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蜀汉

作者:雨落未敢愁 | 分类:历史 | 字数:249.7万

第八百一十一章 务实才俊,投名之状!

书名:蜀汉 作者:雨落未敢愁 字数:4814 更新时间:2025-02-25 05:48:43

大火,那肆虐了整整半个月的烈火,如同一条忿怒的火龙,在谷县周遭的广袤大地上肆意游走。

这火,是汉军的战火,是摧毁魏军希望的烈焰。

谷县,这个曾经辛勤屯田、稻谷飘香的地方,如今却成了一片焦土。

庄稼地,那些承载着魏军粮草希望的绿色海洋,基本上被汉军烧个精光。

一片片曾经生机勃勃的农田,如今只剩下黑乎乎的灰烬,随风飘扬,散发出刺鼻的烟味。

汉军并未就此罢休,他们派出了精锐的骑兵,分兵多路,向东进发。

这些骑兵,身披铁甲,手持长枪,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冷酷。

他们沿途纵火,所到之处,火焰腾空而起,将一切可燃之物都吞噬其中。

星星点点的火苗,在秋风的吹拂之下,仿佛有了生命,跳跃着、蔓延着,居然有种愈演愈烈的架势。

秋风,本应是带来凉爽与丰收的季节之风,此刻却成了助纣为虐的帮凶,将火势推向了无法控制的境地。

魏军的将士们,站在高处,望着那熊熊燃烧的大火,心中充满了绝望与无助。

他们知道,这些粮草是魏军在洛阳与汉国相持的命脉所在。

若是粮草保不住,魏军将如何继续坚守?

如何与强大的汉军抗衡?

一时间,军队之中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气氛,不少人的士气已经低落到了谷底。

在这支魏军之中,有一位名叫王双的将领,他身材魁梧,面容坚毅,但此刻却满脸愁容。

他的双眼布满了血丝,显然是多日未眠的结果。

他站在军营的门口,望着那远处的火光,心中五味杂陈。

他深知,作为将领,他必须保持镇定,必须带领士兵们走出困境。

但眼前的景象,却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力。

“将军,这可如何是好?”一位士兵走到王双身边,声音颤抖地问道。

他的脸上满是烟尘,衣服也被火烧得破破烂烂,显得格外狼狈。

王双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他转过身,看着那位士兵,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别怕,我们魏军不是那么容易被打败的。只要我们还有一口气在,就一定要守住洛阳!”

然而,就在这时,汉国的间军司细作开始行动了。

他们悄悄潜入魏军之中,四处散布谣言。他们言之凿凿地说,只要魏军投降,汉军将不杀一人,而且还会保留他们的钱财富贵。

这些谣言如同毒箭一般,射入了魏军将士们的心中。

“听说了吗?汉军说投降就不杀我们,还会给我们钱花呢!”一位士兵小声地对身边的战友说道。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动摇的光芒,显然已经被这些谣言所动摇。

另一位士兵听了,也忍不住低声回应:“真的吗?那……那我们还不如投降算了。反正这仗也打不下去了。”

这些话,像是一股邪风,在魏军之中迅速蔓延开来。

一时间,人心动荡,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许多士兵开始私下里议论纷纷,有的甚至已经开始收拾行装,准备逃跑。

王双得知这一情况后,心中大惊。他深知,如果再不采取措施,魏军将不战而溃。他立刻召集了所有的将领,召开紧急会议。

“各位,现在的形势非常严峻。”王双沉声说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绝。

“汉军正在用谣言瓦解我们的士气,我们必须想办法稳住军心。”

一位老将站了出来,他须发皆白,但眼神却异常锐利:“将军说得对,我们不能让汉军的诡计得逞。我们要告诉士兵们,魏国的荣耀不能丢,我们的家人还在等着我们回去!”

王双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他深吸一口气,然后大声说道:“对!我们要告诉士兵们,魏军是英勇无畏的,我们不怕死!我们要为魏国而战,为我们的家人而战!谁要是再敢散布谣言,动摇军心,我绝不轻饶!”

说完,王双猛地一拍桌子,发出“砰”的一声巨响。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怒火与坚定,让在场的所有将领都为之一振。

然而,尽管王双和将领们努力稳定军心,但谣言的威力还是难以估量。

一些士兵已经开始偷偷逃离军营,而剩下的士兵也人心惶惶,难以安心作战。

在这混乱之中,王双独自一人走在军营之中。

他望着那些空荡荡的营帐,心中充满了无奈与悲哀。

他知道,这场战争已经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较量,更是一场心理与意志的较量。而魏军,此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夜幕降临,大火依然在远处燃烧着,映红了半边天空。

王双站在军营的门口,望着那熊熊燃烧的火光,心中默默祈祷着。

他祈祷魏军能够度过这个难关,祈祷他们能够战胜汉军,保卫洛阳。

大魏皇帝曹叡,端坐在洛阳城的皇宫之中,眉宇间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殿外,秋风萧瑟,落叶纷飞,似乎也在诉说着这个国家的动荡与不安。

第八百一十一章 务实才俊,投名之状!

殿内,烛火摇曳,映照出曹叡那略显疲惫的面容。

他自然感受到了军中士气的低迷,那是一种无形的压抑,如同乌云般笼罩在魏军的上空。

曹叡深知,士气是军队之魂,若士气不振,何以战胜强敌?

然而,他却没有办法。

求战,对面张苞率领的汉军仿佛看穿了魏军的心思,根本不与之决战。

张苞,那个年轻而勇猛的汉将,就像一只狡猾的狐狸,总是避开魏军的锋芒,让魏军无处着力。

攻寨?

曹叡也曾想过这个办法。但汉军的寨城坚固无比,且有火药之利。

那寨墙高耸入云,厚实无比,魏军的攻城器械在其面前显得如此渺小。

而汉军的火药武器,更是让魏军闻风丧胆。

每次攻城,都是魏军伤亡惨重,却难以撼动汉军寨城分毫。

曹叡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一次次攻城的惨烈场景。

魏军士兵们呐喊着冲向寨城,却被汉军的箭雨和火药武器纷纷击倒。

那血腥的画面,让曹叡的心如刀割一般疼痛。

不得已之下,他只得回洛阳,稳定朝中情势。

他知道,再这样下去,魏军将耗尽元气,洛阳恐怕真的守不住了。

必须要想个办法破局!

曹叡心中暗自下定决心。

他猛地睁开眼睛,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之色。

当即,他召见尚书令陈群、帝师郑称、侍中刘晔、太尉华歆前来商议如何扭转局势。

侍从们领命而去,不一会儿,四位重臣便匆匆赶到。

他们走进大殿,只见曹叡正坐在龙椅之上,面容严肃,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陈群,身为尚书令,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

他身穿一袭官服,头戴乌纱帽,步履稳健地走到大殿中央。

他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眼神却依然锐利如鹰。

此刻的魏国正处于危难之际,作为重臣,他必须挺身而出,为皇帝分忧。

郑称,帝师之尊,须发皆白,但气质高雅。

他手持一柄玉如意,缓步走进大殿。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邃的智慧,仿佛能看透世间一切纷扰。

刘晔、华歆,步履沉稳地走进大殿。

四位重臣站定之后,曹叡缓缓开口:“诸位爱卿,如今汉军压境,我军士气低迷,攻寨不成,求战不得。再这般下去,洛阳恐难坚守。朕召见诸位,便是要商议一个破局之策。”

陈群闻言,眉头紧皱,沉思片刻后说道:“陛下,汉军寨城坚固,且有火药之利,我军硬攻难以取胜。不如暂且退守,整顿军马,再寻良机。”

郑称摇了摇头,轻声说道:“退守虽可保一时之安,但非长久之计。我军若退,汉军必乘胜追击,届时我军将更加被动。”

刘晔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冷声说道:“臣以为,我军应派遣精锐之师,夜袭汉军寨城。汉军虽有火药之利,但夜间视线受阻,我军可趁此机会一举破寨。”

华歆闻言,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侍中之言有理。但我军夜袭必须谨慎行事,需选精锐之师,且要制定周密计划,确保一击必胜。”

曹叡听着四位重臣的议论,心中暗自思量。

他深知,每位重臣的建议都有其可取之处,但也有其风险。

夜袭汉军寨城,固然可以出其不意,但一旦失败,后果将不堪设想。

突然,曹叡眼前一亮,心中有了计较。

他缓缓开口说道:“诸位爱卿之言,皆有道理。但朕以为,我军应双管齐下。一方面,整顿军马,加强防守,确保洛阳不失;另一方面,派遣精锐之师,夜袭汉军寨城,打乱其部署。如此,方可扭转局势。”

四位重臣闻言,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深知,曹叡此计既稳健又果断,既考虑了防守又兼顾了进攻,实乃破局之策。

此刻。

谷县,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沉静。

城墙斑驳,见证了无数风雨沧桑,此刻却仿佛也感受到了城内即将掀起的波澜。

王双,这位镇守谷县的大将,身材魁梧,面如重枣,眉宇间透露出一股不怒自威的英气。

他身披铠甲,手持长剑,站在城楼之上,凝视着远方,心中却翻涌着复杂的情绪。

身旁,一位副将低声细语,言辞恳切。

他身材瘦削,面容清秀,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许与不安。

副将一边言明汉军对待投诚将军的优厚待遇,一边试探着王双的心意:“将军,汉军势大,我军孤城难守。若投降汉军,不仅能保全性命,还能享受荣华富贵。将军何不考虑一二?”

王双闻言,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愤怒。

他猛地转过身,长剑一挥,剑尖直指副将的心口,厉声道:“吾乃魏将,岂有投降之理?再言此等叛国之语,休怪吾剑下无情!”

副将吓得脸色苍白,连忙后退几步,躬身抱拳道:“将军息怒,末将只是为将军前程着想,并无叛国之意。”

王双冷哼一声,收回长剑,但心中的怒火却难以平息。

他背着手,在城楼上踱步,心中思绪万千。

谷县虽小,却是魏国的咽喉要地,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汉军兵强马壮,围城已久,城内粮草将尽,士气低落,再这样下去,只怕城破之日,便是自己身死之时。

夜幕降临,月光洒满城楼,王双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孤独。

他停下脚步,望着远方的汉军营地,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绪。

是恐惧吗?

不,他王双何曾怕过死?

是无奈吗?

或许有一点,但更多的是对局势的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

突然,一阵凉风吹过,王双打了个寒颤,仿佛从迷茫中惊醒。

他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让思绪逐渐平静下来。

再睁开眼睛时,他的眼中已没有了之前的愤怒和迷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坚定和决绝。

王双转过身,看向那副将,语气平和了许多:“你方才所言,也并非全无道理。如今局势危机,我谷县孤城难守,或许真的是到了要变的时候。”

副将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连忙上前一步:“将军英明!若投降汉军,定能保全性命,享受荣华富贵。”

王双摆了摆手,打断了副将的话:“荣华富贵?我王双岂是贪恋之人?我关心的,是谷县的百姓,是洛阳的安危。你若真心为我着想,就去将汉国使者带来,我要与他亲自商谈投降事宜。”

副将领命而去,不一会儿,便带着一位汉国使者回到了城楼。

那使者身着华服,面容姣好,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

他见到王双,连忙行礼道:“拜见王将军,吾乃汉国使者,特来与将军商谈投降事宜。”

王双冷冷地看了使者一眼,道:“你且随我来。”

说完,他转身走下城楼,向城内的密室走去。副将和使者紧跟其后,心中各自盘算着。

密室之中,烛火摇曳,映照出王双那严肃的面容。

他坐在主位上,示意使者坐下,然后开门见山地说道:“我王双愿意投降汉军,但有两个条件。”

使者闻言,心中一喜,连忙问道:“将军请讲,只要条件合理,我汉军定会答应。”

王双沉声道:“第一,我投降后,必须保住我的权势地位,不得削我的兵权,不得辱我的名声。”

使者点了点头:“将军放心,我汉军求贤若渴,定会重用将军,保将军权势地位不减。”

王双接着道:“第二,我谷县百姓无辜,汉军入城后,不得滥杀无辜,不得掠夺财物,必须保住洛阳百姓的安危。”

使者略一思索,也点了点头:“将军仁义,我汉军定会遵守军纪,保护百姓安危,不扰民财。”

王双闻言,心中稍安。

他站起身,伸出手掌:“既如此,你我击掌为誓,共守此约。”

使者也站起身,伸出手掌与王双击掌三下。

那一刻,密室之中仿佛凝固了时间,两人的命运也因此紧紧相连。

击掌完毕,王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看向使者,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从今往后,我王双便是汉将了。但愿汉军能信守承诺,保我权势地位,保洛阳百姓安危。”

使者微笑着点了点头:“将军放心,我汉军定会言出必行。将军且等好消息便是。”

说完,使者告辞离去。

王双站在密室之中,望着使者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识时务者为俊杰。

只是投降,也是要投名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