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南宋:开局赢秦桧百两金

作者:鸡太保 | 分类:历史 | 字数:43.4万

第一三零章 鸿雁的来历

书名:南宋:开局赢秦桧百两金 作者:鸡太保 字数:2599 更新时间:2024-11-25 22:42:10

美声唱法起源于欧洲,它的产生不仅与欧洲音乐的发展过程有着密切联系。

古罗马帝国当时的教会演唱圣诗和朗诵《圣经》,这就成为了最早的合唱形式。教堂中用拉丁文演唱与宗教相关的内容即为被称咏的音乐形式。

公元590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选编、修订了配合教仪的《唱经本》,即著名的《格里高利圣咏》,实际上相当于规定了教堂中演唱教义的歌调。

圣咏是欧洲声乐艺术的萌芽,它要求庄严、肃穆的演唱配合教堂的氛围。

13世纪前的欧洲音乐均为单声部音乐,并受到严格的诗歌韵律的支配,主要以独唱、齐唱、领唱、说唱和吟唱为歌唱形式。

在这一时期产生了诸如《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这样出色的作品,它们是由盲人诗作者荷马创作并以说唱的方式演唱的。

随着古罗马帝国不断对外扩张,欧洲进入了长期的教会统治的时期,教会教义几乎垄断了一切思想意识领域,歌唱同样成为各种宗教的附属品。

在圣咏音乐流行的时期,从11世纪起出现了一些促进音乐艺术的发展、丰富声乐艺术内容的音乐形式。此后,又相继出现了游吟歌手、恋诗歌手、民歌手等专业的歌唱者,他们虽无法完全摆脱宗教的浓厚色彩,但已可堪称为对宗教音乐的大胆突破。

13世纪中期的欧洲音乐逐步突破单声部,开始进入复调音乐时期,声乐演唱也为多声部合唱形式,分别由女高音(soprano)和女低音(Alto)担任,圣咏旋律则由男高音(Tenor)担任,后来又加入了男低音声部(Bass)。

由于圣经的古训规定“妇女在教堂中应保持缄默”,因此,演唱中的女声部均由男童声代替。这些男童是被阉割的男童声歌手,在声乐发展史上被称作“阉人歌手”。

他们的出现曾为欧洲声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奠定了“美声唱法”的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歌剧的产生与发展,他们盛极的时代同时也带来了美声唱法的黄金时代。

之后美声唱法又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定式,也迎来了全盛时期,但凡是上流阶层,都要懂得欣赏美声唱法,才算是附庸风雅。

李寺要教陈诗诗的歌曲,也不能算是完全的美声唱法,因为时间来不及了,他要教的这首歌,应该算是民族唱法里的美声。

后世有几位著名的女歌手,她们的歌声低沉而辽阔,就像是大草原上空灵的回响,她们几乎都来自少数民族,这就是李寺要陈诗诗模仿的对象。

这些女歌手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音色上更像是男性,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女中音,但这只是她们音色的一个辨识特点。

要模仿她们惟妙惟肖,就得从演唱技巧、演唱姿态还有演唱情绪等各方面去雕琢,那么陈诗诗的个人特点已经很明显,李寺有把握在短期内让她学到这些女歌手的精髓。

李寺教陈诗诗的第一首歌,是《鸿雁》。

《鸿雁》是一首渊远流长的蒙古乌拉特民歌,歌声里有你的乡愁,有你的成长,于是家乡就成了每个人心底最柔软最美好的缱绻。同时,这也是一个寄情于草原的男人自语。

一个人,一杯酒,独对苍天,想一想曾经的过往,用力的遥望未来,那里是不是真的有彩虹挂在天堂。悠远蜿蜒,直抵内心。这是一首属于游牧民族的经典创作。

李寺对陈诗诗说:“要抒发一首歌的准确情绪,你必须了解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

于是李寺给陈诗诗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某年秋天,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北方的一个牧民家中、伴随着阵阵雷声一个健康的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莫日根巴德尔,后来成为著名的梅力更召三世活佛。

很早的时候,乌拉特西公旗王爷达尔玛什里下令让旗政府和梅力更召合作,派专人去西藏请第五世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目的是从民间选出第三代梅力更召的活佛。

经过严格筛选,达赖和班禅共同选中了五岁的莫日根巴德尔为梅力更召转世灵童,被请到梅力更召坐床继位,取法名罗布生丹毕佳拉森,被封为梅力更召三世葛根。

从此罗布生丹毕佳拉森就开始了他辉煌的人生旅途。他先后学习并掌握了蒙文、藏文、梵文、满文、汉文、朝鲜文、维吾尔文及印度、尼泊尔、阿富汗、哈萨克等国的语言文字及佛文经典。在多年的学习、游历中,他最大的动力就是来自亲人的期盼和挂念。

罗布生丹毕佳拉森的妹妹几年前远嫁到黄河南岸的鄂尔多斯地区。现在看来,距离并不远,而在当时的交通和通讯条件下,却是十分遥远的。兄妹二人的挂念只能用书信来沟通,但妹妹不会写字,一封信辗转传递,找人念、找人写,十分费事。关于书信,自古就有雁足传书的佳话,“鸿雁”往往成为书信的代称。

妹妹强烈的思乡情绪和状态令婆婆不满。时间一长婆媳关系有些紧张。妹妹只能把心中的惆怅悄悄托人写信诉说给哥哥罗布生丹毕佳拉森。哥哥只能劝慰妹妹学会忍耐并注重家庭团结,妥善处理婆媳关系,人生的路很长,要多珍重、多努力。他们兄妹二人的书信恰似鸿雁,南来北往,秋去春归,一年也只能往返一回。

有一天,妹妹带着夫婿及孩子回北边的娘家探亲。中途来寺庙里看望哥哥。罗布生丹佳毕拉森心中那同样强烈的思乡情感开始澎湃。西公旗王爷得知消息后,把他妹妹一行安排到王府内居住和款待,并邀请活佛山下小聚。

他妹妹归心似箭,但带着小孩赶夜路不便,加之王爷盛情难却,就留了下来。活佛准时赴宴,然而心情也很复杂:多年不见,自然希望妹妹留下来好好叙旧,但一想到父母在忍受着多年思念的煎熬又希望妹妹早点回去。酒过三巡,王爷隆重邀请活佛抚琴唱歌,活佛这时也不推辞,即兴创作新歌一首,名为《鸿嘎鲁》。

歌曲中反复出现“鸿嘎鲁”字音,这是他深情地呼唤!接着,是一遍又一遍纵情地歌唱,加之情不自禁地弹拨琴弦,感情的潮水随着歌声、琴声奔涌而出,很快汇成情深意长的海洋:

白天鹅漫游苇湖深处

众亲友聚会酒席宴前

相互祝愿,诚心一片

举杯共饮,情谊不变

这首歌曲充满了对妹妹一家的关爱,对西公旗王爷的感谢,对亲友重逢、聚会的珍视与不舍,特别是采用悠扬、苍凉、辽远、高亢和极具感染力的长调,感人至深,令人回味无穷,也将宴席推向了高潮。

此后,《鸿嘎鲁》作为宴席歌曲在民间广为流传。妹家婆婆后来听到了这首歌曲,也深受感染,并与他妹妹冰释前嫌,和睦相处。

李寺说故事的声音很低沉,惹得陈诗诗泪眼朦胧,陈诗诗也想起了她自小在百凤楼长大,吴远珍可以说是她最亲的人,可是现在她却离开了百凤楼,开始了新的人生。

只不过陈诗诗的新生比起罗布生丹毕佳拉森的妹妹,要幸运的多,这也是让她感慨万千的原因。

“你是说,这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歌曲?”陈诗诗对故事里出现的各种拗口的人名,还有些不甚了了。

“是的,其实少数民族的歌曲,比中原要好听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