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
作者:执笔见春秋 | 分类:历史 | 字数:329.4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573章:皇对皇
大明对北元的忌惮,其实很大一部分源自于现在效忠于北元的汉人大臣。
可不要小瞧了这些汉人大臣。
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才使得草原得以有很强劲的发展。
哪怕是草原最初的崛起,成吉思汗的年代,汉人文臣也在其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成吉思汗本身有着极高智慧的天才,但在入侵宋朝时期,也同样依赖于不少投靠过来的汉人大臣。
像是忽必烈能够超过蒙哥而入住中原,最主要是他对于汉人大臣的重视。
蒙元时期,虽然蒙古人地位崇高,但北方汉人的地位同样也不低。
在区分汉人这块,蒙元时期也只是比较针对南人,也就是南方这边的汉人群体。
欧安民也属于南人,但他依旧升职到了御史大夫的官职。
说起来,游牧民族本身又有什么学识可言。
马背上长大,除开蒙语作为日常交流外,能书写蒙文的都没几个。
牛羊多了都数不清,还指望有什么见识,这不纯属扯淡嘛。
不能说文盲率高,只能说清一色的文盲。
这样的草原对于如今的大明来说,根本没有任何的威胁。
然而当野蛮遇到文明的加持,就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了。
北元如今从感觉上来说,似乎非常的弱势,可这仅仅只是相比较大明而言。
实际上如今的北元占据了草原几乎最大的地盘。
北边的瓦剌,更是被北元干得节节败退。
只是因为大明的牵制,还有各部族之间尖锐的矛盾而影响。
相邻的东察合台汗国,更是对于北元退缩边境数十里,不敢有所侵犯。
在中原王朝落败后回到草原的北元,依旧是有着极其巨大的影响力,堪称霸主级的存在。
其中最大的关键,就是在于这些汉人大臣。
他们带来的管理制度,还有各方面的章程规矩,包括是战阵指挥筹算,是现在北元的关键。
朱英现在,想要一个听话的北元,首先就是要拔掉这些辅佐北元的汉人臣子。
“我中原王朝数千年以来,一直为天下之雄主。”
“有秦汉之先,统领停下,令蛮夷不敢有丝毫侵犯,往往不过千军,便可杀得这四方蛮夷节节败退。”
“盛唐时期,突厥败走千里,几乎是称霸草原。”
“泱泱中华,万古江河,如日之升,如月之恒。”
“可偏偏就是有一些忘却先祖荣光,只顾自己之辈,背弃祖先,为草原走狗。”
“读了一辈子的圣贤书,最后选择当别人的奴才,若是圣贤有知,自当会气得将其拍死。”
“如此之人,且还在我大明享誉盛名,得不少读书人崇拜,尊敬。”
“这般歪风邪气,怎可助涨!”
朱英的一席话,武将们或许听起来有些迷糊,但齐泰等去谈判过的文臣们非常清楚,太孙殿下这就是对欧安民的指名道姓了。
而在齐泰等人的心中,也因为太孙殿下的这番话,心中生出几分惭愧。
自己先前在知道欧安民的时候,竟然还有几分崇慕之情,现在想起来,当真是瞎了眼睛。
朱英视力不错,对于齐泰等人的神情尽收眼底,心下暗自点头,看来麾下这些文臣的三观们,经过自己的不管灌输,还是有很大效果。
现在的朱英目的非常的清晰,就是要打掉北元的翅膀,让这些汉人大臣从北元消失,待不下去。
这样的北元就会变得简单许多。
加上额勒伯克这北元皇帝,自小于大明生活过五年,个人情感上目前来说对于大明还算是比较亲近,交谈起来会比较容易。
或许还真的可以达成自己心中的想法。
齐泰是个聪明人,很快就领会到了太孙殿下的意思,当下心中立即琢磨一番后说道:“殿下,据臣所知,这些效忠于北元的大臣们,他们的亲属家族,依然是在咱们大明生活。”
“甚至一些亲戚,还在咱们大明中担任官职。”
“如此作为,似乎完全没有任何之影响,也无任何之震慑,这是当初陛下对他们的仁慈,可他们却不知感恩。”
“因此臣建议,应当要予以震慑,让这些在北元的汉人们心中明白,到底哪里才是他们的根基。”
朱英闻言,微微点头。
不过就这般的话,朱英还是觉得有些过于简单了。
便道;“本宫自会派锦衣卫进行详细调查,打探清楚到底是哪些北元汉臣们做这等背弃先祖之事。”
“待明了之后,传讯其家族,写家书将其劝回,自当同意者既往不咎。”
“如若是执迷不悟,甘心为他国鹰犬坏我大明,则自当要牵连亲族。”
朱英淡淡的说道,并没有去讲述具体处罚的细节。
不过对付这些北元臣子们,他自然有着一套想法。
若是真的不肯归顺,那么其九族之内任何亲友,但凡有从官从吏者,皆免职务,贬为庶民。
家族比较富裕的,便就好好的调查一番,钱财什么的是否有来路不明的地方。
若是这样还不肯回,那么掘其祖坟,挫骨扬灰。
且如那秦桧一般,立下雕塑,名其罪恶,使之遗臭万年。
朱英就不信了,一个读书人,可以完全不顾及自己的名声。
当然,挖坟那是最后的手段。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北元那边的汉臣,基本上就可以十去八九了。
空缺的职位,自然会落到蒙古人或是其他部族贵族身上,便就没有什么太多担忧的地方了。
在此前,必须要给上邸报好生的宣扬一番。
额勒伯克所在距离谈判地点并不算远,不过赶过来也是要隔日才行。
朱英到了军营这里,当然不会说浪费自己的时间。
在简单的点明宗旨之后,便就定下亲自巡查大营的安排。
在这个画像也只有三分相似的年代,士兵们只能是知道朱英的名,而关于太孙殿下的样貌,那是半点都不清楚。
甚至在有些士兵的心里,太孙殿下可能是一个如同将军般威武的人。
又或者是睿智的老者。
又或者是儒家的书生。
又或者是江湖的侠客。
到底是什么形象,这玩意全凭自己想象。
听起来有些荒唐,可实际的情况比之这个更加的荒唐。
毕竟士兵们多数是大字不识,平时的生活也极为简单,自然是会把心中恭敬的太孙殿下,想象成自己最为完美的样子。
所以朱英必须要在士兵们面前溜达一圈。
一来是可以更加的传播自己影响力,二来也相当于对士兵们的一种激励。
还有个关键的点,就是这种面对面的见面,看似有些做秀的成分,可在如今的时代,效果那真就要一个出乎想象的好。
对于朱英来说,可能就是露个面,或许转头就忘记了刚才见过的士兵。
然而站在士兵的角度,那是一辈子都值得荣耀的事情,太孙殿下的面容,当是会清晰的刻在自己脑海里一辈子。
或许这一幕对于一个普通的士兵来说,便就是值得他们吹嘘一辈子的事情,临老之后,还会想着这一幕的美好。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将会是他们心中忠诚的寄托。
但凡有涉及到任何关于太孙殿下名声之事,他们便会有自己独特的判断。
朱英起身向着大帐外走去。
永平候谢成作为唯一有些皇亲关系的侯爷,连忙说道:“殿下,是否让臣先行通知将士们整顿一番。”
朱英摆手道:“不必了,本宫便是看看他们寻常的样子即可,没必要搞出什么太大的阵仗出来。”
太孙殿下都这么说了,大家自然不可能有别的意见。
只是出了大帐后,朱英这里被玄甲卫牢牢的护卫着,这些数十个都指挥使们,也是紧紧靠在这边,大致是担心太孙殿下受到惊扰。
朱英看了眼玄甲卫千户,皱眉道:“散开,这里是我大明大营,难道本宫在自家的大营里,还要担心自己的士兵们。”
要是这么被团团围着,还查探什么大营,隔老远就是一大堆了。
听闻此话,玄甲卫千户自然是立即散开。
朱英看了眼周边几十个都指挥使,还有其他的文臣武将道;“你们也都散了吧,便就是齐泰跟谢成跟着本宫就行了。”
“其余人,你们是吃饱了没事做嘛,该干嘛干嘛去。”
随着朱英的呵斥,人群只能慢慢散开,只是注意力依旧是在太孙殿下这里。
朱英也简单轻松,带着两人自顾自的就往军营里走去。
四十万人的大营,从某个程度上来说,已然是相当于一座不小的城池了。
说是简单走一走,可就是差不多一个时辰起步了。
并不需要特别的去介绍身份,当朱英从大帐这边走出去的时候,所有值守的将士都会神情激动的看上一眼太孙殿下,而后便立即低头单膝跪地。
朱英走得很慢,嘴角扬起淡淡的微笑,会用亲和的眼神尽量的注视每一个士兵。
所有被注视到的士兵,仿若是受到了什么激励一般,整个人顿时就精神起来,甚至于身体都有微微的颤抖。
一列巡逻的将士走来,前方的士兵看到朱英微微一愣,顿时就是单膝跪地。
可能是因为激动过度,动作幅度稍大,所以顶上头盔有些歪了。
朱英见此,直接的走了过去,双手伸出帮忙将其扶正。
“以后记住,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头盔要摆正。”
朱英说完,便就继续朝前走去。
那士兵大气不敢喘,直到太孙殿下离开,这才敢望向太孙殿下伟岸的背影。
军中规矩不得喧哗,否则旁边的士兵早就闹起来了。
这可是在太孙殿下面前,谁敢破坏规矩。
但是这士兵能够清晰的感受到,周边全是惊羡的目光。
旁边的袍泽,看着他的头盔,有心想要去触碰一下,仿若是间接跟太孙殿下触碰,可鼓了半天的勇气,也没能敢伸手。
朱英便就是这么悠闲的在整个大营里散步,尽量说把全部的地方都逛上一片。
哪怕是做饭的庖厨,养马的马厩,也没有丝毫在乎的走过去。
偶尔就会挑选出几个幸运儿来,或是拍拍肩膀,或是帮忙整理下窥见。
也会抽出某个士兵的火绳枪看看,枪管里的火药有没有清理干净。
遇上年纪偏大的,亦或是偏小的,也会停留下来问问其家里头的情况。
有几口人,几个兄长,几个妹妹,又或是问问有几个孩子,家里父母如何。
这种类似于家常的聊天,让朱英的亲和力达到极致。
从日中到日落。
这一走,便就是两个多时辰。
这大营里大大小小的角落,可以说差不多全部都走了一遍。
不说四十万士兵全部都见到吧,至少三十几万是看见了的。
而没有见到太孙殿下的那些士兵,是锤头懊悔不已。
今夜大营的夜晚,注定是激情且喧嚣的。
几乎所有的地方,都在不断的谈论太孙殿下。
“太孙殿下真的太和蔼可亲了,跟我想象中的完全一样,那风度,便就跟谪仙下凡一般,果然是天生的圣人。”
“那可不,你是不知道,太孙殿下看我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呼吸都停止了,脑子里一片空白。”
“隔壁那队的王二麻子运气爆了,他竟然得太孙殿下亲自扶正头盔,听说咱们总旗官出二十两银子买他的头盔,他都不肯卖。”
“废话,那可是太孙殿下碰过的,别说是二十两了,便是二百五十两我也不卖,嘿嘿。”
如果有数据的面板显示,那么就可以清晰的看到,无形之中整个大营所有的士兵忠诚度飞快的飙涨。
甚至是不少直接爆表,类似于西方狂信徒般的存在。
这种无与伦比的个人魅力,是源自于一点一滴的积累产生。
从今日起,朱英可以说直接获得了整个边关的效忠。
哪怕没有任何的虎符,只要朱英的身影出现,那么所有的士兵都会毫不犹豫的听从其号令。
对于朱英来说,这也算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吧。
就是在今天的夜晚,额勒伯克也差不多赶到了北元大营,开始为明天的再一次谈判做准备。
虽说额勒伯克已经是北元皇帝,但他实际上比朱元璋小一辈。
现在的朱英,跟皇帝的权力也没多大的相差了。
这一次,是皇对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