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五代河山风月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 分类:历史 | 字数:190.1万

443、笑里藏刀

书名:五代河山风月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字数:2612 更新时间:2024-10-11 11:18:04

看着潘美的奏疏,史从云立即就想到很可能是从波斯湾附近来的商人。

刘鋹最宠爱的妃子叫外号叫魅猪,死在乱军中,据说就是个皮肤黝黑的丰满波斯人,足见南汉和波斯人往来比较密切。

应该是从海上来的商队。

唐朝丢失河西之后,陆上丝绸之路已经不通畅,但海上的没影响。

其实早在汉唐时期,就有商人沿海到达波斯湾沿岸去做生意,唐朝时往来更多,只不过安史之乱后才开始逐渐断绝。

当然,此时这种远航和后来的大航海时代是有巨大区别的。

虽然很多人说郑和下西洋如何如何,早就开启大航海时代之类的,但其实郑和下西洋和汉、唐、宋的远航没有本质区别,早就有人去波斯湾,非洲一带做生意了。

只不过这时全世界的航海都是沿着海岸线前进,不敢离海岸线太远,经常靠岸休息补给,直到大航海时代来临之前,全世界几乎都是这样在海上远航的,郑和的舰队也是如此。

而所谓的大航海,指的是横穿大洋,万里远航,动辄数月在海上航行,这和之前的航海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这个时候波斯人能到沿海来做生意,应该走的是东南亚那边的航线。

史从云十分感兴趣,主要是波斯人的货物,技术等。

闭门造车是不行的,特别是科技发展方面,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是真理,人多想法多,想法多总能有可以学习互补的地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国家、民族之间更是如此。

所以史皇帝对这些外国人十分感兴趣,主要他想看看那些波斯人的船,看看他们的船有什么新的技术和想法可以让大秦朝借鉴学习。

这是为了往后的长远考虑,史皇帝想到的是以后的辽东和朝鲜半岛。

无论是汉武帝灭朝鲜,还是李治灭百济,跨海作战,水陆并进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战术,而打辽国,收复辽东辽西,这些都需要海军。

于是他立即找来赵侍剑,让她代笔自己口述给潘美写信,让他把那些商人和他们的商船请来大梁,自己要见见。

同时让最后一批大军走海路撤回大梁。

至于潘美,史从云让其担任兴王府知府,总理两广事务,岭南才刚刚打下来,还有很多事要处理,后续也需要靠谱的人暂时镇守。

同时下诏将曹彬从蜀地调回京城,任枢密副使。

这是因为,史皇帝已经在为接下来平江南作筹备了。

诸将中可为帅才的王全斌,李处耘,王审琦,司超,向拱等虽然跟着他打了多年的战,可个个都是心狠手辣的人,杀人不眨眼的,毕竟是乱世出来的将领。

只有曹彬是最为仁义的一个,还打过很多战,独领蜀地的军队。

如果打辽国,他不会让曹彬为主帅,因为曹彬太过仁义,慈不掌兵,稍有不慎可能会适得其反;可如果打江南,曹彬就是他心中最理想的人选,因为史皇帝最不想破坏的一块地就是江南。

他心里都预定好了,将来江南必然是他大秦财税收入的主力之地,而且江南美女多啊,他做了这么多年皇帝忍着没选秀,宫里只有二百多宫女,大多都年纪不小,那不是等着江南打下来再说吗

史皇帝的小心思自然不会为外人道,他说的都是深谋远虑的事情,这些年无论是百姓和官员都觉得官家实在太艰苦朴素了,为天下楷模,连后宫妃子都看不下去,好几次劝他选一批秀女吧。

都被史皇帝义正言辞拒绝,“当年霍去病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如今天下未平,朕哪有心思选什么秀!’

把满朝文武和天下百姓都感动得不得了,后宫诸女也都觉得他是大丈夫,就连范质那倔老头都难得称赞他是千古贤君典范,说了不少好话。

只不过他们在第一层,史皇帝在第二层,他曾经也想选秀,天下美女任他挑选,那多爽,以前他想都不敢想。早就迫不及待。

不过后来突然醒悟过来,要说如今哪里美女多,那肯定是江南啊,周宪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可如今江南不在他手中啊!这时候选岂不是吃亏了

所以他思前想后,打死不能急着选,先把江南收回了再选不迟。

如今南汉覆灭,对南汉的安置也已经大体完毕。

接下里就该顺理成章打江南的主意了。

不过史皇帝不是没脑子的莽夫,他亲自在自己书房画过思维导图,总体上将伐江这件事细分三大模块。

第一是处理国际关系,保证外部局势稳定。

第二是内部准备,用一到两年的时间来做准备,保证国家能顺畅发起大规模进攻。

第三是外交攻势,要让江南尽量没有防备,不起疑心。

第一步其实如今周边还有能力干扰大秦的只有一个辽国,保证大军南下的时候辽国不会在北方捣乱就稳住了局面。

如何处理史皇帝思索了很久,还找来心腹大臣商议。

一开始他想着那就让点步,安抚安抚,让辽国以为相安无事,比如萧思温不是说他女儿病了来不来大梁,两次来信原谅他都没有理睬,如今干脆回信安慰他,给他点好脸色,萧绰不来就不来吧,让个步换来边境安稳。

闾丘仲卿立即否决这种想法,还向他建议:“官家,如果言辞软化让步,反而可能被他们看出破绽,从而猜测疑我们南边出事,自顾不暇所以让步,这不可取。

但若太过强硬,也会适得其反,最好便是继续强硬,给他留余地,辽国人才察觉不出异样,不知道我们要在江南大举兴兵。

最好便回信告诉萧思温,他女儿官家要定了,不过念她生病的话可以推迟一二年,到大病痊愈再来大梁,否则后果自负。

如此既继续强硬,给了压力,又一给他一个宽限,让萧思温可以继续推诿,不至于造成不好的局面。”

史从云同意他的说法,便本着谁提出谁执行,让闾丘仲卿代他写一封信,写完了给他看,倒不是他懒,主要就是怕手下闲着,帮他们充实生活。

在第二个方面内部准备,则交给户部司,度支司,殿前司,侍卫司,机要司和工部去处理。

第二方面主要是三个问题,其一,禁军的训练和小规模的扩编,由殿前司、侍卫司负责。

其二,粮饷和军用物资的准备,由户部司、度支司负责。

其三,则是如何渡过长江,渡江方案和技术手段的准备,这件事则由机要司、工部负责。

史从云给他们的准备时间都是一年半,到时他会亲自对各个方面准备进行全面检查。

这样目标具体清晰,还规定明确时间的安排,立即让各部门不敢怠慢,做事也积极起来。

至于第三方面,在外交上麻痹江南,那就只能靠史皇帝自己了。

虽然冯延鲁等南唐使臣再三上贡,并且表示南唐作为大秦属国绝对忠心耿耿,李煜对他如何父慈子孝。

但史皇帝心里早有定数,表面笑着客气道他都知道,实际上灭南唐是不可改变的国策,他们说什么话,上再多的贡都没用。

即便心里是那么想的,表面上史皇帝却对他们很客气,还笑嘻嘻的再三强调,他懂江南的忠心,让他们只要按时上贡,开放通商,那么就可以在江南好好过日子,秦国是讲道理的大国,他史从云是讲道理的皇帝,而且仁义无比,不会无缘无故发兵渡江的。

觥筹交错,宾主尽欢之间,冯延鲁等江南使臣笑了,史皇帝也笑了,只是笑里藏刀,不知他们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