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旧事
作者:理通阴阳 | 分类:游戏 | 字数:42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全部章节_第十章 传奇一生(二)
主事的掏出定金,伙伴们一看,还真是,真金白银放在桌子上,由不得他们不信。
主事的说了下东家的要求,虽然很纳闷,不符合本地的规矩,但看在钱的份上,谁都没有言语,兴许是他们本家的规矩不一样。
定下的时间是今晚八点,他们有人来接,虽然说从来没听过有晚上办丧事的,但既然东家有这个要求,自然要按东家的意思办。
主事的又嘱咐了一些规矩后,各自都散了回家准备了。
晚上七点半,人都在主事家里候着了,家伙事也已经打点好了,八点刚到就响起了敲门声,一行人就浩浩荡荡的跟着俩主家的人朝南面走去。
走了得有半个多小时,家伙事都是放在箱子里,用独轮车推着,一直到推车的累出了一身毛汗的时候,可算看见了前面有灯光。
到地方后,一行人才发现是一个大户人家,高高的门庭,雕梁画栋,门口还立着拴马桩。
进了门,正房里设有灵堂,院子里屋子里满满当当的人,有哭丧的,有忙活的,好不热闹。
吹手们见惯了这种场面,虽然惊异于主家的家业,但规矩是不能变的,当下主事的去见了家主,打了招呼,业内话叫讨采头,就是吹手在门外临时搭建的棚子里吹奏哀乐的时候如果吹的好,主家是要打赏的。
而吹手一进门,主事的必然得去跟家主打招呼,商量演奏的乐曲,大部分家主都是不懂这个的,但也有动乐器的会点一些自己知道的哀乐乐曲,主事的进门打招呼商量好了,家主肯定会有一定的表示,商量好打赏的总价码。
商量好后,主事的拿着家主给的赏金出门要吆喝:“家主打赏大钱两吊,家伙事准备好了吗?”
剩下的吹手就会大声吆喝一声:“好。”
接着摆弄好家伙事,就开始演奏,除了特殊时候吹手们是要在特定的地方吹奏一天半宿零半天的。
但平时吹手都是上午到白事儿家里去,基本在十点左右开始吹奏,还没遇到过晚上开始吹奏的规矩,不过主家花了钱了,吹手们也没有质疑的权利。
赏钱就得靠吹手们自己赚取了,也就是说主事的之前跟家主商量好打赏的总价钱,比如说是三十吊钱,主家会先拿出两吊给主事的,剩下的就得看吹手们卖不卖力了,吹奏的好,会有帮忙管账的来帮家主打赏。
一直到打赏够三十吊,但如果吹手们不卖力气,拿不到赏钱也不能怪家主小气,之前主事的去跟家主商量的时候其实也是在衡量这次赏钱的收入,该卖多少力气。
晚上开始吹奏,来看的人必然就没有半天吹奏来看的人多,只有寥寥几个小孩在凑热闹,吹吹打打一直
到半夜十一点多,家主吩咐人出来找到了主事,告诉主事的饭已经做好了,可以休息一会儿了。
进屋吃完了饭,吹手们是可以喝点儿酒的,因为秋冬季节是很冷的,但穿的多了又不方便演奏,所以吹手不管男女,都会喝酒。
那个时候的女人是很保守的,所以本地的吹手女的都是外地来了,活泼开朗的农家妹子,家乡养不活人了,被逼无奈出来讨口吃的,吹手帮就会物色这样的女人稍加锻炼,帮忙演奏。
但她们是自由的,赚够了钱可以洗手不干,找个好人嫁了,但这样的女人不太好找婆家,会被人看不起,那个时代,说书唱戏打快板的被称为是下九流,只有家境不好,养不起孩子的大人才会送孩子去学这行,学这行规矩很大。
但一旦拜师成功,师傅就会管吃管住,而徒弟就得伺候师傅吃喝拉撒,晚上还得打好洗脚水,跟着师傅在舞台上混,一直混到师傅觉得你可以出师了,再在舞台上帮师傅演出半年到一年,行话叫报师恩。
才算正式出师,而徒弟此时也就有了自己的一点小名气,可以另起炉灶。
吹手们进屋吃饭,主家准备了一桌酒菜,吹手们吃的不亦乐乎,其中一个吹唢呐的小伙儿可能是觉得太冷,就多喝了几杯,这冬天喝酒跟夏天喝酒不一样,常喝酒的都知道,夏天喝酒,喝下去的酒精有一部分就随着出汗、尿液等体液排出体外。
但冬天喝下去多少酒,基本就得吸收多少酒精,所以说这夏冬两季喝酒,夏天必然比冬天要能喝一些。
酒足饭饱,吹手们正准备出门继续,但管事的把主事喊了过去,说家主有事儿要交代,主事的就跟管事的去了。
少时,主事的回来了,开口说道:“这儿的规矩真特娘的怪,半夜摔盆,还不跟出殡一起,单独摔盆,真是怪了,不过主家说了,先休息一会儿,一会儿跟着去摔盆,但后半夜得陪着一块儿守灵。”
剩下的吹手就三言两句的说起来:“什么?跟着守灵?守一宿吗?这哪儿能扛得住,多冷的天啊。”
主事:“唉,干这行就这样,别得罪了主家,主家怎么安排就这么办吧。”
吹手们虽然不乐意,但也没有别的办法,谁让拿人家的钱了呢。
休息了一会儿,管事的来招呼吹手们出发,吹手们就各自拿着乐曲跟着摔盆的孝子孝孙等一队人后面吹吹打打的走。
这里说说摔盆,所谓的摔盆是规矩,就是把在灵堂前烧纸钱的泥盆摔碎,俗话叫孝子盆,一般是由非孝子,但跟死者亲近的人抬着一架帐子,就是一张桌子,桌子两边儿竖着两根杆儿,杆儿上拴着一根红绳,有一张或多张彩布挂起来,桌子上有贡品,有香炉烛台等一系列供奉用的东西。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来到大街上,每走九步就得放下帐子,孝子孝孙跪下磕头行礼,然后再走,步伐
由喊号子的人看着,如果走快了,会提醒领头的慢点,领头的是怀里抱着孝子盆的孝子,如果这家没有没有儿子,就换孙子,如果连孙子也没有,就得由亲兄弟家儿子来代替。
一直走到差不多村子的中央,磕足了四十九个头,才能正式的停下帐子,孝子孝孙两边儿跪好,由喊号子的来主持摔盆,摔盆讲究一次摔碎,越碎越好,传说这孝子盆就是死者的锅,摔的越碎,死者走的时候越容易携带。
摔完盆,跟着看热闹的小孩要去抢桌子上的贡品,民俗说吃了这种贡品小孩不容易夭折,好养。
孝子盆一摔,杠夫起杠,正式开始出殡。
但摔盆多是在午时,就是中午十一点左右,半夜摔盆的还是第一次见。
不过主家就是这么安排的,吹手们也只好就这么跟着,出了门口就是大道,一行人且走且跪,本来是一跪吹手里吹大杆儿的就得吹一个调子,但因为主家之前吩咐过不能吹大杆儿,所以也就剩了这道工序。
本来一切顺利,但吹手里吹唢呐的小伙儿因为多喝了两杯,此时酒劲儿上头,见快到地方了,摘下背上背着的大杆儿卯足了劲儿,一声低沉浑厚的大杆儿声音传了出来。
接着就看孝子孝孙们脸色大变,吹响大杆儿的吹手此时也被吓醒了酒,不知所措,就在主事要上去赔不是的时候,异变突生。
就见不远处雕梁画栋的豪宅顷刻间崩塌,两边儿盖满了土房的大道一下子变成歪歪扭扭的山路,两边儿的土房也都消失不见,变成了一片片茂密的小树林,孝子孝孙们都变成了似狗非狗的东西,抬着的帐子跟帐子上的贡品也都变成了破桌子,蚯蚓,土疙瘩,只有桌子上的帐子还是原来的帐子。
吹手们都被吓傻了,一个个愣在原地,孝子孝孙变的东西也都四散逃走了,不知道谁大喊了一声,吹手们家伙事都顾不得要了,撒开腿脚玩命的跑起来。
跑了一会儿,依然还是在这条山路上,两边儿的小树林变了好几变,但一行人就是走不出这荒山。
主事的跟队伍跑散了,心里大急,知道是撞上不干净的东西了,脱下了裤子对着路边儿撒了一包尿,又脱下了裤衩套在脑门上,也不知道他是听谁说的这样可以辟邪。
但奇怪的是主事做完这一系列的事情后又跑了一会儿,竟然认得了路,原来自己在离家有近十里地的南面皮猴山上。
一路跌跌撞撞,一直跑到听见了鸡鸣声,主事可算跑回了家里,到家后浑身不停的颤抖,脸色苍白,缓了好一会儿才想起还有一帮人不知道回没回来。
这时候太阳也从东方露出了头,主事的开始一家一家的跑,结果得到的答案都一样,都没回来。
主事知道大事不好,疯子似得跑到了周父家里,因为那时候碰上了不干不净的东西人们的第一反应都是找村里的先生给看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