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潮声月影谁与归

作者:江风语火 | 分类:历史 | 字数:157万

一百九十、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书名:潮声月影谁与归 作者:江风语火 字数:3006 更新时间:2024-11-25 23:32:19

中午是家宴,全是杨家人,没叫外人。这也是这个时代的特色,只要是本家,哪怕血缘很远了,从亲近程度上讲,一点不比姑表兄弟远。所以,照顾本家,在这个时代的中国人人们眼里,是顺理成章、再自然不过的事。当然,这也是相互的,家族里别人发达了,也会想方设法照顾你。再扩大一点,就是本乡本土的相互照拂,也就是这个时代,人人都绕不出去的乡土情结。

这个时代,将领兵头在战场上,最靠谱的护卫,就是本家子弟;任何时候,他们都不会弃主将逃跑。在冷兵器时代,碰到这样死战的部队,是很难啃的。

杨孟晗的警卫营,杨孟晗根本没做任何暗示;方子詹帮挑选的,基本都是定远人,外县的一定是杨姓本家;本县的,也以杨、陈、方三姓为主,其他的必须是炉桥本地户,而且与杨家这一姓,多少有点亲戚血缘关系的;一点没关系,根本不让进警卫营。

这几年陆续入伍的,杨家人,杨孟晗没统计过,恐怕大几百,肯定是有了;定远杨家人至少一半离开了老家,要么在沪上,要么在大夏;嗯,在大夏的,好像还略多些;大嫂说过一嘴,大夏国有好几个知县,就是杨家人。

看汉人的拜年排位先后,你就能看出端倪;正月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娘)舅家,初三拜亲家(妻舅家),初四拜姑(母)家,初五拜姨妈家。初六之后,才是远方亲戚、世交、朋友、同事之间的走动。

午饭后不久,小翁大人首先登门拜访;不大一会,润淼大先生也来了;陆陆续续的,几家话事人都来了,晚上是给老父亲和大阿哥杨孟昭摆接风宴。

老父亲和大阿哥孟昭、二阿哥孟曦,陪着客人们在中院书房聊天;杨孟晗觉得坐在书房,也就是个听众,父在子不言,自己也不好乱插嘴;干脆偷偷溜出来,到后堂见见大嫂,说几句体己话;跟大嫂,杨孟晗还是蛮亲近的,也喜欢跟大嫂唠嗑。

大嫂刚送走一拨客人,房里只有二嫂、小妻子方五妹,还有刚出月子的芸娘;说起来,大嫂也是满月不几天,就坐长途船了。真看不出来丝毫一路旅途劳顿的萎靡,大嫂精神头好得很;现在人,还是比较吃得苦,远没有后世人那么娇气。

大嫂、二嫂的娘家各自的亲兄弟,都在沪上买房安家了;大多数虽然读过几年家族私塾,都没有考取功名,都在新东方洋行、或者大夏公司做事;小日子肯定过的不错,就是陈家家族公司,现在,每年给各房的分红,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好像只有大嫂的嫡长兄,后来跟大阿哥前后脚,考了一个跟大哥差不多的末等秀才。之前,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一直在海关里瞎混。估计是去年过年,被润森舅舅逮着训了一顿,后来是借着送妹妹下南洋的名义,跟着过去了。

他这还是第一个吃螃蟹的陈家人呐,难怪润森舅舅会生气;他现在好像是总督府副秘书长之类的职务,六品官官衔;能不能做事,能不能顶上用,就不知道了。嗯,这个面子,大阿哥孟昭,捏着鼻子,不给也得给。不然,大嫂敢拿着总督大印,直接往任命书上盖。

杨孟晗:大嫂,这一年,在那边还习惯吗?

大嫂:天天是夏天,没有四季,就分下雨不下雨,咯咯~,习惯了也一样。白天又不出来,实际上在屋里,一点也不热;我倒是蛮喜欢的,大宝和妞妞特喜欢每天傍晚,到海滩去玩,大宝在海里学会游泳了,游得可好呐;你大阿哥也经常陪儿子在海里玩水,他可笨啦,还没儿子学得快;就是现在,也没大宝游得快,笨死了,咯咯~~。嗯,就是东西放不住,吃不掉的,到晚上就坏了。

杨孟晗:在热带,这个尤其要注意,不新鲜的东西,是不能乱吃的。

大嫂:有祥大哥在呢,早就打招呼了。

杨孟晗:大嫂,好像你们就住在总督临时官邸,没准备在启德港自己盖房子吗?

大嫂:准备盖一个不太大点的,周末假期什么的住一住;过几年,肯定要搬到昭阳市(东万律)的,虽然那边有总督官邸;你大哥还是想盖个大宅子。说将来,杨家肯定至少要留一支在大夏的,到时候看谁愿意留下了。嗯,三爷老婆这么多,往后儿子肯定也多,随便抓一个丢过去,就可以了;嗯,恐怕到时候,还要真的指着你们三房呐;咯咯......

杨孟晗:其实,将来,大夏的启德港、坤甸港、昭阳市,将来都是好地方,在海边盖个别墅,养老还是不错的。

大嫂:好像听他们说,三爷刚下南洋时,启德港就是个小渔港而已;现在可不一样了,至少,繁华程度,一点不比虬江差。当初三爷你下去时,启德港没几个人吧?

杨孟晗:嗯,港口周边,连大华公司防守所一起算上,当时也就两三万人的样子。

大嫂:现在人口有四五十万人呢,差不多占大夏人口的十分之一;因为是下南洋的第一站嘛,很多自发的下南洋的人,多数就留下了;在启德港找个饭碗是比较容易的,自己做小生意也不难。三爷该找个时间,下去看看。现在,启德港有好多工厂、商店、大楼,水泥马路都有好几条了,比沪上还干净呐!

说得杨孟晗有点心动了,真想找机会去看看了;不过,国内战事这么紧张,自己跑出去闲溜达,老父亲会不高兴的。嗯,最早,也要等到两江稳定以后再说吧,现在跑出去,是不太合适。

杨孟晗:年后,我们这边也动工,把虬江大道,也改造成水泥路。

大嫂:三爷找的真是好地方;在定远老家,以前,能吃饱饭就是好人家了;就是现在沪上,是国内最富裕的地方了,三天两头能吃上一回肉的,也是中上等人家了;可大夏那边,移民过去的,天天有肉吃的呀!

杨孟晗:大嫂,这不奇怪;沪上现在,一般打工人家,年收入一般在一百两银子上下,换算成大夏银元,大概一百五十元。可是,在大夏,一亩田能种三季,收入是多少?说每亩十元肯定是往少里算的;这样,大夏移民的家庭年收入,基本在五百元以上,是沪上中等人家的三倍还有余;更是内地普通人家的十倍八倍的,这差距太大了。而且,大嫂,你发现没有,大夏的物价,还要比沪上便宜吧。

大嫂:是的,大夏物产丰饶,东西又多又便宜;不但是粮食便宜,茶园里养羊,橡胶园里养牛,桑园里养鸡,咯咯,大夏国的肉食,也好便宜;家家每天沾点荤腥,根本就不是事。海里的鱼也好多呐,大龙虾有十几、二十斤重,一家人一顿都吃不完。大夏国,就是人口再多几倍,养活也一点问题没有。哪像我们定远老家那边,稍微有个旱灾、水灾、蝗灾,就得抹着眼泪出门要饭。

杨孟晗:以前,是船不够,人送不下去,东西运不上来;今年就好很多了,翻过年就更好些;也许,再有个两三年,每天都有固定航班邮轮,来来去去的,就很稀松平常了,非常便到了。

大嫂:你孟德二哥在悉尼那边,才好玩的;那边一开始是没有蔬菜的,英国佬不大会种蔬菜;只有一些比较好管的土豆和洋葱。中国工人刚上岸时,拼命地吃肉;后来吃不下了,拼命地吃土豆;哈哈,好在你后来送去一大批婆娘,他们才开始有蔬菜吃;嗯,大家现在都不馋肉了。还是变回原来的中国口味,荤素搭伴了,蔬菜还吃得多些。

杨孟晗:欧洲人做菜,花样很少的;由于他们用的是刀叉,对菜式的限制比较大;炒菜他们吃起来,就比较费劲,吃面条就是活受罪,吃火锅他们只能望洋兴叹;呵呵......

大嫂:中国人在澳洲,很多人开餐馆;歪果仁来的也不少,很多人嘴馋嘛,都学会用筷子了。对呀,是在想不到,我们的红烧牛羊猪肉罐头,在欧洲人部队,怎么就这么受欢迎呢。搞得德二哥,开新厂都来不赢;嗯,从沪上运工人过去,都运不赢呐;咯咯~~

杨孟晗:现在,澳洲有多少华人呀?

有付出,就有回报;再有几年,等约翰牛伤亡惨重地打完克里米亚战争,回过头来,他会发现,澳洲江山变色了。

嗯,到时候,约翰牛他想出幺蛾子,咱就豁出去,跟他打一场都不怕;反正我等脚已经伸进来,就不会收回去了,牛牛老大你看着办;有数讲咱就慢慢讲,不想讲咱就开片!

在澳洲陆地上打仗,洒家可不含糊你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