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贞观俗人

作者:木子蓝色 | 分类:历史 | 字数:500万

第1460章 总督

书名:贞观俗人 作者:木子蓝色 字数:3409 更新时间:2024-11-25 22:43:23

“以西昌道设西昌行省,以吐蕃藩、泥婆罗藩、象雄藩、苏毗藩四藩国设卫藏镇,原西昌节度使郭待封率部移镇卫藏。”

朝廷接连数日都在商议设立行省一事。

政事堂很快拿出了一个计划,最先在西昌设行省,而郭待封原建议的把吐蕃等四藩纳入西昌镇一事被驳回,但朝廷考虑到四藩的实际情况后,决定罢撤四藩,设立卫藏道,设卫藏节度使,赐军号忠武军。

原来的西昌军直接移驻新的卫藏镇,西昌镇改西昌行省。

行省衙门建置,则是设总督为长官,下设总理一员、提督一员,皆加同行省参知政事衔。

原来道级四司,各设有左右一名主官,设立行省后,各只保留一名使司主官,经略使、观察使、常平使、提刑使四使,皆加同行省参知政事衔。

行省设行省都堂,下设五房,以总督、总理、提督、经略使、观察使、常平使、提刑使加同行省参知政事衔入都堂,参知政务,共掌行省军政事务。

其中总督是行高官官,文武皆统,而总理则分管行政,监督,提督分管军事,司法,四司各负责一块。

总督与总理、提督、四使是上下关系,但同时因为皆加衔入行省都堂,所以省内重要事务都是都堂共同决策。

总督是一省主官,但跟刺史、县令这样一衙主官又有不小的差别。

关于第一个行省的总督人选,也是争议不小。

宰相们举荐了几个人选,可皇帝却一直犹豫不决。

政事堂首推的是郭待举,听名字好像是郭待封的兄弟,实际上都是颖川郭氏家族,只不过已经关系疏远,算是同族同辈,但早出了五服。

郭待举如今是吏部侍郎,是实权要职,他在朝中能坐到这位置,当然也还是因为他其实还是通过堂兄弟郭待封的关系,也早投到了秦家这边的,甚至还跟秦家联姻结亲。

朝中有人好做官,有能力还得有关系。

搭上了秦家的关系,仕途自然是比较顺利的,郭待封移镇卫藏,秦孝忠秦伦叔侄也就不客气的推荐郭待举出任这第一任行省总督。

可皇帝迟迟不肯下诏,明显也是有不同意见。

最终皇帝暗示宣徽院那边向宰相推荐一个新人选,苏良嗣。

苏良嗣是武功苏氏出身,其父苏世长曾是秦王府学士、天策府军咨祭酒,他跟秦王府另一位学士苏勖其实都是同族。

武功苏氏属于关陇集团中比较核心的一支,苏威更是当时名相,苏世长的父亲是北周宕州刺史,他在隋朝时任过长安令、都水少监等,跟苏威一起投洛阳王世充朝廷,曾做过左仆射。

所以后来他来投李渊后,李渊还曾做诗嘲讽他,说他名长意短,口正心邪。弃忠贞于郑国,忘信义于吾家。不过嘲讽归嘲讽,李渊后来还是接纳了这位武功苏氏的才子,也授予一系列要职。

苏世长也经常直言进谏李渊,贞观初,苏世长赴任泗巴二州刺史途中,乘舟落水而亡。

苏良嗣少年时,苏家在朝堂上地位还不错,毕竟苏氏是太子妃,后来又是皇后。所以苏良嗣以门荫入仕,历任周王司马、洛荆雍三州长史。

开元末,苏氏被废,苏瑰父子兵变谋反,苏良嗣在外地任官,倒没牵连其中,而且也不是直系三代,所以事后也只是贬官。

不过因此,也仕途不畅。

直到后来中宗天宝亲政后,这位被秦家打压许久的苏家人,才算被皇帝有意示恩拉拢,毕竟武功苏家跟韦萧等家族一样,早成了政治上的落水狗,孤立无援,可这样的人倒正好为皇帝拉拢所用。

苏良嗣也没有别的路可走,于是倒也投桃报李,一心忠诚皇帝,天宝末年,苏良嗣已经做到了冀州刺史、工部尚书、西京留守。

论官爵职位,苏良嗣这个西京留守,当然比吏部侍郎郭待举更有资格出任西昌行省总督,另一方面,郭待举毕竟和前西昌节度使郭待封是堂兄弟关系,出了五服那也是堂兄弟。

不过在殿上,秦孝忠倒也直接提出了一个疑问。

“苏良嗣都八十九岁了,比太师还年长五岁,西昌边远,气候险恶,苏公还能担负的起这首任行省总督之责吗?况且,西昌镇兵马移驻卫藏后,这里的西羌诸蕃以后更难管控,就算朝廷在当地也还会调驻一些兵马,可朝廷设西昌行省的目的是要进一步全面改土归流,这个重任,苏良嗣能够担的起吗?”

这下皇帝也不由的尴尬的了。

苏良嗣之所以成了西京留守,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年纪太大了,去长安的时候已经八十岁了。

虽然听说他身体还挺好,但再好也是八十九岁了。

人家秦太师都才八十四,也没说要继续入朝辅政啊。

八十九岁了,在西京长安养养老可以,但去西昌做首任总督,明显不太合适。

皇帝犯了个错,忽略了这么一个关键的年龄因素,他做太子时也没见过苏良嗣,因为苏良嗣去长安都只了十年了。

御坐上。

李昊有些尴尬的笑了笑,然后很快调整心态。

“苏公确实年纪太大了,便依右仆射所荐,授郭待举为西昌总督吧。”

秦孝忠上前再奏。

“臣先前举荐郭待举考虑不周,没考虑到他与郭待封是同族兄弟,为避嫌,臣收回举荐。”

皇帝收回了对苏良嗣的举荐,秦孝忠这边居然也马上收回了对郭待举的举荐,这倒是一时让皇帝很意外了。

“右仆射可还有其它合适人选?”

“请圣人钦点!”

“请诸公再荐!”皇帝笑呵呵的道,似乎刚才苏良嗣不是他选的一样。

秦孝忠不再开口,秦伦也不吭声。

倒是狄仁杰站出来,“臣举荐刑部侍郎娄师德。”

殿上,狄仁杰直接把娄师德的履历说出来,今年六十五岁的娄师德,年纪还算好,身体也比较强健。

“娄师德进士出身,起家江夏县尉,累迁至监察御史,应募从军,西征大食,立有战功,授殿中侍御史,后出任木鹿军镇司马,主持屯田有功,升检校丰州刺史,再任太原府尹,现为刑部侍郎~”

娄师德的履历很漂亮。

二十岁考中进士,第一任官职是江夏县尉,之后仕途重要的转折点是主动应募从军西征,加入大唐西军,征讨西突厥、镇压吐火罗,木鹿屯田,凭借军功升上刺史,之后又做了太原府尹。

皇帝一听这履历,立马清楚了这娄师德的根脚。

原来又是太师秦琅的科举门生,更别说后来加入了西军,大唐西军三镇,那几乎都是秦家和其旧部掌握的。

所以做为秦琅学生,又在西军立功的娄师德,毫无疑惑又是秦党一员。

不过皇帝没有露出半点面部变化,这似乎也早在预料之中的事情,之前推出苏良嗣,也并不是就硬要推他成功出任西昌总督,这不过是皇帝的一个试探而已。

而现在看来,秦家也未必就是要真推郭待举做总督。

娄师德才是他们真正要推的人,娄师德的履历也确实很不错,这样一个六十五岁身体还很强健,能文能武的大臣出任总督,能够保证他去了西昌后能做好这第一任总督。

“如此能臣,正好当此重任。便加娄师德官阶为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授西昌行省总督,同行省参知政事,职秩从二品,加中书侍郎衔。”

“请诸位再举荐西昌总理和提督二臣人选!”皇帝依然面带着微笑。

这次两府宰执倒是都让皇帝钦点。

枢密院使杨思勖便举荐了出身陇西李氏的御史中丞李德昭,他年轻的时候也是进士出身,以精明能干著称,后升为御史中丞,后来因事贬官,然后又回朝任刑部侍郎,再又复职御史中丞。

娄师德先前升任刑部侍郎,正是接李德昭的班。

据说天宝朝时,有一次娄师德和李德昭一起上朝,因为娄师德长的比较胖,走路较慢,李德昭一直等他,不耐烦的骂他你这个乡巴佬,结果娄师德居然不但不生气,还说娄师德不是乡巴佬谁是乡巴佬?

事后他弟弟代州刺史为他抱不平,认为李德昭太狂妄敢侮辱他,一定要报复,但娄师德却说,你也即将出任代州刺史了,若是你遇到李德昭朝你脸上吐口水怎么办?

他弟弟想了想,说那我大不了擦掉就算了。

娄师德却说,别人吐你口水,你擦掉,就代表着你不满,这样是不对的,你应当让他自己干掉。

这便是唾面自干的故事。

虽然这个故事有些不尽不实,比如没流传的还有一部分,那部份就是娄师德说如果骂乡巴佬的不是出身陇西李氏,而且在朝中又任要职的李德昭,是其它地位资历能力等都不如他的人,那他肯定不会忍。

同样的,如果是别人势力太强,那他朝你脸上吐口水你也要笑着面对,还不能擦,甚至把另一边让他吐。可如果是势力不如你的人敢这样做,你就要把他弄死弄残。

当然,这部份,也未必就是真实的。

但娄师德确实曾经被李德昭骂称是乡巴佬,而他也不以为意。

不管是玩笑,还是其它,李德昭和娄师德关系未必好,尤其之前李德昭在御史台和刑部,都曾经是娄师德的上官。

现在皇帝却要让李德昭跟娄师德同去西昌道,还是做他副手的总理,这安排就很有意思了。

“授左神策大将军李多祚为西昌道提督。”

这位皇帝点名的提督是个靺鞨人,不过其祖上很早就归附大唐了,他们家几代都是洛阳禁军,这人跟杨思勖关系较近。

狄仁杰、裴炎和秦孝忠、秦伦等都出声赞同,西昌行省的三位主官就算是正式敲定了。

随着主官人选设定,西昌行省也正式设立。

天子坐在御榻上,看着殿上首提设立行省的秦孝忠,眼睛微微眯起,不知道在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