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变迁
作者:浓雾行者 | 分类:历史 | 字数:140.7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341章 府州炼油
蒸汽机厂内,智能和尚带着张岩林和丁睿、周立开始了三胀式蒸汽机的最后测试,普通蒸汽机已经定型,用于内河拖曳的蒸汽机不用考虑节省淡水的问题,无须用三胀式蒸汽机,而海船则不一样,必须要考虑淡水的回收。考虑到海贸一事,吴梦放下了学堂的课程,到现场来督导测试。
蒸汽机的疲劳测试元日后的测试历经一个月,春闱也未曾停止,终于在二月二十五日正式通过,修改了不少毛病后,通过了蒸汽机的最终定型。
吴梦感慨不已,这些图纸都是后世成熟的产品,一个普通蒸汽机弄了大半年,三胀式蒸汽机也是弄了一年,蒸汽车船在如此多工匠和学子的帮助下搞了一年才成功。
这还是有后世的车床和铣床制作了不少重型机床,又有真宗皇帝大力支持,若是没有这三个条件,哪怕自己是机电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也起码得过上十余年才有可能摸索出来。
二月底,基隆船场又有三艘蒸汽车船下水试航,明州官营船场移交了十艘裸船,让台湾加装蒸汽机,但是蒸汽机厂产能相当有限。
从投产以来产出的二十多台蒸汽机,一半合格的用在车船上,一半漏气压力不达标的就用于机械厂的蒸汽化。只有机械厂的配件加快生产,蒸汽机厂才有可能满负荷生产。
机械厂还是缺乏合格的工匠,主要还是新招募的工匠缺乏文化知识,年龄大的手艺虽好,可接受能力差,很难改变以前的思维,三月学子们加入了工坊后,吴梦加紧了对这些学子的职业培训,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学子培训后将是最好的工匠。
扬州至开封的运河如今已有三艘蒸汽船在运行,两艘蒸汽船拖动两艘六百石的漕船上行,比原来快多了,一艘只拖一艘两百石的漕船,专司地方官府和朝廷的文书和紧急货物运送
。蒸汽车船上一半台湾水手一半三司派来的水手,台湾来的水手要参与秋日的出海贸易,必须在四月返回台湾。周立在洪泽湖已经组建了一个工坊,正在加紧培训工匠。
吴梦一边操心机械工坊工匠的培训,又操心着东平的海港,他去了几次信,叮嘱廖成杰一定要将港口建设好,他会安排把基隆的石炭运输到此处储存起来,日后的台湾的海贸大船可不经明州、泉州,直接在岛上加好石炭前往琼州岛或是南洋。
三月二十五日,吴梦却收到了折惟忠的一封书信,打开一看却是折惟忠请求吴梦帮助府州建炼油厂,移一些蕃人去台湾。
吴梦看后不禁好笑,也不知晓是谁给他出的馊主意,将府州说成了人间地狱。他哪会不知晓府州的情形,府州在黄河沿岸,水草肥美,放牧耕地都是好地方,哪里会有什么饿殍遍地。
他看完书信后想想日后府州还是要实行流官的,不妨卖个好给他算了,至于移民还是算了,今岁还有麟州的移民会陆陆续续来到,前两年一下子受了一万多灶户,到如今还未全部安置好。
想罢提笔给折惟忠写了封信,答应了帮他建一座炼油厂,也会供应煤油灯,但是移民还得等上两年,这边实在一下子接受不了这么多。
折惟忠怎么会给吴梦来信求助呢,其实就是红眼病,都是那麟州石炭务害的。
却说去岁寒冬腊月里,府州下了一场大雪,府州衙署内,知州折惟忠坐在暖烘烘的煤球炉旁,他看来看去就是看这个煤球炉不顺眼,恶狠狠的踢了两脚。
通判在一旁笑道:“知州,有气也别向着这等死物来发,我等还不如去敲敲李知州的竹杠,弄些银钱放在公使库里来用用。”
折惟忠恨恨的说道:“我等这府州并非没有石炭,蕃人大把,朝廷为何厚此薄彼,只将麟州的蕃人送去台湾过好日子,我府州的蕃人就不是人啊,也不运府州的石炭进京,这莫不是欺我折家在朝中无人耶?”
折惟忠这段日子确实不爽的紧,自从麟州开采了石炭,赋税直线上升,麟州又在台湾的规划下弄什么煤焦油厂,用煤来提炼点灯的油,眼看着日子越来越好过。以前麟州和府州都是难兄难弟,大哥不说二哥,如今麟州的尾巴却翘上天了。
十月初麟府军马司召集三州的知州和兵马都监、指挥使在麟州开会,通报朝廷关于西北边境增兵的诏令。
折惟忠眼看着麟州如今到处大兴土木十分眼红,而那李直己摇头摆尾神气的紧。折惟忠回来后便让手下到处挖地寻石炭,结果还真找出来不少。他高兴的给朝廷上了六百里加急的奏疏,谁知朝廷仅仅回复了两个字的口谕“待定”,把他给憋死了。
若是只有这一件事还罢了,那些移民到台湾的蕃人修了书信给这边的亲人,把台湾说成了天堂,搞得许多蕃人人心浮动,如果是百姓们折惟忠绝对不放在心上,老子是这里的土霸王,尔等还想跑路,翻了天不成。
可问题是折家的族人有些不得志的听闻后,埋怨折惟忠这个族长不为族人谋福利,人家不过是些普通百姓都可以去,我等可是你堂堂知州的族人,为何不能去?
折惟忠这下就难堪了,只好厚着脸皮又上了一道加急的奏疏,将这边百姓的生活说的是民不聊生,灾民遍地,恳请太后、陛下让府州移一些百姓去内地,哪怕不是去台湾也行。谁知等来等去等到今日,也就是腊月二十八,依然是两个字“待定”,折惟忠拉不下脸来,便冲着煤球炉发火了。
通判捻了捻胡须,思索了一番道:“知州,下官以为朝廷并非不管府州,而是黄河实在运不过来,黄河水流湍急,须得有人拉纤,船速极慢,船只又少,冬日里还会封冻,故朝廷暂时不打算在西北运输大量的石炭进京。”
折惟忠道:“那也不能只用麟州一家的,好歹也得用些府州的吧,府州百姓就不是大宋子民么。这以前西北是无物可进贡,仅有些马匹而已,如今有东西又运不出去,真是愁煞人也。
通判笑道:“知州,丰州王知州只怕比你更火大,他那处可一样有石炭。”
折惟忠叹道:“还是中原好啊,看看徐州,如今名扬天下,若是有那等大城,某情愿不要这苦寒之地的世袭,去中原做流官。”
通判是个朝廷派出的流官,他闻言暗笑,你折家在西北当土霸王,真让你去内陆会去么,那可是小媳妇一般,经常要受气。
他想了想说道:“知州,下官倒是有个主意,你不妨听听,石炭几年内是别想进京了,下官倒是以为弄个煤油的提炼工坊倒是不错,此处可是有不少西域、契丹、鞑靼商贾来此交易,我等向台湾要些煤油灯具,再搭配煤油一起卖不就获利不菲么,麟州可是无我等这般优势。”
折惟忠一想,这主意不错啊,于是道:“可我等与那台湾知州燕肃和吴先生不熟,如何能搭上关系?”
通判笑道:“下官倒是听闻吴先生是个大慈大悲之人,对穷苦百姓可是同情的很,前岁中秋宫廷夜宴,吴先生一曲《月儿弯弯照九州》可是把众官人都警醒了,知州不妨修书一封,把府州子民说的卖儿卖女,饿殍遍地,百姓纷纷逃向契丹和夏州,吴先生同情心一起,必然会有所表示。”
折惟忠摇头道:“这如何能行,这不是让同僚嗤笑某治理地方无术,不成,不成?”
通判呵呵一笑道:“知州,这并非上书给朝廷,知州不说,吴先生不说,又有何人知晓,知州不必担心,下官以为吴先生必会有所回应,也绝对不会让知州难堪。”
折惟忠想了想道:“那本官还提一提移民之事,看他如何作答。”
通判笑了笑没有吭声,他料定吴梦定不会同意移民之事,若是西北人人喊着要去,那台湾岛才建衙几年,如何承受得了。
他的判断没有错,天圣元年五月吴梦的回信和工匠一起到达府州,帮助他们修筑炼油工坊,这样麟州和府州都有了煤焦油厂,两家暗地里较起了劲。
吴梦解决完麟州的事,京师派往台湾的进士们已经坐上了蒸汽车船,往基隆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