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开局赢秦桧百两金
作者:鸡太保 | 分类:历史 | 字数:43.4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十章 巷子里的饭店
其实这很正常,真正的老板是不会管具体事情的,掌柜的只是摆在台面的职业经理人。
“我们女主人说了,刚刚我们登丰楼对客官多有不敬,还请客官大人有大量。”
大人有大量!李寺在心里为登丰楼的幕后女老板点了赞,这才像是做大生意的人。
“你们家女主人叫什么名字?”
李寺心想这登丰楼的老板来头一定不简单,应该是哪个著名的历史人物,说不定出现在史书中过。
“我家女主人姓王,乃大宋原宰相王安石之后。”
女小二说这句话的时候,浑身的自豪感散发出来。
王安石!李寺皱了皱眉头,王安石不是没后人吗?难道自己穿越过来改变了历史?
不管怎么样,山水有相逢,这王家说不定以后还是自己的同行,先记着再说。
“那就请小二姐替我谢谢你家主人了,告辞。”
李寺打了个拱手,就往楼下走去。
“客官!”琴草在后面怯生生的叫住了李寺。
“哦,把你给忘了。”
李寺转过身,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递给了琴草。
琴草不敢接,“太多了,客官。”
“拿着,以后我要是再来,你继续给我唱曲儿。”
李寺不容分说把银子推给了琴草,就走出了包间。
装大款的感觉真好!
李寺下了楼,出了登丰楼,径自往旁边的小巷子去了。
要说这临安城的繁华,史书实在是没有撒半点谎,此刻不过午时三刻,街上的行人熙熙攘攘,有点人潮汹涌的感觉。
那通往大瓦子的巷子不过三米来宽,来往的人流接踵摩肩,其中还有不少蓝眼睛的外国人,李寺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国际大都市。
而临安的当地人对外国人视而不见,显然是见怪不怪了。
街边的铺子,卖什么的都有,有卖香水的,有卖糕点的,有卖首饰的,很多店招看上去都是老字号。
每个店里的生意都很不错,唯有一家店有些冷清,这引起了李寺的注意。
这是一个两层的小楼,看起来是饭店,可现在正是饭点,里面却只有两三桌客人。
路过的行人都不拿正眼瞧这饭店一眼,直接就那么走过去了。
照这样的生意,这个名叫“来客囍”的饭店肯定要黄。
李寺走了进去,坐在一张桌子旁的小二慵懒的起身,懒散了问了句:“客官想吃点什么?”
“我想找一下你们老板……掌柜的。”
老板这个词清朝才有,李寺不得不改口道。
“喏,掌柜的在那里。”小二手指柜台,又慵懒的坐回了原地。
李寺朝柜台望去,一个中年男人正坐在那里望向自己。
“掌柜的,我找你谈点事情。”
李寺走过去开门见山道。
“客官,你有什么事?现在吃饭才是正事。”
掌柜的似乎不愿和李寺多聊。
李寺摸了摸肚子,刚刚在登丰楼点了几个菜根本就没动几筷子,现在正好有点饿。
“行,我们边吃边聊,你给我上两个辣一点的菜。”
“好咧,客官你先坐,菜马上就来!”
掌柜的立马来了精神,亲自往后厨去了。
李寺想盘下这个店。
刚刚他观察过了,这个店的地理位置其实不错。
错就错在,这里不该开个饭店。
这条巷子,是通往大瓦子的必经之路,人流量没的说,但是看看它的周边,根本没有开饭店的,都是卖小玩意的。
换句话说,人们经过这里,不是来吃饭的,而是顺手买些随身之物。
这就好比你在美食街开了个服装店,能截留到客人都是瞎猫碰上死耗子。
人们去大瓦子看戏或者听说话,要么是在家里吃过了饭,要么就是去勾栏里吃些小吃点心,很少有人在路上吃个饭,所以这饭店的选址失误了。
李寺以前没做过餐饮,但是他知道做餐饮最重要的不是味道,而是选码头。
后世那么多快餐品牌,真的好吃吗?但人家能做到世界500强。
靠的是什么,就是专业的选址团队。
掌柜的亲自端着菜过来了,李寺抬眼一看,竟然是酸菜鱼。
“掌柜的,你不是本地人吧?”
酸菜鱼可是四川那边来的。
“客官说的不错,我是外地逃难来的。”
李寺点了点头,难怪你开饭馆这么差的生意。
不过临安作为南宋的都城,其实包容度也不差,这不是外来菜系生存不了导致的生意不好。
“我看你这饭馆生意一般啊。”
李寺尝了尝酸菜鱼,味道还算正宗,虽然没有辣椒,花椒味带来的辛辣刺激感觉也不差。
掌柜的叹了一口气,“谁说不是呢,哎,当初我看这里热闹非凡,就头脑一热盘了下来,可现如今……”
“你现在这生意,有钱赚吗?”
李寺示意掌柜的坐下来。
掌柜的招呼小二去端菜,也没客气就坐在了李寺的旁边。
“不瞒你说,现在我这饭店基本上是保本经营,哎,越来越难了。”
掌柜的摇了摇头。
“有没有酒?”李寺瞄了一眼柜台。
临安的饭店酒楼,一般都有酒卖,大的酒楼,都有自家的酿酒坊,小饭店,则是去批发酒水来卖。
“有的有的,我这就去给你拿。”
掌柜的从柜台里面拿过来一个瓷壶,圆肚细口的青花瓷,口子用一个木塞塞住。
“这是本店上好的烧酒。”
李寺心想这瓶子要是拿到后世去卖,那可值老钱了。
“陪我喝一杯。”
李寺给掌柜的倒了一杯酒。
“客官,这……这不好吧,我还得做生意。”
掌柜的嘴上说着不要,手里已经接过了杯子,眼睛里闪烁着光芒,一看就是好酒之人。
“来,走一个。”
李寺一饮而尽。
“好酒。”
李寺嘴里说着恭维话,实际上心里憋着不快乐。
南宋的烧酒,也就是十几二十度的发酵酒,喝起来根本不过瘾。
中国的高度酒,是蒙古人侵略西边的时候,从欧洲和阿拉伯那边带回来的蒸馏酒技术才开始出现的。
武松上景阳冈喝的那所谓“三碗不过岗”的烧酒,也是发酵酒,换个五十几度的酒让他喝,他肯定是被老虎给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