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
作者:明月在心中 | 分类:历史 | 字数:140.4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515章 迎亲
李世民目光在儿子们中间转一圈,最后看向李恪,轻咳一声,说道:“恪儿,众多兄弟中就属你最后文采,这次迎亲,你便作为傧相之首,辅佐太子完成任务。”
“儿臣遵命!”李恪微笑道。
须臾,良辰已到,宫内各式仪仗汇聚,人声鼎沸鼓乐喧天,彩旗飘飘人山人海……
李恪一脸严肃的站在李治身前,接受“婚礼仪式总指挥”的叮嘱,需要在注意的环节自会有专人提醒,这个不会出错,但是到了哪个环节要说什么话,那就大有讲究,一不留神说错了错,就容易闹笑话。
李恪之所以一脸严肃,实是因为两位婚礼仪式的“正副总指挥”……
总指挥是礼部尚书令狐德棻,原来的礼部温大有在去年告老还乡后,留下的位置由令狐德棻接任。
令狐德棻,字季馨,宜州华原县(今陕西省铜川市)人。唐朝史学家、藏书家。
令狐德棻原为太子宾客,他能坐上礼部尚书这个职位,太子党在其中自然出力不少。
作为礼部尚书负责婚礼流程的掌控,这本就是他的分内之职,别人想抢也抢不去。
况且这种事干好了是应该的,干差了就得承受李世民的怒火,傻子才会抢!
副总指挥也是老熟人,是据说闭关潜心钻研星象数术的牛鼻子道士李淳风……
古人笃信风水数术,哪一个方位在哪一个时辰代表着吉凶都是上天注定的,像是这种大型仪式必须有一位精通玄学数术的专家做专业指导,没人比李淳风更合适。
若说有,那就只有大唐另一位神棍袁天罡……
对于令狐德棻,李恪是不怎么看不上的,老头子满腹经纶为人却是迂腐至极,总是倚老卖老显摆资格,不讨人喜欢。
而李淳风是李恪极为忌惮且极力避免近距离接触的一个人,这人总是神神秘秘身上很是有些莫名其妙的“超能力”,令心中有鬼的李恪每次见到都很是心虚。
比如现在,当李淳风笑眯眯的看着李恪的时候,李恪便觉得自己所有的秘密都在这个神棍面前无所遁形,这种滋味绝对不好受……
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
心里有了不能倾吐、不能泄露的秘密,总是会莫名其妙的心虚气短,这感觉着实不好。
可是穿越这个天大的秘密他谁都不能说,只能自己一个人埋在心底直到地老天荒……
心里藏着世界上最大的秘密,滋味着实难受。
一应婚礼流程有条不紊的进行,李恪显得无精打采,该到他说话的时候他就应付两句,其余时间就尽量靠后打酱油……
李承乾走到他身旁,关切问道:“三弟可是身子不舒服?”
李恪心说:不知身子不舒服,我神经也不舒服……
“还好还好,只是不习惯而已,太子哥哥不必担心,臣弟稍微调整一下…”李恪虚与委蛇道。
话说一半,又被令狐德棻叫走了。
半个时辰后,迎亲队伍进到后宅,停在晋王妃王氏的绣楼之前。
本以为这就能把新娘轻松接走了,没想到王家的司仪站在绣楼之前,大声道:“良辰吉日,贺者赋诗以催新妇梳妆,佳词妙句,方能尽显天作之合,请迎亲傧相赋催妆诗一首!”
然后,院内众人一起大喊:“新妇子,催出来!”
李恪微愣,还有这个流程?
诗他倒是知道,可是自己成亲的时候怎地晕晕乎乎,好像没有这一关啊?就算有那也是自己赋诗,当时的傧相可都是一群酒囊饭袋狐朋狗友,能赋个屁的诗……
司仪话音刚落,门后便有人娇呼道:“一首怎么成?今日的傧相乃是汉王李恪,长安最最有名气的才子,起码要三首!”
“不仅仅要三首,而且每一首倒要得到我们肯定才行,对不对姐妹们?”
李恪何许人也,大名鼎鼎的穿越者,不过几首催妆诗,又怎能难道他!
以前李恪的处恋的女友,是个货真价实的女文青,在她的闺蜜结婚的时候拉着李恪收集了古往今来各式各样的催妆诗,严令李恪背下来,在闺蜜的结婚典礼上献诗,好显摆显摆自己男友的“质量”。
结果未曾等到闺蜜的婚礼,李恪为了仕途便抛弃了初恋女友,转身娶了省高官的女儿。
回首前尘,如梦似幻。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往事不堪回首。
“三首就三首,尔等且仔细听来!”李恪豪情大发,似要将往昔的记忆彻底来一次发泄。
众人都知道李恪的诗词每一首每一阙都是经典,足以传唱一时流芳百世,俱都打起精神。
李治悄悄拉了拉李恪的袖子,眼巴巴的道:“三哥,写两首经典的!”
这催妆诗由于题材限制,一般来说很难有经典。
若是李恪今日写出一首足以流传后世的经典,在后人谈论这首催妆诗的时候便要提起今日晋王大婚,岂不等同于在史书上留了一笔?
李恪拍拍李治的肩膀,傲然道:“九弟放心,诗词对于本王而言就让他吃饭喝茶般轻松…”
众皆叹服。
别人说这话,那就是狂妄自大;李恪说这话,没人敢嘲讽半句!人家以往的作品早就奠定了大唐第一才子,第一诗词名家的地位,谁若是不服,那就先写出一首比李恪好的来看看!
李恪上前两步,记忆潮水一般涌上脑海,开口吟道:“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别作春。不须满面浑妆却,留着双眉待画人。”
细品诗句,可知这里描绘的所“催”的对象是位女子。她夜晚“烛下”在“明镜台前”,调着胭脂红粉在妆扮自己。
一个“春”字,既显露出年轻女子的妙龄,又象征她有着春光一样的美丽容貌。
“催”的方式也是别出心裁,不是粗鲁地呼叫,而是婉言地相劝:不要把“满面浑妆”了,得“留着双眉”,以待“画人”去画。
汉代张敞为妻画眉的典故的借用,更增添了诗中意境的耐人寻味。
“好!”
院中轰然响应,一片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