
“万一要是……唉……”三叔公长叹一口气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老头子就暂且在京城躲一阵再说。”
赵煦嘴角不露痕迹的会心一笑,一条祸水东引的‘毒计’在他心里开始酝酿出头绪。
为什么就不愿意住在京城呢?
开封汴梁城,天下最为富庶的城市,可以满足任何一个人对于奢靡生活的任何需求,难道京城不香吗?
非要去京东东路的老家窝着?
这个问题赵煦很想质问三叔公,但又怕三叔公说出让他失望的话。对赵煦来说,能够有一个对他毫无敬畏,却又犹如师长般教导他如何处理政务的尊长,真的很不容易。
赵煦的老师们地位很高,毕竟是皇帝的老师。
但实际上,赵煦从小到大的老师,给他的感觉都不好,甚至一个坏似一个,有些根本就不教授他学问,只是糊弄他也就罢了。但有些人就很可怕了,一个劲的提醒他,新学害人。新学就是王安石为代表的学派。实际上,他们是将自己的政敌潜移默化的让赵煦产生对其的仇恨。比如说程颐,范祖禹,都是不遗余力告诫他,变法派是洪水猛兽。
好在他叛逆期来的比较早,还在皇宫里学会了隐藏自己的想法,这才让这帮老学究没有发现。可后来,他越琢磨越感觉不对劲,似乎自己成了这帮人手中的棍子,想欺负谁就用大棒子打谁。
以前,他想不到这一层,自然无所谓。
可如今,他学会了三叔公的人生哲学之后,立刻就洞悉了这些人的阴谋诡计。
不得不说,连老师都想要坑一把的赵煦,已经出师了。
翌日,小朝会。
垂拱殿上,李清臣一扫往日的颓势,盯着曾布不停的琢磨着什么。
曾布抬头看了一眼心情似乎不错的皇帝,对邢恕使了使眼色,邢恕会意,做了个不起眼的手势,顿时有御史出班启奏道:“陛下,我天朝鄜延路大胜西夏犯境之敌,斩首一万五千余,俘虏八千五百余,此战打出了我大宋之天威。然枢密院却暗扣大臣奏章,让有功之臣寒心,臣以为,李清臣因私怨,罔顾朝廷法度,臣请弹劾枢密使李清臣。
皇帝赵煦脸上的笑意凝固了,什么情况,边境打了打胜仗,你们倒是吵了起来?
还能过几天安生日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