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汉灵大帝

作者:大石浪 | 分类:历史 | 字数:41.2万

第十六章 堵与疏

书名:汉灵大帝 作者:大石浪 字数:2838 更新时间:2024-10-11 11:08:37

建宁元年四、五月间,帝国的三公中有两位换了人。

一是太尉周景卒,享年七十六岁。周景是庐江人,是周瑜的堂祖父。他自己的儿子不成器,没有出仕做官。周景的侄子(周瑜的父亲)周异现为洛阳令。

现在帝国象三公这类职位,虽说实权不大,但还是要摆资格的(包括家族背景)。那些待业的党人还没有资格任职这样的显官。在朝议中,司徒胡广推荐,由太中大夫,沛国人刘矩接任太尉。这位刘矩资格老,年事已高,已不大管事,又不喜在官场内走动。所以党人和宦官都能接受。

第二位是司空宣丰。司空宣丰是受自己的儿子连累被参奏而自愿弃官的。这事还牵涉到太平道的一桩命案。

宣丰的小儿子的小妾邹氏病了,她又偏信道士之术而不愿求医。在宣家所在的冀州清河地方上,经常有一些太平道道士四处走动。宣家就近请了一位太平道道士作法并施符水。谁知邹氏喝了符水,一命乌呼。宣丰的小儿子十分宠爱位小妾,悲愤中失手把那位道士打死了。

本来象宣家这样地位显赫的豪族打死个把人也没有多大的事,况且宣家丧媳在先。但问题就出在道士带有神秘的宗教色彩。帝国的医疗还远没有普及,这同医者的社会地位偏低有很大的关系。普通百姓是看不起病的,只能到道士那里求些符水。太平道的道士一般经过职业培训,略通医术(起码可以算个半吊子医生)。这个道士也确帝让一些患个头痛脑热的人喝了符水病情减轻的,加上神秘色彩的宗教策划,信徒甚众。

正好碰上冀州刺史到清河郡监察地方,数百信众到刺史那儿鸣冤告状。那个刺史也算年轻气盛,就接了这个案子。但刺史没有执法权,只好回京都写奏章参骇宣丰。宣丰年事已高,早已有了退意。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儿子,在朝议时自愿弃职替儿子赎罪,并表示回去后好好管教儿子,这事就这么了了。

太傅陈蕃举荐长乐卫尉王畅接任司空一职。这个王畅是山阳郡人,出身显贵,他父亲就曾做过帝国的太尉。他年轻时做过南阳太守,把光武刘秀的故乡那些权贵依法整得服服帖帖(当然他有强大的背景,他父亲在三公位上),把南阳郡管理的井井有条,因而成名。孝桓皇帝期间由陈蕃举荐任尚书令,从此就在帝国的京都做官。也算是资格老,家族名望重的人。由他出任司空一职也获得了朝议的肯定。

牛弘在朝会上尽管没有发言权,但把宣丰弃职的来龙去脉了解了个大概。特别是太平道的兴起和冀州常有疫情这两点引起了牛弘的关注。该来的总是会要来,牛弘要实现自己的最低目标,就必须处理好这件事情。

第二天,牛弘就跟太傅谈起了这事。

太傅认为,太平道道士本身没有恶意,造成了误丧人命的结果。宣家小公子的做法太冲动,如交由官府,既使由官府把道士杀了,也属于一命抵一命,没有人会拿这事做文章。现在有人较真,司空又有退意,这样的处理还算是四平八稳的。

牛弘当然不能告诉太傅,说十几年后太平道会搅得大汉帝国天下大乱。只是从了解疫病及治疗的角度与太傅讨论。

太傅介绍,疫病在水灾或饥荒时期会多一些;其它时间少一些。如果发生疫病,在象司隶、冀州、南阳等人口集中度较高的地区感染和死亡人数会多一些,人口稀少的郡县几乎都是个案,不大会上奏朝廷。从人群来看,流民的得病率和死亡率高一些,而一些大家族包括家族中的家丁得病少,死亡率更低。

一些大家族中一般都有医者,而且还有常备药。而流民和中小农户治病则没有保障。城市里还好一点,药铺里一般都有坐堂医者。乡村只是偶尔有游方医者,数量不多。家境贫寒的人和流民既使能请到医者看病,也没有钱买药。这使得道士施符水大行其道。道士施符水因为有宗教色彩,患者治好了就千恩万谢,治不好既使治死了也只会怪自己心不诚或运气不好。因为道士的收入来源主要靠家境好的一些信徒的捐赠,对一般境况差的人收很少的钱或者不收钱。使得道士在民间的影响力较大,信者众多。

牛弘对太傅说,太平道跨越州郡,信者甚众,成为帝国体制外的另一个有强大号召力的组织。万一道首图谋不轨,将是一场灾难。

太傅深以为然。表示立刻着手拟旨,规定道士传教,不得跨州越郡,否则以叛逆罪论处。

听了太傅的措施,牛弘觉得很有针对性。画地为牢,就能把帝国可能面临的危机细化,区别情况逐个解决。

牛弘还对太傅说,名门豪族不能光扫门前雪,应该造福地方。地方豪族,应该开馆免费为当地贫民看病,让当地流民和贫民在贫病交加中获得一丝喘息之机。帝国的望族应带头做这件事。特别是那位弃职的司空宣丰,他这样回去因家乡的名声不好,肯定心情不愉快。希望他回家后就立即着手做这件事,一方面可以挽回名声,另一方面有点实事做人也会更精神。

太傅对牛弘的说法大加赞赏。表示自己带头在汝南的家乡开馆施医,造福家乡。作为一个帝国老臣,太傅为天子能关心一个弃职的帝国老臣深为感动。答应乘宣司空还没动身,亲自往宣家走一趟,转达天子的圣眷。

对于帝国的一些豪族来说,钱是他们喜欢的,多多益善。但他们常常更看重名声和名望。这件事要是有个好的开头,随着樊比之风,一定会给大汉帝国的贫民解决一些问题的。帝国的豪族目前在地方上实力强大。

弃职后,宣丰家立刻变得门庭冷落,与此前的贵客赢门的情景反差太大。宣丰尽管早有退意,但以这样一种形式退场,心情是坏到了极点。宣家大儿子宣平颇有父风,本来是宣家的希望。只是天不佑宣家,十二年前,宣平在雁门任郡尉时,在一场与鲜卑人的遭遇战中阵亡了。小儿子宣峥成了宣家的独子,全家上下宝贝得不得了,养成了不少纨绔习气。原来是住在帝都宣府的,只因前几年做了些骄横拔扈的荒唐事,被时任司隶校尉的李膺逮个正着,训斥关押。出来后一气之下,回到了老家清河。

宣丰对自己的小儿子是不抱希望了,决定把帝都的产业卖了,回老家清河去做封翁了。

一听说太傅来访,宣丰精神一振,赶紧到大门去迎接。都是帝国的老臣了,尽管平时因政事有过争论,也谈不上仇恨,关键时刻还有点星星相惜。

一阵寒喧后,太傅说出了来意。

当宣丰得知当今的少年天子还在关心自己弃职后的心情和名望时,不觉老泪纵横。跪在地下朝皇宫方向拜了三拜,口中念道:“谢陛下圣眷!”

起身后宣丰表示,回家后可以做这件事来度过自己的余生了。宣丰还向太傅出了个主意,以后名门望族子弟在地方上举孝廉,应该把是否开馆施医,造福乡梓作为考核指标之一。

不愧为帝国老臣,出的主意也是这么绝。

牛弘觉得应该给留在河间侯府的管家去封信,皇家也得带头参与这事,才能形成声势。牛弘相信,现在管家刘福在河间肯定能算号人物,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只要亭侯府能够带头,当地豪强肯定是不甘落后的。

另外蝗虫捕捉的事情已经有了眉目,牛弘想让刘福在亭侯府也办个大型养猪场。尽管帝国各地都有养猪的,但因猪饲料主要秕糠一类的主料,喂养周期长,成本高,效益不是很明显。所以尽管帝国各地豪族多,也鲜见大型养猪场。

有了蝗虫这种高蛋白含量的猪饲料就完全不一样了。原来催肥一头三百斤的猪需要一年多,现在只要半年左右的时间就足够了。如果帝国的生猪养殖能搞上去,不仅能为帝国百姓提供大量的动物蛋白作食物,还能为帝国的农田提供大量的优质肥料。在没有条件搞合成氨时,养猪对帝国稳定农业就举足轻重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