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周隋之际
作者:采莲的何田田 | 分类:历史 | 字数:136.9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33章 高家父子
第134章 高家父子
高劢也算是故地重游。
作为北齐宗室,清河郡王高岳之子,高劢七岁袭爵,十四岁外放,拜青州刺史,在青州坐镇多年,这才入朝为官。
北齐灭亡后,高劢出仕北周,杨坚掌权后,历任扬、楚二州刺史,如今被临时由楚州调任光州,以接替受兄长谋逆所牵连的宇文恺。
“孩儿以为父亲不该绕道东阳。”
马车颠簸,车厢里,十一岁的高士廉突然开口道。
原本闭目养神的高劢睁开了眼,他目光如炬,沉声道:
“为何这般说。”
高士廉并不畏惧父亲的威严,他解释道:
“崔澈与晋王为友,关系莫逆,夺嫡之争过于凶险,而我家为前齐宗室,更应谨小慎微,不宜与之亲近。”
高劢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夸赞,十一岁的少年能看到这一层,已是不易。
并不是谁都能如崔澈一般,年仅十一,就把尉迟迥卖了一个好价钱,从此平步青云。
“夺嫡固然凶险,但其害甚远,绕道东阳,拜谒崔澈,亦不等同于陷身其中,可若是开罪了崔澈,祸患近在眼前。”
高劢摇头道。
此前杨坚旧友王谊被人构陷,甚至未经查实就被赐死宅中,此事不仅是崔澈,也给了高劢极大的震撼。
他不由得担心,假若自己得罪了崔澈,其妻乐平公主杨丽华哪一日回了大兴城,向杨坚进几句谗言,比如说不敬公主、心怀怨望、欲谋复国等等捕风捉影的事情,自己又会是什么下场。
或许连个御前自辩的机会也得不到。
高士廉劝说其父应该谨小慎微,实际上,往东阳城拜谒崔澈,便是最大的小心。
开皇六年(586年)十月十三,正值初冬,高劢的马车驶入东阳城,往总管府拜谒,受到青州总管崔澈的热情接待。
在高劢的有意迎合下,崔澈与他越谈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当夜,崔澈在府中摆下酒宴,邀高劢携家眷出席,同时也为高劢引见自己的妻儿,成通家之好。
席间,崔澈怀抱着菩萨奴,偶尔将目光瞟向高劢之女。
这便是我儿未来的岳母了。
高家女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才六岁,就有人在琢磨着让儿子给她当女婿。
而她那未来女婿,此刻坐在父亲怀中,看着崔澈吃酒喝肉,眼泪不争气的从嘴里流了下来。
菩萨奴张着小手也想够上一块,奈何人小手短,怎么也够不着。
崔澈这个当爹的也没想着给儿子喂上一块肉,就由着菩萨奴眼馋,直流哈喇子。
酒过三巡,崔澈将话题引到了高士廉身上:
“不知令郎可曾进学?”
高劢谦虚道:
“倒是读了些文史典籍。”
于是崔澈便要考校高士廉的学问,高劢自然不会拒绝,只是崔澈出的问题并不难,毕竟他可不是为了要刁难对方。
高士廉一一对答如流,崔澈大为赞叹,与高劢提议道:
“令郎天性聪颖,又于经史颇有见解,假以时日,当成大器,待年岁稍长,不如就来崔某幕府任职,高公以为如何?”
十七岁的崔澈就坐在主位上,当了近三年的青州总管,举手投足间再没了半点稚嫩模样。
高劢便笑道:
“犬子能得崔公看重,自是他的福气。”
高士廉也躬身道:
“若得崔公征召,高俭又怎敢推辞。”
按照高士廉的本心,其实并不想与崔澈太过亲近,但奈何人家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若是回绝,必然狠狠将崔澈给得罪。
再说了,又不是现在就逼着自己投效其幕府,几年时间过去,谁又知道会是个什么情况,兴许崔澈都忘了今日之言。
在高劢、高士廉父子二人看来,崔澈今日的举动,是在与高劢示好。
但澈哥儿的真实目的还是放在了高士廉兄妹身上。
送走了高劢一家,回到卧房,杨丽华惋惜道:
“那高俭(高士廉)相貌、学识都不错,也与娥英同岁,就是家世差了些。”
宇文娥英日渐长大,如今也都十一岁了,放在后世,这个年纪当然还在读小学,但在这个时代,却是可以订亲嫁人的年纪。
崔澈感慨道:
“为娥英选婿,相貌、学识、家世固然重要,却也要观察其品性。婚姻是终生大事,急不得,假若所托非人,便是误了她一生。”
早些年,他为了借杨丽华的势,还打过宇文娥英的主意,不曾想如今却在与杨丽华商议宇文娥英的婚事。
菩萨奴已经被乳娘抱去了,左右再无外人,杨丽华戏言道:
“可不得寻个谦谦君子,免得与我一样遇人不淑,被你变着法的轻贱。”
崔澈认真想了想,这段时间好像真的过分了些,便将屋里宇文赟的灵位撤走,打算明天带去尉迟炽繁的屋里,她好歹也是宇文赟册封的天左大皇后。
杨丽华为崔澈换了寝衣,夫妇上了床,崔澈正欲有所动作,杨丽华突然提议道:
“待夫君回大兴述职的时候,不如就请父皇为娥英召集贵公子弟,由你我仔细挑选。”
崔澈顿时没了兴致,他如今正烦闷着。
即将卸下青州总管一职,却不知接下来会被任往何处,若是继续外放为一地总管,自然是称心如意,但就怕将他征召入朝,做个京官。
“夫君可有心事?”
到底是同床共枕之人,杨丽华也察觉到了崔澈的异样。
崔澈也不瞒她:
“我外镇三年,习惯了舒适随心的日子,一想到若是被征召入朝,需得在庙堂与人周旋,就觉得胸闷气短。”
杨丽华闻言笑道:
“这有何难,若是父皇要将夫君留在京中,妾身便去寻他讨个外放。”
“可你到了圣人面前又该如何开口?”
崔澈问道。
杨丽华对此不以为意,她随口道:
“便说是住厌了关中,想要四处看看。”
崔澈心道,这确实是个借口。
眼见崔澈放宽了心胸,杨丽华又问起了宇文娥英的婚事。
崔澈沉吟道:
“依我之见,不如将娥英留在府中多养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