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楼外楼

作者:李维北 | 分类:科幻 | 字数:197.2万

第289章 意外任务与形势(三)

书名:楼外楼 作者:李维北 字数:1907 更新时间:2024-10-11 08:10:18

看似是询问方泽,实则苗戌是在自问。到底是向权势屈服还是坚守职责?说起来很简单的事情,真正到了抉择时才会感到有多么不容易……

来过这一次之后好多日子方泽没有看到苗戌的影子,仿佛他整日整夜都在忙碌着什么。

再次见面时方泽被眼前苗戌的模样吓了一跳。

他眼眶深陷,面色蜡黄,情绪也很不稳定,眼睛无法看着一个地方长久,一会儿就在左右瞄来瞄去。

在昆仑中几乎人的衰老是无法被辨识的,更何况时间并未过去太久。方泽怀疑他是中了毒或者是遭受到某种诅咒的力量侵蚀,劝他去烽火楼的医疗部就医。

“不,你不懂的,你不懂的。”

他只是絮絮叨叨说:“有人在跟踪我,我不知道他是谁……”

说完他就朝着某个方向跑去,一路上不住警惕地左右张望。

苗戌整个人情绪很不稳定让方泽十分疑惑,打听之后才知晓,几天前苗戌被调离了镇守六道通道的职位,变成了和自己一样的“闲置弟子”。在烽火楼中,任何职位都需要依靠自身能力去战斗获得,没有职位就意味着平庸——可是苗戌一直是被看好的年轻之辈啊。

方泽不由想到了苗戌曾经对他说过的话。

他到底是没有听从许副掌教的话……

遗憾至于方泽又深深佩服着这位师兄。

可为什么要说人追杀?

哪怕他不从,大不了许副掌教将他调离,换一个人就是了,让他保持闲置弟子的身份对于青年才俊而言已经是极大的打击。

方泽偷偷去问过另外两个镇守六道通道的师兄,他们都说大概是苗戌个人压力太大的缘故,不是说他压力过大,就是说他可能修行出了状况导致有些魔障。

越是如此遮掩,方泽越是觉得其中有鬼。有人出事,哪有其他人如此统一的口径的?

苗戌的名字再次出现时已经在战队公告上。

公告:经调查和复核,下列子弟被判定为失踪。如有线索,请和相关负责人员联系。

苗戌的名字赫然位列其中。

如今方泽再次揭露往事,在指挥府和玉京山通过昆仑的授权下核查,果然发现烽火楼名单中曾经有王林的名字,不过已经被烽火楼抹去,可在昆仑的最高授权下过往的数据只要有过就无法掩饰痕迹。烽火楼在每一个人员名字下都有标注和特征以及特定编号,对于该人员的描述十分全面,参与过哪些任务、历练、战斗、功绩与惩处都一览无余。

可是在王林的名字下只有简单的四个字“引渡人员”。

出处不详,离去不详。

唯有“引渡担保人”是指向了许副掌教。

曾经的许副掌教,已经由于一次烽火楼带队于炼狱战场迎战以太人阵亡前线。

如此一来这件事就变得更是诡异。

和王林有关的人,许副掌教主动请缨去的炼狱战场,优秀苗子苗戌疯了之后失踪,最关键的是方泽,他害怕因为这件事遭到灭口,早早就借用一次任务逃出了烽火楼,至今在烽火楼的“通缉名单”上。

面对如此严重的质控烽火楼的负责对外副掌教回应极为强硬,认为是联盟指挥府的排除异己,是纯粹的打击报复行动,至于证人方泽则是被收买利用,是烽火楼叛逃人员,根本不足为信。不止如此,烽火楼还直接下达了对于方泽的悬赏令,公开让所有人去追杀方泽。

烽火楼的过激反应让联盟指挥府大怒,特三军直接调到烽火楼山门处,后续部队不断被调度中,强行要封闭烽火楼山门。

纵然烽火楼改队为府,指挥府的权威也不容侵犯,并且还在有相当份额的证据时——显而易见指挥府已经下定了决心,要从烽火楼开始祭旗。那几天时间烽火楼内人心惶惶,虽然没有人害怕战斗,只是指挥府一直是所有人心中的庞然大物,真正面对他们,近年来风头强劲的烽火楼真的能够一较长短吗?

然而烽火楼的掌教此时却一反常态地保持沉默。

既不表露是战是和,也没有去解释当年许副掌教所作所为。

很多人,包括罗素都认定了,这一战在所难免。因为明显指挥府根本就不是来听辩解的,他们来如果烽火楼就就范打开山门被他们调查,那么烽火楼这些年励精图治,隐隐十二战队最强之态就会土崩瓦解,任何组织人心一散心气没了就再也谈不上强大。

此时离恨天、玉京山、星罗府、琉璃府都派人赶到,极力想要阻止这事,所有人都知道指挥府是在杀鸡儆猴。可联盟指挥府似乎已经高层统一了认识,直接放话,这是为了清理昆仑中可能的“内应”,无论查到哪里,一查到底!彻底杜绝后患!

火药般的气氛越来越滞重。

烽火楼里已经开始不断演武,高层频频发出信号,让所有人做好最坏的打算,所有人都进入备战状态!在山门决一死战!

隐隐局势即将演变成四府(玉京山超然物外)对抗联盟指挥府的世界战争。

可是发生了另一件事。

十二府中的一个,破阵堂突然公开消息告诉玉京山和联盟指挥府,王林在进入烽火楼之前的身份是“破阵堂子弟”。

不少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转变给弄得有些回不过神来。

梁左听到这里也有些瞠目结舌:“即使做过这种事……他们怎么在这个关头自己暴露啊?”

罗素磨着自己的指甲:“不,这正是破阵堂故意的,也是他们聪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