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抢回武媚娘
作者:大唐谪仙 | 分类:历史 | 字数:182.4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6章 几家愁 ,打脸须趁早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喜几家愁。
对长安城百姓来说,蜂窝煤,是救命宝贝,解决了大家取暖问题。
甚至毫不夸张的说,有了蜂窝煤,以后冬天都不用担心。
往家里储备几百块蜂窝煤,就不担心天冷没有柴火烧。
但是,对于那些囤积居奇商家来说,就倒了血霉。
"崔掌柜,我今天已经把木炭价格下调三成,还是没有卖出去几斤。
再等下去,天气开始变暖之后,估计就更不好卖。"
南山木炭铺子是西市有数商铺,背靠崔家,几乎垄断了长安城五成木炭销售。
前段时间,崔家有大雪消息给到铺子掌柜。
所以铺子里特意高价收购其他铺子大量木炭,为的就是天气变冷大挣一笔。
一切都在按照计划进行,木炭价格一天一个价。
上午还能买到两斤的钱,到了傍晚可能只能买到一斤八两。
所以崔掌柜心情就不用说有多美,就连家中小妾都感受到自家老爷那几晚似乎年轻几岁。
但是,最近几天情况却是蓦然变化。
一种叫做蜂窝煤的东西,蓦然之间,就被传的人人皆知。
单单便宜的价格,把南山木炭铺子销售业绩冲的七零八落。
再加上有长安县和万年县等衙门出面推广,朝廷也在大肆采办,蜂窝煤很快就被普通老百姓接受。
原本想大挣一笔的南山木炭铺子,倒了大霉,库房中的木炭全部成了滞销品。
"降价三成卖不出去就降价五成,五成不行就八成,总之不能让货烂在手里。"
经商这么多年,崔掌柜还是有点魄力的,要不然崔家也不会让他来负责南山木炭铺子。
"崔管家,我们的木炭大部分都是前段时间高价收购,昨天降价两成,今天降价三成,再降下去就要亏本。"
伙计也是跟了崔管家多年,对崔管家自然也是忠心耿耿,生怕他没有想到这一点。
"我当然知道要亏本。但是以蜂窝煤这种态势,再不降价卖,亏的只会更多。
现在世家勋贵还坚持使用木炭,等到他们也接受蜂窝煤,谁还愿意再买价格贵好几倍木炭?"
"这个蜂窝煤听说是晋王府弄出来的,这晋王不好好当他的纨绔,出来瞎捣乱。"
伙计不三不四的前往铺子门口开始吆喝,宣布木炭价格再次降价!
长安城的倒春寒持续半个月过去了。
但蜂窝煤销售却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卖的越来越好,可以说是风靡长安。
终究蜂窝煤不仅可以取暖,还可以用来做饭煮菜。
这大事情,自然也成了长安城勋贵和百姓们茶余饭后重要谈资。
五和居作为长安城有数酒楼,食客们话题自然也都离不开这件事。
"痛快!实在是太痛快了!长孙冲那家伙总是带着一帮文臣子弟和我们作对,老是看不起我们,没想到他们家也有今天啊。"
满脸横肉的年轻人一口闷掉了一大碗酒,发出了痛快的笑声。
说话的是尉迟宝林,算是程处默的铁杆基友。
长安四害,他们两各占据一个名额。
……
房府。
"爹,这次长孙家丢人算是丢大了。"
房遗直作为房玄龄的长子,自然是知道自己父亲和长孙无忌经常政见不合。
虽然不能说两个人有深仇大恨,但是关系却是一点也谈不上和睦。
当然,表面上大家见了面还是有说有笑。
都是成功人士,都是大唐重臣,这一点演技他们还是有的。
"这个晋王殿下,这次可着实出人意料,原本还以为是个败家子,没想到一转身就打了大家一巴掌。
这应该又是奶爸教他的,高人哇!"
房玄龄以前对李治关注并不多,大多数印象都还停留在纨绔子弟上面,事实上,这也是李治给大部分人的印象。
但自从李治给陛下献上望远镜和贞观雷,房玄龄就开始关注起李治的一举一动。
"听说长孙家派人去了晋王府,想花双倍的价钱把煤矿买回来,结果却是连晋王的面都没有见到。"
"哼!双倍的价钱,真是好有诚意!这要是一样的商家,还真是不敢拒绝长孙家的这种要求。
但是晋王殿下身份特殊,只要陛下还在,根本就不会怕长孙无忌。"
书房里只有父子两人,所以房玄龄说话也比较径直、不拐弯抹角。
累了一天,要是回家了还要这样那样的装样子,那日子就过的太糟心了。
"是啊。听说范阳卢家的核心人物去了晋王府,开价二十万贯,晋王殿下都没有同意出售。
当初三万贯卖时,长孙家心里估计乐坏了,现在才过多长时间,就翻了好几倍,关键是还买不回来。"
房遗直一直都是以谦谦君子形态出现在大家面前,勋贵们对于当朝宰相嫡长子评价也很高。
但是并不表示他只是一个天天"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的迂腐书生。
"煤炭这东西,并不是长安城周边才有,太原那边也有许多。
但这东西不好运输,你从外地运到长安,哪怕煤炭本身一文钱都没有付出,单单运费就让这事变得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长安城外那几个煤矿才意义非凡。"
房玄龄一下就看到问题本质。
李治是不可能垄断大唐煤矿,事实上也没有必要。
长安城未来人口超过百万,只要牢牢占据这一市场,就足够一个大家族舒服过日子。
再说了,房玄龄隐约听说晋王府前段时间纷纷派人去洛阳、太原购买煤矿。
这三个地方是大唐最发达城市,没有之一。
只要晋王府在这三个城市站稳脚跟,李治就是天天花天酒,也不用担心晋王府会被败空。
并且从最近表现来看,晋王也不像是只知道花天酒地的人。
"这才是孩儿最佩服晋王殿下的地方,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把长安城周边百里,所有煤矿都买下来了,哪怕是以前无人问津的便宜煤矿,也没有落下。"
"能够为自己谋利,还能同时造福百姓,蜂窝煤这个东西,长安城已经没有哪家能够和晋王抢了,否则别说晋王会有动作,就是陛下也饶不了他。"
"是啊,听说长孙家不仅把煤矿卖给晋王,石灰石矿也卖了,不知道以后晋王殿下,能不能把没大用的石灰石矿也玩出花样。"
"谁知道呢,大家都以为晋王殿下是傻瓜,到头来谁傻谁聪明,大家心中都有数,奶爸的格物居然如此利害!"
……
观狮山坐落在渭水下游,离长安城二十几里路。
在后世,早年的浦东浦西就隔了一条黄浦江,可那差距大的简直就是两个世界。
更不要说在大唐,离长安城二十几里的观狮山,完全就看不出来有任何大唐帝都所在地的繁华。
并且这里的山只有表层薄薄一层土有点营养,勉强能够生长一些灌木。
表层土壤往下就全部都是煤炭,根本不适合植物生长。
其实观狮山下面是煤矿,这不是秘密。
在前隋的时候,甚至更早,就有附近村民来观狮山捡煤石回家当燃料。
后来这座山方圆几里都被长孙家买下了,然而,这里的变化有限。
一方面,观狮山离长安城二十几里,又没有官道,只有一些乡间土路连接到官道,说交通不便一点都不夸张。
最关键的是长孙家买下这个煤矿,原本想用来作为炼铁燃料,但是折腾了几年也没有弄出花样来,慢慢也就放弃了。
其实真要说起来,长孙家还是有点眼光的,只是没有找到正确的用煤炼铁方式。
前段时间倒春寒,让观狮山附近村民日子更加难熬。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谁也没有想到,这场倒春寒居然让观狮山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大家都加把劲啊,蜂窝煤作坊那里接到订货需求是越来越大了,要是到时候我们煤矿供应不上,别看来管家平时很好说话,到时候必定大发雷霆。"
观狮山煤矿是一个比较少见露天煤矿,也是李治收购煤矿当中最容易开采的一个。
所以这段时间,晋王府是集中精力建设观狮山煤矿,并且在附近还专门设立一个蜂窝煤作坊。
煤矿挖掘、煤矿运输、煤矿粉碎、蜂窝煤制作……整个一条龙服务!
观狮山周边,围绕着露天煤矿,建设起好几家大作坊。
"江管事,你放心。在矿上,一天三顿,顿顿管饱,我们都看在眼里,没有人会偷懒。
不过,这煤石很坚实,要把它挖出来,其实还是很费人手的,如果要继续扩大产量,最好还是要增加人手。"
一个小工头模样壮实汉子,大着胆子和江管事说着话。
"废话,我又不是不知道。前段时间倒春寒,导致雍州府部分县出现了一些流民,晋王殿下已经向户部申请。
把这些流民安置到矿上,也就是最近的事。"
煤矿开采区一片热火朝天局面,蜂窝煤制作作坊也不例外。
和开采区不同的是,蜂窝煤制作作坊多了不少妇女身影。
开采煤矿是个体力活,一样女人很难吃得消,所以那里几乎是看不到女人影子。
但是蜂窝煤制作不一样,虽然也同样很累,可是妇女也能胜任。
壮实农妇,手脚麻利,一天产量比壮汉还要多。
"老刘,你们夫妇两都在观狮山做事,以后日子是一点都不用担忧。"
"托晋王殿下福,把俺们这些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村民招募到矿上,还给俺们家几个娃安排进学堂。
今天我老刘放下话,俺老刘这条命就卖给晋王殿下了。但凡是晋王殿下说往东,俺绝不往西,谁敢和晋王殿下过不去,就是和俺老刘过不去。"
李治让余来福安排制作蜂窝煤的时候,就别出心裁让他安排晋王府蒙学先生,去观狮山开了一个学堂,专门教授矿区工人子弟——格物、化学、算学,当然四书五经也得教,否则李治容易落人口实。
仅黑板就送去了十块!
李治是想着把这些孩子和入读格物学堂的小孩,当作大唐第一批格物种子培养。
上品无寒门!
在唐初,普通农家子弟要读书,那真的就和做梦一样,几乎没有任何可能。
能够有机会识文断字,就已经超越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农家子弟。
根本不像明清,草根子弟也能有机会读书。
所以李治这个学堂一设立,立马就把矿区所有家中有适龄儿童的矿工的心给征服了。
而对于李治来说,这不过是举手之劳。
当然,其背后隐含的深意,就不是一样人能够看得懂的了。
反正短时间内,观狮山学堂建设,那是在长安城中一点波澜都没有引起。
反倒是各个勋贵、世家纷纷安排子弟前往大唐各处收购煤矿。
长安城的肉是吃不到了,但是别处的汤还是可以喝一点。
李治再利害,也不可能垄断大唐蜂窝煤生意。
至于蜂窝煤的专利?
别说在大唐,哪怕是再过一千年,也没有人理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