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王朝那些事儿
作者:边塞man | 分类:历史 | 字数:43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王安石为什么到神宗朝才作京官
王安石,一位非常出名的宰相,领导王安石变法,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谈及宋朝,就不能不提王安石。变法影响深远,功在千秋,而作为变法领导者的王安石已经被研究得相当透彻,《大宋物语》在正式写王安石之前,想先写写大家并不十分关注却对研究王安石生平极其重要的一大细节,那就是:王安石于英宗治平四年(1067)九月被任命为翰林学士(这是一个京官的官衔),可是,一直到宋神宗熙宁元年(神宗皇帝刚刚主政),他才在当年的四月份到达京师。
问题来了,王安石为什么一直到神宗朝才开始作京官?是他自己不想当,还是另有隐情?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如果有做京官的机会,当然还是留京任职比较好,因为留京离皇帝近,靠近中央核心决策圈,机会多,有“一步登天”的机会,更有“一言兴邦”的可能,正所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但是,王安石偏偏就是在仁宗朝不愿意作京官,这就让许多人匪夷所思,下面我来讲讲几点可能原因。
其一,仁宗朝京官大咖云集,且居于要职,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富弼、晏殊、夏竦、曾公亮以及他日后斗争了一辈子的政敌、守旧派代表司马光,过早的出名,过早的参与斗争,就会过早的被研究透彻,这一点王安石是极其清楚的,如果一旦过早的卷入某一场斗争,一旦输了,万劫不复,赢了,也不会对他王安石有实质性的提升,另外,王安石不愿意只是在大咖大拿的光环下生活,他要活出自我,活出风采,造就一个属于自己的王安石变法时代。变法,是自王安石青年时期开始王安石一辈子的夙愿,王安石可不愿意过早的葬送自己的人生大业。
其二,庆历新政惨遭失败,改革触及了守旧派利益,且守旧派实力与势力都是不可小觑的,远远比改革派强大,且改革的涉及面虽大,但是实际支持者与获利者并不多,王安石早就在年轻的时候就看透了庆历新政的实质,知道那是一场必然失败的改革。王安石不愿意做被枪打的出头鸟,不愿意因自己的书生意气、仗义执言葬送自己的前程。从这一点上看,王安石是极其注重自己政治生命的可持续性发展的。
其三,王安石一直认为,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士必发于卒伍,他认为当官必须循序渐进,不能一步登天。王安石做官有较深的“基层情节”、“主官情节”,基层的广阔天地,是可以让他大有作为的,成为地方上的知县、知州、知府、通判,可以更为自由的进行其改革试点,为改革积累经验,而且,作主官,他可以较少的受到上司的压制,在基层可以大展身手。
其四,改革需要一个极其坚定的支持者,这个支持者不能在守旧派和改革派之间摇摆不定,而仁宗皇帝、英宗皇帝有意于改革,意志却不坚定,由于种种原因并不能革除三冗。另外,改革的支持者不能太随和,随和就容易左右摇摆,左右摇摆就会让改革出大乱子,而仁宗皇帝恰恰是一位意志不坚定而且又随和的皇帝。而与之相反,年轻的神宗皇帝锐意改革,渴求宰辅之才,意志坚定,如果他当政,一定会对改革不遗余力。
于是,此时的王安石综合多个方面考虑,选择在神宗初年就任京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