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请息怒
作者:娘子息怒 | 分类:历史 | 字数:239.4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17章 荣归故里 亲眷不贤
七月初八。
一早,王府后宅整备车马,一番拜别后,阿瑜和蔡婳分别登上了马车。
出府前,玉侬院子里的一名小丫鬟悄悄塞给虎头一只小包袱,并此地无银般的向同车的蔡婳解释道:“里头都是些赵小娘子爱吃的零嘴。”
辰时,马车出府,阿瑜在城内汇合了母亲和婶母,车队粼粼出城,向西北方向行去。
出城后,虎头打开包袱一看,内里除了些吃物,还有一沓用红绸裹好的货票、一些散碎银子。
学堂一事事发后,虎头的小金库被阿姐一网打尽,手头上正紧.玉侬姐姐私底下给她的这些钱财无异于雪中送炭。
可想到自己此时仍是‘戴罪之身’,不免紧张的瞄了蔡婳一眼。
蔡婳斜倚在车内软枕之上,嘴角噙着一抹看穿一切的高深笑容看向车窗外。
也不知是真的没看见,还是装做没看见。
此次阿瑜省亲,车队中除了丫鬟仆妇,专职护卫的只有小满等几十人。
非是王府不重视阿瑜和蔡婳的安危,而是因为蔡州左近的强人匪贼早已一扫而空,方圆数百里内已多年未曾听说过拦路抢劫之事。
颍川县在蔡州西北四百里,一路上朝行夜宿,旅途果然顺遂平靖。
阿瑜的母亲谭氏,止不住的向妯娌程氏感叹,“阜昌九年,我带着阿瑜返乡,路上还遇见了劫匪,当年惊惧,至今记忆犹新啊!”
程氏不由笑道:“近些年淮北变化,日新月异,咱们都看在眼里,多亏了元章啊!在这混乱世道,生生辟出一处世外桃源。”
“呵呵~”谭氏矜持一笑,谦逊道:“淮北能有今日,也不止元章一人之功呀,也赖将士用命、百官用心、百姓尽力.”
这种高屋建瓴的话,从谭氏口中说出也不算违和,毕竟程氏夸的是她的女婿,替女婿谦虚几句,合情合理。
可话是这般说的,谭氏脸上那自豪笑容却暴露了她如今畅快的心情。
自打十几岁嫁给陈景彦,在蔡州的这些年,是谭氏人生中最为开心的日子。
一来,丈夫仕途通达,短短几年间从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小知县,青云直上为一地封疆大吏。
儿子同样颇为重用,已成淮北年轻人中的翘楚。
女儿得偿所愿,嫁与了自己挑选的郎君。
到了谭氏这个年纪,所求之事,不正是家里男子有出息,女子幸福安康么。
安静坐在一旁的阿瑜,闻听母亲又提到了‘劫路强人’一事,没忍住露出一对招牌小酒窝当年哪里有劫匪哟,都是叔叔的坏主意。
昨晚,一番‘玩了人家不娶’和‘娶了人家不玩’到底哪个更恼人的讨论后,陈初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知错就改。
数度博大精深,阿瑜怨念大大消减。
再兼今日返乡,阿瑜的心情不由得明媚起来,看向车窗外,只觉那花儿格外嫩红、草儿格外鲜绿,世间万物都美了起来.
车队初八离开蔡州。
三日后进入颍昌府界,蔡婳于当日与阿瑜分别,转西去往吴城,视察新近发现的赤铁矿。
阿瑜带上虎头继续北上,终于在七月十二进入颍川县界。
此次省亲,阿瑜一路上尽量维持着低调,却不料,颍川知县不知从哪收到了楚王侧妃返乡的消息。
竟连日守在县界旁。
十二日晨午,巳时,车队出现在众人视线中,颍川知县忙率公人吏员迎上前去,在车队前方大喊,“下官颍川知县杜尚意恭迎两位夫人、陈妃娘娘.”
今次回乡没有当家男子同行,谭、程两妯娌下车与本地父母官交谈了几句。
寒暄中,这杜知县总会不时提两句陈妃娘娘,谭氏会意,笑呵呵招过身旁丫鬟,低声吩咐道:“去请阿瑜下车,杜知县乃本县父母,阿瑜回了家,见上一见也好。”
一直待在车内的阿瑜,这才露了面。
可不等她走上前,杜尚意已率数十名县衙公人齐齐一个深揖,再次开口道:“下官颍川知县杜尚意,拜见陈妃.”
“知县大人,快请免礼。”
阿瑜知晓,杜知县能如此放低身段于县界迎接,并非因为她是颍川陈家女,而是因为她是蔡州陈家妇。
此时,她便代表了王府,是以,无论礼节还是态度皆不矜不伐,不蔓不枝。
少倾,杜尚意骑着大马亲自在前头开路,浩浩荡荡去往了颍川陈家祖宅。
这骑马功夫,是杜知县最近才紧急练出来的.齐国官员皆知,淮北之地官员巡视、出行不许乘轿。
颍昌府虽没这规矩,但杜知县宁愿磨破后股也要改轿换马,自是为了向陈妃展示他虽不在淮北,可依然将楚王教诲记在了心间。
如此处心积虑的苦心,当然也有些效果。
至少,数次大声自报家门后,谭氏、阿瑜还真就记住了他的名字。
回家路途中,谭氏隔着车窗纱帘,往前方望了一眼,不由对阿瑜笑道:“这杜尚意,倒有些诚心。”
可阿瑜闻言,看了眼前方开路公人,担忧道:“娘,这般排场,有点过了吧?”
谭氏却道:“这是咱一地父母,他来亲迎,你总不能将人赶回去吧?你爹爹想要低调行事没错,但总要给人留些颜面,以免我儿被人说嫁入王府后,便不认家乡父老。”
这话初听,没什么问题。
可其中也不免掺杂一些谭氏的个人情绪在内早年间,因陈家一族只有一个陈景彦以区区知县之职撑门面,在本地世族中已明显露出了衰败之象。
甚至发生过别的世家侵占陈家田宅之事,正是在当时那种情形下,陈景彦才不得已应下了阿瑜与吴逸繁的婚事。
彼时吴家有吴维光在朝中任一部尚书,正是如日中天之时,陈景彦的‘不得已’并非看不上吴家,而是因为吴逸繁‘私生子’的出身,在世家中又不是什么秘密。
陈景彦不过是为了给家里找个靠山,才捏着鼻子忽略了吴逸繁的出身污点。
到了今时今日,陈家在颍川之盛,已远超当年吴家。
早年所受屈辱,一朝得洗。
谭氏自然不抗拒杜尚意这般大张旗鼓的迎接!
富贵归乡,自当锦衣而行。
好让前些年那些趋炎附势之辈看清楚,到底谁家才是颍川世家之望!
而和她抱有同样想法的,还有阿瑜的祖母,梁氏.
午时初。
省亲车队抵达陈家祖宅所在的柳川。
祖母梁氏身穿灰色底子彩秀团花大袖衫,头戴嵌玉抹额,梳理的一丝不苟的银发内插金凤簪,亲自站在院门外迎接。
身后,一帮年龄各异的孙男娣女翘首以盼。
梁氏身左,站的是一脸和煦笑容的颍昌知府,身右,是留在老家侍奉老母的陈家三郎陈景虞。
颍川世家中的钟、庾、谢、裴等各家当家人,纷纷立于大门两侧。
原本,此处应有吴家一席之地。
可如今.原本颍川最为风光的吴家已成昨日黄花、烟消云散。
吴家先例,也正是其余各世家恭敬等候一名‘侧妃’的重要原因。
当今世家,虽清名仍在,却在面对军头屠刀时,毫还手之力。
眼下齐国政局已逐渐清晰,未来相当久的时间内,淮北楚王几乎可一言而决一族兴衰荣辱。
因其余世家早年和楚王井水不犯河水,并无交情,如今便是想加入淮北团伙,也缺了契机。所以,他们才表现的如此温顺,想要借陈家这层关系,尝试在这场世间大局中入局,为家族谋福。
这边,车队刚刚停稳,自有陈家下人上前放稳车凳。
随后,谭氏、程氏以及阿瑜分别踩着车凳下车。
前两人下车时,梁氏尚能保持淡定,但看见阿瑜时,老太太稳不住了,抬腿便走了过去。
陈景虞连忙搀着母亲跟了过去。
“媳妇拜见母亲.”
陈家规矩好像还挺大,谭、程两人赶忙行礼,动作标准、态度恭敬。
“嗯。”淡淡嗯了一声,梁氏却未做停留,眼睛一直落在阿瑜脸上,直到走近阿瑜身前一尺处才停下了脚步。
“孙儿叩见祖母。”
阿瑜说着便要下跪磕头,却被老太太一把捞住胳膊阻止,随后紧握阿瑜小手,尚未开口已红了眼眶,“好,好,我孙儿长大成人了.”
阿瑜幼时跟在祖母身旁直长到八九岁才回到爹娘身边,祖孙自是有真切感情在,见祖母动情,不由也红了眼睛,低喃道:“孙儿不孝,数年未曾归家探望祖母,祖母身子可还康健?”
“出嫁从夫,祖母不怪阿瑜。走,回家!”
说罢,扯着阿瑜的手往陈家祖宅走去。
六旬老太,脚步比以往利落有力了许多.跟在后头的谭氏虽方才被婆婆小有忽略,此刻却一点不介怀。
呵呵,阿瑜是她肚子里生出来的,此刻见女儿风光,她内心喜悦一点不比女儿少。
当初自己那极有主见的小丫头,如今不但成了她的骄傲,也成了整个陈家的骄傲。
午时二刻,陈家中门大开,迎阿瑜入府。
开中门,迎外嫁女,可以说是破格,也可以说稍有逾礼。
但更破格的还在后头,阿瑜进府后还没来及休息,便被三叔引着去往家祠拜了历代先祖。
这更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即便当今世家式微,但陈家如此超规格接待一名王爷侧妃,还是让其余世家私下腹诽:这般讨好那楚王,陈家丢了咱颍川世家的脸面。
想当年,唐皇想求娶五姓七望之女为后,亦不可得。
再看看如今,一名王爷侧妃,却成了陈家贵人、成了各世家的救命稻草一般。
哎,世事变迁,令人唏嘘感伤啊。
可即便再失落,众人也只敢在心里逼逼赖赖,当面无一人不夸‘陈家女秀外慧中,雍容有仪,天生贵气.’
午时中,陈府开宴,招待众多来宾。
后宅女宾中,按说以阿瑜的辈份,别说主桌,便是副桌也坐不上。
阿瑜很自觉的和家中姐妹坐了同一席,数年不见,姐妹间少许陌生感也在阿瑜的引导下迅速消解。
尚未开席时,远处一位五十许的老妇领着两名尚未疏髻的小娘,站在厅内踮脚四处打量,似乎在找寻着什么人,直到看见阿瑜的身影,不由面色一喜,快步走了过来。
坐在阿瑜旁边的本家堂妹陈雪霁看见妇人,不由低声提醒道:“哎呀!姨祖母来了,各位姐妹们赶紧收好自己的首饰头面呀,小心被打了秋风。”
说话间,已从手腕上褪下了碧玉镯子贴身收好。
同席姐妹顿时如临大敌,纷纷将自己的贵重首饰藏了起来。
这姨祖母是陈母梁氏的幼妹,两人相差近十岁,多年前,由梁氏牵线,嫁与了彼时颍昌盐铁局务使的独子。
这盐铁局务官虽听着没那么气派,却是一顶一的肥缺,梁氏也算是给幼妹安排了一个好归宿。
可不想,姨祖母刚刚嫁过去一年多,公公便得病殁了。
家中失去了顶梁柱,境况自然不比从前。
随后,丁未之难后齐周在颍昌左近乱战,姨祖母夫家历经数次洗劫,终于落了个干干净净,丈夫也因此气的呕血而亡。
自打那时起,姨祖母便隔三差五来陈家‘盘桓’。
梁氏心疼幼妹艰难,又觉幼妹不幸皆因自己介绍的这段姻缘而起,是以在自家也挺艰难时,也一直接济姨祖母一家。
这姨祖母正是把持住了梁氏的愧疚心理,更加变本加厉。
近年陈家境况好转后,姨祖母见到小辈戴了甚贵重首饰,也敢直接替自家女儿讨要,很是让陈家姐妹们不满。
果然,姨祖母走近阿瑜这桌,先扫视一眼,见众女头上、手上全干干净净,不由撇了撇如刀削一般的单薄嘴唇。
紧接,发现只有阿瑜头上玉簪金钗仍在,那双眼睛习惯性的多停留了几息。
可随后,或许是想起了今日还有正事要说,便强忍着将视线从阿瑜头上转开,挤出一脸肉麻笑容,“阿瑜,还记得姨祖母么!你小时候姨祖母还抱过你哩!”
终归是长辈,阿瑜起身朝姨祖母屈身一礼,笑道:“姨祖母和我祖母乃一母同胞的姐妹,阿瑜怎会不记得姨祖母呢。”
姨祖母一听这个,顿时笑的一脸褶子,抬手便要握阿瑜的手,阿瑜仿似无意间抬手,刚好躲过了姨祖母的手,同时从头上摘下两只淮北产的小发卡,笑着看向了姨祖母身后的两名少女,“这是六姐儿和七姐儿吧,多年不见,出落的这般好看,这两只小玩意儿当做姐姐的见面礼吧.”
说着将发卡递了过去。
阿瑜方才摘头饰的手非常精准,此时娘家陪嫁的玉簪、叔叔给她的金钗也戴在头上,却偏偏选了这两只。
“六娘、七娘,还不快谢谢表姐.”姨祖母替女儿收了,没忍住又瞄了一眼阿瑜头上的饰物,笑呵呵道:“还是阿瑜知道心疼姨祖母一家,心善便有好报,才嫁了如意郎君!比那些将姨祖母当成叫花子的人,不知强上多少倍。”
说这话时,姨祖母还斜斜扫视了一番在坐的众多陈家女儿。
这一下,把陈雪霁她们也气到了。
她们几个可听的明明白白,瑜姐儿方才说的多明白,‘姨祖母与我祖母一母同胞,阿瑜怎会不记得姨祖母’。
瑜姐儿已在提醒了,我家姐妹敬重你,只因你是我祖母亲妹。
这姨祖母不但没听出阿瑜的弦外之音,还托大拿乔起来了!
方才没见么,我家瑜姐儿向知府行礼,他都连忙闪开不敢受,你这八杆子打不着的姨祖母却理所应当的受了瑜姐儿一礼!
阿瑜眼瞧同席姐妹眼中都快要冒出火了,有心赶快结束这场尴尬叙话,便笑着对姨祖母道:“姨祖母,您座位在何处?不然,与我等同坐?”
这张桌上,能坐八人,此时已满满当当,哪里还有空位给她们三人。
姨祖母还真有些意动,但见没一人起身让座,只得讪讪道:“不坐了,姨祖母过来是想和你说件正事。”
“哦?姨祖母请讲。”
阿瑜面色如常,但心中已起了警惕。
可即便有所思想准备,却还是被姨祖母的脑洞恶心了一下。
“阿瑜,我跟你讲,那楚王年少力壮,日后少不了再往家中带别的女人,与其便宜别人,你不如将六娘和七娘带回府。你们是表姐妹,她俩自然向着你,以后你们在王府好歹也有个照应,免得被王妃欺负”
阿瑜张着小嘴,半天没说出话来。
见此,姨祖母又苦口婆心劝道:“以后有六娘七娘帮你,那王府还不是说了算?此事对你、对你陈家好处大大.”
说到这里,姨祖母又以‘好处都让你占尽了’的眼神看了阿瑜一眼,笑道:“阿瑜,你该不会连自家妹妹的醋都吃吧?放心吧,六娘七娘进了府,觉不与你争宠.”
哟,还玩上道德绑架了!
信口胡诌、满嘴荒唐!
即便此时身处家宴,阿瑜也气的胸脯不住起伏,但一开口却语气平淡,“姨祖母,难为你如此费心谋划了。与其这般,倒不如姨祖母梅开二度,寻位如意郎君再嫁,可使六姐儿七姐儿她们有爹爹庇护.”
哪有小辈劝长辈再嫁的啊,再说,姨祖母已五十岁了,一把年纪再度逢春这事说出去让人笑话。
姨祖母不由变了脸色,不悦道:“你这孩子,净说胡话。姨祖母已到知命,再行嫁娶不合礼数!”
阿瑜点点头,耷着眼皮、垂着眸子道:“说的也是。但六姐儿、七姐儿进我家门,岂不成了姐妹共事一夫,也不合礼数.”
姨祖母这时才听明白,这丫头绕了一大圈,是在暗骂自己不懂礼数,不由恼怒,“你,你好呀,瑜姐儿富贵便不认我们这些亲戚了,拉我家一把都不愿!”
声音有些大,引来周边几桌女宾侧目。
大约这边动静也惊动了内间主桌,少倾,两名婆子从里间快速却又不显慌乱的走上前来。
一人近前后做了个万福礼,开口道:“陈妃娘娘,老夫人请你去里间主桌就坐。”
阿瑜闻言,向同席众姐妹一礼,转身去往了里间。
‘陈妃娘娘’是在提醒姨祖母,阿瑜虽是孙辈,但你不能将她当一般孙辈看!
可老太太的苦心显然没起作用,姨祖母看着阿瑜的背影还想聒噪什么,另一名婆子却已半请半拽的将她拉去了别处。
直到姨祖母走远,目睹了全程的陈雪霁才小声对众姐妹道:“这世上怎会有这般拎不清的长辈!大庭广众,胡扯什么帮阿瑜掌控王府后宅,这话若被王妃听了去,阿瑜如何自处!怪不得阿瑜生气骂她不通礼数!”
“是呀!听说王府那蔡妃也不是个好相与的,姨祖母昏了头,硬给阿瑜招惹是非!”
“哎,家里有这般亲戚,日后指不定闯出什么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