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世砺行
作者:西新桥 | 分类:历史 | 字数:105.1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六十九章 汉儿
时为西魏大统九年(东魏武定元年,南梁大同九年)腊月,距离邙山之役,已是过去了大半年之久。
西朝虽逢惨败,却因高欢不曾趁势西进,遂得政局安稳。边陲或有零星叛乱,也教一一平灭,掀不起甚浪花来。
自归长安,宇文泰每念及邙山之败,皆作懊悔不已,想起裴果当初所言“当施力于政,求民生大展、国力雄厚”,深以为然,乃令苏绰主持,也学了东朝作那“改弦更张”。
苏绰尽心尽力,呈“六条”:
一曰“先治心”,盖“仁义”、“孝悌”、“忠信”、“礼让”、“廉平”、“俭约”也,为官者必遵。
二曰“敦教化”,倡儒宣学,百姓从之。
三曰“尽地利”,不外乎劝课农桑,开荒植泽。
四曰“擢贤良”,选贤任能,不拘资历、门第,又精简机构,罢黜冗员。
五曰“恤狱讼”,明断狱案,不滥施刑。
六曰“均赋役”,均平赋役,调济贫富,不可舍豪强而征贫弱。
凡此六条,宇文泰大为赞赏,即令改名“六条诏书”,颁推全国。
推行之下,果然大为奏效---百姓固然受益,关陇豪强尤其是汉家大族更作交口称赞,觉着宇文泰此举大承中华正朔,“甚合我心”。于是民心得以稳固,一扫邙山败后之戚戚状。
至今岁金秋,西朝又得大丰,四方仓廪皆足,民心愈安。
可一片祥和之中,却有隐忧凸现。
何者?六军尽丧河洛,而今这西朝,举国不过三五万兵马,还多是些少经战阵的郡兵县卒。万一东贼大举来犯,如何能挡?
宇文泰不是没有大肆招兵,实在是成果寥寥---邙山、瀍曲战中,整整八万鲜卑子命丧黄泉,而今这国中,又还能找出多少适龄的鲜卑儿郎?更不消说,多少鲜卑人家思及兵凶战危,早是闻征召而色变,想方设法使家中男儿藏匿不出。。。
宇文泰为此伤透了脑筋,只是无法可想。
他又忧心东贼或有异动,遂于近日率队巡弋边郡,督导边防。自洛州起,又至陕州,一圈走过,这便到了河东。
。。。。。。
北风呼号,一整个高凉郡都为厚厚白雪覆盖,汾水早是冰封,即车马其上,全然无恙。
玉璧城头,宇文泰的眉头皱起老高:“这汾水河面冰冻三尺,东贼若驰铁骑而来,晃眼就可渡河,却该如何是好?”
“大丞相有所不知。”裴果淡淡一笑:“河东地势高绝,冬日之寒冻,绝非关中可比也。这等天候,四野不见草木,连飞鸟都作了绝迹,人马如何能行?东贼若敢来,也不消旁的,只一阵狂风暴雪,先就要冻死他一半,遑论攻我玉璧城也。”
“原来如此。”宇文泰长出了一口气,面色转霁。
不过也只片刻罢了,宇文泰一双愁眉重又紧蹙,声音好是哑沉:“冬日无虞。。。那么开春之后,又该如何是好?”
裴果先是一滞,愣愣看了宇文泰半晌,忽为恍然,便作轻笑不已:“大丞相这心病。。。不轻呵。”
“你。。。”
“容我猜猜。。。”裴果笑得狡黠:“有了!大丞相所忧,可是国中无兵?”
“你怎知。。。”
“这不都明明白白写在了你的脸上?”裴果嘿嘿笑出声来:“大丞相再是这般忧虑下去,莫说我能猜知,就怕东贼也快要知晓我朝的虚实咯!”
宇文泰悚然一惊,直作了期期艾艾:“这这这。。。这却该如何是好?”
裴果一正脸色,朗声道:“近来国家有钱有粮,既然缺兵,征之募之就是。”
“你倒是说得轻巧!”宇文泰闻言,气不打一出来,翻个白眼道:“来来来,你来教我,却该去何处征募?”
裴果一瞪眼睛:“举凡我朝,户近百万,口近千万,何处不可征募?”
“你说的,那都是打鱼种粮的汉儿,可不是能征惯战的鲜卑子!”宇文泰气恼之余,大叫出声。
吼得几句,宇文泰满以为裴果就该“气馁”,却见裴果昂首挺胸,一双眼更是直勾勾盯住了自个,全无避让之意。。。
“难不成。。。”宇文泰见状,脸上露出了几丝惊疑之色,略作沉吟,随即摇头不止:“不成不成,汉儿如何能为兵?”
“汉儿如何不能为兵?”裴果骤然冷笑起来:“我不就是汉儿?”
“这。。。”宇文泰顿作语塞。须怪不得他---有魏以来,及至东西两魏二分,从来都是鲜卑投伍,汉儿种粮。北朝人眼中,汉儿一向怯弱,不堪为兵,似裴果这等异数,其实少有。
“大丞相请移步,随我来!”裴果不管不顾,抢上前拖了宇文泰的手就走。
至南城附近一处兵营,宇文泰随着裴果手指处望去,不由得又惊又喜---原来玉璧城里,军中虽也以鲜卑子为多,居然正有一千汉儿兵,此刻操练不辍,凡精气、身手。。。可半点也不比边上的鲜卑子差。
看得半晌,宇文泰啧啧连声,瞧来已为意动。裴果不失时机,直凑到他耳边低语道:“黑獭!你可不比高贼,他有六镇鲜卑为基,兵源滚滚。而你,别无选择呵。”
“果子!”宇文泰豁然转身,一字一句地道:“普天之下,也就是你来与我这般说,我不疑有他。若换了第二个汉儿出此主意,我定要斩下了他的脑袋!”
“黑獭你。。。”
“罢了。”宇文泰星眸如渊:“从今而后,无分鲜卑、汉儿。。。”
。。。。。。
西魏大统十年(东魏武定二年,南梁大同十年),三月里大丞相宇文泰上书,皇帝元宝炬准奏,一改军中唯重鲜卑高车的旧俗,汉儿亦可入伍。
关陇汉家豪族本就以宇文泰“持正朔、倡儒学”而激赏不已,再闻此策,愈加归心,岂不卖力支持?
于是八方响应,各地汉儿---实则关陇豪右们的乡兵部曲,纷纷踊跃入伍。
兵源既开,源源不断。宇文泰的愁眉,至此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