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文豪
作者:员在 | 分类:历史 | 字数:157.3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20章 招生问题
经历了堂会的小插曲之后,马车赶往广场酒店。
陆时办理入住。
这之后,他吃过午饭,哥伦比亚大学的校长巴特勒就找上门来了,邀请他一齐到学校逛逛,看看新闻学院的建设如何。
陆时赴美本就为了交流,自然答允。
加上古德曼,三人乘马车前往。
哥大位于曼哈顿的上西区,
校园距离中央公园只有数个街区的距离,毗邻哈莱姆河,景致十分美丽。
校园内,古老的建筑林立,散发出浓厚的历史与学术气息,
绿树成荫的小道旁,学生们或悠闲地漫步,或坐在长椅上讨论深奥的学术问题。
巴特勒引着陆时前进,
“陆教授,自从决心建立新闻学院,约瑟夫就跟变了个人似的,精神衰弱都好了不少,每天竟然能工作三个小时以上,实在难得。”
他说的是约瑟夫·普利策,
普利策因为精神衰弱,甚至无法接受任何噪音,不得不住在一艘顶级隔音的游艇,在海上四处飘荡。
没想到,工作还能治病。
陆时好奇,
“关键是学生们。他们对新闻学院是怎么看的?”
巴特勒表情微微变了,低声道:“你知道的,新闻学是新兴学科,公共课倒还好说,专业课根本没有相应的师资。出于无奈,我只能让约瑟夫帮忙请业内人士。”
“啧……”
陆时咋舌,也知道对方的为难之处了。
所谓“业内人士”,必然是记者、编辑、出版商之流,
这些人在考入哥大的天之骄子眼中,学识并不高,现在摇身一变成为教授,确实让人有些难以接受。
陆时说:“我大概能猜到。”
巴特勒笑笑,
“其实,美国算不那么保守的了。普利策推荐了布莱女士,也只有少部分学生反对。”
两人聊着,来到新闻学院前。
那并不是一幢新修的建筑,
阳光透过古老的窗户洒在走廊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巴特勒介绍道:“时间紧迫,我们启用了旧校舍。”
陆时说:“这样也挺好,显得有底蕴。”
他们走进了大门,
装修已进入收尾阶段,
墙角堆放着各式各样没用完的建材,从木板到瓷砖、从油漆到五金件,每一样都杂乱无章地摆放着。
不远处,普利策正和一名女士聊着天。
巴特勒上前,
“约瑟夫!看,这是谁!”
普利策回过头,双眼一亮,给陆时来了个美式拥抱,
“陆教授,你总算来了!”
之后又和古德曼握手,
这段时间,都是古德曼负责对接,两人早已相熟。
普利策又介绍了那位女士,
“内莉·布莱,记者。”
他在收购《纽约世界报》后,招募了布莱,
布莱也是能干,
她的文章,一方面抨击丑恶现象、一方面倡导社会改革,靠着煽情和对一系列社会问题的针砭时弊,让报纸销量大爆。
普利策打趣着说:“陆教授,你现在过来,还能指导一下招生工作。等到了夏末,可就晚咯~”
陆时好奇道:“新闻学院的预招生不乐观?”
各国的招生流程不尽相同,
一般地,美国高校需要学生先提交申请材料,
像什么申请表、个人陈述、推荐信……
表面上,是学生有求于学校。
但因为一个人可以被多所学校同时录取,不存在“专业服从调剂,不服从就掉档”的现象,
所以,本质上是一种双向选择。
普利策现在担心的是,他们出钱出力,热火朝天地把新闻学院搞起来,
结果,没人申请,
那可就十分尴尬了。
他眼巴巴地看着陆时,问道:“陆教授,关于招生的事,你是怎么想的?”
“啊这……”
陆时挠头,
“我只熟悉英国高校的流程啊。”
普利策没开口,旁边的巴特勒却是先说道:“陆教授,这你就过于谦虚了。当初我们讨论新闻算不算科学,担心新闻学院的毕业生变成卖弄文字的人,你就出谋划策过。”
当时,陆时想的办法是要求新闻学院毕业生的双学位比率,
还给出了一个很离谱的数字:
80%。
这样的话,学生们不只学新闻,还要对某个专业或行业有深入了解。
有专业知识,就可以支撑起有深度的文章,自然也就能避免“卖弄文字”了。
陆时两手一摊,
“还要让我想类似的方法啊?那我铁定被学生骂死!”
巴特勒说道:“也是为了学生们好嘛~年轻吃苦,进入社会才不会遭罪。到时候,他们自然能理解你的良苦用心。”
普利策也在旁边点头,
“所以说,还是陆教授有身为老师的觉悟。苦一苦学生,骂名他来担。”
陆时:“……”
“好好好,这么玩是吧?”
普利策嘿嘿一笑。
能看得出来,这老哥因为最近工作比较舒心,焦虑症好了不少,
第320章 招生问题
而且,看他的样子,好像连视力也有恢复。
他低声道:“说到底,还是外界对新闻学有误解。如果,我有卡文迪许先生那样的声誉,随随便便成立个实验室,都不愁招不到学生。”
陆时笑,
“卡文迪许实验室也不是‘随随便便’建立起来的。”
普利策回答:“我就是打个比方。”
陆时陷入沉思,
“其实,要想招生也不难。中国有句话,‘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大不了,咱们多搞点儿奖学金。”
他现在是哥大的董事,自然有权力说这话。
古德曼从后面靠近,
“陆爵士,奖学金确实是个好点子。咱们可以请派克兄弟公司出面。”
派克兄弟公司就是陆时在美国的桌游出版合作伙伴,
因为《大富翁》和《魔戒》赚得盆满钵满,现金流十分充裕。
陆时思考此事的可行性,
从去年开始,老罗斯福便在搞税制改革,
一方面,巧立名目,拆分洛克菲勒;
另一方面,强迫各企业做慈善,或者投资教育、医疗等领域。
派克兄弟公司在各大设立一个奖学金,还能避税,
算是一举两得。
陆时沉吟道:“不会有法律风险吧?”
古德曼愣了愣,
“什么法律风险?”
陆时说:“我是哥大校董,同时在派克兄弟公司也有股权。这种情况下,开设奖学金显得有点儿像‘左手倒右手’啊。”
其实,陆时之前没少干类似的事,
但这次牵扯到避税,
考虑到美国税务系统的牛x之处,还是要小心些。
古德曼嘴角勾了勾,
“陆教授,你真是一个好人。”
陆时:???
莫名其妙被发好人卡,十分迷惑。
古德曼低声道:“别担心,大家都是这么玩的。游戏规则如此。”
陆时无语,
一般人都会觉得这么搞属于人为制造黑幕,
但是在美国,合理合法。
嗯,
这可太资本主义了。
古德曼耸了耸肩,
“伱如果实在担心,可以请我来做奖学金管理委员会的监事嘛~我会让一切都在‘阳光’下运行的。”
说着,他又压低了声音继续道:“再不行,改请富兰克林·罗斯福当监事,他有意向申请哥大法学院,正需要积累资历和管理项目的经验。我听说了,他和总统……”
陆时摆摆手,赶紧打断,
“别讲了~别讲了~”
再降下去,又该聊起美国梦了。
他转向普利策,
“单靠金钱刺激肯定不行。咱们还得更进一步,给新闻学院的毕业生提供明确的就业方向。”
普利策听完就笑了,
现场就有两个世界级的传媒大亨,还怕提供不了岗位?
而且,他们自己搞的新闻学院,必然最了解这个学院的真实水平,
若真能像陆时构想的那般“松进严出”,从这里直接攫取新闻界的人才,哪怕支付高薪,也定然是稳赚不亏的。
普利策左右看看,
“走吧,我们出去逛逛。边走边聊。”
陆时赶紧在前面带路,
“我领你走吧。”
他怕普利策看不清。
普利策笑道:“陆教授还真是有绅士风度。”
陆时控制着步速在前面走,
几人出了大门。
午后的阳光洒下,
墙壁上那些历经岁月洗礼的痕迹,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明显。
陆时说:“事实上,我们还有很多办法。”
普利策好奇,
“比如?”
陆时解释:“据我所知,部分大学招生是不需要定专业的,学生到了大一或大二之后可以再做决定。”
他之所以聊起这个,是因为刚才和古德曼提到小罗斯福,
小罗斯福于1900年进入哈佛大学,攻读的是政治学、历史学和新闻学,
直到1904年进入哥大,他才选定法学。
不难发现,这些都是文科专业,
而理科和工科,往往在申请时或者进入学校没多久就要确定方向了。
只能说,很多文科专业被称为“水下编筐专业”是有理由的,就业能力是真的鶸,得先依靠只选学校、不定专业的方式把人先忽悠进门。
所以,美国没有“调剂”的说法,却有“调剂”的事实。
就比如小罗斯福,
他攻读政治学、历史学和新闻学,难道到了大三再转读物理学?
那样的话,前面花的时间就全都白费了。
旁边的巴特勒不由得勾起一个邪恶的笑容,
“陆教授,你很懂美国嘛~”
陆时说:“我毕竟是《全球高校排名》的主要编纂人,这些门道还是清楚的。再说了,人家哈佛都这么玩,你们肯定得跟进啊。对了,你们不是要搞常春藤联盟吗?”
巴特勒点点头,
“是。我之前就听艾略特校长说了,‘常春藤’还是你起的名字。”
早期的常春藤学院只有:
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和普林斯顿,
共4所。
而4的罗马数字为“iv”,加上一个词尾“y”,就成了“ivy”,英文的意思就是常春藤。
几人继续往前走,
路过的学生看到校长巴特勒跟着一个东亚人走在一起,不由得投来好奇的目光。
很快,有人认出了陆时,
窃窃私语四起,
“刚才那个是陆教授吧?我特别喜欢他的《颠倒》。”
“那部戏剧是挺不错,符合咱们美国。但他的戏剧里,我最喜欢的还是《是!首相》,把垂垂老朽的英国讽刺得体无完肤。至于,我最喜欢的是《洛丽塔》。”
“对了,他是不是还是咱们学校的董事?”
“何止是董事!新闻学院他也有份。”
“倒也正常。他毕竟是《镜报》的大老板嘛~”
……
渐渐地,学生们变得蠢蠢欲动。
甚至有人拿出了书,想找陆时签名。
古德曼很狗腿地凑上来,
“陆爵士,给你。”
他递上一支笔。
陆时:???
“干嘛?”
古德曼做了个书写地动作,随后微妙地眨眨眼,说:“签字的时候,你会需要的。”
陆时白了对方一眼,正要吐槽,
忽然,有学生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叫道:“请问是陆时教授吗?”
古德曼笑笑,
“看吧,说什么来什么。”
陆时无奈,拔掉笔帽,转向那几个学生道:“没错,我就是陆时。有什么事吗?”
他问的同时在心里思索,该签汉语名还是笔名。
对面的学生诧异,
“你……唔……陆教授,你为什么拿出了笔?”
“啊这……”
陆时盖上笔帽,问道:“什么事?”
学生小心翼翼地看了眼巴特勒,随后问:“陆教授,你真觉得新闻学适合成立专门的学院吗?我们承认,他或许是科学,但是……”
不知是在整理措辞,还是后面的话有些难以启齿,
他“但是”了好一阵,愣是没说完。
后面的学生忍不住了,上前一步,
“陆教授,你觉得新闻学真的是科学吗?如果是,为什么要要求新闻学院毕业生的双学位比率?如果不是,为什么要要求新闻学院毕业生的双学位比率?”
两个问句一样,
但表达的意思截然相反。
巴特勒皱眉,
“不要打扰陆教授。”
陆时摆手,开玩笑着说:“无妨,让他们畅所欲言吧。咱们不是担心新闻学院不好招生吗?不如借此机会解决学生们‘思想上的问题’。”
巴特勒环视一圈,
周围的学生越来越多,都在小声议论,一副看热闹的模样。
他不免担心,
“陆教授,你之前没有准备啊。”
如果回答不能服众,新闻学院的招生会更麻烦。
陆时摊手,
“我现在说‘无可奉告’,难道就没问题?我做媒体,深知这个词会被如何解读。”
“啊这……”
巴特勒有些头疼,但终究无法反驳,
“那好吧。”
只能充分信任陆时了。
陆时转向那些学生,问道:“你们为什么会觉得新闻学不是科学?”
那名学生说:“我觉得新闻学是服务业!”
陆时:???
震惊地问对方:“你是不是还要说,新闻学的本质是‘舔’?”
学生“啊?”了一声,挠头说道:“我之前还真没这么想过。但你现在一说,感觉确实有点儿像。”
陆时上下打量对方,
“你姓张?”
学生摆摆手,
“不不,我姓威廉姆斯。”
陆时笑笑,说道:“新闻学是服务业,这一点没错。但你认为服务业就是‘舔’,我想,你的理解出了问题。”
姓威廉姆斯的学生不服道:“大部分人是这么想的吧?”
“啧……”
陆时咋舌道:“你是哥大的学生,要有自己的想法。大部分人想的就一定正确吗?”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