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明朝狠人

作者:寂寞一刀 | 分类:历史 | 字数:106.7万

第三百七十七章 造船厂

书名:明朝狠人 作者:寂寞一刀 字数:2064 更新时间:2024-10-11 11:32:35

之所以明朝军队披甲率这么低,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明朝国库空虚,军费奇缺,没办法全军装备铁甲,更重要的是这个时代生产效率底下,铁甲完全需要人工一块块铁皮去敲打成型,一个熟练铁匠一个月也做不出一套铁甲出来,加上明朝腐败,军工坊在打造盔甲的时候偷工减料,军械库里的盔甲都是样子货,根本防不住满清铁骑的弓箭。

郭致远爱兵如子,每一个士兵都是他的宝贝疙瘩,自然不愿意自己的士兵因为防护不足在战斗中无谓牺牲,所以他一早就给赵仕祯下令,要他发明一款新式板甲,郭致远希望这款新式板甲不要像明朝现在的制式板甲一样笨重,那样会影响士兵行动的灵活性,同时又要有足够的防护力,至少要能防住百米开外射来的弓箭。

赵仕祯不愧是武器专家,很快把这款新式板甲发明出来了,他巧妙地采用了三夹层设计,即最外面用薄铁片防护,中间用渔网和木片加棉絮做夹层,内衬用皮革包裹,这样既让板甲不会太过笨重影响士兵的行动灵活,又能保证足够的防护力,即便箭矢能够射穿外表薄铁片也会被中间细密柔韧的渔网卡住,再经过木片和棉絮的缓冲,就不会给士兵造成致命伤害了。

这种设计已经接近后世防弹衣的设计原理,在这个时代无疑是领先的,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难题,就是为了不影响士兵行动的灵活性,用的铁皮就不能太厚,而且必须是整块,像我们熟悉的鱼鳞甲,采用一片片鱼鳞大小的铁片层层叠叠,再用细线穿起来,看起来威武,但不仅制作麻烦,而且难免出现裂缝,达不到防护效果。

但这里面有一个难题,以这个时代的技术,要做出这样整块的薄铁皮,只能靠人工去敲,一个熟练铁匠用铁锤敲一个月也敲不出几片,现在有了水力机床,这个问题就好解决了,用水力机床一次冲压成型,不到半小时就能做出一件新式板甲,这样顶多不要三年时间郭致远就能让自己麾下的三万自新军披甲率达到百分之百!

所以郭致远一得知水力机床发明成功的消息大喜过望,大手一挥,当即下令大力建造东蕃军工厂,争取三个月后就能形成产能,郭致远要让自新军将士尽快用上最先进的武器,装配上最坚固的铠甲!

除了建军工厂,郭致远要做的第三件大事就是建造船厂!此次郭致远虽然打败了倭寇海盗联军,但是打的实际上是陆战,东蕃的海战能力依旧是短板,没有战船,东蕃的海战能力就不可能提高。而且以郭致远的眼光,也不可能局限于东蕃,而是要成为海上秩序的制定者,他眼中真正的对手也不是倭寇和海盗,而是西班牙、荷兰这些拥有强大海上舰队的西方强国!要和这些西方强国对抗,郭致远就要组建比他们更加强大的海上舰队,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东蕃首先要有自己的造船厂!

不过建造船厂的难度比建军工厂更大,技术难度也更高,不仅需要造船图纸,还需要熟练的造船工匠,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造船技术都是他的核心技术,是真正的国之重器!

明朝的造船技术本来是世界领先的,尤其是在明成祖朱棣时期,明朝的造船技术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从公元1405年开始,郑和第一次下西洋,首次出去带领的船队规模就达到了200余艘,其中最大的船只被称为“宝船”,长度为151米,宽度为60米,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帆船,能够承载的重量高达800吨,能够同时容纳上千人,而这种“宝船”在船队中就有60多艘!

而此时西方国家最先进的造船技术是什么水平呢?在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八十年后,西方著名航海家哥伦布也开始了他的航海之旅,但是他当时乘坐的船只长度仅为35米,足足比明朝的“宝船”短了116米!不仅如此,船上的各种功能也相应的大打折扣了,光是船舶的排水量就弱了100倍,所以说当时中国的造船技术比西方领先了上百年还真不是吹牛皮。

可惜的是在明成祖之后,明朝就又恢复了海禁政策,明朝的造船业也自然由盛转衰,曾经强大的大明水师沦落到连倭寇都对付不了的“软脚虾”,先进的造船图纸被束之高阁,被蛀虫损毁,拥有熟练造船技术的工匠食不果腹,不得不四处流亡,另谋生路,也导致本来领先世界的造船技术逐渐落后,再难现昔日的辉煌了。

本来郭致远想着廋死的骆驼比马大,既然官办船厂的造船图纸束之高阁放在库房里喂蛀虫,官办船厂里的能工巧匠收入低下,连生计都成困难,那不如给我吧,在你那儿是废纸废人,在我这儿都是宝贝疙瘩,哪知道万历皇帝却驳回了他要建造船厂的请求。

郭致远当然不是那么容易放弃的人,从一开始他就做了两手准备,万历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当然最好,不批准的话他就自己偷偷的建!他让张承利用手中的情报网络,去买通那些官办船厂的贪腐官员,让他们偷偷把库房里的造船图纸偷出来,张承再找人临摹仿制图纸交回给他们放回库房,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偷梁换柱,那些见钱眼开的贪官没有任何风险,又能得银子,何乐而不为呢?

同时郭致远还让张承去招募官办船厂里的能工巧匠,这些能工巧匠在官办船厂里拿着微薄的薪水,连养家糊口都困难,如果不是朝廷对于匠户管制很严,他们早就逃走了,不过这对张承来说都不是问题,他先把这些能工巧匠的家眷送到东蕃,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再买通那些只认银子的官办船厂官吏,让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他顺利带着那些能工巧匠去了东蕃,那些官吏再对上面报个人口失踪就了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