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大明
作者:黄如一 | 分类:历史 | 字数:23.5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9.3 关宁铁骑,天下无敌
比完贪官、清官、大太监,我们再比比部队。秦有白起、蒙恬的大秦锐士,汉有卫青、霍去病的虎贲校尉,晋有谢玄的北府兵、陈庆之的白袍军,唐有李世民的玄甲天兵,宋有岳飞的神武后军,金有完颜兀朮的拐子马、铁浮屠,元有成吉思汗的怯薛近卫。那大明武功远迈汉唐,有什么经典的铁军?明太宗的神机营?郑和的无敌舰队?张经的狼兵?曾铣的车营?秦良玉的白杆兵?还是被誉为现代军事学之父的戚继光用现代理念重新训练的新式军队?其实都不是,论名气他们在关宁铁骑面前全都不够看。
既然说到岳飞,那我们也忍不住还要比一比被朝廷冤杀的伟大将领。秦有蒙恬,汉有韩信,唐有高仙芝,宋有岳飞,大明呢?很多人认为与他们比肩的正是——袁崇焕。
袁崇焕,广东东莞人,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进士,初任邵武(今属福建南平)知县,天启二年(1622年),转兵部职方司主事,恰遇王化贞、熊廷弼广宁兵溃。后金既然能袭取固若金汤的广宁,那自然也能袭破居庸关,直取京师了!一时满朝震恐,君臣不知所措,甚至有夸张的史料称明熹宗被吓哭了。这时袁主事却自作主张,做出一个惊人之举——单骑出关,视察关内外情况!安全回来之后还丢了一句豪言:“只要给我兵马钱粮,我一个人都能守住此地。”
英雄啊!
全靠英雄您守住雄关,才避免了京师沦为下一个广宁,您拯救了整个大明,实在是力挽狂澜的超级英雄啊!
注意,北京的君臣们幻想努尔哈赤能杀进居庸关,其实只是他们的幻想。袁崇焕说他能守关,但他并没有守啊,是老努自己没打进来——他也不可能这么做,是这些人自己把自己吓崩了。但无论如何,在满朝君臣的眼里,事情就是这样的:
老努袭取了固若金汤的广宁城——所以他也能轻松袭取京师——那我们就无力抵抗了——袁崇焕说他一个人就能守关——关真的守住了(因为根本没人来打)。
英雄,请接受我们的赞美吧!
于是,袁崇焕走上了辽东一线,被辽东经略王在晋提拔为宁前道兵备佥事,并派出关外作为文官监军。袁崇焕在辽东表现不俗,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明军多年的劣势,最著名的一次战绩莫过于天启六年(1626年)的宁远大捷,努尔哈赤起十三万大军围攻宁远,宁前参政袁崇焕坐镇城中,坚守不下,最终老努悻悻而去。此战也算是一场不错的胜绩,不过后来不知怎么就被严重夸大了。不少人说老努挨了袁大人一炮,然后死了,所以袁大人是炮毙敌酋的民族英雄。但正史绝无此说,而且老努在此之后亲率大军西征蒙古,东拒毛文龙,精光四射,全然不像挨了炮子的人。八个月后老努身患毒疽,以67岁高龄过世,显然不是中炮牺牲的。袁崇焕在天启年间战绩尚可,但也远没有某些人吹得那么神。
天启七年(1627年),明思宗继位,决心集中力量先解决辽东问题。袁崇焕敏锐地察觉到机会,向新皇帝张开了大嘴:“给我足够的钱粮,五年可以平辽!”
五年平辽!英雄啊,请接受我的赞美吧!
明思宗接手的烂摊子太大,辽事这个小目标不但要解决,还要立即解决,满朝文武只有袁大人一个人贴了他的心。袁崇焕以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还提了很多要求,要户、工、吏、兵四部在各自职能上支持他,明思宗立即依言谕令四部臣全力支持。据研究,袁崇焕在辽东一年要用去全国一半的财政收入,明思宗不遗余力供给。袁崇焕又要求持尚方宝剑,便宜行事。其实明朝督抚普遍持有尚方剑,给一柄也不足为奇,奇就奇在袁崇焕要求朝廷收回王之臣、满桂等另几位辽东督抚的尚方剑,让他一个人大权独揽,明思宗居然同意了!然而唯有太子太保、平辽将军总兵官、挂征虏前将军印、东江总兵官毛文龙的尚方剑未被收回,而且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没有把毛文龙的东江镇(驻地在今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平壤市椴岛)包括进来,这让袁督师非常不爽。
袁崇焕总揽辽事后主要做了四件事:
一、提出“以辽人守辽土”。李成梁死后,朝廷空降多位大员主持辽事,当地势力遭到严重削弱,但又缺乏李成梁这样的扛把子,无力抵抗。现在广东人袁崇焕提出以辽人守辽土,他们就把袁督师当成了新的核心。这倒是激发了辽人的积极性,但客观地说并不符合明朝祖制,也不符合公共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很多御史言官指出这是放纵袁崇焕在外镇结党专权,但明思宗已经认定了只要袁督师能五年平辽,这个黑锅也替他背了。
二、排挤外来势力。辽镇有了新老大,当然就要排挤外人,蒙古人满桂、陕西人王之臣、甘肃人赵率教都被挤开,辽人抢回不少职权,欢呼雀跃,坚定了跟着袁督师走的信念。但浙江人毛文龙远在朝鲜,无法实施有效排挤,袁督师和皇太极一样,认为这个人非常讨厌!
三、打造出一支“关宁铁骑”。袁崇焕将世守辽东的将门子弟们整编成一支“关宁铁骑”,据说是辽东乃至全国第一战队、唯一能在野战中对抗后金骑兵的明军。现在不少人很崇拜这支部队,甚至将其与岳飞的神武后军相比。
四、提出与后金议和。这就不对了,皇上重用你就是想快速平辽,现在老努刚死,机会大好,你却偏要议和?不是给对方喘息之机吗?朝廷已经在辽东投了那么多银子,等他歇够了气你还得投更多来处理——但其实就这意思,哥,你懂的。何况明朝是著名的“不和亲,不纳币,不议和”,对外姿态一直很强硬,你个小小的建虏还要议和?袁督师解释这是缓兵之计,你看以前急于进攻总是失败,现在应该先稳住皇太极,再步步为营修堡垒挤死他——当然,修堡垒要花很多钱,得找您报账。明思宗很快又接受了新理念,顶住满朝文武的压力表扬了袁崇焕。当然明思宗也不敢公开议和,只是默许袁崇焕私下议和。说实话,这就是在玩火了,为后来明思宗被黑锅压断背埋下重要伏笔。
然而袁崇焕不复“炮毙老努”的神勇,连后金的一个小贝勒都没宰到,反过来还要议和,17岁的明思宗智商又欠费了。还没等他筹到钱充值,袁督师给了他一个惊喜——宰了个大人物——不是皇太极,是毛文龙。
崇祯二年(1629年)六月,袁崇焕到双岛(今大连金州海域)视察东江镇,突然出示一份圣旨,宣布毛文龙有十二条大罪当死。这道圣旨当然是袁崇焕自制的,但毛文龙信以为真,当场自尽。也有资料称袁崇焕是用林冲火并王伦的方式,趁毛文龙跪在地上听旨时拔剑砍了。总之,袁崇焕是未报朝廷,直接把毛文龙宰了。
且先不论这十二条罪名是否成立,罪犯论死尚且要三奏,你就这样杀一个太子太保?估计满朝文武把袁崇焕撕来吃了的心都有了。不过另外一边皇太极却是欣喜若狂,史载他“置酒高会”,大肆庆祝。
这自然会引来朝臣们**帝国般的弹劾狂轰,但令人惊讶的是,明思宗没有从众意惩处袁崇焕,反而帮他背了这个黑锅。很简单,他已经在袁崇焕身上寄托了太多希望,也投了太多银子,现在撤掉袁崇焕,那之前的投资不都打水漂了吗?不行,我得让他给我把局势捞回来。这其实就是你股票跌了一大截,明知还要继续跌但也死活不肯割肉,非要等这支票“解套”的心情。但你知道,等解套的散户往往会被套得更深,袁崇焕马上就要给明思宗一个更大的惊喜——皇太极直接到北京城下来问候您了。
崇祯二年(1629年)十一月,皇太极率女真、蒙古兵马近十万,从长城喜峰口关突入,直接攻打了北京城!尽管没有攻克,但在富裕的京畿爽抢了一个月,然后又安然退回关外。尤其重要的是,跟着他进来的蒙古诸部也抢了个盆满钵满。此举的重大意义在于皇太极向后金联盟,尤其是还有些犹豫的蒙古诸部展示了强大的实力——可以直薄北京,还可以带着你们抢这么多战利品,以后就跟定我吧!游牧部族最大的弱点就是联盟松散,某个强人一死,很容易分崩离析。后金更面临朝廷、林丹汗、小冰河期的多重围剿,努尔哈赤的死——其实死前已经将这个联盟送上了绝路,但皇太极的北京一月游解决了所有问题。问题在于这北京一月游又是如何做到的?
明太宗以天子守国门,河北、山西一代重重防御,强大如阿鲁台、也先、小王子、俺答汗,也不是说破就破,皇太极是怎么带着几十个部落的十万杂牌军,悠哉游哉入关来逛一大圈,抢够了又轻松回去的呢?这个问题很关键,不得不探。
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初,皇太极率八旗精锐从辽阳(今属辽宁)出发,与蒙古诸部大会于蒙古喀喇沁部驻地喀喇城(今河北滦平),共集结兵力近十万,这几乎是后金乃至蒙古的全部家底。朝廷已经探知他要入关,袁崇焕对此进行了一系列部署,将主力集结在最东面的山海关和西面的密云,后发现皇太极从喜峰口入关,宣布由他亲率关宁铁骑镇守喜峰口关-遵化-蓟州-通州-北京这条直线。此战的形势如图5所示。
图5 崇祯二年皇太极入关掠京师战局图
通过图5可见,后金联军从喜峰口入关后立即就要面对一座要塞三屯营,然后才是遵化。按常理蓟辽督师首先应派兵救援三屯营,他派太子少傅、平辽将军总兵官赵率教率四千精骑从山海关先行,急趋三屯营。其实三屯营离山海关有三百里,离喜峰口却只有五十里,等赵率教赶到,别说三屯营,没准儿遵化都早已陷落了。所以他只能考虑尽快赶到遵化,如果四千精兵入驻大城遵化,挡住金军几天,袁崇焕率主力赶到,皇太极就只能带着他的旅游团出关了。然而奇迹却发生了——赵率教赶到遵化却发现后金连三屯营都还没打!那他就应该将防线前移,入驻三屯营。结果三屯营总兵朱国彦却拒绝他进城,没办法,只好又退往遵化。三屯营距遵化仅三十里,精骑一日可达,然而就在这短短三十里,赵率教遭到后金的精准伏击,前后堵截。近在咫尺的两座要塞均未出援,赵率教全军覆没。
在自己的国土上遭到这么精准的大规模伏击,是不是有点神奇?皇太极敢让十万大军在关内两座尚未攻克的要塞之间埋伏一个星期,是不是有点过于神奇?后金全歼赵率教这场战役怎么看都像是预先排演好的一样,不可否认,皇太极也堪称一代战神,但他毕竟是人类,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可能:
一、皇太极事先和赵率教的同事们策划好一条死路,放他去钻。
二、赵率教忘了取手机电池,被后金的卫星定位追踪了。
两者你至少采信其中一种,不然事情没法解释。本来我是比较倾向于相信第二种的,但我发现了一件奇事:后金对朝廷的胜仗全都这样赢的。
没错,萨尔浒战役、松锦战役、赵率教战役以及后来的大凌河战役等等,金(清)军总是以精准的伏击取胜。而且明军往往会分成几路,金(清)军兵力不足,只能伏击其中一路。没关系,努尔哈赤有一句名言:“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我伏击完这场再去赶下一场就行了,反正你们跑不掉。当然,也不是绝对跑不掉。关宁铁骑,天下无敌,每次都能全身而退,只有那些陕西人、甘肃人、四川人、浙江人才总是记不住取电池。
甘肃人赵率教送死后,皇太极才开始攻打三屯营和遵化,在内应的帮助下轻松攻克。皇太极只留八百兵驻守遵化,大军继续南下。
留八百兵驻守这么重要的后路!你疯了吗!
没疯,现在全东北的明军都被袁督师集结在山海关,而且他只会拼命堵我的前路,又不会抄我后路,八百兵只是用来维持治安而已啊!
没错,袁崇焕向朝廷奏报,他已率关宁铁骑拼命堵截金军,最初计划在遵化阻截,结果晚了一步没挡住。于是袁大人在蓟州设防,可惜被皇太极绕过去了。然后袁大人又赶到通州设防,唉,又被绕过去了。
千里奔援,外镇友军总是被金军精准地伏击,袁崇焕却是被精准地绕过去。对此《明史》的解释是皇太极害怕袁督师的关宁铁骑,不敢正面碰他,所以只能绕开。你这就不给力了,才绕这么几个小城,你把北京、武汉、广州都绕过去,看袁督师坐京广高铁堵不堵得住你呀!
其实皇太极突破遵化后明思宗已经坐不住了,诏令袁崇焕必须在蓟州堵住金军,就算被绕过,也不能再离开,以断其后路。而且在袁崇焕之前,右佥都御史,总理蓟、辽、保定军务刘策已率重兵从保定赶到蓟州,昌镇总兵官尤世威率兵从居庸关赶到通州。你们这两个云南人、陕西人真是碍手碍脚,不是说好了中线我亲自守吗?谁让你们擅离职守?袁督师一纸军令,让他们带着蓟州-通州一线的部队全都滚到密云去,蓟州他亲自守。然后——然后当然就是被绕过去咯。之后皇太极又绕过通州,这时袁崇焕没办法了,只能率军直趋北京城下,准备背靠北京城以捍金军。这时,又一个奇迹发生了:袁崇焕比皇太极先到北京。
不是说他绕过您吗?怎么您先到呢?
其实此时太子太师、大同总兵满桂已率宣府、大同镇军前锋赶到北京,五千精骑背城列阵,可以先抵住皇太极的正面进攻,然后袁崇焕的九千关宁铁骑正好腹背夹击,绝对可以把皇太极打爆,您怎么偏偏要早一天到呢?一时城内纷纷传言是袁崇焕率关宁铁骑引金军入关。别误会,这只是传言——至于十五年后,袁崇焕的弟子吴三桂真的率这支关宁铁骑引清军入关,那只是个巧合——绝对是——只能说太巧了。
不过朝廷明令你留在蓟州,你非要到北京,而且来得这么可疑,这可是很危险的,连袁崇焕的副将都劝他不要这样做。但袁督师慷慨陈词:“君父有急,何遑他恤?苟得济事,虽死无憾。(皇上要挂了,我哪还顾得其它?只要能帮上忙,虽死无憾!)”袁督师这种不顾职场潜规则,宁肯自己受猜忌,也要忠心为国的精神极大地打动了后人,很多人正是抓住这一点拼命赞美这位奋不顾身的大忠臣,把无数人感动得泪流满面。
接下来,袁崇焕、满桂便在城下与金军奋战。据说关宁铁骑个个奋勇,袁大人更是身先士卒,身中十余箭,还好盔甲厚,没受伤。而宣大军呢?人家文官出身的袁大人中了十几箭都没死,满桂这个精壮的蒙古汉子居然死在了阵前!五千宣大军被十万金军打成了筛子。关宁铁骑号称“友军黑洞”,杜松的秦军、戚继光的浙军、秦良玉的川军,都曾威震一方,但只要做了我关宁铁骑的友军,一律扑街,你宣大军也不能搞特殊。现在毛帅挂了,赵帅挂了,满帅也挂了,能与后金一战的就剩你袁督师了。然而袁督师却说:不能打,要议和。
明思宗坐不住了,皇太极十万重兵突掠京城,这是有点吓人,但也不至于攻克吧?多挺几天,勤王军聚个十万二十万还怕他?如果能堵死他的退路,没准儿还是个一举歼灭的机会,怎么能议和呢?然而袁崇焕就是要议和,不但要议和,还要违制让关宁军进城(明朝祖制外镇兵必须在城下死战,不得入城),甚至偷偷带蒙古喇嘛进城来议和。更恐怖的是,满桂在城下奋战时,挨了一些箭,上面刻着关宁军的标志……城内都在传言,是袁督师故意把皇太极放进关,恫吓北京,以达到议和的目的,至于满桂这种拼死抵抗的,袁督师就要做了他,跟毛文龙、赵率教一个道理。
这终于突破了明思宗的底线,这黑锅背不下去了,诏令将袁崇焕下狱。这时更大的奇迹发生了,唯一可以仰仗的袁督师下狱了,皇太极反而撤军了!那关宁铁骑赶紧从背后追击金军呀?但这时关宁铁骑又像来的时候一样,冲到了金军前面。辽东总兵祖大寿怒吼:“你们居然把这么忠义的袁督师抓了?不跟你们玩儿了!”率关宁铁骑猛冲到山海关,从关内攻破了此关。您没有看错——从关内攻破了山海关!本来山海关大量驻军正在筹划断皇太极后路,被祖大寿突然冲乱,皇太极从容带兵出关,回头说:“谢谢,我走啦,再见。”
带进来还负责带出去?你这个团还是双飞?袁崇焕这次嘴再大怕也是说不清了。经过八个月漫长审讯,朝廷终以“袁崇焕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及至城下,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罪名处以磔刑,传首九边。你“五年平辽”,第二年就平到北京城下?北京市民两百年不曾见过敌军打到皇城根下的场面(上一次还是也先),行刑时市民拥塞刑场,付钱买袁崇焕的肉片生吃,可见民愤之大,古今罕见!当然,这种死法比岳飞更惨,所以袁督师的冤屈比岳武穆更大,更加震撼心灵!而杀他的明思宗、群臣,包括买他刺身吃的百姓,你们居然这样对待这么伟大的一个英雄,你们良心大大的坏了!直到今天,还有无数小说、网文甚至论文在为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鸣冤洒泪,造就了无数袁督师的拥趸——老实说我也曾是其中一个——而且还是很热血的那种,经常半夜梦见含冤而死的袁督师都会哭醒。我甚至准备为他写点什么,这时我才发现我居然还没有读过相关的正史,这么多年来看的都是些现代文,于是赶紧补补课,这一补很多东西都豁然开朗了。
其实袁崇焕这人本不复杂,只要稍微读一丁点正史——哪怕是一丁点就很容易看清他的真面目——当然,除了我这种要骗稿费的,谁没事又会去读文言文呢?这就给一些忽悠软文大行其道创造了条件。
袁崇焕死后十五年,清朝就建立了。清人创作了很多大忠臣袁崇焕的故事,其中最搞笑的莫过于皇太极山寨“蒋干盗书”的“反间计”。有些史料语焉不详地记载了袁崇焕下狱后,皇太极率军北返,他故意安排人在两个被俘的太监面前说话,“透露”他和袁崇焕之间的密谋,然后故意放这两人逃掉,传话给明思宗。明思宗一听,立即相信袁崇焕确实和皇太极有勾结,冤杀了赤胆忠心的袁督师。这个故事更凸显了袁督师天大的冤屈,也更强烈地控诉了昏庸刻忌的明思宗。尽管正常人类稍一动脑筋就会觉得这事儿不那么靠谱,但已经被强烈主观感情充塞的读者哪还有空去动这份脑筋。类似这种吹捧袁崇焕、控诉明思宗的故事还很多,都很容易让没大多数没认真读过这段历史的人所接受。当然,这主要不是为了吹捧袁督师,而是控诉明思宗等明朝君臣的昏庸。
可能有人还不禁要问:袁崇焕这样卖国,他到底图个啥?要知道当时还没有任何人——包括皇太极——都没想过后金(清)能入主中原。这个问题就更严重了。
袁崇焕勾结后金,绝不是看到了后金(清)能入主中原,我甚至相信正是因为在他眼里后金成不了大气,所以他才敢这样搞。他并未想过投靠后金,其实也是在利用后金。他的动机和李成梁完全一致,利用后金这个黑洞,吸引国家不断投资,自己从中渔利——这个利包括银子,也包括官爵和实权,也就是所谓养寇自重。
袁崇焕巡抚辽东时,也就是努尔哈赤当政后期,后金已命悬一线,明思宗从表面上看已经可以一举剿灭,所以才会相信“五年平辽”。但袁崇焕决不能让后金真的灭了,灭了他手下一大帮辽东将吏就断了财路,所以他杀毛文龙、卖粮食给后金、甚至封锁亲林丹汗的蒙古部落、放纵亲后金的部落劫掠,并且拼命要求议和,都是在给后金续命。至于后来朝廷逼急了,袁崇焕便出了一个狠招——让皇太极率女真、蒙古诸部入关大游行,打到北京城下吓你一跳,看你还议不议和。而要做到这一步,他就必须先杀掉毛文龙,解决皇太极的后顾之忧;让赵率教送死,让刘策、尤世威等部离开蓟州、通州,清空喜峰口到北京这条直线,解决皇太极的前方通道;在北京城下关宁军号称血战,结果几无伤亡,宣大军却背靠着本国京城全军覆没。尽管没有确切史料明证,但我眼前总是忍不住要浮现出满桂将军那张怒不可遏的血脸,还在咬碎钢牙地喊冤:“是袁督师射我!”袁督师也咬牙切齿:“就是老子射你,谁让你碍事。掉那妈,硬顶上!辽东好儿郎,给我射死这个断财路的骚鞑子!”
尽管清人所留史料绝口不提皇太极和袁崇焕之间的密谋,但皇太极敢带着全部家底,甚至透支了蒙古诸部的信任,像逛超市一样深入京畿又安然而回,您说不是蓟辽督师事先给他安排好了来回路线谁又能信呢?
现在有些人把袁崇焕吹捧成岳飞一样的民族英雄,这真的有点黑色幽默,因为袁崇焕显然是以秦桧为模板的,甚至有点刻意模仿秦前辈,毛文龙反倒有几分岳飞的样子。当然,这两对组合的层次大不一样,秦桧&岳飞玩儿的是全盘大局,袁崇焕&毛文龙则和你身边某些人只能玩转处室一样,只能玩玩儿辽东一隅,不过格式真的差不多。四人的对比如表3所示。
表3 秦桧、袁崇焕、岳飞、毛文龙情况对比
特征值 对象
秦桧 袁崇焕 岳飞 毛文龙
向皇帝吹牛而受重用 √ √
起初战绩不俗 √ √ √ √
政治派系领袖 √ √
坚主和议 √ √
坚决抗战 √ √
在战区屯田 √ √
冤杀武将 √ √
被文官冤杀 √ √
战时防卫皇帝前方 √
清空防卫皇帝前方的军队 √ √
身后很快国灭 √ √
死后历史评价反转 √ N/A √
现在袁督师被吹成了岳飞,他的秦老师也有不少人翻案,这个问题开始越来越乱。其实南宋以来九百年,包括清朝,秦桧这个案一点都不乱,是他与金人勾结,阻挠北伐,杀害岳飞,导致南宋不能恢复中原故地。但近几年开始有人说秦桧并不想杀岳飞,真正想议和、杀帅的是宋高宗,秦桧只是执行。然而当时南宋站稳脚跟,灭金指日可待,宋高宗作为皇帝凭什么就不想恢复故土?他的祖坟还在开封呢。现代人拼凑了许多理由,比如“岳家军”是私军、岳飞妄议立储、宋高宗怕岳飞救回他老爹老哥会威胁皇位之类的理由,最后干脆说这小子就是阳痿,不敢打仗。这些理由其实都跟皇太极的反间计差不多,稍微看点正史或者动点脑筋都知道不靠谱,但封建皇帝在现代的名声是很臭的,给皇帝扣屎盆子,那多愉快呀,谁还去动这脑筋。
其实秦桧杀岳飞、促和议的动机就和袁崇焕杀毛文龙一模一样,他也不是想投靠金国,也是利用金国来打造自己在宋朝的权位。他和金国关系最好,宋朝要与金议和,就得仰仗他秦大人。但如果宋高宗和岳飞呼啦啦把金国给灭了,还要你干啥?所以,要在宋朝揽权,就要靠金国的外部支持,就得保持宋金战略平衡,就得议和,不议和的就得杀了。可惜秦前辈的水平袁崇焕就比不上了,同样是养寇自重,人家秦桧就真能做到宋金均势,两边守着江淮一线干瞪眼,谁也奈何不了谁,都等着我秦太师慢慢给你们协调吧。袁崇焕这一搞就搞砸了,不但身败名裂,十五年后明朝就亡了。所以,秦桧下的这种大棋,也不是人人都下得起的。
不过袁汉奸得的好处便比不上秦汉奸吗?这可未必。秦桧一死,他儿子孙子都被革职,秦家其实什么也没留下,袁佳氏那可就不一样了!清军入关后,当然不能忘了恩公,让他的后裔加入了正白旗。正白旗,上三旗啊有没有!尽管比李成梁家的正黄旗略逊一筹,但也够阿敏的后代自惭形秽了。袁崇焕六世孙袁佳•富明阿当到了吉林将军,七世孙袁佳•寿山当到了黑龙江将军。这什么概念?清朝实施民族隔离,东北满洲本部只有旗人才能进入,其余民族严禁入内。吉林、黑龙江将军自然是满洲核心上层人物才当得到的,这真是皇恩浩荡啊!袁佳氏也不负皇恩,富明阿及其子永山在甲午战争中血战捐躯,而寿山在俄军制造“海兰泡大屠杀”后,自杀谢罪。清朝有几个高官这样轻生死重大义的?唯有继承袁督师忠勇血脉的袁佳氏一脉呀!号称明朝最精忠的袁崇焕,他的后代恰恰是清朝最精忠,这不得不说是历史的黑色幽默。
袁崇焕这种现象可以说是慢性病发展到极致的一种症状,到这个阶段到底还有没有救?或许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会有吧,但明朝显然已经不行了。其实这种养寇自重的方法只是官僚腐败体系诸多弊端中的一个,袁崇焕也只是这个庞大队伍中的一个点。至于他这种做法也不是创新发明,而是从两百年前起杨洪、石亨、仇鸾、赵文华、李成梁就一以贯之的做法,还有更多的人在做更多更坏的事,而且他们每个人也都只想在帝国的肌体上剜一小块肉而已,要说袁崇焕剜的这一块其实不算大,真正的问题在于剜的人太多,结果就剐死了。
所以有人说明朝剐了袁崇焕导致“边事益无人”从而灭亡,其实哪里是大明剐了袁崇焕,分明是袁崇焕和万千贪官一起剐了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