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开局赢秦桧百两金
作者:鸡太保 | 分类:历史 | 字数:43.4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六零章 突火枪改进
更有甚者,射击的时候因为膛压过高干脆炸膛,竹子哪里撑的住那样的爆炸。
所以,一个二十人的火枪队,一次射击能有五个人成功的开火就已经是万幸了,这射出的五发子弹,有两颗能在到达敌人的面前之前不掉下来就又是一种万幸了。
而到了敌人的面前可能又会有一颗子弹从敌人的身旁飞过,而最后的子弹,结果因为敌人的甲胄坚固而只能隔靴搔痒。
总而言之,突火枪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威慑力量而已。
而李寺现在要研发的,是小型大炮,拿在手上能用的大炮,那是要到元代才会出现的手铳。
手铳结构一般分为铳筒(前膛)、燃烧室(药室)跟尾銎,铳筒与燃烧室相通,燃烧室与尾銎不相通。
使用时,一般将火药、弹丸放入铳筒中,进而送到燃烧室,在燃烧室上火药孔中放入火药线,在尾銎处安装木柄以便于手持,点燃火药线,利用火药冲力将弹丸喷射而出,以杀伤敌人。
最早的手铳据说是元世祖忽必烈与乃颜部作战的遗物,那也距离宋朝有百多年了。
所以现在李寺想把历史提前上百年,至于改变历史产生的蝴蝶效应,现在李寺也不去想它了。
要造出火铳,最关键的技术点在于造出铁管或者铜管。
在李寺看来,这不是很难的技术啊,为什么发明出火枪的陈规没有想到用金属管替代竹筒呢?
陈规笑道:“大人,你有所不知,目前我们的铸造工艺,还不能造出像竹筒一般的铁管或者铜管。”
李寺不解道:“可是我们远古的时候就有青铜器的制造历史了,那时候不也有很多中空的器具出现吗?”
中国古代水器包括盘、匜、盉、盂、鉴、缶、瓿、盆、斗、壶以及罍11种。
其中盉(hé)、鉴、缶、斗、壶,都是很深的圆柱状器皿。
比如盉,是一种盛酒器,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用水来调和酒味的浓淡。盉的形状较多,一般是圆口,深腹,有盖,前有流,后有鋬(pàn),下有三足或四足,盖和鋬(pàn)之间有链相连接。
鉴是重要的水器之一,或者无耳,或有两耳、四耳。它是一种大盆,通常有三种用处:其一,是盛水用以洗浴;其二,贮水籍以照面;其三,用来装冰,即《周礼》所说的冰鉴。鉴这个字解作镜子、光照、审查,即源于此。
缶是盛酒浆的瓦器,古人茶余饭后用盛酒浆的瓦器缶当乐器来娱乐,于是,缶在作为容器之外,也就慢慢有了乐器的功能称为“击缶”。
斗是一种形似高足盘的盛器,有盖,也有无盖的,有木制的,也有青铜制的。
壶是盛酒或盛水器。如《诗经》上说:“清酒百壶”,《孟子》上说:“箪食壶浆”。壶有圆形、方形、扁形和瓠(hù)形等多种形状。
这几种水器都可以稍加扩展,成为管状的器皿,李寺想不通为什么长一点的金属管不能制造。
陈规解释道:“大人,你说的没错,这些水器有接近圆柱形的,其实只要把圆柱加长一些,就能代替竹筒,可就是这加长几寸的工艺,我们始终无法突破。”
陈规是一个出色的发明家,李寺想到的问题他早已经做过实验,火枪是他一生最重要的发明,他何尝不想在此基础上再次加大火枪的威力。
可是有些技术难点,看起来好解决,它就是突破不了,站在古人的角度,他们没有任何科学理论支撑,只能是一次又一次的做实验,实验行不通,那就真的是没办法了。
至于为什么行不通,工匠们解释不了,这是经验,只存在于他们的脑海中,不可言传。
李寺知道追问也没有结果,他于是从大脑里调出了制作火铳的流程和画面,与陈规探讨可行性。
火铳初创于中国元代,它是依据南宋火枪尤其是突火枪的发射原理制成的。是中国最早的金属管形射击火器。
火铳由前膛、药室和尾銎等三部分构成。前膛用于装填弹丸,药室用于装填火药,尾銎可安木柄。按形制构造的大小和用途,火铳可分为:单兵手持火铳(简称手铳)、较大的碗口铳(因铳口形似大碗而得名)和多管铳之别。
元代创制和使用的火铳,使中国管形射击火器出现了由原始的竹火枪向金属材质铸造的火枪的一次飞跃性过渡,同南宋创制的突火枪相比较,它们在构造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反映了火铳对突火枪的继承性,也可以认为元火铳是突火枪发展的产物。
相比宋代的突火枪,火铳的优点无疑是明显的,突火枪用的是天然的竹筒,火铳是金属铸造,在使用寿命、使用安全性和射程上突火枪都是难以比拟的。
突火枪是最早自发运用发射原理的管形射击火器,元火铳也是自发运用发射原理的较为先进的金属材质管形射击火器。
元火铳与突火枪相比,有许多改进之处。
首先,元火铳的使用寿命较长。
金属制元火铳铳壁的熔点高,耐烧蚀性好,抗压力强,不易炸裂,能够适应因火药性能的改良和装药量的增多而增加的膛压,所以一支元火铳能够使用多次而无须更换,使用寿命大为延长。
其次,元火铳的制造规格易于统一。
元火铳是按一定规格进行成批铸造的,同一批火铳的各部尺寸事先都有设计,除了因制造工艺不平的限制所产生的误差外,其他误差甚小,这样便可严格控制火铳药室的尺寸,保证装药量达到标准,既能保证发射威力,又可提高发射时的安全性能和控制射程、设计精度。
再次,元火铳的构造比较合理。
在外形上已能明显区分出铳膛、药室和尾銎三个部分,各部分的横截面都呈圆环形,口径、铳长、铳膛长、药室长之间,虽无准确的数量比值,但其外形结构已反映出适合发射需要的粗略的数量关系。
如药室部呈灯笼罩式隆起,内外径大于铳膛的内外径,因而使药室具有较大的容积和横截面,这种构造的特点,能使火药在较大横截面的药室内迅速燃烧,增大了横向燃烧面,提高了燃烧的瞬时性。
瞬间生成具有较大压强的大量高温气体,并被挤压(压缩)入截面较小的铳膛中,使压强再次增大,从而提高了发射力和弹丸飞行速度及杀伤力。
最后一点,元火铳的射速较快。元火铳的内壁较光滑,发射后残存于铳膛内的药渣清除较易,费时较少,因而提高射速。
洪武时期的火铳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其改进之处有:外形的改进,前膛由直筒改为由筒口到药室逐渐增大的形状,即药室壁加厚,使设计更加合理,也更加科学,反映了当时的科技水平。
其二是增加了火门盖,使其更加安全、可靠,利于作战。
其三是增配了装药匙,使药量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避免了药多或少带来的危险。
四是增加了“木马子”,用以压实火药,增加爆发力,增大射程。
李寺调出了明代最先进的火铳构造图,用铅笔画在了宣纸上。
“陈大人,你看,这就是我设想的手炮形状。”
李寺把图纸推到陈规的眼前,同时对他讲解了火铳的发射原理。
“大人,大人真是神人啊!”陈规冲李寺竖起了大拇指,激动的白胡子一抖一抖,“大人,这武器要是制造出来,肯定能够威震八方,百战百胜!”
“陈大人,你有把握把它制造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