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

作者:日新说313 | 分类:历史 | 字数:233万

6、仕宦显达人常情(6)

书名:三国纵横之凉州辞 作者:日新说313 字数:3151 更新时间:2024-10-11 11:35:23

阎行和严授一行人抵达陈仓不久,原本留守在长安的司马毌丘兴也赶来了。

他们带来的是一个好消息,王忠率军前来长安归降了。

去岁,在阎行统军击败了韩遂大军之后,武关的王忠也和移军商洛之间、兵锋咄咄逼人的梁兴开战了。

对于王忠这个手下败将,梁兴在心中笃定是手到擒来,因此一开战他就中了王忠诱敌之计,骄傲轻敌的梁兴军被佯装败退的王忠军一步步引入到了他们事先为敌人设下的伏击点里。

于是,一场杀声四起的血战过后,以逸待劳的王忠斩杀落入圈套的梁兴,大败梁兴军。随后王忠军又趁胜追击,重新占据了商洛之间的城邑。

不过,王忠得胜后的日子也不好过,随着蓝田进驻了河东兵马后,他面临的压力正在日趋增大。

严冬将至,久战已疲的河东兵马没有出兵商洛,但王忠知道,那是迟早的事情,来年占据关中的河东大军,必定会兵临商洛之间。

率领兵马抵抗河东大军,无疑是螳臂当车,那自己剩下的,就只有投降一途了。

但投降谁,也是一门有关性命前途的学问。

入蓝田,能够投降近来收复关中、风头正盛的阎行。

出武关,可以投降荆襄的刘表,也可以投降正在和刘表争夺南阳郡北部的曹操。

因为之前自己袭击了荆州派出的将领娄圭,所以投降刘表一途最早被王忠排除,他所犹豫的,是要投降初定关中的阎行还是争夺南阳的曹操。

许都朝廷、三辅故土,自己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一个抉择来。

面对这两个前途莫测的抉择,王忠索性向阎行、曹操两方都派出了使者,自己则进驻商洛,按兵不动,心想着一旦局势不妙,自己随时随地都可以奔向武关或者蓝田。

最后,熬过一个冬季的王忠另外得知了娄圭战败后转投许都朝廷,并得到了曹操重用的消息后,果断下定决心,要率领麾下兵马归降阎行,并将商洛之间的城邑和武关作为进身之阶,自己还亲自跑到长安城来向阎行表明忠心。

兹事重大,所以骠骑将军府的司马毌丘兴亲自赶到陈仓,将这个消息上禀阎行,等待着他的决断。

营帐内。

听了毌丘兴的禀报后,阎行想到了有关这个王忠的种种吃人传闻,饶有兴趣地笑问道:

“孤听说这个扶风王忠,是一个好食人肉的军汉,每日用膳,必以人肉佐食,征战之前,更是需要先生啖血肉,尔后才能披甲上马、陷阵杀敌。既然他亲自赶到了长安城归降,那你们说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毌丘兴没想到阎行问的第一件事情会是这桩,他愣了一愣,才反应过来说道:

“王忠身躯健硕、膂力过人,其人脸色微赤,阔嘴红鼻,面相凶恶,据说之前当过亭长,还曾在扶风从军,见面之时倒是颇知礼节。至于传闻吃人之事,王忠自辩此乃无稽之言,不过是逃亡之民为了震慑人心,这才捏造出来的诳语,后来他吃人的流言散播出去,慢慢就越传越离奇了。”

阎行听完之后,点点头,这才转头看向一旁脸色严峻的严授。

“长史以为呢?”

对于王忠这种有“吃人”恶名的军汉,严授内心自然是不喜的,只是这其中涉及到了商洛、武关的城邑关隘,牵扯重大,加之又是用兵征战之事,他也不好发表言论,当即说道:

“王忠之事,授无他论,将军可自决之!”

“好,孤听说当年的陈平、第五伦都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但高祖皇帝、光武皇帝都能够明扬仄陋、得而用之。孤虽不敢自比二帝,然王忠果勇剽锐、才堪将守,又有献城之功,孤追二帝爱才之德,唯才是举,当擢其为军中校尉,以彰其功!”

听了阎行的话,严授的眼睑微微一动,正襟危坐的身躯不自然地动了动,而毌丘兴察言观色,察觉气氛微妙,也连忙出声应诺,然后才退回到了自己的席位上。

阎行看着谨慎退回席位的毌丘兴,微微一笑,环视帐中此番随行的霸府掾史,口中说道:

“既然王忠也已经归降,那这三辅之地算是总体平定下来。鉴于关中残破的实际情况,将军府除了要大力推行屯田之外,还要改革赋税,废弃之前的算赋、口赋、刍藁钱等一众捐税,改以按田亩、户口缴纳定额的粟、麦、绵、绢等实物,诸君以为如何?今日也议一议吧。”

听到阎行的话,帐中的掾史顾视左右,纷纷就“租调制”一事商议起来。

当今世道正处乱世,货币不通、商旅断绝,人与人之间的交易完全回到了以物易物的状态,其中又以关中为甚。其他地方的货币不通,更多原因是战乱不休,生产资料尚且不足供应民众的需求,就更别提用来换成五铢钱流通了。

而关中除了以上原因之外,还有一个致命的原因,就是董卓执政期间铸造滥发大量的小钱,这种董卓小钱看似短时间内将空虚的国库填充饱满,可数量庞大、质量过差的它们很快也显现出巨大的恶果来:

劣币驱逐良币,五铢钱不断贬值,粟米、小麦、食盐、麻葛、绢帛等日常必需品则价格飞涨,加上后续无休止的战乱,关中的民生经济彻底崩溃,不管是董卓小钱,还是汉五铢钱都变成了一堆废铜烂铁。

在这种情况下,初定关中的阎行若是按照以往的算赋、口赋、刍藁钱等捐税形式来征收,那收到手里的,就是一大堆废铜烂铁,赋税制度必须尽快改革。

而租调制,也就在这个情况下啊,应运而生。

用租调制代替以往的赋税,可以使得霸府尽快得到粟米、绢帛等亟需的必需品,也避免了治下的官吏、豪强假借口算钱、修宫钱、刍藁钱等捐税来巧立名目,胡乱向普通的黔首黎庶摊派。

这对官府鼓励百姓耕织、打击私铸货币的不法行径也有一定的好处。

帐中的掾史商议过后,都相继表态支持霸府推行租调制,而严授、游楚、张既、苏则等人也提到了改革后的租调制定额不宜过高,要跟汉初的赋税制度一样,能够实现“轻徭薄赋”、“以民为本”的目的。

阎行一边颔首听取霸府掾史的意见,一边也在心中考量着得失。

关中残破,为了鼓励耕织,自然是要“薄赋”,但“轻徭”的目标,只怕在乱世平定之前,都很难达到了。

关中重新开通灌溉水利,还有今后对雍凉、巴蜀、关东的征战用兵,都不可避免地要大量征调关中的民役。

屯田制下的屯户提供大量的粮食,租调制下的民户提供人力以及其他物资,士家制下的战兵负责征战,再加上军屯制的补充,这就是阎行对未来平定乱世的设想,而治下“兵民分治”的这四类人将共同奠定阎行霸业的基础。

初步商谈了租调制改革的事宜后,帐中的掾史也纷纷退了下去,但记室书佐裴绾则还留在帐中,他看着手中之前记录的文书,及时提醒阎行说道:

“将军,天色还早,是否再接见扶风的另一个才俊?”

“谁?”

刚刚议事完的阎行忙着整理脑海中的思绪,还没从裴绾的话中想到什么。

平定关中后的这些日子里,有张既、苏则、游楚等人的先例在前,许多三辅的才俊之士都争先恐后来拜谒自己,无论是大姓名族、地方豪强亦或者寒门出身的子弟,都将此视为仕宦的捷径,纷纷请托求人、趋之若鹜。

如果是寻常请托之人,那交由将军府的西曹的掾史、佐吏接见就是了。

裴绾见到阎行这副模样,就知道骠骑将军已经将这个让自己记下接见的人忘记了,连忙出声提醒说道:

“这个扶风的士子叫马钧,字德衡,将军可有印象了?”

“哦!”

听到裴绾说起马钧的名字,兼顾军政众多事务的阎行终于停下了手头的事情,抬头看向裴绾说道:

“他在陈仓了么,说一说情况。”

裴绾点点头,低头看了文书,应声说道:

“马钧,扶风人,是从关东游学归来的士子。其人虽口齿不清,但有奇巧技艺,这次拜谒将军,是来进献织绫机和投石车的。”

为了能够得到阎行的接见,各方子弟无不绞尽心思、苦心孤诣地献策献物,前有孟达、法正,后有马钧这个号称“天下名巧”的人。

阎行不禁露出了一丝苦笑,他想了想,又问道:

“马钧,扶风人,跟茂陵的马氏可有干系?”

裴绾知道阎行所说的茂陵马氏是马援一支,和邓氏、耿氏、梁氏、窦氏和阴氏等家族一样,都是本朝赫赫有名、与国同休的名门望族。

他摇了摇头,口中答道:

“文书写明了寒门出身,也没其他说明,怕是关系不大,就算能够沾上边,也多是血脉疏远的旁支远房。”

阎行点了点头,也不是所有扶风姓马的都能像马腾、马超父子一样和茂陵马氏攀上亲,他当即挥手示意说道:

“那孤就见一见,随带将他要献上来的东西也搬进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