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作者:晴了 | 分类:历史 | 字数:653.7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998章 到哪里都会发光的程*金子*处弼……(求订阅求票)
李靖与马周听到了“玩战俘”这个形容词,都觉得多少有点不正经。
可问题是一想到程三郎的那些骚操作,又有哪一项显得正经了?
这么一想,大家也就懒得计较陛下语言上的瑕疵,乘着那李靖喝茶润嗓子的功夫。
一旁的马周,犹如变戏法似地掏出了一本很有份量,相当厚实的书摆到了案几上。
李世民看到这书背向上的书册,脑子里边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莫不是《程三郎辽东演义》又有新的续集?
好在马周及时注意到了手中的书,赶紧翻了个面,露出了书封上的《蒙学小字典》那五个大字。
“蒙学小字典?这又是什么……”刚刚端起了茶水的李世民又赶紧搁下了手中的茶碗奇道。
“陛下,这也是程都督‘顺手’弄出来的一件好东西。”
马周说这话的时候,明显牙根有些发狠地在那咬着,特别是顺手那两个字,咬音最重。
听到了马周口齿间吐音的异样,李世民甚是疑惑地抄起了这本书在手中,还未打开。
就看到了马周变戏法一般地又掏出了一本《三字经》递到了案几上。
“这,这是……”李世民终于发现了端倪,就是这本《三字经》封面上的那三个字上,都有较小的古怪符号,似乎像是在对那三个字进行标注。
“陛下,这是利用那《蒙学小字典》中的汉语拼音而标注的注音,首字读思安三,第二个字就一个单间,直接读字,第三个则读鸡英经……”
“???”李世民整直接就让马周这席话给整得脑子一乱。思安三是什么鬼?鸡英经又是什么经?
站在李世民后方,原本表情很严肃的赵昆,此刻也是鼓着眼珠子呆若木鸡地看着前方李世民手中的那本《三字经》。
“陛下,陛下……”马周看到了陛下那副呆若木鸡的样子,赶紧小声地低唤到。
总算是把这位大唐天子给唤回了魂,李世民脸色有点发黑地看着那上面的标注音。
又看向那马周,总觉得这位自己看好的大唐名相方才发出来的古怪音节,实在是让人觉得不正经。
好在马周已经及时地调整了自己的状态,决定直入主题。
毕竟是程三郎那小子整出来的东西,不论是好果子还是黑锅,都扔给那小子就行。
#####
很快,马周便将程三郎在那辽东州开始大规模扫盲之事详细地讲述了一遍。
当然这里边,就不得不提到这本《蒙学小字典》以及那份带着拼音的《三字经》。
重要的是,马周向李世民详细地解释了一遍这汉语拼音的妙用,而像他这样的聪明人。
只花了不过数日的光景,就已经差不多学会了全部的声母韵母。
并且可以为那些没有标注的汉字来标注出恰当的声母和韵母。
可以说,有了这玩意,的确极大的利于推动大唐官话在各地的推广。
看到马周满脸兴奋地在跟前涛涛不绝,而一旁的李靖而也是满脸认同地频频颔首,甚至还时不时地开口支持。
而经历了最终的尴尬之后,李世民自然也恢复了理智,一面翻看着那本厚实的《蒙学小字典》。
一边听着马周与李靖的陈述,足足个多时辰之后,李世民这才心满意足地干掉了跟前的茶水。
“想不到,我那爱婿,居然能够在这么短的时日,就干出了这么多的成绩。”
“看来当初无奈之举,反倒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话一出口,场面略微显得有那么一丝丝尴尬。
毕竟当初把程三郎那家伙撂在辽东,自然也是有原因的,就是因为这小子太能抢功劳了。
李世民考虑到大唐跟高句丽的作战,已经全然占到了上风,再让这小子继续抢下去,容易惹出众怒。
并且还是在一干臣工们隐晦的相劝之后,最终下定决心,把这小子撂在后方。
倒没成想,原本就是希望这小子能够在辽东城那里管好后勤,看守好战俘,安安静静地打他的竹牌。
可结果,居然不知不觉,又干出了这么多的事情。
这终于让李世民想到了英果类已的亲儿子李恪曾经用来形容程三郎的那句话。
处弼兄这等才俊,甭管是撂到那儿,都肯定能折腾出大动静来。
看来,这小子,果然就跟块金子似的,随便扔那里,都会熠熠生辉。
说实话,李世民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夸奖那小子了,毕竟夸得太多,连自己都觉得有些腻味。
毕竟,形容词也有到底的时候,夸那小子太多,也让人头疼,毕竟,那小子这段日子以来,可是立下了不少的汗马功劳。
都还算是积欠,嗯,功劳都还没有赏赐,一想到这个问题,李世民就觉得头大。
就在这个时候,李靖伸手递过来了一封书信,摆放到了案几之上。
“陛下,这里有一封程三郎交给你的书信。”
#####
看到了程三郎在书信之中,关于他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的解释,还有他对于那些先期投效了大唐的异族部落首领的一先看法以及意见之后。
李世民脸色也不禁沉了下来,作为英明神武的大唐天子,自然也很清楚,这帮子异族部落都是些什么人。
见风使舵的本事可谓是熟练丝滑到极点,而今,大唐开始入主这辽东之地。
程三郎的那些行为,已然触动到了他们的根本利益,只不过忌惮于大唐的军威。
所以只敢小小地发发牢骚,可问题是,一旦战事结束之后,大唐军伍一旦撤离这片土地。
那么接下来,这些被触动了根本利益,偏偏又还算是大唐臣属的部落首领,必定会明里暗里地侵吞大唐在这里的利益。
“朕记得,那契丹的李窟哥心思缜密,且在契丹诸部之中,极有威望。”
“而那靺鞨族的李辩,则有万夫不挡之勇,每每作战,必定争先。”
“既然如今辽东一带,已然安稳,那么,朕有意将此二位卿家,调入军前效命,为我大唐建功立业,二位爱卿,以为如何?”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