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仙剑开始修行
作者:青鸟恋飞鱼 | 分类:科幻 | 字数:47.7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四十九章 荆棘谷
青衫剑师的话似乎是一句废话,无尘灵花本就无形无体,自然眼睛无法找到,但那元嘉听了之后,却是突然面露喜色,躬身告谢了一番。
其实青衫剑师的话也不难理解,修行一途本就靠的心神意合一,眼睛无法找到,那自然只剩下神念与元气。
能进入这一关的都是有些天赋的人,自然不用提醒太多,瞬间就明白过来。
只是林余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的简单,每个人身上都有感知和元气,修为高的自然感知力强,元气充沛,那么这一关又变成了单纯感知力和元气上的比拼。
而第一关考察的可是胆魄和心态,甚至连有四境的选生都被刷了下去。
如果依照第一关的意图来看的话,这第二关显然也是不是那么的容易。
只是一时之间林余还猜测不到这出题人的意图,但林余有种感觉,如果能够猜到出题人的意图,那么事情就会变得简单起来。
青衫剑师面无表情地吩咐了一遍后,便离开了场地,剩下的选生顿时四处散开,进入那如同海浪般的荆棘丛林中,开始寻找无尘灵花。
这些荆棘丛林也是奇怪,不知是何种品种,不是外头那种平常的矮木丛,而是长得极为茂密,有的比人还高,有的就近乎长成了大树。
上面长着小指粗细的枝条,枝条上则是布满着坚硬易折的尖刺,如果不用武器开路的话,恐怕只会落了个满身布条和伤痕的结果。
见到他人已经进入,林余也是不甘落后,随便选了一个稍微茂密一点的入口踏入,直到进入后,林余才发现,这些荆棘林也是不凡,有人进入,竟然如同活物一般活动穿梭,见到人就顺地往上缠绕。
那上面可是长者尖刺,若是被缠绕裹住,恐怕就算不死也会脱掉几层皮,几乎在同一时间,那几乎看不见人影的荆棘丛林中就传出了接连不断的怒骂和哀嚎。
“到底是谁这么变态,这时让人要死吗!”
林余的一侧传出了一阵惊呼,伴随着吃痛的声音和哀嚎。
而这时,林余发现几根荆棘拦在前方,就顺手运转真元,将之斩断,却是没想到,他这一剑顿时仿佛捅了马蜂窝一般,几支更快的枝条窜出,如同毒蛇一般,速度快地连一倍都不止。
林余不停得退开,那些占着尖刺的枝条却是越聚越多,转眼间,占据了他的整个视线。
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林余连连后退,剑气纵横,可这些枝条仿佛有感应一般,碰到他的长剑砍来,却是有所知觉的后退,砍断的只是前面的一些,后面的反而越来越多。
在他收剑后,又继续窜进。
林余停下挥剑,他打算退出这丛林再考虑如何应对,却是发现他停止挥剑之后,那些荆棘却是骤然缩了回去,有的却是探头探脑,似乎失去的目标一般。
这是?
林余的目光停留在他的长剑上,眼里满是疑惑,是剑还是元气,他回想之前的场景,似乎是在他挑动那些荆棘的时候,那些荆棘就产生了变化。
想了想,林余便把长剑缓缓伸出,发现那些荆棘还是无所动静之后,却是在剑身灌注了一缕真元。
刹那间,那些荆棘就像是闻到了血腥的鲨鱼一般涌了过来,越聚越多,见到这样的场景,林余手腕立即一抖,真元散尽,那些荆棘又恢复了原样。
这样的场景已经很是明显,真元就如同诱人的诱饵一般,吸引着这些荆棘靠近,那么接下来的路程真元肯定是无法使用了。
竟然不能使用真元,这出题者也真是手段尽出。林余不禁感叹道。
当然被坑的不止林余一人,只是他们的遭遇恐怕没有林余这么幸运,当下便是声震山谷的嚎叫和痛骂声四处响起,林余立马便明白了那些人的遭遇。
恐怕在发现这些荆棘如同活物缠绕之后,便下意识地使用真元震开,哪里知道那真元就是这些荆棘的诱饵,使用越多,过来的荆棘也就越多,也就越猛。
“我靠,这倒是是什么玩意!”
“谁特么这么变态!”
“啊……快滚开啊,我的屁股……到那里那里了……啊……”
……
连绵不断的声音从荆棘丛林的各处响起,仿佛一首破碎的合奏曲般,彼此起伏。
站在高处,将整个荆棘谷纳入眼中的青衫剑师听到这些哭喊,嘴角弯起了一丝弧度。
此时,林余真的佩服起出这试题的青衫剑师的那个祭酒师伯起来。
这些荆棘有着被真元吸引的习性,那么接下来的过程自然是无法使用真元,荆棘丛林这么大,这就极大了考验选手的体力,那么接下的考验就是单凭地运用剑招了。
哪一剑最省力,哪一剑能威力最大化,还能将体力保持到找到那无尘灵花的时候,这将是他们考虑的问题。
剩下的林余全面停止了运用真元,一面用意念感受四周,一面单纯挥剑拨开或挑断这些拦路的荆棘,没了真元的吸引和荆棘的侵扰,速度不免快了许多。
在拨开了一片荆棘林后,林余倒是看见了一个有意思的场景。
他看到一群挂满布条的人,聚在一起,成三角行的列队形状前行,外面一层人人拿剑,不停得挥剑扫开荆棘,而里层的几个人则是微闭双眼向前走动,似乎在感知什么。
砍荆棘的人不用感知无尘灵花,感知无尘灵花的人不用费劲砍荆棘,速度自然快得很多。
如此分工有序,倒是让林余都不禁感叹想出这办法的人真是个人才。
只是他虽然感叹,但却觉得这恐怕是无用功,出题者的心思缜密,不可能连这点都考虑不到。
接下来,那队着装奇异的列队从林余身旁擦肩而过,而林余也看到了那个他还赞叹的人才,正是沈开明。