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御明
作者:仗剑至天涯 | 分类:历史 | 字数:162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051章:东海镇的授田(上)
不管到了什么时候,耕地永远都是华夏儿女最关心的事情。
不同于其他民族,勤劳的华夏儿女,心中信奉的就是通过勤劳的双手,就能耕耘出一切需求。
后世自诩文明绅士的民族,有几个能做到华夏一族的强势崛起?
尤其是以不吸吮其他民族鲜血、不割其他民族的韭菜、不掠夺其他民族的根基等前提下!
勤劳的华夏一族,用深埋灵魂的底蕴,告诉了世人!
强者,不需要理由!
虽说赵宗武没有能力做到,一挥手便创建超前科技,但他愿意用自己的超前意识,创建出一整套授田政策。
华夏一族的强盛,起源于耕地!崛起于耕地!
唯有肚子问题得到解决,才能去想头脑上的事情,那样才能创造出先进的产物。
“张主事,你对于授田可有什么想法?”想到了这一点,这也让赵宗武选择先行询问张承。
听赵宗武所问,张承眉头微皱,沉默片刻后讲道:“早在大明朝廷初创时,为确地方耕地皆纳归到朝廷赋税体系,朝廷便制定了相关章程,以土地图册为根,下颁地方统筹实行。
在图册中详细登记了每块土地的编号、土地拥有者的姓名、土地亩数、四至、以及土地等级。
还把每块土地形状绘制成图,每册前面又有土地的综图,仿佛鱼鳞一般,因此称“鱼鳞图册。
只是后来因官场逐步腐朽,使得拥有微薄耕地的百姓,迫于种种压力,最终贱卖了名下耕地……”
鱼鳞册,作为封建社会集大成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摸清了地权、清理了隐匿,可以说是耕地确权的巨大进步。
张承的回答,显然并不对赵宗武所问,如果是旁人,赵宗武或许会呵斥,毕竟这二者根本就不搭。
但从张承口中讲出,那意思就不一样了。
赵宗武言语中带有探询:“张主事,你的意思是想在东海镇推行授田,一切的前提需确保耕地传承?”
张承点了点头:“大人说的没错。
对治下百姓授田这是好事,但如果说授予的耕地,是没有保障的,地方士绅、豪强随时随地便能夺取,那这样的耕地不授也罢!
再一个来说,东海镇所处的位置是辽东失地,所有的耕地皆是通过,将士在战场上喋血搏杀拼出来的。
确保百姓的耕地是必然,但将士们在战场上获取的功勋,那同样也是需要得到保障的!
如果这一点也不能得到保障,那东海镇的将士,还会在战场上与建奴拼命吗?
地方百姓还会送家中儿郎到军中吗?”
事实证明!
这人的成长的确与自身所处的环境,拥有很大的因果关系,如果不是遇到了赵宗武,张承绝不会有这些考量。
但恰恰是因为有赵宗武的出现,才使得张承拥有了这些改变。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赵宗武惊到了!
尤其是听到张承分析的这些,赵宗武心中是震惊不已!
厉害啊!这考虑的问题,皆是比较前卫的。
赵宗武稳定了心神,说道:“关于耕地确权问题,本将的意思是重新办理田契。
就现阶段的情况来看,想要杜绝此类情况的出现,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得到保障,严禁地方私下售买耕地!
合理的监察机制,是解决此类情况的根本。
一旦发现售买耕地,官府有权将耕地收归官田,并自动加入到新一轮授田机制中。
张主事说的没错,授田需要顾及的方面有很多,但在本将看来可细分为基础授田、功勋授田两部分。”
听到赵宗武所讲,张承嘴上囔囔学道:“基础授田,功勋授田?”
在张承心中思量,这授田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这其中确实是牵扯到了太多的利益。
正因为这样,张承不希望自家大人是头脑一热便敲定。
但在听到自家大人提出的解决办法,张承这心中似乎有了不同的想法。
赵宗武开始娓娓道来:“本将心中很清楚,东海镇现在所处的位置是辽东失地!
这也使得所有的失地收复,皆来自于麾下将士的奋勇搏杀!
想要让东海镇不断变得强大起来,确保战场功勋的根本利益是关键。
想要让将士在战场搏杀,唯有让他们得到真真切切的利益,那才是真正有利的存在!
再者东海镇想要确保繁荣,那还需要各行各业的齐头并进,分工不同,但功勋却都是一样的!
若能在不同的领域中,获得能推动地方繁荣的成就,也是能获取功勋授田!
本将就是要用这样一种奖励机制,不断诱发百姓的贪恋之心!”
初听赵宗武讲述的这些,张承只觉得心中很新颖,但在听到这些基础解释后,张承心中似乎有了答案。
这样的授田机制似乎很熟悉啊!
这不就是先秦时期,秦国奉行的耕战体系吗?
虽有换汤不换药之嫌,但赵宗武亦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优化,通过这样的方式,便能逐步唤醒华夏一族的血性。
听到这里,张承却反问道:“按照大人的设想,这的确是一件利国利民的良策。
只是大人所说的基础授田,又当如何进行?”
看似赵宗武所讲的授田根本是功勋授田,但在张承看来这二者皆为根本,属相辅相成的存在。
任何一方都不能出现差错。
赵宗武回答道:“基础授田,顾名思义就是一家一户的最低保障!
按照本将所构思的设想,壮丁授4亩,壮女授2亩,老人、稚童授1亩!
其中老人死,稚童成年,可根据分册登记,或收回耕地、或补足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