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作者:北城二千 | 分类:历史 | 字数:312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39章 父慈子孝
“轰轰轰——”
四月初,当火炮声在江东门外响起,代表着圣驾的旌旗插在龙舟之上,成功靠岸。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码头上,群臣推金山倒玉柱的跪在清扫过后的水泥地上,五拜三叩。
“起来吧!”
当朱棣的声音阔别一年有余重新响起,许多文臣都感到鼻头一酸,心想这位总算回来了。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们不能说过得很差,但绝对也算不上好。
在他身后,亦失哈、胡纶、张玉、丘福、孟善等人不自觉张大了嘴巴,目瞪口呆。
这辆机车被发明后,时隔十一年后,由乔治·斯蒂芬森改进的旅行者号机车拖着三十多节小车厢正式试车,车厢载有四百多名乘客和九十吨货物,以时速二十四公里的速度跑完了四十公里的路程。
十二岁的朱瞻壑毕恭毕敬作揖,看上去十分乖巧,朱棣也高兴点头:“你父亲为何不来?”
“儿臣暂时还不想即位,况且父亲您还年轻再干几年。”
话音落下,他便带着朱高煦走到一旁,父子边走边道:“老二,这次我也回来了,你看看什么时候即位比较好?”
在朱棣南下前,解缙几乎没有见到太阳,如果不是担心解缙会发疯,纪纲甚至不想让人去陪解缙聊天说话。
要知道按照太学的铁轨重量来看,一根铁轨起码重一百斤,一百斤铁轨就是上千文。
朱高煦听完了王甫汇报给自己的数据后,果断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尽管囚服崭新,头发也得到梳理,可解缙的体型却无法恢复当初。
只是他这么一弄,自己反倒不知道怎么收场了。
在朱高煦的统治下,群臣只觉得自己生活在监狱,这不能做,那不能做,虽然俸禄算得上丰厚,可和武官打仗所获赏赐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朱棣还以为朱高煦是担心自己在试探,因此特意换了自称,却不想朱高煦当即停下脚步作揖道:
“儿臣尚年幼,朝廷不能没有父亲。”
想到自己从北边南下一路的所见所闻,朱棣自然能体谅朱高煦。
等三年过去,大明全面推行新政,自己就可以开始休养生息,然后等待机车成型,开疆拓土了。
捋了捋大胡子,朱棣走到朱高煦身旁,手拍在他背上,示意他跟着自己走。
“陛下,是他自己不吃东西,每日还在狱中非议陛下与殿下关系。”
“这群人看我眼神不对劲。”
当然,这样的念头王彦也最多想想,说是不可能说出来的。
“这这这……”
最大就是流放和发配,最小就是罢黜为民,具体怎么判,看朱棣想怎么判。
朱高煦对朱棣别的没信心,但对朱棣打仗和寿命却有绝对信心,尤其是他这些年除了打仗比较累,其它时候都比较清闲的生活状态来说,朱棣日后就算活到七十五,朱高煦都不觉得奇怪。
朱棣略皱眉头,虽然之前十分愤怒,可他还是不想让解缙死,毕竟解缙是一块招牌。
对于三十二岁的朱高煦来说,他很笃定自己还有十二年的时间,毕竟历史上他活到了四十六,而且是非正常死亡。
“十年后,我要看到它的数据倍数增长,并且能在大明的官道上疾驰。”
“改日你和黄福说说,在京城周围修建一处行宫,我平日就住在行宫里,时不时召见你就行。”
群臣没有跟上,而是遥望那囚车,心情忐忑。
站在朱高煦身旁,博士王甫戴上了厚厚的眼镜,手里拿着一本文册,以及便携式的毛笔。
他们的吃惊来源于对未知事物的不了解,而这个未知的事物叫做火车……
忽的,重物下船的声音响起,群臣下意识看去,却瞧见了一个身穿素白囚服,骨瘦如柴的家伙。
“别说七八百里,就是日行三百里,我都得要封你王甫为伯!”
王甫作为研究这方面的博士,自然看过朱高煦给出的课题,以及课题中预期的数据。
您最多打仗,可东宫那位可是要他们动则三族流放,看您能对劲吗……
“噔!”
“父亲放心,儿臣可不会杀他。”朱高煦脸上露出笑容,但他这笑容却让朱棣瘆得慌。
“嗯……”朱棣回应一声,随后才开口道:“那个解缙,你自己看着处置吧。”
在这样的精神摧残下,解缙的体重骤减,两肋甚至消瘦的可以看到肋骨之间凹陷进去。
此刻,他们三人正惊讶于轨道上火车的速度,但朱棣最先恢复平常,有些挑剔道:“这速度太慢了些……”
王甫说着一些专业术语,朱高煦没有在意这些,只是指着那缓慢行动的蒸汽机车询问道:“机车多重,时速多少,能牵引多少重物,造价几何?”
只要能达到这个标准,那大明许多疆域都能得到巩固。
朱高煦闻言连忙拒绝,他可是还等着朱棣帮自己背完江西和浙江的黑锅,然后再以“三年不改父志”的借口将湖广这些省份新政一并推行。
第439章 父慈子孝
五年后,人类开始进入火车时代,各国也因为火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手中实控疆域不断扩大。
爷孙一问一答,商量着坐上了大辂,随后向太学驶去。
出乎预料,今日来接驾的并不是朱棣每次返回南京都能看到的朱高煦,而是他的孙子朱瞻壑。
这样的情况下,江南日后即便有了官商资本勾结,只要军队没出现问题,皇帝都能轻松收拾他们。
算上休息,顶多七天,南京就可以将江南的兵力投送到哈密,十天就能投送到伊犁河谷。
“北京我看了,你要是当了皇帝,我肯定也不太好待在宫里。”
朱高煦果断应下,一处行宫换老头背锅,这很划算。
例如让他册立妃嫔,再选皇后之类的话,每每想起,朱棣都气血上头。
“这样吧,反正日后要迁都,我和你都不喜欢在南京呆着,到时候我们都要去北京。”
当然,如果个人力量超出了时代,那他就能做出超出时代的事情,正如当下的朱高煦。
果然,朱棣听到纪纲如此说,虽然不相信纪纲的话,但他还是露出不喜,估计是想起了以前解缙那些触怒他的奏疏。
群臣惶恐且愤怒,但这愤怒都针对到了纪纲身上。
“对了,我听说你爹给你安排去中学读书,感觉怎么样?”
朱棣还没有判,也没有催促纪纲,所以纪纲也不敢直接对解缙用刑,但解缙既然落到他手中,那自然也好受不了。
他们用了十年时间,将这个四百年后才会出现的东西发明出来,也能用十年时间,让大明进入火车时代。
想到这些事情,他也懒得去管解缙,只是将目光放到了群臣前的华盖下。
朱棣咋舌,他没想到这玩意能跑这么快,不过就刚才老二来说的看,现在这火车也能日行七十二里,和明军行军速度不分上下了。
朱高煦带着朱棣一起走下操场,同时对朱棣说道:“这火车拉拽着燃料车厢才那么慢,如果填充燃料,让它自己快速跑的话,差不多能比人要跑的快一些。”
“我准备休整一年,明年开春再对江西动手。”
对于江南人口稠密的地方来说,省去人力就代表许多人失业,因此蒸汽机有利有弊。
朱高煦在整个南直隶推行新政,将本就脆弱的淮西勋贵、江东官场清扫了一遍,扫出数百万亩隐匿耕地的同时,也扫出了许多包庇的胥吏,牵连者两千余人,连带亲族近三万。
朱高煦的问题一针见血,王甫闻言也一边写一边说道:“机车重五吨,最高时速三十里,满载时速(时辰)六里,能牵引十二吨货物。”
如果有了铁路,大明日后的许多工程都能降低成本,例如从洪武三十三年持续到现在的黄河疏通,之所以如此缓慢,主要就是运送水泥,泥沙耗费时间。
有了铁路,即便迁都北京,但皇帝想要南下,也不过就是两天时间罢了。
朱高煦很清楚铁路对大明的意义,所以几百万贯乃至上千万贯对于大明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三百里算什么?”朱高煦忍不住笑道:“在您有生之年,肯定能看到它日行七八百里的时候。”
在令旗挥动下,火车的蒸汽渐渐变少,速度也慢了下来。
里面十分燥热,朱棣只是看了看驾驶员填充燃料的情况,就知道这种地方不可能藏着人力和畜力,因此下车看了看这机车全貌后才感叹道:
“要是这玩意能日行三百里,那俺打漠北就简单多了。”
“不过车厢重量足有十吨,另外走六里需要消耗一吨煤炭,两吨水。”
“这蒸汽机船的技术成熟后,这蒸汽机还能运用在船上,届时船只就不需要风帆,也不需要人力拉拽,每日能走上千里,从南京前往东洲,只要燃料足够,顶多三个月就能走一个来回。”
正因如此,朱高煦才会特意和朱棣宣传蒸汽机车的好处,同时也宣传起了蒸汽机船:
王甫见皇帝感兴趣,当即示意不远处的令旗手挥动令旗。
王甫推动眼镜,显得十分兴奋,并不觉得机车鸡肋,因为他们已经让蒸汽机车动起来了,剩下的问题只有如何提升效率。
“儿臣领旨!”
以明军的实力,只需要两万人就可以控制整个漠北,而两万人的物资,只需要这样数据的火车出发五十六次,就能满足全年补给。
太学之中,当熟悉又陌生的汽笛声响起,站在一个巨大操场上的朱高煦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甚至就算是西域,也能在半个月内运送数万兵马前往,唯一的问题就是轨道铺设。”
“怎么弄成这样?”
想了想,朱棣只能上前拍了拍他的肩:
二六零五:f七零零:四三:六零零零::七六七
现如今朱棣回来,庙堂上最少有人能为他们发声了。
他并不会制造蒸汽机,但他记得蒸汽时代蒸汽机的热效率在6%~15%,二十世纪达到了20%~40%,就算是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热效率似乎也有5%~8%的程度。
第439章 父慈子孝
纪纲与陈瑛虽然押送解缙北上,但朱棣在过去几个月里并没有接见解缙,只是让三司查案。
当然,这个速度慢的几乎察觉不到,毕竟一个人徒步慢跑的时速就能达到每个时辰二十里,因此永乐号每个时辰六里的速度着实有些慢。
朱瞻壑想跟上来,被朱棣笑着制止:“和伱爹说些事,你别跟上来。”
熟知这一切的朱高煦和王甫一样,并不觉得当下“龟速”前进的永乐号是鸡肋,反而认为这是一个开始。
三万人啊,这放在哪朝哪代都算得上大案了,更别提朱高煦对武将赏赐丰厚,对文臣“刻薄”的做法了。
“热效率不足,我估计现在机车的热效率只有不到3%,或者更低。”
站在码头上,朱棣警惕的与身边王彦低声交流,王彦心中汗颜。
朱棣闻言便理解了朱高煦为什么不来,毕竟朱高煦与他说过蒸汽机对大明的作用。
历史上乔治·斯蒂芬森在少量资助的情况下,就能在十几年时间里帮助英国步入火车时代,那拥有数百万学子的大明朝没有理由会比他更慢。
朱高煦与朱棣解释着,同时说起了铁轨,朱高煦都不免头疼起来。
三司查案会审的结果就是解缙确实触犯了大明律,由于是累罪,因此这个罪责可大可小。
朱棣不太相信,可朱高煦却立马再度躬身:“请父亲不要再说这样的话!”
“等那行宫修建好了,你也可以着手即位了。”
真正想要解决问题,朱高煦曾经与朱棣所说的那些科技进展都得实现才行。
在这里,两面清澈透明的玻璃引人注目,但由于玻璃技术早就更迭,朱棣也没有太好奇,只是看了看火车内的构造,然后又去到了锅炉房看了一眼。
当然,如果是思想改变,那就另当别论了。
“老二,你来着的啊……”
朱棣伸出手摸了摸永乐号,感觉有点烫手又撤了回来。
“我先看看再说。”朱棣还是有些不太相信这东西真的不需要人马拉拽,更别提日行七八百里了。
“是,臣这就让火车停下。”
新政虽然让百姓的日子变好了许多,但这种变好是有限的,毕竟粮食产量依旧那么点,新政无非就是将以往胥吏贪污的粮食平分给朝廷与百姓罢了。
“比南京的要大一些,城池也是,就是比较干燥,你在南京出生,兴许不太适应。”
“除此之外,你赏钱千贯,太学士赏三百贯,普通学子赏百贯!”
别的不说,单单抽水这一项功能就能大大减少开采矿藏所需人力,以往开矿要不断人力抽水,而今有了蒸汽抽水机,只需要一台蒸汽机就可以解决一个矿洞的抽水问题,省去几十上百的人力。
“那是解春雨(号)?”
王甫唱礼作罢,不等朱棣开口,朱高煦就先一步道:“这次参与研究的,每人升授一阶世袭散阶,没有散阶的授正七品从仕郎散阶。”
“你……”朱棣愣了愣,他没想到老二都三十多了,还能抗住皇位的诱惑。
朱高煦与王甫回头看去,果然见到了朱棣、朱瞻壑以及王彦。
朱高煦在永乐二年给出了大明所需蒸汽机车的预期数据,即最高时速一百五十里,满载时速七十里、载重二百吨,载客五百人。
“永乐号机车内有一个锅炉,锅炉内装有一个平放的汽缸。”
“哈哈,好好好,爷爷小声点……”
“纪纲狗贼,居然把解缙绅折磨如此……”
“也就是说,现在的技术顶多保障两名交替火车驾驶员乘坐……”
“好处我知道了,就是这东西日后真成了,朝廷能不能生产,还有你说的铁轨也是一个问题。”
“走,我们爷俩也去太学看看去。”
当然,那辆机车的数据也比大明永乐号要好上许多,重量折算为明制后,那大概是机车重七吨半,时速十三里,能牵引十六吨货物,五节车,可乘七十名旅客。
如果有了火车,那时间能缩短,材料价格也能便宜好几倍。
这个时代的百姓虽然不像晚清那么贫穷,但也富裕不了太多,只能说吃饱和暖,对于每斤十几文的铁价不可能不动心。
纪纲躬身作揖,三言两语就将事实歪曲。
朱棣看着王甫,十分认真的开口,让王甫连忙作揖:“臣定当竭心尽力!”
花费几十年,耗费几千万贯修建铁路,所能获得的是难以衡量的价值。
面对历史的滚滚潮流,个人力量着实微不足道。
“谢殿下赏赐!”王甫再度躬身,脸上笑容灿烂如菊花一般。
“父亲去太学了,说是蒸汽机有了进步。”朱瞻壑说起蒸汽机时,目光中露出几分激动。
忽的,熟悉的声音在朱高煦身后响起,那声音中带着丝诧异,紧接着就是张玉他们的唱礼声。
朱棣拉着朱瞻壑的手,高兴的向大辂走去。
“机车有两对动轮,由齿轮传动,轴列式为……”
可是对于人口稀少的渤海、漠北、河套、河西之地来说,蒸汽机则是可以大大提高北方的生产效率,将节省出来的人力投入其它行业。
他当初打下南京还小,能抵抗诱惑自己能理解,可三十二岁已经不小了,他却依然能抵抗住皇位的诱惑,甚至让自己多当几年。
“一开始确实不快,但只需要十几年的时间,速度就能达到日行七八百里的程度,届时不管从南京还是北京出兵,不管是前往漠北还是西南,都能将时间控制在半个月内。”
“呜呜——”
朱棣目光一直在火车上,想要看看这玩意会不会是糊弄人的,毕竟这么慢的速度,在火车里装几匹马似乎也能达到。
“俺没在试探你,你也不用耍小心思。”
朱高煦看向王甫,王甫却作揖道:“殿下放心,臣等已经有了眉目,只需要三年时间,数据就能倍数增长,最多二十年时间,就能让永乐号达到您的预期。”
毛笔没有墨水,却在摇晃过后能产生墨水直接书写。
“嘘…爷爷您这得小声说,别让人搅了我的安静。”
没了人心,便是朱高煦也救不了后世之君。
“这火车可以停下吧?”
如果从北京出发,那时间还能更短,更重要的是,能将江南的物资运送到漠北地区,而这是解决游牧民族问题的保证。
“至于造价,永乐号的造价是三千六百四十二贯五分四厘。”
他都和王彦说他老了,群臣也都知道他说过北征回来要传位的话,现在老二这厮不即位,那旁人岂不是觉得自己言而无信?
“你这……”
“至于从北京建造一条铁路直通漠北,差不耗费在五六百万贯,耗时好几年。”
“这就是火车?”
“呜呜——”
“生产是肯定能的,建造一条两京铁路,估计耗费在几百万贯,其中黄河、长江还不一定能通行,得下船坐船中转。”
当然,朝中也有聪明人,许多人都知道,解缙就是针对江西新政的开始,而江西新政结束后,下一个推行新政的就是浙江。
“七八百里?”
朱棣也不知道说什么,皇位他也稀罕啊,真让出去他也心疼,虽然自己喜欢老二,但也不可能喜欢到毫无怨言的把皇位让出去。
想要运行火车,还得设置足够多的铁道部队来维护才行,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爷爷,北京的紫禁城和南京的有什么区别?”
解缙的下场,给众人心头蒙上了一层阴霾,尤其是皇帝迟迟不处置他的举动,更是让群臣不知道该往哪方面去想。
随着驾驶室的人走下机车,朱棣在朱高煦带领下,与朱瞻壑一起走上机车的驾驶室。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当汽笛声再次作响,只见铺设了铁轨的操场上正在缓慢运动着一个庞然巨物。
“嗯?”朱棣这次不得不信了,毕竟老二从不和自己玩什么虚的,更不可能玩那么多次。
这般想着,朱高煦也回到了现实,将目光投向朱棣。
见朱高煦答应的爽快,朱棣也真情流露:“老二,你真像我……孝顺。”
“那是自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