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战国风云人物之君王篇

作者:傲双 | 分类:历史 | 字数:65万

赵武灵王篇(18)

书名:战国风云人物之君王篇 作者:傲双 字数:3072 更新时间:2024-10-11 11:16:50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秦国内乱,齐、越、楚三国混战,燕国休养生息。中山国以儒治国,国内没有富强大治,反而政局动荡。尤其是李疵那句:中山国可伐也。君上不取,燕国也会取之。

这句话,太重要了。

赵武灵王下定决心,北伐中山国,顺便印证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此时,赵希送来一个好消息:万人铁骑,训练成型。

有句话说得好,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此刻,正是检验这支花费精力、财力、物力锤炼铁骑的时候。这支铁骑成果怎么样,能不能打,只要打过才知道。

赵武灵王带着重臣,前去邯山大营,观看铁骑训练成果。

赵固召集代郡数十万将士,经过严格的选拔和淘汰,选出了两万人。

其中,这两万人大多是以胡人为主。如此看来,骑射是胡人的看家本领。

赵武灵王来到邯山大营,察看自己拥有的第一支万人铁骑。他深信这支铁骑将会引领着时代的变革,也会帮助赵国实现争霸中原的梦想。

这支铁骑,待遇不错,地位又高,还是赵武灵王直接领导。

赵武灵王告诉众人,准备去实战。他要亲自带着铁骑,从赵国鄗城北上,穿插中山国,过太行,抵达代郡。

打仗是他们的老本行,还能升官,又能增加收入,待遇不错。这些将士,个个身先士卒,纷纷请命。

然,赵武灵王为了增加战斗力,又提出了几个条件:家中有老父母者、家中独子者、家有妻儿者、同行有兄弟者。

满足这几个条件的人,都留守大营。其余的人,随他北伐中山。

两万铁骑,因为这几个条件,少了一半。

有人谏言:伐中山,应该多带点兵力。

赵武灵王:兵在精,不在多。

此次,他去试探中山国的国力,也是检验众将士的能力,并不是与之大规模开战。这点兵力,足以试探出中山国的水平。

在场的人,听闻赵武灵王要亲自去,还带上万人铁骑,纷纷出言制止。

一国之君,怎能干披甲上阵的事情。然,他们忘了,嬴姓赵氏的君主,向来都是不惧战阵,亲自披甲。

赵武灵王挑选出铁骑万人,回到赵宫。赵武灵王心里明白,他出兵中山国意味着什么。一旦开战,赵国和中山国彻底撕破脸面,只能打到底,不灭不休。

这万人铁骑进入中山国,势必会与中山军发生激烈地战斗。

这万人铁骑有多强,赵武灵王心里没底。中山国的军力有多强,他心中也没底。他身为一国之君,本可以让得力战将,领着这一万人铁骑去试探中山国的战斗力。

也许,嬴姓赵氏子孙,勇猛善战总会在战场上建立自己的功勋。

赵氏宁折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在赵武灵王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此次攻伐中山国,赵武灵王心里多了几分忌惮。对于赵武灵王来说,中山国是个陌生的国家。赵国数位国君攻伐中山国无果,再加上中山国攻破燕国的事迹,令他不敢小觑。

赵武灵王回到邯郸,召集大臣入宫。大殿之上,赵武灵王以北狩为由,让太子章监国,并令德高望重的大臣和军功卓越的武将相辅。

朝臣虽不理解,但也执行赵武灵王做出的政令。因为,赵武灵王从来都是令他们琢磨不透且头疼的主。

赵武灵王再派李疵入燕,结盟伐中山。赵武灵王告诉燕昭王:我要打中山了,你是什么意思。

燕昭王:中山国欺负过我,当然是和你一起打。

赵武灵王:好,我们一起攻伐中山。

燕昭王:没问题。

对内、对外之事,一切安排妥当。

赵武灵王亲率一万铁骑,往北而行,抵达赵国前沿军事重镇:鄗城。

赵武灵王要亲眼目睹,铁骑的成效。他要亲自检阅,这支万人铁骑的威力。他要让赵国铁骑扬威中山国,见证中山国将士在赵国铁骑面前颤抖。

此战,是赵国和中山国第一战。也是,赵武灵王和中山国的第一战。更是,赵武灵王检验铁骑能力的一战。

赢了,赵国铁骑不仅可以扬威中山国,还可以扬威中原诸侯。铁骑,这个新兵种,将会在中原引起巨大的轰动。铁骑,也将会引领着新时代的到来。

从此,中原不在只有车战、步战,还有铁骑的诞生。

如果败了,那…

然,赵武灵王充满自信。他的眼中,没有失败这个词语。对他而言,大丈夫,定当建立千秋功业,扬威名于海内。无论前方有多少荆棘和险阻,他会用手中的剑斩出一条血路。

随着,誓师大会,结束。

赵武灵王抽出长剑,往前一指,下达了开战的命令。

赵武灵王亲自率领万人铁骑北上,并没有遭到中山国激烈阻击。相反,中山国大军被赵国一击而溃,无心和赵国对战。赵武灵王看着四周倒下中山国将士的尸体,心中充满疑惑:中山国战力怎会变得如此脆弱,不堪一击。

中山国是异族在华夏之地建立的国家,其民风彪悍,能征善战,位立强国之间而不被灭族。除了中山国历代国君,利用中原诸侯之间的矛盾,巧妙地斡旋于大国之间。最重要的还是中山国自身武力强盛。

外在因素,是个条件。内在因素,才是根本。

你自己不行,别人怎么帮你,也没用。

中山国嵌在燕、赵、齐三国之间。长期与中原国家交战,一度被视为中原诸侯心腹大患,经历了邢侯搏戎、晋侯抗鲜虞。

赵襄子、魏文侯共管中山。随后,中山国脱离管制,反击魏、赵。

魏文侯派大将乐羊统帅三军,苦战三年,灭亡中山国。

二十年后,魏国和四周诸侯交恶,中山恒公复国。

中山国与魏、赵、燕三国交战之后,总算在夹缝之中站稳脚跟。中山国建国,灭国,又复国,及至今日。中山国坐拥疆土八百里,兵车九千乘,甲兵数十万。足以见得中山国民风彪悍,生命力顽强。

今日之中山,将无勇气谋略,不善列阵迎敌;兵不善战,不懂骑射。这是什么情况?

深陷敌国,赵武灵王也不敢大意,更不敢轻视敌人。万人铁骑的性命都掌握在他的手中,稍有半分懈怠就可能导致全军覆没。

赵武灵王也不相信,这会是中山国最真实的战力。那么,只有一种解释:中山衅王以儒治国,病得可不轻啊!

以儒治国,重文人,轻壮士,伤透了中山国将士的心。

为将者贪生怕死,士卒也不愿守卫国土。中山国引以为豪的骑射之术,早已经懈怠、荒废。

中山衅王学习中原诸侯,学得又不好。

中山衅王不知道哪根筋不对,放弃了自己骑射的长处不说,反而选择学习中原的短处。中山国自取灭亡,也怪不得别人。

遥想中山恒公、中山成公,这二人是何其的英雄了得。与诸侯交战,而不落败,反而越战越勇。中山衅王年少时也是有胆识、有谋略,也算英雄。

中山国在中山衅王的带领下,不惧齐,不怕赵,北破燕。

攻破万乘之国燕国后,司马稠病故,中山衅王放飞自我,骄傲自满、懈怠政务,整天沉寂在大国的美梦之中。没想到他竟然会选择以儒治国,忘了根本,自毁长城。

赵武灵王取得胜利的果实,也不会刚愎自用,更不会觉得中山国软弱可欺。他也不会妄想倚靠万人铁骑之力就灭了中山国。此次,进攻中山国就是为了试探中山国的底蕴。

既然,中山国不经打。

那么,下次就会动真格。

赵武灵王率领万人铁骑,纵横中山国南境,如入无人之地。穿越中山国疆土,抵达代郡。赵武灵王没有前往代王城休整,而是领着铁骑往北而行,抵达无穷之门。

无穷之门是赵国北疆军事要塞,也是赵国阻挡北胡南下中原的重镇。

赵简子去世,将宗主之位,传给赵襄子。赵襄子用计谋,以最小的代价攻破代国。赵襄子占领代国后,将代国北疆之地继续往北推进。

为了防止东胡骚扰,安定边民。赵襄子在代、燕、东胡接壤的地方,修筑了一座坚固的军事要塞,取名为无穷。

无穷这两个字,彰显了赵国强大的实力以及赵襄子对后代子孙寄予的远大理想:北掠胡地,兼戎取之,以攘诸胡,成为草原上的霸主。

无穷之门,东连燕国,西通胡地,北靠漠北、南接代王城,是一座拱卫中原的天然屏障。

赵武灵王来到无穷之门,领军继续往北行走。越往前,树木渐少,行至后来四处都是戈壁,寸草不生。戈壁之后,是一片绵延千里的大漠。

此战,不仅取得了胜利,检验了这支铁骑的威力,更增加了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决心。

攘胡诸地,为赵之疆土。他要实现先祖赵襄子未完成的功业。胡地中山,赵国必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