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我在元末种粮食

作者:清九玄 | 分类:历史 | 字数:149.7万

第一百四十九章 开造,三桅战船

书名:我在元末种粮食 作者:清九玄 字数:2686 更新时间:2024-11-25 22:42:03

王大心知事态严重,带着兄弟来到总管府,将刚才的事跟张阳泉说了。

张阳泉沉默了半晌,叹道:“彭莹玉之死确实有些惋惜,不过此事显然是董抟霄的计谋,并不怪王十三兄弟。”

王十三跪倒在地,叩首道:“多谢总管!”

张阳泉让王大带着兄弟去军营报道,然后命人把李二喊了过来,向他询问天完军的情况。

一问之下,倒有些意外。

原来天完政权的最重要几位人物,竟然大部分都是彭莹玉的徒弟。

比如太师邹普胜,就是彭莹玉的二弟子,除此之外的重要人物还有赵普胜、丁普郎、欧普祥、还有被处死的项普略。

李二道:“总管,彭莹玉可以说天完政权最有影响力的人物,连徐寿辉都比不了。如今他就义身死,恐怕整个天完军都不妙了!”

张阳泉点点头,彭莹玉一死,董抟霄很可能引军西进,徐寿辉的压力将更大。

现在就不知陈基、方远能不能在这种局面下,把铁矿石买回来了。

两日后,江南传来消息,董抟霄的江浙军朝江西而去。

对张阳泉来说,这倒也不完全是个坏消息。

只要董抟霄没有北上与脱脱会合,脱脱就不会南下,己方又能有更多的时间备战了。

接下来几日,张阳泉上午去军营察看士卒们训练的情况,下午去军械局视察兵器、火炮和火药的生产。

这一日,他刚从军营回来,亲卫来报,沈千千求见。

张阳泉命人将沈千千请入,奉上茶,寒暄了两句,方问道:“千千姑娘过来找我,是有什么要事吗?”

沈千千坐得很端正,道:“千千有些关于徐寿辉和蕲州的情报,想要告知总管。”

张阳泉问:“什么情报?”

沈千千双手搭在膝盖上,轻轻道:“据千千刚得到的消息,天完军已经陷入巨大的危机之中……”

原来昨天沈万三给她写了一封来信,言语之中,对湖广局面忧心忡忡。

自徐寿辉打下杭州后,便彻底捅了马蜂窝。

朝廷在江南集结两支大军,江左大军由董抟霄统领,在徽州追杀彭莹玉。江右大军由蛮子海牙统领,在湖广围剿徐寿辉势力。

沈万三身在江州,最清楚局面不过。

后来彭莹玉死了,沈万三发觉天完军士气大降,只怕是守不住江州和蕲州。

所以他写信询问沈千千在江都的情况,只要局面不是太坏,他便打算将产业都迁移过来。

沈千千思来想去,觉得这消息非常重要,毕竟徐寿辉被击溃,江南的元兵很可能渡江北上,对江都造成威胁,这才来访。

张阳泉听完后,沉思了好一会,道:“千千姑娘,你能详细和我说一下徐寿辉那边的情况吗?越详细越好!”

沈千千点点头,她一直在暗中给徐寿辉提供物资,是以对天完军十分了解。

“总管想必知道徐寿辉的都城在蕲州,以蕲州为中心,他的几个主要根据点分别是袁州、庐州、沔阳、衡州、无为、江州、瑞州、饶州和信州。”

“那徐寿辉与元军目下激战之处在哪?”张阳泉问。

“在饶州和信州。”

张阳泉心中一沉,听沈千千这么一说,天完军的处境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

徐寿辉的都城在蕲州,然而他剩下的地盘大多都在蕲州以西,蕲州东面的徽州、池州都已经被元兵夺回。

无为和庐州虽然在东面,位置却偏北,并非枢纽屏障。饶州和信州则偏南,而且已经被困住。

换句话说,董抟霄的大军可以直插蕲州!

都城一破,天完军将成为一盘散沙,再想购买铁矿石,几乎不可能。

此战之后,董抟霄便可能北上。

接下来几日,广西又传来不少徐寿辉兵败的消息。

而且因为董抟霄西进,巢湖水寨和庐州军马都如临大敌,不敢擅动,陈基和方远没有巢湖水寨护送,也只能留在水寨。

无为县的赵普胜更是弃城而逃,入驻巢湖水寨。

他因为当初张阳泉拒绝出兵、以及王十三的事,对江都军十分不满,便要将陈、方二人赶出水寨。

幸得俞延玉父子反对,才没有成功。

不过赵普胜兵多,再加上李普胜相助,如今巢湖水寨已被两人控制。

陈基派方远返回江都,将情况告知了张阳泉。张阳泉听罢,沉思半晌,问道:“俞家父子现在是什么态度?”

方远道:“他们父子是向着咱们的,还与我们商量着要杀了赵普胜和李普胜,不过被陈大哥给阻止了!”

张阳泉点点头,道:“如今赵、李二人势大,不可轻举妄动,陈叔的做法是对的!廖家兄弟是什么态度?”

方远哼道:“那俩小子也不是好东西,见赵、李二人势大,已经靠向他们了!”

张阳泉凝思了一会,道:“方叔,你再返回巢湖一趟,告诉俞延玉父子暂且隐忍,将来我会派水军去接应他们回江都!”

方远答应一声,连饭也不吃,带上些干粮,匆匆便离开了江都城。

对于目下的形势,张阳泉倒也没有太失望。能从徐寿辉那里买到铁矿石固然好,买不到也无妨。

如今火炮数量每个月都在增长,火药也越来越多,他对于守下江都城越来越有信心。

不过从长远考虑,将来还是需要一个固定的铁矿来源。

以江都城的地理位置来说,走海贸找倭国或者高丽购买才是最佳选择,要想保证海贸畅通,建立一支强大水师就越发重要了。

念及此处,他命人喊来王蒙,问道:“王参政,通州那边的船坊建好了吗?”

王蒙精通船务,所以负责分管船运相关的事务,通州船坊的事也是他在抓。

王蒙道:“再有半个月就能造好,我已派人从杭州请来一百多名船匠,只要船坊建好,就能立刻打造战船。”

张阳泉又问:“一个月能造几艘战船?”

王蒙道:“那要看您想造几桅的战船,如果是二桅战船,只需大半个月就能造好,三桅战船则需一个多月。”

张阳泉好奇道:“没有一桅战船吗?”

王蒙进言道:“一桅战船多为艨艟,在海上行船并不稳健,容易侧翻。属下建议还是用二桅以上的战船更好。”

张阳泉点点头,道:“那依王参政之见,我军若要组建一支强大水师,建几桅战船比较好?”

王蒙思索了片刻,道:“属下并不知战事。不过别人都说方国珍的水军最强,属下听说他的船都是三桅以上,最大的座船达到七桅!”

“三桅船能载多少人?”

“三四百人吧!”

张阳泉目光微闪:“如果咱们先建造三桅战船,一次能同时建几艘?”

王蒙道:“江都木料不缺,只是船坊的船匠少了一些,最多同时建三艘三桅船!”

“太慢了!”张阳泉摇了摇头,沉吟了一会,道:“造船不一定要船匠吧,找一些木匠帮忙,由船匠指挥他们,能否造得更快一些?”

王蒙愣了一下,呐呐道:“应该……可以吧。”

张阳泉挥手道:“我给你调七百名木工,再让总管府优先提供船坊所需的造船用料,能否在一个月内,造出十艘三桅船?”

王蒙长期在山上隐居,性格有点慢悠悠的,这时见张阳泉做事雷厉风行,不由受到些感染。

“属下尽力一试!”他凛然道。

张阳泉欣然道:“王参政有一切需求,都可以向总管府提出!”

现在是十月,如果能在十二月之前拥有十艘三桅船,便能组建一支三千多人的水军,虽然不算强大,护送商队应该绰绰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