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英伦文豪

作者:员在 | 分类:历史 | 字数:157.3万

第132章 它值得!

书名:英伦文豪 作者:员在 字数:4673 更新时间:2024-11-25 22:42:01

污污污——

火车的汽笛声响起,提醒着月台上的人们赶紧出站。

一名老者拎起手提箱,缓缓朝外走去。

老者穿着简朴,一身黑色风衣,留着络腮胡,一直垂到风衣前襟的开口处,神奇的是,他的胡子是白色的,头发反而是灰色和黑色,显得有几分奇怪。

因为手提箱很重,所以他看起来一瘸一拐,

一名乘务员靠过来,

“先生,需要帮助吗?”

老者抬起头,

“啊,不用不用。我想问一下,这附近有发电报的地方吗?”

乘务员一脸懵,

“您……额……您说什么?”

他能听得出对方说的是法语,但口音实在是太重了,大舌音极重,让人很难理解。

老者不由得尴尬,降低了语速,重复道:“我想问一下,这附近有发电报的地方吗?”

乘务员这次听了个大概,

“电报?去电报局……额,去邮局。”

在世博会后,巴黎取缔了专门的电报运营机构,改与邮局合并。

老者点头,

他打开随身的箱子,在里面翻了好一阵,从中掏出一幅巴黎城区地图,递给对方。

这次,连语言交流都不用,乘务员就能会意。

他在地图上寻找邮局的位置,却没想到怎么都找不到,这才看向地图的左下角,发现地图竟然是1878年版本,还是当年那一届巴黎世界博览会的纪念版。

乘务员不由得无语,

“这……”

老者询问:“怎么了?”

乘务员叹口气,循着记忆在火车站旁边画了一个圈,说道:“老先生,这就是邮局所在了。但我必须提醒您,这幅地图已经过时了,您在邮局最好再买一份。”

老者点点头,

“谢谢。”

他郑重地道过谢后,双手拎着箱子缓步离开火车站。

刚一出站,巴黎的活泼与生机便扑面而来。

站前广场上满是行色匆匆的人群,亲友们忙着接站或者送站,送报夫在人群中穿梭,高喊着广告:“!凡尔纳先生倾情推荐的!”

老者不由得犹豫,

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大量购买书籍,所以书店和大学图书馆是他最常去的地方,

但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他强自按下好奇心,循着地图朝邮局的方向走。

很快,一座异常繁忙的建筑出现在眼前。

老者走进去,用(自以为)字正腔圆的法语对办事员说:“您好,我要发电报。请问该去哪里办理?”

办事员上下打量他一阵,

“先生,是长电文?还是短电文?”

老者诧异,

“有什么不同吗?”

办事员的脸上闪过一丝得意,回答:“老先生,法国境内,短电文收费是固定的,一则电文只要七法郎。只有长电文才按字数收费。”

七法郎并不是一个多小的数字,

但相比起以前按字数收费的电报,这个价位肯定是很便宜了。

办事员补了一句:

“全球,只要法国是这样。”

老者好奇,

“为什么如此?”

办事员笑嘻嘻地解释:“因为去年的世博会,政府花了很大力气在民生改革。”

老者听了,心下微微黯然,

俄国什么时候也变成这样就好了。

他整理好心情,说:“我要发的是长电文。”

办事员惊讶,又打量老者一番,随后道:“先生,长电文按字收费,价格非常高昂。所以,您尽量还是言简意赅吧。”

老者笑着摇摇头,

“无妨,我付钱就是了。退一步讲,就算我发短电文,你们也得按字收费。因为我要发往斯德哥尔摩。”

这次,办事员没办法再劝了。

在20世纪初,电报运营是相对原始且简陋的,

收发双方都有密码本,密码本上以阿拉伯数字代替横竖,横竖交叉处的字母就是密文。

尽管民用电报用的是明码传输,但因为或政治诉求、或经济需要、或语言不同的各种原因,各地区的明码密码本仍然存在极大差异,导致跨国电报需要多次中转,

所以,即使法国的短电文收费少,瑞典那边还是按字收费,电报费就不会低。

办事员轻咳,

“老先生,长电文字数限制为140字,费用为每字一法郎。您带钱够吗?”

老者说:“没问题。”

这么一大笔钱说掏就掏,办事员不由得更加好奇对方的身份,

“那您说吧。”

他拿起了纸笔,准备记录。

老者说道:“电文如下,‘尊敬的诺委会、瑞典文学院各位同仁,我……’”

办事员:???

懵了!

诺委会是什么东西,他没有概念,

可瑞典文学院他还是知道的。

因为过于震惊,所以手上记录的笔停了下来,后面的话没听清。

老者也注意到了对方发呆,轻咳一声,问:“那个……是我的口音太重了,你听不懂吗?”

办事员“呼~”得长出一口气,

第132章 它值得!

“原来是口音重。”

他这才意识到自己是听错了,

对方一定没说什么“瑞典文学院”,也没说什么“诺委会”。

办事员将纸笔递过去,

“您能写吗?您的法语书写没问题吧?”

老者的第一语言是俄语,却也擅长法语、德语、英语,只是口语不行,听、读、写都没问题。

他接过纸笔,刷刷几下就写完了电文,递给对方。

因为电报的收费模式,所以必须要统计字数,不存在私密性的说法,

办事员开始阅读。

——

尊敬的诺委会、瑞典文学院各位同仁,

感谢你们将我提名为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万分感谢。

但是,请容许我拒绝此次提名。

正如我之前说过的,欧洲文坛有才之士众多,而我的那些作品不过是“老爷式的游戏”,实无可取之处。

请将这宝贵的机会留给他人。

您忠实的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办事员:???

感觉自己喝多了,大白天的怎么发起癫来了。

诡异的安静横亘在两人之间,

“……”

“……”

“……”

终于,托尔斯泰开口了,问道:“朋友,字数计算完了?我应该支付多少法郎?”

“咕……”

办事员咽了口唾沫,艰难地抬起头,

“托尔斯泰先生,您要不要……额……去俄国领事馆?或者去瑞典领事馆?那里有专门的发报机,不用几经周转,效率比邮局高得多。而起,也不用花钱。”

托尔斯泰叹气,

他心想,如果俄国领事馆的人有那么好说话就好了,

因为《复活》的事儿,沙皇可是扬言要把托尔斯泰流放到西伯利亚的。

当然,这种事肯定不能明说。

托尔斯泰摆摆手,

“这是我私人的事情,就不占用国家资源了。”

私人的事……

办事员无法理解,只能暗赞一句高风亮节,随后才说:“字数卡得刚刚好,共计135法郎。”

托尔斯泰笑着点出现金,递给对方,

同时,他问:“这附近有书店吗?”

办事员给托尔斯泰指指路,

“从这边过去两条街,拐角处就有一个很大的书店,跟邮局有电报业务的合作,许多业务繁忙的商人每天定时去书店,看自己有没有新电报。”

托尔斯泰赶紧道谢。

这一路舟车劳顿,随身带的书都已经读完了,需要赶紧“补货”。

他拎着箱子,按办事员的指示前往书店。

结果,他刚一进门就产生了错觉,以为自己这是到了某个生意很好的餐厅,拥挤异常。

只见最靠外的书架前杵着几十个人,里三层、外三层,将书架团团围住,

外层的人全都踮着脚,朝里层看。

时不时地,有议论声传来,

“尼玛!好特么牛x!”

“真有那么厉害的武器,能够一炮把太阳干碎吗?”

“伱问我,我问谁?”

“这人写得实在是太好了。哈哈哈!”

……

托尔斯泰从未想过一间书店会如此嘈杂。

他走向老板,

“先生,最近有什么好看的新书吗?”

问的同时,视线停留在那堆人的身上。

老板哪儿还不懂,笑呵呵地回道:“是一位中国作家的科幻,名叫《乡村教师》。”

中国作家,

科幻,

《乡村教师》,

这三个词拿出来,处处透着一种不协调的感觉。

托尔斯泰却是灵光一闪,

“伦敦政经的陆教授?陆时陆教授?”

老板摸摸下巴,说:“好像是叫这个名字。在的扉页上,有一篇作者简介,说是中国派去伦敦的留学生,但因为《枪炮、病菌与钢铁》名声大噪,成为客座教授。”

托尔斯泰点点头,

“果然如此。”

老板又道:“看你挺熟悉作者的?”

托尔斯泰轻笑,

“算是神交已久了。”

老板说:“那你应该买一本《乡村教师》,唉……那帮人也真是的,只知道占便宜。”

托尔斯泰好奇,

“这‘占便宜’该作何解释?”

老板摊手,

“你去买书就知道了。”

托尔斯泰点点头,挤过人群,伸手去拿书架上的《乡村教师》。

结果,他旁边的人立即说:“老先生,这部就是一个短篇,你没必要买啊!在书店里读一读就算了。”

托尔斯泰:“……”

他现在算是明白了,人家这是明目张胆地白嫖呢~

但因为打开书封的书只有几本,所以这些白嫖怪需要排好队阅读,所以才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托尔斯泰想到了这些,不由得愈加好奇,

一部短篇单行本敢这么卖?

陆时对自己的一定很有信心。

正这么想着,

“啪——”

伴随着合上书的声音,人群中一人刚刚读完了。

后面立即有人道:“换我!该我了!”

没想到,那个读完了书的人一脸失神的表情,就像是没有听到。

外层的人大喊:“喂!”

那人这才回过神来,

“呼~”

他长出了一口气,默默地将手中已经拆封了的《乡村教师》递出去,随后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崭新的,缓步挤过人群,到书店老板那里结账。

一时间,周围的人都安静了下来。

接着,又是议论声四起,

“他这是准备买?不是都已经读完了吗?还准备买什么?”

“唉……不知道啊。这两天,有这种症状的人很多,十个里面得有八个,读完了还要买回家去。明明是平头老百姓,还要学议员老爷附庸风雅搞收藏吗?”

“难道这本书有什么魔力?”

“能有什么魔力?!我也看了只言片语,不得不承认,写得确实好。但这本书在法国出版,却用了英、法双语,那些英语的内容不就是纯纯用来凑字数的吗?”

“这样看,凑字数是为了页数多,确实不值得买啊。”

……

很显然,其他人都不能理解那个人买书的行为。

买书的人回过头,

他张了张嘴,似乎是想辩解什么,但话到了嘴边却变成一声叹息,随后说道:“你们啊,读过之后就能明白了。这本《乡村教师》,真的是很不一样。”

说完,掏钱结账,随后揣着书离开了。

留下众人面面相觑。

托尔斯泰也不由得好奇,

他拿起书,捏了捏书的边缘,发现确实薄得可怜,是短篇没错。

这种书都能卖得出去,可见陆时的功力确实非同一般。

既如此,那就不得不买了。

托尔斯泰将书收好,随后继续在书架之间游荡,

既然来了法国,就应该多买一些。

他仔细挑拣,拿了凡尔纳的《迎着三色旗》,

在后人的眼光中,这本书并非经典,因为作为科幻,里面的东西实在是不怎么过关,

但在20世纪初那些人文主义、和平主义的作家眼中,这本书甚至比《地心游记》、《神秘岛》都要牛x。

塑造了一个名叫托马斯·罗什的名扬四海的法国化学家,

他发明的一种名叫“罗什闪电”的攻击导弹,但因为要价太高而在欧洲四处受阻。

结果,他被海盗收买,让海盗得到了“罗什闪电”,

当各国军舰来围剿海盗时,海盗发出导弹,将军舰炸得粉碎,

最后,一艘法国军舰升起三色旗时,托马斯·罗什的灵魂突然受到震撼,意识到了自己的罪行,炸毁了海盗岛。

这本书算是典中典了,

但托尔斯泰就是很喜欢。

他将书收好,继续再书架中寻找,

就在这时,书店门口附近传来了争吵声。

有人大声呵斥:“你买书就买吧,干嘛把这本已经拆封了的拿走?反正都是一样的价格,你为什么不买新书?逞心不让我们读是吗?”

被呵斥的人大声反驳:“没错!就是不让你们读!这本书,就该老老实实地掏钱买!它值得!”

托尔斯泰:???

他从书架之间走出,朝吵架的源头看了过去。

只见要买书的人以一对多,却全然不惧,反而怒目而视。

托尔斯泰看看手中的《乡村教师》,

这本书,到底又怎样的魔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