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丝路大亨

作者:克里斯韦伯 | 分类:历史 | 字数:178.6万

第两百七十八章联合银行3

书名:丝路大亨 作者:克里斯韦伯 字数:1979 更新时间:2024-10-11 11:36:42

“那在此之后呢?”津田宗达追问道:“您耗费了如此大的精力和财力建立的联合银行,总不会在解决西国问题之后就结束了吧?您还有后继的可以盈利的项目吗?”

“当然有!”周可成答道:“比如对贵国关东平原的开发,众所周知,贵国有三大平原,近畿平原,浓美平原和关东平原,但是关东平原的开发还很不完备,只有一部分开发完毕,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荒芜的湿地,假如对河流修建堤坝,排干沼泽,那里将会成为非常肥沃的稻米产区,增加一百万石以上的稻田完全没有问题;还有对虾夷地的开发,那里虽然气候较为寒冷,不适宜种植稻米,但是放牧和种植麦子、高粱以及其他较为耐寒的农作物还是很好的;还有对东番地的开发,那里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无论是种植稻米,还是甘蔗等其他农作物都很好,如果开发的成功,一年可以出产两千万石以上的稻米和大量的蔗糖、樟脑;还有对大明苏松一带的水利开发,那里是大明最富庶的地方,出产大量的生丝、茶叶、瓷器,但是每年夏天的时候都会因为暴雨和河流入海口淤积发生水灾,如果对当地的河流加以治理,不但每年可以避免巨额的损失,而且还可以用大船直接进入长江,甚至上行到南京、武汉、江陵一带;还有对马刺甲的远征计划,这样我们就可以控制往来于印度通往东亚的贸易线路。津田先生,这里的每一个工程都可以给我们带来数以百万银币计的收入,但因为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所以暂时无法进行,而有了联合银行之后,这些工程就都可以开始了,你居然还担心缺少可以盈利的项目?”

津田宗达目瞪口呆,他方才本来是想给周可成出点难题,但对方这番滔滔不绝的反驳让他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反驳——关东平原和虾夷地(北海道)还好、后面的东番(台湾)、大明苏松、南京、武汉、江陵、马刺甲对于他来说简直就是外星球一般陌生。如果说出这番话的不是周可成,他一定会斥之为胡言乱语,但这番话出自眼前这个男人之口却有一种特殊的说服力——他已经完成了许多完全不可思议的事业,当一个人不断赢得胜利的时候,他的语言自然也就显得不可抗拒了。

“探题殿下!”一名商人站起身来:“您要将一部分股份留给大明的人,这个不难理解,毕竟那里是您的母国,在兰芳社中也有很多大明的人。但为何又要将股份留给朝鲜和安南人呢?如果是缺乏资本的话,我们可以吸引博多、长门或者其他地方的豪商,如果他们知道这件事情的话,一定会非常高兴加入的!”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周可成点了点头:“我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联合银行的业务未来将会拓展到更大的区域。对于朝鲜、安南人来说,我们是一些外来者。他们会把我们的事业视为一种入侵,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希望可以与当地人分享利益,获得他们的支持。朋友们,既然你们没有因为我是异国之人将我拒之门外,我也希望你们不要因为其他的异国股东而心生芥蒂。不要忘记了,将我们联系在一起的是数以千万计的金钱,是宏伟的蓝图,是伟大的事业。相比起这个,血缘、同乡、国别都不值一提!如果我们团结在一切,就没有什么能够战胜我们!”

“对,没有什么能够战胜我们!”

“万岁!联合银行万岁!”

会议室里爆发出欢呼声,每一个长桌旁的人都跳了起来,满脸通红的挥舞着拳头。这些平日里掌握着巨额金钱的商人们就好像二十岁的年轻人那样雀跃着、拥抱着、欢呼着自己的同行与竞争对手,因为他们从周可成的那番演讲里看到了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

开城京。

毛和坐在轿子里,双目微闭,脑子里正在回忆着前天收到的来信,他不时的抚摸着颔下矮的浓须,强自按奈住心中的激动。

“毛老爷,判官老爷的府邸到了!”

“嗯!”毛和掀开轿帘,随行的轿夫赶忙跪伏在地。他威严的点了点头,一身黑色的罩袍,牛皮腰带上插着一柄短刀,蓄着浓密的短须,带着朝鲜特有的直檐大帽,看上去已经完全是一个殷实的朝鲜商人了。

王府的侧门打开了,毛和向门口相迎的管家点了点头,便在他的引领下穿过两重院落,便看到王尧站在明堂的台阶上笑脸相迎:“毛先生,家父昨日感染了点风寒,所以在书房等候,还请见谅!”

“不敢!”毛和赶忙躬身行礼:“贸然来访,还请见谅!”

王尧也不多话,向管家使了个眼色,便引领着毛和穿堂过院,来到自家的书房。两人进得屋来,顿时感觉到一股暖意,只见王贞斜倚在锦榻上,正翻看一本书籍,屋内却没有火盆,原来是修建了火龙,看不到明火,这在当时的朝鲜已经是少有的享受了。

“见过判官大人!”毛和赶忙敛衽下拜。

“罢了!”王贞从锦榻上下来,伸手虚扶了一下:“都是老朋友了,何必如此?贞儿,快让下人送些热汤上来,给毛先生去喊”

“是!”王尧应了一声,片刻之后便有美貌婢女送了几只精美的瓷碗来,王贞先拿起一碗,笑道:“这是上好的人参炖的鸡汤,最是驱寒养身,毛先生请用!”

“多谢王大人!”毛和欠了欠身体,拿起瓷碗来,喝了两口,果然觉得鲜美异常,一股暖意便从小腹直升起来,又谢了一次。三人用罢了鸡汤,让婢女收拾了碗碟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