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君此诺
作者:情雅成诗 | 分类:历史 | 字数:12.1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九章 会稽调兵
东瓯与闽越虽同为越王勾践后裔,却都早已自立门户,自古以来纷争不断。七国之乱失败后,吴王世子刘子驹逃往闽越。数年之中,向闽越王郅尽进谗言,不断挑唆两国矛盾。终于使得闽越王倾举国之兵,大举进犯东瓯。东欧王贞复亲自率军迎敌,却怎奈年老体衰,竟战死于海涂中。
汉廷中,一封军报被紧急呈送到御前。东瓯新君奏请汉朝皇帝即刻发兵,驱逐闽越,救东瓯民众于水火。
刘彻接到军报后,立刻召开廷议。廷议的过程同以往无二,守旧的窦氏宗亲依然力阻出兵,说什么东瓯地处偏远,不可劳师动众;什么吴越乃蛮夷之地,不值得发兵救援;什么先祖遗训,我朝坚持与民休息,不能乱开战端,一派的陈词滥调听的刘彻大为光火。就连国舅田酚都出言劝阻:
“陛下,您忘了,当日七国之乱,吴王刘濞策反东瓯闽越。闽越王不从,独东瓯从吴。这等叛君叛国的蛮夷贰臣,理当遭此灭国之祸。”
这番论调听上去有理有据,竟引得群臣附和。刘彻实在没想到,连自己的亲舅舅都站在另一边。太皇太后正在病中,若众大臣无一人赞同出兵,这入手军务和外交的最好时机,岂不真要错过了?
“国舅爷此言差矣!”刘彻正发急,忽被一个宏亮的声音吸引住目光,中大夫严助站了出来。这严助是皇帝近侍之一,殿试中被刘彻亲自选中,学识,文采都极为出众,就是书卷气太重。今日,竟有这等勇气,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在朝堂之上面折公卿。刘彻思虑至此,心下大为安慰。
“若论七国之乱,国舅似乎也忘了,”严助声如洪钟,侃侃而谈,“吴王事败后,东欧王已遵先帝之命,杀其谢罪。反观闽越王,竟收留逃亡的吴国世子刘驹,这岂不更是不忠!更何况我大汉乃中央之国,若不能给周边属国以保护,如何使四海宾服,如何使陛下的恩德泽被九州!”
“中大夫说的极好!”严助话音刚落,刘彻立刻朗声夸赞,“属国求援,我大汉若坐视不理,失了体面不说,更会引起外交上的连锁反应。”
刘彻走下龙椅,凛冽的目光扫视过朝堂众人,诺大的宫室顷刻间鸦雀无声。
“朕奉劝某些王侯贵戚,不要总想着自己那点蝇营狗苟。保得一时富贵,可不见得万年长久!”
“陛下。”丞相许昌永远不合‘时宜’,“此事是不是要按照常例,先请示太皇太后.....”
“放肆!”刘彻正准备出口严斥,忽一转念,眉头一动,唇间勾出一丝狡黠微笑,又怕被察觉,忙清了清嗓子,正色道“太皇太后尚在病中,这点小事怎可劳烦他老人家?丞相此言,岂不是要陷朕于不孝之地!”
一日后,严助携皇帝钦赐的节杖和手诏,率百名羽林,出发前往会稽调兵。卫青为羽林校尉,亦随之前往。严助毕竟是文人,虽然朝堂上说的慷慨,心里却并没有几分把握。毕竟汉朝制度严明,无虎符不可调一兵一卒。刘彻似乎看透的严助的心思。临行前让宫人送来一封密诏,上面只一句话
“万事与卫青商议”。
到了会稽郡,严助故意昂首阔步,倒是摆足了天子钦差的架势。原想以此震慑会稽官员,谁知会稽太守虽答应遵旨,郡司马却横加阻拦,几句话就顶得“才子”严助无言以对:
“末将是个军人,只知道遵循朝廷法度。高祖皇帝在上,不见虎符,末将不敢发兵。请钦差在此小住几日,再回去请出虎符,末将即刻从命”
严助,卫青被安置在一处别院中。天刚过了二更,严助便独自一人敲开了卫青的房门。
“中大夫深夜至此,可是今日调兵受阻?”卫青面色平静,似笑非笑的望着严助,好像早已料到他会来访。
“实不相瞒啊,正如你所料,那郡司马是软硬不吃,还搬出了高祖皇帝,三言两语就让我下不来台”
“他敢公然抗旨,想必有些来头吧”
“卫青老弟果然聪明,他是程不识将军的旧将。程将军可是太皇太后的人!”严助双眉深锁,语气间忧心忡忡,
“我深知此举意义重大,关乎陛下在军中威信。正因如此,我才更加不安呐”
“中大夫不必不安,”卫青的声音依然没有一点波澜,“明日郡司马再抗旨不遵,就杀了他。”
屋外很静,枝头的麻雀也停止了聒噪。屋子里只点了几支半长的蜡烛。烛火明明灭灭,照得二人的身影摇摇晃晃。
良久,严助才缓缓开口,“可这是牵扯到东宫,传到太皇太后耳朵里,是否会让皇上在朝中太过被动?”
“能取胜是关键。只有打了胜仗,才会给皇上赢得主动。”
严助神气里依然带着犹豫,“万一......”
“没有万一!”卫青稍稍提高了声音。“事关紧急,严大夫切不可犹豫不决。陛下已赐你我便宜行事之权,你尽可放心。明日只要你一声令下,卫青即刻带羽林上堂,擒杀郡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