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败家子
作者:回想序曲 | 分类:历史 | 字数:148.5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645章:十万火铳
面对铁木真的再次打压,特种队所有人再次全面沉寂了下去。
所有的非蒙国人,哪怕就算是蒙国人,这一次也经历了严格的筛查。
但即便是这样,对于藏得极为深的特种队也没能造成什么损失。
毕竟在明面上,他们真是一心为蒙国创造了效益的合法身份。
每个人都混迹于不同的圈子之中,与周围的人几乎无二。
想要在这样的前提下将他们挖出,无异于是大海捞针。
若是有破绽还好,可是特种队的每一次动作都会进行周密的布置,完全不给蒙国的侦缉人员任何空隙可钻。
苏文林在布置完这一次行动后,也选择了销声匿迹,悄悄的回到了燕云的临安军中。
在见到岳飞后,他将北边的最新情况简单的说了一遍,然后两人又一起分析了一下铁木真接下来的动作。
最后得出结论,蒙国在积蓄力量,使着劲的憋坏。
不然以铁木真的性格,在西北吃了这么大的亏,不可能不找补回来。
单单只是想利用此事激发国内的仇恨情绪以及点燃民众的怒火,这就是在酝酿。
想要将这仇恨的种子先埋下,等到他生根发芽,长得足够巨大,届时才是蒙国真正发难的时机。
面对一个如此隐忍的铁木真,岳飞不但没感到轻松,反而越发的沉重了。
这也就是意味着对方要么不出手,一旦出手,绝对是有了十足的把握,一击即中。
于是,临安军的操练更加的凶猛了,所有人都憋着一股子劲,咬牙埋头苦训。
唯一值得高兴的是,大理的第二批火铳终于运了过来。
不同于第一次的两万支,这一次,大理将琉球军淘汰下来的火铳也给送了过来。
一共是十万支火铳,毫不犹豫的送进了临安军中。
为此,王珏甚至都将自己的内库给打开了,这才足够支付这批武器的价钱。
按照秦凌云的意思是,你们没钱没关系,像我大理借就行,甚至给出无息的条件。
只需要用乾朝的一些矿产或者其他产业来进行抵押。
而且还能分期还款,保证乾朝能够还得上。
可是面对如此优厚的条件,王珏始终觉得这里面有问题。
哪怕群臣百官在知道此事后,都劝王珏打欠条,没有利息的借款,为何不借?
至于矿产,抵押就抵押,又不是送给对方。
只有在还不上的情况下才会真用来抵债,在分期的前提下,乾朝不存在还不起。
可王珏就是认为这件事有猫腻,最后一言而决,从内库里拨出一部分钱财,凑齐了款项给打理送来。
不得不说,王珏的第六感是真的强。
秦凌云自然不会在第一次使用这种手段的时候就耍心眼,是的的确确的想给乾朝一些福利。
然后,再尝到了甜头后的乾朝,就会如同闻到腥味的猫,止不住的从大理这边借款购置装备等一系列物品。
我能免费你一次两次无息借款,但是不可能免费一辈子吧。
这时候,他再给出低息贷款,分期贷款等等业务。
什么等额本息,先息后本,先本后息,前世里银行的那一套全部甩出来。
总有一款适合你。
而且手握乾朝的债权,秦凌云还会想办法让这些国债变现。
将债权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分摊给尽可能多的人。
到那时,乾朝的债主可就不是大理一个了,而变成了无数富商豪商,甚至可能还会有乾朝的官员。
债主变多了,大理的风险变小了,而同时,乾朝的态度也会跟着转变。
由最初的可能是打着白嫖的观念,逐渐转变成,这些债必须要还上。
否则那些拿着国债的人,手里的债券变成废纸,天知道会出现什么乱子。
而大理,在这个过程中能赚的盆满钵满。
不说那些利息带来的收入,光是卖出去的货物,用国债变现之后就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总而言之,秦凌云是一连串的套路和坑都挖好了。
最后硬生生的被王珏以感觉不对给否决,宁愿自掏腰包也不愿意欠债。
气得他直咬牙。
如果是秦凌云单独与王珏做生意,那这种债他可能还是愿意欠下。
但是秦凌云这次直接以大理的名义跟乾朝签订契约,王珏立即就嗅到了这其中有阴谋的味道。
金列甚至因为此事放肆嘲笑秦凌云。
“你还是太嫩了,以你以往和乾朝的惯例,都是你私信给王珏,然后达成合作。”
“可你偏偏这次冷不防的丢个契约给他,而且上次两万支火铳,这次直接十万,还我,我也会怀疑你这里面有猫腻。”
“两万就是个甜头,西北军只用五千就打退了蒙人,你在这个时候抛这么大一个诱惑出去,但凡有点脑子的,都会猜到不对劲。”
“我敢打赌,不知王珏,他的那些宰辅都会怀疑你的动机。”
秦凌云一脸受教的表情聆听着金列的教诲,这都是长期在官场之中打拼出来的经验啊。
他只考虑到了人性本贪,想利用这一点来打动乾朝上下。
可是没想到对方站的位置不一样,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态度就不一样。
这十万支火铳固然充满诱惑,而且乾朝国库确实是拿不出这么多钱。
但是,你秦凌云这时候丢个甜枣过来,不就是摆明了知道我们的底细么?
你想干嘛?无息借贷?
天上可从没掉过烙饼,也没有什么免费的午餐。
有阴谋!有大阴谋!
正如金列所说,不知王珏的态度明确,陶季辅和元烈阳也都闻到了不同的味道。
好在这些年王珏自己的小金库收获也颇丰,跟着各种政策吃了一大波红利。
不然,他们还真只能看着眼前的大甜枣,不能吃。
当十万支火铳送到临安军后,全军上下瞬间沸腾了。
这也就意味着,所有临安军,都能配备一支火铳。
可是随后,岳飞却做出了只拿出五万支火铳作为训练之中,其余的全部入库的决定。
给出的理由是,火铳属于消耗品,万一有人在操练之中损坏,这可就没有替换的。
拿出一半做训练只用,另外五万,后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