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大明
作者:黄如一 | 分类:历史 | 字数:23.5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10 结论
阅罢明朝这部历遍三百年,从绝对清廉走向绝对腐败的漫长画卷,胡惟庸、蓝玉、王振、石亨、刘瑾、严嵩、张居正、魏忠贤、袁崇焕、阮大铖的酒池肉林似在我们眼前挥之不去,但更多是明太祖、于谦、杨慎、王阳明、沈炼、杨继盛、海瑞、杨涟、左光斗还有东林、复社诸君子闪耀在黑暗星空的璀璨光华。绝对清廉和极度腐败,忠肝义胆和贪残凶顽,三百年上演了一幕幕壮怀激烈的冰与火之歌。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即便到最后一刻,还是有史可法、张煌言、李定国、张同敞、柳如是、夏完淳、郑成功……那么多来自不同阶层的人士在誓死捍卫着不变的高尚和正义。很多时候,他们付出的牺牲,不为扭转时局,仅仅只是为了捍卫正确的价值观能够传递后世,鼓舞后人勇敢地站出来和身边的腐败行为顽强抗争。
腐败,作为一种慢性病,其病理特征在明朝这个朝代体现得可谓淋漓尽致。这一方面是因为明太祖一开始就奠定了一个非常清明的政治环境,整整276年才走向彻底腐败,这个漫长而又循序渐进的过程让我们对慢性病的发育机理一览无余。另一方面是这个慢性病在明朝这个朝代没有遇到太大的干扰因素。周有犬戎之乱,汉有黄巾之乱,晋有永嘉之乱,唐有安史之乱,宋有靖康之乱,以往的王朝都是在遭到一次沉重打击后,国势突生转折,最终走向灭亡。但明朝其实没有,就算是土木堡之变皇帝被瓦剌俘虏,也很快无条件送还,并未对国势造成毁灭性打击。明朝更没有受到匈奴、鲜卑、突厥、蒙古(特指宋代的大蒙古帝国,不含明代分崩离析的蒙古诸部)这样的强大外敌持续施压。它就是在一个非常非常自然的条件下,慢性病由内生发,逐步蔓延,以至全身腐朽。所以,腐败是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都摆脱不了的病魔,明朝已经算是表现相对最不坏的一个。
通过纵览贪腐这个慢性病在有明三百年的发展历程,其实我们也不难发现,它的规律性很强,其发展趋势一般不会出乎医生的预料。
首先是最高权力的异化和有意无意的散逸。人们把最高权力交给皇帝,然后对皇帝施加巨大的监督,但皇帝却有意无意地把权力散逸给太监,让太监代为执行一些见不得光的事,很快太监就成为一个毫无理论依据所以也不受任何约束的权力怪胎。(王振)
然后是一些心怀叵测的人找到太监合作,形成内外勾结,共同追名逐利,并取得较大程度的成功。(曹吉祥、石亨、徐有贞)
然后是大多数的沉默,容许这种模式得以生根发育。(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
然后是一次**,出现一个以太监为核心的庞大贪腐集团。太监想方设法绕开选官制度,安插私人抢占要职,也吸引更多人为了升官来投效阉党。(刘瑾阉党)
然后是**过后,太监政治稍息,但各式各样的腐败形式纷纷冒头(邵元节、陶仲文、陆炳)
然后是出现文官内部出现巨大的腐败,本质上和阉党一样。(严嵩父子及其党羽)
然后是文官发生激烈内斗,必须引太监为援,太监政治旧病复发。(张居正引冯保)
然后是阉党行情来到新**,集前代各种腐败现象之大成。(魏忠贤阉党)
至此腐败已达极致,至于明亡的数年,丑恶现象不断,只是各种病症开始迸发于表面,实则魏忠贤新版阉党成时已是肿瘤切而复发,病入膏肓。
这个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封建王朝从清廉走向腐败的大致机理,中途偶尔也会出现一些情况加快病变的发展,诸如大礼议、党争造成上层的大撕裂,为阉党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但这些因素只是加快病变,并不改变机理方向。其实任何封建王朝大都循此路数,只不过其它朝代经常被诸如安史之乱、靖康之乱的重大突发事件打断,但仔细分析,大致方向仍循此路,只是没有明朝这么清晰连贯。
所以,掌握一个王朝从清廉走向腐败的病理其实不难,难的是出现症状时认清危害,下得了决心医治。而真正最难的还不是像海瑞、杨慎那样酣畅淋淋地挥洒一腔热血,而是克制自己,不要去羡慕张彩、崔呈秀的大富骤贵,弃节投贼,也不要像张鹏那样,一遭恫吓便自甘萎靡,从此化作纸糊泥塑,噤若寒蝉,轻易丧失理想信念,沦为沉默的大多数。可能这样的要求少部分人做到不难,但要大多数人都做到就真的很难,这也就是哪怕病理再清晰,封建王朝也终究无法避免这个慢性病的原因。但是我想,在和平盛世,对于寻常人来说,其实也不需要个个都做到沈炼、杨继盛、杨涟、左光斗、东林、复社诸君子那样的生死大义、烈血忠魂,只需要做到王阳明那样“此心光明”,相信这个顽固的慢性病就再无落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