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西州制霸
作者:不爱太阳的向日葵 | 分类:历史 | 字数:207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八百零四章 全面落败
而杨彪与他背后的朝廷,在拿到《大凉邸报》之后,都是不约而同地陷入到绝望之中。尤其是袁绍,这贸易战本出自他的构想,可以说贸易战是他的杰作。现在贸易战失败了,袁绍在朝廷中立即引来了无数指责。愤怒的皇帝刘宏,直接下令罢免袁绍的官爵,又将袁绍下狱治罪。幸亏何进、曹操等人出言相救,袁绍给朝廷缴纳了足足两亿钱用以抵罪,才被刘宏放出大狱。
曹操更是倍感心酸。派出绣衣卫刺杀刘范失败了,他已经不好向何皇后交差。曹操本期待着袁绍能用贸易战狠狠地打击凉国,这样他在何皇后面前也好有些交代。可贸易战是一把双刃剑,非但没能损害凉国蒸蒸日上的国力,反而成为了凉国用以打击汉廷的利器。
至于刘宏,他自知败在刘范这个远房堂弟手中已经太多次,他早已麻木了。所以对于贸易战的失败,刘宏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沮丧,只是一如既往地在西园里纵享淫乐。
杨彪知道汉廷已经全面落败,心里焦急不已。不过他仍旧抱有一丝幻想,认为凉国再过一旬就会忍不住进口汉廷的商品原材料。《大凉邸报》是每五天出一版。可一旬也就是十天还没过,等到五日后,《大凉邸报》刊登出酒泉铁矿的消息,让杨彪惊讶得下巴掉了一地。
《大凉邸报》还刊登出,安息帝国答应以平常六成的价格、将三千万石小麦出口到凉国;而凉国甚至不必出人出钱运回如此巨量的粮食,只是免费向安息帝国提供足够装备三十万大军的兵器铠甲和十万匹战马,就换来安息帝国派遣奴隶运输粮食。
杨彪便不再犹豫,火急火燎地带领使团来到姑臧城。谁知来到了繁华都会姑臧城,偌大个姑臧城,全城足足五十万人,没有一个人搭理杨彪使团。
不仅凉国的鸿胪寺不给杨彪使团提供寓所,姑臧城的旅店也提前收到了来自姑臧尹的命令,不准给杨彪使团入住。杨彪使团在姑臧城里转悠了大半天,也碰壁了大半天。最终还是一家马行,好心让杨彪使团住下,因为这家马行是朝廷暗中派来的,目的是掩人耳目地为朝廷购买凉国的马匹。
在住下之后,杨彪火急火燎地前去凉国的鸿胪寺,自然是吃了闭门羹。杨彪情急之下,就又去凉国的中书省,也依旧是受到了冷遇。多次遭受无视,令本就步入老年的杨彪,更为心力憔悴。
不过杨彪能在朝廷中占据三公之位,也并非池中之物。他想到了《大凉邸报》,直接到《大凉邸报》的编辑部去,要求刊登署名文章。《大凉邸报》的编辑们自然不想放过这个能让《大凉邸报》更为畅销的好机会,也得到了礼部尚书蔡邕的授意,便立即答应了杨彪。杨彪文思如泉涌,立即写了一篇讽谏刘范的汉赋。
赋文中,再三强调凉国是大汉的一部分,凉国与大汉休戚与共;其弦外之音就是,如果刘范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就应该放宽胸襟。不然,大汉被凉国勒索得太狠,天下人的人心就会怨恨刘范。并且杨彪也不敢以上国使臣的姿态自居,而是放低了姿态,苦口婆心地劝刘范手下留情。
刘范看到杨彪的赋后,知道杨彪说的有道理。如果宰得太狠,确实会激起生活在汉廷统治之下的百姓的反对。原本他已经与汉廷治下的世家豪门势不两立,若是再与百姓为敌,那么便会失去人心,失道寡助。
刘范便顺水推舟,命令鸿胪寺接待杨彪住进驿馆,又命中书侍郎郭嘉代表凉国,与杨彪展开谈判。
杨彪和他背后的汉廷,到了这时候,已经心慌意乱,一心只想赶紧结束贸易战,最大限度地止损。而凉国呢,是有恃无恐。
马钧改进的羊毛织机四万多台,在凉国大量替代了之前的纺织丝麻的织机。凉国工部还直接支付给马钧两千万钱,购买了羊毛织机的专利,并在《大凉邸报》上公布了羊毛织机的制造组装方法。杨彪很快就发现,姑臧全城的百姓,全都换上了以毛料为原料制成的褐衣、布衣和罽衣。
杨彪本还对此不屑一顾,他知道虽然毛织品比之丝织品和麻织品而言,具有防皱耐磨、手感柔软、保暖性强、高雅挺括的优点,但毛织品却不适合夏天穿。而凉国的西域二州和岭西二州,夏季天气炎热,根本穿不了毛料的褐衣和罽衣。这就意味着,凉国试图以盛产的羊毛来替代丝麻,是不可能的。但杨彪也很快想到,与凉国夏州接壤的大月氏帝国虽不出产丝,但也出产麻。凉国大可以从大月氏帝国那里进口麻料,以制成夏装。这也就意味着,凉国摆脱了对汉廷丝麻的依赖。
在毛织品大量取代丝麻织品时,凉国的铁矿也是如火如荼地在开采中。同时,汉廷突然发现,盐价突然大涨。原来,汉的食盐一半的来源是凉国盛产的湖盐。在汉廷挑起贸易战之后,凉国也针锋相对地禁止湖盐出口给汉廷。这立即引发了盐价高涨,汉廷治下的众多百姓都吃不起盐了。人如果不摄入盐,就会浑身乏力,无精打采,最终演变成诸多严重的病症。
这时,杨彪又将消息传回汉廷,汉廷也是恐慌不已,下令让杨彪尽快与凉国达成一致。
在如此窘迫的情境之下,杨彪不得不全盘接受了凉国的条件,即降低粮食的价格和关税到贸易战之前百分之五十的水平,除粮食外其他所有商品原材料的价格和关税一律降低到原有水平的百分之六十。
轰轰烈烈的贸易战,就这样在汉廷的全面落败下,落下了帷幕。在杨彪在条约上签上名字的同时,凉国的六部尚书和五州州牧派出的代表,以及众多的凉国商贾,蜂拥到汉廷治下的关中,开始疯狂地扫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